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680章

十国千娇-第680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公,那些是高丽人。”杨衮忽然低声提醒道。

    萧思温忙朝外面看去,果然见一座衙门前几个高丽服饰的人正在门口与汉儿打躬作揖。

    ……

    高丽使者手握节杖,与几个随从一起走进澶州州衙大堂。不多时,一个官帽后面有很长冠翼的文官走了进来。

    高丽人与中原礼仪有近似之处,他们应识得身材瘦弱的年轻人是高官,便拱手作礼。

    那官员抱拳道:“本官乃大许礼部侍郎卢多逊,贵使有啥事请坐下说话,有奏章可由本官直接呈送天子。”

    高丽使者道谢,在摆在大堂两侧的椅子上坐下,手里依然拿着节杖。稳当地坐下,他便将节杖捧在手里,用音调不准的汉语道:“我国国王闻许辽议盟,极其震惊!”

    卢多逊神情淡定,很认真地听着高丽使者陈述事儿。

    使者又道:“始兴三年,大许军伐曰|本国,高丽国调水师协从,盟约此后两国共伐辽国,大许助我国取渤海旧地。今大许若与辽国议盟,高丽国该当如何?”

    这时一个宦官俯在卢多逊耳边耳语片刻,卢多逊听罢,说道:“高丽国游说诸女真部起兵,派军过鸭绿江,并未派使节知会朝廷。驻东京高丽驿馆的官员也没有片言只语。官家以为高丽国无须大许干|涉就能控制鸭绿江方向的局面。”

    卢多逊缓缓道:“大许军北伐辽国,与高丽国勾结生女真部落生乱,两件事事先并无约定,应当作互无干系的事儿看待。今辽国派人求和,朝廷与之商议,与高丽国无甚关系也。”

    使者忙道:“高丽国与中原朝廷衣冠礼仪相近,辽国乃野蛮禽兽之国,不可相交。”

    卢多逊淡然道:“咱们得就事论事,高丽国此番用兵没有告知官家,故与朝廷无关。”他起身道,“今日上午本官还有几拨人要见,请恕本官不能久留。贵使若有言论,可写奏章,送于州衙司务,上奏天子。地方就在州衙照壁内的倒罩房。”

    ……卢多逊出州衙,马上又去见萧思温等人。

    因有耽搁,等卢多逊到澶州礼部行馆时,萧思温、杨衮等四人已在那里等候。茶几上摆着四只茶盏,卢多逊瞟了一眼,都是满的,没人喝一口。

    “萧公久等了。”卢多逊一脸和气的笑容,抱拳作礼。彼此寒暄几句。

    卢多逊并不到厅堂上面摆的椅子上坐,依旧在两边的茶几边,和萧思温坐在一张几案旁。

    大伙儿坐定,卢多逊便主动说道:“最近天子行宫在澶州,诸国使节有事都径直到此地;本官受命负责接待各国使臣,实在有点分身无术。一早见了高丽人,今天一大早刚开城门,他们才到澶州。”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高丽人说了什么?”

    卢多逊用很随意的口气道:“他们说辽国乃野蛮禽兽之国,不可与交。”

    杨衮立刻脱口骂道:“这些教|唆生女真谋反,把大辽公主与诸多妇人弄去聚众|淫|乱,这才是野蛮禽兽之事!大辽一旦腾出手来,必要讨回道理!”

    卢多逊一本正经道:“公主乃辽国皇室之人,着实是奇耻大辱!”

    杨衮嘀咕道:“生女真部落就好干这等事。”

    接着两边的人继续对盟约的内容讨价还价,从上午一直耗到下午。卢多逊对辽国使节丝毫没有敌视的姿态,语气不卑不亢。但对关键的条件就是毫不松口。

    其间萧思温与杨衮等到耳房歇息,私下议论,完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萧思温心里压着对各方的担忧,权衡利弊,终于于旁晚时答应了议盟条件。

    有时候人根本没有选择,选择已经注定:都是死|路,肯定要先避开火烧眉毛的祸事再说!

