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扫明 >

第368章

扫明-第368章

小说: 扫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岩点点头,笑着说道:

    “管大人说的不错,大家畅所欲言,不能漏了任何条目。”

    张国维首先提出,登基的日期和地点要选好。

    众人商议一阵,地点方面,武英殿雄伟壮观,距天最近,显然是最好的选择,至于日期,现在还不急,礼乐和服装等一些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一定要选个黄道吉日。

    农务部部长陈子龙说道,登基之时,新的农历需要立刻在天下颁发,这是稳定农庄秩序的关键,因为前明已经有很多年未曾发下农历了。

    大家表示赞同,这些事情王争没有说,但并不代表没有想到。

    顾君恩紧跟着提出,登基之日,必须在北京城召集有名望的文武将吏,让天下百姓看一看改朝换代的齐军有多么强盛。

    所以,就需要立刻发布令旨,规定外地文武将吏抵达北京的日期。

    这些事情挤压在一起,都需要有条不紊的办完,李岩在问过管清天之后,决定将登基的日期定在明年,鲁监国二年的正月,也便是文武臣工第三次劝进的三日之后。

    现在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准备,虽然可能不太够用,但也只能把一天当成两天过。

    毕竟,这天下战乱多年,百姓们太需要一个文治武功样样齐全的帝王来带领他们走向太平了。

第六百零一章:三军云集,帝国开篇() 
    公元一六四五年正月,全天下都将目光荟聚在一个点,那就是位于北京的紫禁城武英殿。

    就在今日,齐王王争将登基称帝,改朝开元,这是真正的改朝换代。

    当最初消息由标兵传达各地的时候,听到的人无一例外都觉得振奋异常,这一天不光王争在等,他们同样是期待了太久。

    只有当今的齐王即大位,他们下面这些文武将吏才能更进一步,荣升为封疆大吏、开国名将,青史留名。

    只不过,像宁韬都尉邵勇那样的许多人却是永远见不到了,他们只能在黄土之下,继续忠心耿耿的为这位皇帝欢呼雀跃。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去年的皇帝不可谓不多,甚至已经有些习以为常了。

    原本明朝的崇祯皇帝殉国死社稷,紧跟着就是席卷中原的李闯称帝,但没过多久就被击败而退出北京。

    在那年最后的两个月仍然不消停,还没有完全占领四川的张献忠又跳了出来,急迫的过了一把皇帝瘾。

    皇帝这个词,在天下人的眼睛里那就是一言九鼎的代名词,说话要是不管用,那还算什么皇帝,李自成、张献忠直流,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草寇而已。

    但是在这一年的正月,一位帝王就要君临天下,一个崭新的强盛王朝即将诞生,那就是王争和他的大齐。

    幕僚府经过商议,已经详细的将各种事宜全部安排妥当。

    顾君恩和张国维带着文官将诏书先行拟好,三请登基之后,王争点头接受之后,再由新任的大内总管曹化淳负责宣读,典礼和仪式的操办都不需要操心,这些内侍办的明白透彻。

    天下未定,每个州府都有文武各一名将吏前来参加,为了不减弱地方的安防,所以幕僚府规定了各级将吏带来的兵员人数。

    这些人必须是当地最精锐和骁勇的兵士,村镇卫营的营官分别带三人和五十人,州府城防营的主将分别带八十人和一百人,文吏骑马随军前行。

    到时候,这些各地前来参加大典的兵马会和禁军兵士区分开来,一同在天坛见证这一历史性的辉煌时刻。

    动员令下达之后,江南各省,以及湖北、河南、山东一带的每个州府都有文武将吏源源不断的赶来参加登基大典。

    因为路途不一的原因,这道命令早在半月之前就已经下达出去,各地将官和文吏在带人前往北京的时候,看着各地百姓和军队的送行,都是充满了浓浓的自豪之情。

    。。。。。。

    这一天,北京城的郊外到处飘扬着飞扬跳动的旗帜,沿着官道,源源不断都是各地前来参加登基仪式的文官武将。

    粗粗看去,城内城外穿戴着盔甲的兵将甚至比进进出出的行人都要多,街道上到处飘扬着光彩夺目的旗帜,密密麻麻的铁盔来回走动,盔甲和刀枪的光泽在阳光下闪耀。

    两侧有不少是第一次来北京的兵将行走在街市,趁着大典还没开始前的一小段时间逛一逛集市。

    由于土默特蒙古已经封贡称臣,所以现在的集市上有着不少塞外走马商,北京城能买到的东西便宜又好看,送给自己心仪的女子也算是一份情谊。

    众人言笑晏晏,每逢见面时都会互相拱手道喜。

    田地中耕作的农户放下手边活计在对这边指指点点,脸上都是羡慕和期待,自己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北京城内更是已经像逢年过节一样,鞭炮声从凌晨开始就“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这几天城管总局的丁口出动全力排查外来闲人,维持北京城内的稳定,对这些事不做管制。

    自打前几日开始,这些齐军兵将来来回回的走动,就没有一刻是停下来过,到底有多少万人,谁都不清楚。

    这个场面和大顺军进北京那天有本质上的不同,齐军兵士虽多,但却军纪严明,人人都是足饷足额,根本不会向百姓动歪心思。

    一队三十几人的士兵刚刚进城,为首的将官穿着制式的村卫营官盔甲,虽然品级比较低,但却也是光彩照人,看上去英武异常。

    这将官是个无名小卒,但他却非常兴奋,走进北京城后,看着到处都是穿着相同规格盔甲的兄弟兵马,顿时咧开大嘴笑了起来。

    伸头朝客栈里看了一眼,居然已经满登登的都是人。

    “弟兄们,这里已经客满了,今日来京城参加大典的人不少,咱们不能再占着位置了,就先在门前歇息一会。”说着,那将官抬头看了看天上,自言自语的道:

    “看这天色,大典应该也快开始了。”

    他下令之后,这队三十几人的齐兵就在客栈外笔直的站着,来到齐王脚下,那可就是未来的国都,怎么能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让其它部队小瞧了咱们村卫营。

    看着街道上来回经过的齐军兵马,既有比自己大上一级的镇卫营官,又有许多一州乃至一府的主将,甚至还偶尔能见到一省的主副将。

    这将官面色震撼,不敢有半点掉以轻心。

    不过在城内毕竟不像军营里,还是忍不住和土豹子一样这瞅瞅那看看,嘿嘿直乐,以前还是明朝的时候,他还是个流民,整天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但现在呢,他有了官身,虽然不大但也是个小将,有着属于自己的盔甲和佩刀,带着一个村的卫营,说起来也是值得自豪。

    前不久这将官刚娶上一个小媳妇,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

    上头还说了,等以后退了回家,这副盔甲就是自己的,不会没收,他可是打算传给子孙让他们好好藏着。

    自打还是流民那阵子起,这将官就听说过北京城的威严,今日亲身一来,觉得比心中想到的还要威武千万倍。

    多年以后,这名垂垂老矣的将官提起齐王登基时的盛况,还会像个小孩子一样笑个不停,他的家人同样因为参与过登基大典而感到万分荣幸,几个孙儿围在旁边,听自己爷爷讲当年登基大典的故事。

    不多时,一队后背插着三根小旗的骑兵从紫禁城飞奔出来,他们身上的盔甲与外来的所有兵将都不同,深灰色并且带有豹子纹饰,有一种非常灵活的感觉。

    “是禁军标兵,看来大典要开始了。”

    看见这些标兵的时候,许多人便是浑身一震的喃喃出这句话。

    果不其然,这些标兵出了紫禁城之后一人一路,挥着小旗沿街叫喊,将登基大典即将开始的消息通告全城。

第六百零二章:诸国来朝,万象更始() 
    这天晌午,无数兵马汇聚在北京城郊外的天坛,远远望去,一片的人身人海,欢呼雷动,庆祝这一时刻的来临。

    蹄声滚滚,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骑兵出现在眼前。

    他们披着深红色锁子马甲,手中挥舞着亮闪闪的银刀,马术娴熟,腰间配有短小的遂发火枪,是禁军骁骑中的半数。

    下一刻,从另一侧再次传出滚滚铁蹄,另外一半骁骑纷至沓来,很快,两股骁骑合为一体,在天坛下面围成了一个不断滚动的大圈。

    若你以为这就是登基大典的全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步军分为两队,一队的兵士头戴铁盔,身穿深红色罩甲,手中高举精钢虎枪,从东侧两门缓缓走出,他们是各地前来参加大典的兵马,还有参与北伐的南方兵马。

    同一时间,另外一队步军从西侧双直门走出,这些人面露杀气,最前几排兵士身披三层重甲,一手提着巨盾,另一手扛着大刀,一步一个脚印。

    其余兵士手中高举斧枪,一步一顿的向前推进,他们是王争亲自统带的禁军,是齐军内精锐中的精锐,定额十万人,但造成的气势,却像是百万之师。

    两队人马逐渐汇聚到一起,就像十余万根木桩一样立在天坛最下面,这还没完,很快就从东西直门又走出两支队伍。

    其中一支是越有五百余人的骑兵,这些骑兵有所不同,是清一色的蒙古人,土默特可汗秃马敦接到令旨后不敢怠慢,为表诚意,立即让自己儿子挑选了部落中的八百名勇士前来参加。

    这些土默特蒙古骑兵的标准配备是亮闪闪的圆月弯刀,头顶羊毛毡帽,披着当年元朝遗留下来的柳叶甲,有些较为悍勇的,腰间还带着流星锤和短斧,看起来,的确是土默特中的骁勇之辈。

    秃马敦是个明白人,知道每一次中原汉人的崛起,都是势不可挡。

    眼下王争一统天下的大势已然势不可挡,土默特对抗北五部还只是在僵持阶段,往西又有和硕特,往北还有察哈台等部,想要在分裂已久的草原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讨好齐军。

    另一方面,秃马敦不敢抗拒王争的命令,就是因为王争多年以来的所作所为。

    以现在他们听说齐军的种种战绩和行为来看,配合那就一切都好说,但要是违抗甚至是反叛,等到中原内部安定了,将来土默特一定是没有任何好果子吃。

    齐军在南北作战的情况下爱,尚未能将如日方升的满清击溃。

    等到那个天下大定的时候,想要击败区区土默特定然是更加容易,土默特的少汗起初有些不愿意,但当他来到这里后,见到了齐军的声威,却是在深深为父汗的英明决断而感到庆幸。

    别的不说,在场这些兵马出动半数,都不是土默特能够抵挡的,更别提齐军在各地还有大量的戍卫兵员。

    就算不用战争手段,王争一样有无数种方法可以将土默特置于死地,单单禁止他们和中原开展交易,他们就无法承受。

    况且,蒙古人对臣服于汉人和女真人的看法不同。

    汉人自古就是中原的主人,强汉、盛唐,哪个不是四海威服的强大帝国,女真才多少年,就连他们蒙古都不如,岂能成为自己的主家。

    特别是现在的土默特可汗秃马敦,他可是在王争的支持中发了大财,原本就连满清驻土默特都统地位都不如的他,现在却是征服了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