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扫明 >

第177章

扫明-第177章

小说: 扫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士们,今日我登州营祭旗成军,山东军民该当共庆,自今日起,再无登州营之名,我等皆为山东军!”

    “山东军!”

    “山东军!”

    王争话还没说完,兴奋的将士们便是举起手中刀枪大喊起来,这声音震天动地,响彻云霄,不管是不是在校场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摆摆手,等待校场内安静下来后,王争取出一篇亲笔书写的祭文,高声宣读道:

    “东虏数度入寇,掳我妻女,掠我军民,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大城小隘空虚,辽东烟火断灭。。。中原流寇蜂起,招抚不安狼心,卷祸南北,几致中原大地烽火连绵,流民如蝗,千里之堤将溃蚁穴!”

    “。。。今者十二年,登州营祭旗历城,上下一心,虏为大敌,誓平宵小乱贼,匡正乾坤。。。山东总兵王争告祭三军将士。”

    祭文念完,王争突然一抬手,“噌”的一声抽出寒光闪闪的家传钢刀!

    “献牺牲!祭旗鼓!”

    听到王争的命令,十几名身披铁甲的健壮战兵抬起皆是五花大绑、惨叫不止的牛羊各一头,他们没有犹豫,腾腾几声将其狠狠的摔在低声,听到惨叫后,又一齐抓住牛蹄羊角,把这两头畜生活活摔死在山东军旗下。

    见到这两头畜生不再死命扑腾,兵士后退几步行了一个军礼,道:

    “请总镇祭旗!”

    “请总镇祭旗!”

    王争跳下点将台,手起刀落之间牛羊皆毙,羊头滚落,牛颈洞穿,两道血箭飞飚而出,溅射在军旗与战鼓上。

    牛羊尽管已无声息,但身体却依然还在迥迥流淌鲜血,不断的抽搐,这时已经沾染鲜血的山东军旗缓缓升起,将士们的闷胸中仿佛有万马奔腾,自发举起手中刀枪,齐声大吼。

    “山东军,威武!”

    “山东军,威武!”

    “。。。。。。”

    很快,山东境内的登州营祭旗成军之事迅速扩散,山东军门听闻无不欢欣雀跃,甚至有些地方开始燃放爆竹庆贺,小孩子编起一句句顺口溜。。。

    此次成军后,军议司名称不换,在原有参谋、参政、参军三处的基础上,增设参财、参商、参吏、参学四处,统称为“军议七处”。

    除此之外,军议司七处每个都增设了两个分署,例如参军处便有兵备、兵械二署,这也是王争与众多参谋日夜核定后决定的。

    当然了,如果今后有机会的话,除了处、署以外,还要增设各部分权,这便是王争考虑许久的处、署、部三级模式。

    山东军的兵将依旧分为战兵、正兵、辅兵三种,战兵增扩至一万两千余人,设十二营,每营的兵力约在一千余人,比原来的千总规模略有增加,设正副营官、掌旗使与辎重官各一名。

    除了各营的正副营官以外,董有银、黄阳、邓黑子、高亮四人分带两营战兵为方面镇守,王争亲自统带六营战兵常驻历城。

    正兵和辅兵无定员,因时势决定扩招还是裁撤,总的来说州府等大城最少都要设一到三个正兵营驻守,一些小的县城与镇便由半个营驻守,各自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州府城周围。

    正兵和战兵还是走的老路子,好比从前在登州时盐丁和嫡系盐丁的形式,但细细一想却又有所不同。

    这次成军后,山东六府的正兵各营都有统领与协领负责统带,邵勇作为东昌府的正兵统领,统带东昌府正兵各营,又设二协领分掌制之。

    翁州府是山东六府中占地最广的,正兵统领全力甚大,仍让刑一刀统带掌管的同时,王争选设协领四人分掌。

    青州府正兵统领为陆井荣,他本是登州府靖海卫嫡系盐丁统领,行事稳重且素有战功,王争命他统带青州府各营正兵。

    莱州府的正兵统领为刘雄,刘雄本来是登州府平度州的驻守正兵军将,平度州之战立有大功,加上平素兢兢业业,克谨职守,这次被任命为莱州府正兵各营统领。

    登州府是山东军的老家,王争自然要非常信任而又是本地的人来掌管,金山左地界的盐丁统领牛平亮就这样进入王争的眼帘。

    牛平亮从最初在宁海洲的时候到现在,尽管一直都是金山左地界的盐丁统领,但对王争忠心耿耿从无二话,而且他也是登州本地人,对于盐货买卖和盐商都有很多了解,自是不二人选。

第二百九十一章:历城军校() 
十一月份,督臣杨嗣昌抵达襄阳后设行营于城内,传檄各地,以“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计,合七省官军之力进剿农民军。

    十二月末,杨嗣昌大破张献忠,斩首三百余级告捷京师。。。。。。

    时间来到崇祯十三年正月,中原动荡不安,尽管杨嗣昌最初获得胜利,但张献忠、罗汝才等人迅速改变战术,根本不与官军正面对抗,一路烧杀劫掠的北进南转。

    杨嗣昌急于求成,亲率各省大军穷追猛打,想要将张贼一举消灭,但眼下的流寇早已不是崇祯初年的一盘散沙。

    他们不知道从哪弄来的兵器装备,各部老营居然达到马七步三,比大多数总兵的麾下官军配备都要好,官军步八马二根本追不上一心潜逃的流寇,但不追又不行,只能是被牵着鼻子走。