第八百九十一章 独钓寒江雪() 
“大理国使节段素贞到!”

    马上有几个人走到这座府邸大门前,与大许文官打拱执礼。接待的文官满面和气的笑容,在闹哄哄之中与使节说了几句话。

    接着使节等数人6续走到门前,展开双臂,让站在门前的武夫从头摸到脚。

    门外的街道上十分拥挤,马车、马匹之中人头攒动,仿佛赶集一样热闹。大门一侧,一大队披甲执锐的将士列方阵一动不动,行列笔直,仿佛是用木匠用的墨绳弹过的一般。

    此次议盟,参加的不仅是许辽两国,凡是东京有稍许来往的地方,都提前邀请了。连大理国也派了人来,只有交趾没有派人……据说交趾这几年内乱,丁部领最近刚刚平定诸部,建国“大瞿越”,但大许东京不承认这个国家的合法性。

    ……郭绍很早就来到了这座前朝官僚留下的府苑,但他决定不在正式议盟的场合上出现,等宴会时再露面。

    因为礼部官员认为,辽国派的是北院大王,大许签订盟约只需派出同等级别的大臣。枢密院官员也建议,许辽之仇恨化解不能一蹴而就,皇帝不必站在不满情绪的风口浪头,只要大臣来主持就妥当。

    但郭绍决定在私下里亲自见辽国使节一面。

    他在后园的一间房里等着,对与萧思温见面怀着些许期待……但若在十年前,他应该更期待与萧思温的女儿见面。

    这时,他现茶几上方的墙上挂着一幅旧画,抬起头看时,见那幅画的纸张都已黄。黑白水墨画,一个披着蓑衣的老叟坐在江边垂钓,周围用墨线勾勒出了积雪山林的背景。

    独钓寒江雪。郭绍先想到了这诗,但这幅画应该不是名画,既无题诗,也没有画家姓名印章。

    郭绍也没明白自己为何被这么一副并非名画的旧画吸引,他站在墙边,细细观摩了那副画许久。

    直到身后传来京娘的声音:“官家,辽国使节萧思温等人带到了。”

    郭绍头也不回,点了点头,眼睛依旧没有离开那幅画,一门心思在捕捉着那若隐若现的一丝感悟。

    不一会儿,便听到一句口音生涩的汉语:“大辽使节拜见许国皇帝。”

    郭绍转过身来,一面打量着几个人,一面随口道:“免礼。”

    站在前边的五官端正的中年人应该就是萧思温,他和另外几个人直起腰来,也在打量着郭绍。从他们的目光中,郭绍知道他们有些意外。

    “听说朕在辽国被传为三头六臂的怪物,还被百姓用来吓唬不听话的小孩?”郭绍笑道。

    萧思温镇定道:“许国皇帝名震天下,难免有愚|民谬传。”

    郭绍显然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普通,粗糙的皮肤、普通的面相,身材比较魁梧高壮,不过世上高大的普通汉子也不少。在这后园,他连帽子都没戴,头上梳了个髻,用一枝木簪子别着。身上的紫色圆领袍服虽熨得很平,却是旧的,袖口和领子的颜色也被磨得比其它地方的料子颜色稍浅。

    郭绍也在观察惦记了很久的萧思温,只看外表他完全相信这是个正派人。至于杨衮是谁,郭绍不能确定,也不愿意特意提起……只要等一会问站在一旁的京娘就行。

    短暂的沉默,郭绍见萧思温看完了自己,目光又时不时瞧墙上刚才自己看的画。

    这次私下召见,不需要谈论议盟之事,这样的事只要大臣就能办妥,郭绍不用亲自与萧思温讨论。见萧思温注意到那幅画,郭绍便找到了话题,抬起手指着画:“萧使君识得这幅画?”