    张献忠一路难逃的时候,对杨嗣昌所部的动向却了如指掌,不时派流民大军进山埋伏,打的官军措手不及,丢盔弃甲。

    官军被打的心有畏惧,害怕被流寇各个击破,所以不敢追击过猛,各个总兵对杨嗣昌阳奉阴违,根本不尽全力追击,只是打着保存自身实力的心思跟在流寇屁股后面。

    在中原官军疲于奔命的时候,清军送来神助攻,赫图阿拉一役过去一年有余,阿济格统军数万忽然围攻宁远,守将金国凤为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率家丁力战身亡。

    这一年的最开始就不是个好兆头,华夏大地烽火连绵,无论辽东抵御东虏还是在中原剿匪,明军几乎都败多胜少。

    。。。。。。

    临近年关,山东军祭旗成军后,六府军民欢呼雀跃之余都在高高兴兴的置办年货准备春节,除了繁华的江南以外,北方也就属山东最为平静。

    不过山东军也是有紧有弛,王争以及各地的镇守军将都不敢放松,眼下流寇闹的这么厉害,说不定哪天就忽然来到山东,邱县发生过的事情不能再重演。

    除了在各地开展风风火火的扩招和遣将以外,军议司按着王争的意思,立即着手在历城以及各府城修建分署,原有的吏员大批依照绩效原地晋升,不少人绩效显著的吏员被派往各地军议司分署任职。

    巡检司更名为保安司,集查盐政、护佑地方为一体,这项政令一出,高兴的要属各地的盐丁与农庄护院。

    原本基数庞大的盐丁与护院已经编制混乱,比如某地农庄经常出现没有护院看庄,却是盐丁头目领着盐丁看守。

    现在他们统一规划到保安司下辖,由保安司的人重新入册普查。

    盐丁一分为二,红衣盐丁除了安靖地方之外,同样要设卡缉查那些不是与山东军合作的盐商,蓝衣盐丁则多在一个地方安置不动,各地正在修建和已经建好的盐场、盐田、矿产等都由他们保卫。

    不过总的来说,无论红衣还是蓝衣,盐丁们的各种行动和分配都由保安司缉盐分署总理。

    各个农庄招募定居本地的农民为护院,由推举出来的庄头负责庄内一切事宜,有了新的编制和措施出台后,一切开始井井有条。

    正月初三,山东总兵王争张榜各地,目的是招揽贤才以充实军议司各处,具体事宜由军议司参谋处主事顾君恩和左军议李岩主理。

    山东军战兵实额一万两千余人,除了这十二个战兵营以外,另外有山东水军二营,骑兵一营,火器一营也属于战兵序列,但却并没有上报到兵部。

    水军正副统领依然是江大与刘四,他们两人分带一个水营停靠在莱州湾与沙门岛,骑兵营马兵三千由全卓统领,平日在历城城外的马场操练。

    火器营成份比较复杂,除了三千名鸟铳手以外,还有上百门小型铜铁炮,虎墩炮以及二十余门新造好的佛朗机炮,平日在统领任胡、任汉两兄弟的带领下于历城城外的靶场练习。

    这次成军后传出不少好消息,最令普通民众兴奋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孩子将可以免费送到地方私塾读书识字,这可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王争下令将在各府城先行建设私塾,招募一些落魄的文人秀才为讲师负责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慢慢的扩展到整个山东。

    军议司参学处两署分别负责讲师的筛选和分派,核定无误后由参学处主事上报到右军议管清天手中,再由管清天拿给王争裁定。

    这私塾可不是学什么四书五经,而是王争想要为山东军培养一批文武兼备的将官,总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老粗可不行。

    军议司经过严格的核定,选派到各地私塾的讲师只教小孩子读书识字,地方私塾中学绩优秀的则可以晋升到更高一级的学堂。

    学堂一般设在各府的府城或州城,从私塾进入学堂后,他们才会略微的接触当今时政与世事,对各种知识也稍有涉猎。

    经过两层的选拔,六府城学堂的佼佼者都会被推荐前往山东军中枢所在的历城,这里有荟萃了整个山东能人志士的历城军校。

    在历城军校中,那些从各地来的青年将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与培养,除了对当今时政与境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外,山东军会定期选派临阵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前往军校。

    被选派到历城军校讲授的军官都是有笔笔战功,临阵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将不吝惜的传授战场经验,以帮助这些年轻人少走弯路。

    历城军校的首任校长是山东总兵王争,山东军的高级军将和军议司的高级文吏都会不定时前来传授知识,各地的有才之士被高金聘请到这里,对这些武才俱备的山东子弟倾囊相授。

    按着王争的意思,历城军校分为五期,考较方式与内容一期比一期严,但却从来都不是死板的书面形式,历城军校五期的结业考较涵盖了各个方面。

    有沙盘战阵的演戏,以及钢刀、虎枪、斧枪、鸟铳的精熟程度等。。。。。。

    前三期毕业的人只要不是太过无能,基本都可以被委派到各地的正兵营中担任副什长或什长这种基层军官。

    如果一个人是从最严酷的历城军校五期毕业,一般来说,这个人就已经拥有比较不错的战场格斗与临阵策略指挥,同时又精通山东军常用的各式兵械使用方法。

    对于历城军校五期毕业的高等人才,王争会依据考官、各个讲师的评价以及自己的看法,把他们直接派到战兵各营。

    这里将是他们真正的开始。

第二百九十二章:突发洪灾() 
“大帅,大帅,不好了!”

    一名战兵匆匆跑进山东军元帅府,由于都认识,守门的战兵也就没有拦着,这战兵来到大堂外行了个军礼低头喊道。

    也不知道是谁私下里乱说,山东军上下很快统一的对王争换成大帅这个称谓,王争其实并不在意这些称呼,起初象征性的说了几句,后来见人人都这么说也懒得再提。

    听到这焦急的喊声,王争放下手中毛笔,皱着眉头回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