    “独钓寒江雪。”萧思温道。

    郭绍赞道:“萧使君好见识。”

    “中原有名的诗赋,我略有涉猎。”萧思温道,“这幅画是以唐代柳宗元的意境为题。”

    郭绍点点头,不动声色道:“还有一层。这种画的画家,一般不仅是文人,也是官僚。如果时间再早些年,多半是出身门阀。”

    “哦……”萧思温若有所思地点头应声,不禁又抬头多看了一番那幅画。

    此时院子前面越来越多的人到了,正要准备国家间的大事,但大许皇帝和辽国北院大王正在谈论诗画。三个副使和饶有兴致的京娘,都十分耐心地听着,没有轻易开口……因为皇帝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

    郭绍又道:“现在我们所在的府邸,前主人是以前的朝廷官员,拥有这幅画的人原本也应该是他。萧使君走进来,觉得风景如何?”

    “十分精巧。”萧思温一本正经道,“中原习俗定居,在住所上着实比大辽人多花心思。”

    郭绍道:“萧使君进来之前,朕观赏此画,有一些念头。此间的那位官僚,看中这幅画时是怎样的心情?”

    萧思温沉吟道:“我若揣测,可能是欣赏那一份淡泊宁静的境界罢。”

    “萧使君果然对中原文化理解不浅。”郭绍语气温和从容,时不时给予赞赏的话,根本不像是萧思温的敌人和仇人,“我国一向是人治,理念也是‘人之初性本善’,寄希望于官员的个人修养。官员在标榜这种境界时,也是在向世人、甚至是自己,展示其能胜任统|治者的角色。”

    萧思温十分认真地倾听着,回应道,“大许皇帝以武立国,今观之,皇帝对文治也颇有心得。”

    郭绍微笑着继续道:“当赏画的人站在这里,追逐的名、利都已到手,想象自己是画中老叟,抽身在这样孤寂的环境之中。或许会有一种感觉……”

    “怎样的感觉?”萧思温十分有兴致的样子。看得出来,这契丹人并不是一个完全沉不住气的人。

    郭绍“嘶”地吸了一口气,若有所思道,“曾经以为是欢乐之源的巨大财富、权势,一旦得手,却感觉并不是欢愉之源。真正的意义并非结果,而是追逐时的欲|望和期待。”

    萧思温似乎越来越有兴趣了,立刻问道:“那为何还要追逐?”

    郭绍看着他道:“财富和权势不是欢愉之源,却是脱离大部分痛苦和无奈的源泉。意思就在于此,人们就算得不到欢乐,也不愿意被虐|待。”

    萧思温一面作思考状,一面微微点头。

    郭绍忽然提高了声音,如醍醐灌顶道:“朕很期待萧使君接下来的表现,如何能脱离痛苦无奈的境地。但愿萧使君不要让朕失望,而是让朕听说你度过难关的高明,然后为萧使君由衷叫绝。”

    萧思温抬头迎着郭绍似笑非笑的眼神,他自己的脸上却是青红交替,神色分外微妙复杂。

    郭绍的话,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挑衅、没有掩饰的幸灾乐祸!

    但他的话却不失尊重之意,哪怕萧思温不一定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郭绍尊重对手,仿佛也是在尊重自己的风度。

    萧思温当初的手段是不择手段阴谋下|毒,郭绍回击时,是摆在台面上。告诉萧思温自己的目的、提醒他接招,一步步光明正大地推进。

    还没完全走到结局,但似乎高下立判……郭绍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俩人面对一会儿,郭绍便道:“大厅上的正事要开始了,朕便不挽留萧使君。”

    萧思温执礼道:“本使告辞。”

    郭绍道:“朕与萧使君的谈话很有意思,但愿还有下一次。”

    辽国几个使者退出了房间,这里又安静下来,郭绍独自站在房里,一如墙上的独钓寒江雪。

    不多时,京娘返回房间回禀。

    郭绍便问:“哪个是杨衮?”

    京娘道:“萧思温的左边那个。”

    郭绍恍然道:“朕刚才猜另外那三人,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