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676章

十国千娇-第676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和一些武将也走了过来观望。

    郭绍站在原地,看着史彦手里的头颅。

    史彦走过来,单膝跪地大声道:“末将奉旨,斩辽国齐王罨撒葛!”

    众人顿时哗然,议论纷纷。史彦一张血脸上掩不住得意洋洋的模样,把头颅和一张破烂的辽军军旗捧上。

    郭绍挥了一下手,宦官杨士良上前用军旗保住人头。

    郭绍走上去亲手扶起史彦,当众赞道:“史国公勇冠三军,不愧天下第一猛将之名。史国公当本次北伐功!”

    史彦抱拳道:“臣定不负官家美言!”

    魏仁浦走过来说道:“臣请用罨撒葛级系在旗杆上,传视锦州四城。守军知援军已被大许击败,破城指日可待矣!”

    郭绍点头道:“便依魏副使所请。”

    郭绍一把抓住史彦的手,自己的手上也沾了满手血污,“皇后带了一罐自酿的葡萄美酒,史国公与朕入账对饮,权作庆功。”

    史彦故作大声道:“皇后亲手所酿,滴滴琼浆,几人得尝?臣谢陛下慷慨赐酒!”

    果然周围的武夫们无不敬仰羡慕。

    前方炮声隆隆,史彦在帐中御前饮酒大笑,将郭绍那罐酒喝了个精光。等董遵诲回来时,早已一滴不剩。

    郭绍又问董遵诲战事,获知马战前后情况后,不由得感到有些遗憾!李处耘一死,军中难有武将能控制史彦,若是这样任由他莽打莽撞,难免运气不好那天。许军若在什么战役中战陨第一猛将,显然会对士气影响极大……

    是夜,郭绍久久没有入睡。

    忽报魏仁浦求见,郭绍召其入内。魏仁浦还带进来一个穿着兽皮的汉子,二人前后作拜,魏仁浦道:“此人乃辽国专门负责联络杨衮的人。”

    郭绍看过去,心道终于等来了杨衮的消息。

    那人抱拳拜道:“陛下,杨衮说了一件事,有人告密越王要造反!”

    “哦?”郭绍开始翻卷宗,“越王应该是耶律璟(前任皇帝)的兄弟?”

    那兵曹司细作忙答道:“正是,此人名叫耶律必摄。”

    郭绍终于找到了王朴编修的各国名人档案,读了一遍,现这个他不太熟悉的辽国宗室性情温和,母亲只是个宫女……因母家寒微,身份有点不够,实力也不足。

    反而是今天被史彦斩杀的罨撒葛是太宗一系中实力最大的王,不过罨撒葛是萧思温的女婿,似乎被萧思温拉拢了。

    郭绍一拍脑门,说道:“越王(耶律必摄)和齐王(罨撒葛)是同父亲兄弟,若二人联手岂不是更有机会?”

    兵曹司细作一脸茫然。

    魏仁浦倒是似乎听懂了,不动声色道:“杨衮可以说他们要联合谋|反。罨撒葛南下救锦州,便是王帐心腹欲借大许之手剪除异己。”

    细作道:“罨撒葛是萧思温的女婿,而萧思温又是耶律贤跟前的宠臣,这……”

    魏仁浦道:“那又怎样?萧思温三个女儿,大女萧胡辇嫁罨撒葛,太宗那边的人;次女嫁耶律李胡之子,太祖第三子一脉;在幽州被官家俘获的小女萧绰,本来是想嫁耶律贤,义宗的人……萧思温联姻的路子并不止义宗一脉。罨撒葛并不会因为是萧思温的女婿,就对义宗的人忠心耿耿。”

    细作躬身站在当中,低头沉思。

    郭绍道:“让魏副使给杨衮写一封信,你带回去送给杨衮,让他依计行事……此时辽东战乱,你还能回去见着杨衮?”

    细作忙拜道:“回陛下,小的还有个身份是杨衮的辽国细作,杨衮会出面为小的通融。可是……以小的观之,杨衮并不是愿意对大许朝廷言听计从。”

    郭绍转头看向魏仁浦:“萧思温只要一日在其位,杨衮就有性命之危。魏副使在信中晓以利害,说服杨衮照办。”

    魏仁浦拜道:“臣遵旨。此计大可一试。”

第八百八十六章 流沙() 
起伏草原上的帐篷好像无数的草堆大群羊低着头忙碌地啃着新绿的草叶。马蹄声、牛羊鸣,让高低不平的草原上十分热闹。

    一顶帐篷内,杨衮正和几个穿着袍服的文官侃侃而谈。这时有秃头的奴仆掀开帘子,说道:“杨府事,咱们的人有消息了。”

    官员们知趣地告辞,从杨衮帐中出来,回顾四下时,果然见一个戴着斗笠的人从后面进了帐篷,那人头上的斗笠压得很低。

    进帐的人取下头上的斗笠,头上梳着髻,是个汉儿。杨衮看着他没说话,转身在坐垫上盘腿坐下来。

    那人走上前,俯身在杨衮耳边悄悄说了好一阵话。杨衮的神色阴晴不定,眉头皱了起来。

    杨衮思虑良久,低声问道:“要说齐王(罨撒葛)与越王图谋造|反,如何散|布谣言?”

    那人道:“很简单,只要告诉一个人,必出大乱子。”

    “谁?”杨衮一面问,一面下意识猜测那个人。大辽所有他认识的和听说过的人纷纷涌进心里,顿时好像走进了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大迷宫。

    这时那人道:“喜隐。”

    杨衮听罢一愣,细思之下渐渐恍然。

    喜隐乃辽太祖之孙、耶律李胡之子、萧思温之婿,生性轻浮野心勃勃。李胡家从来没人做过皇帝,但耶律喜隐一直想做皇帝。在此之前,已前后两次谋反,都没成功;不过杨衮相信他一被唆|使,肯定还会造|反!

    为何杨衮会这么断定?想想萧思温两个女儿嫁的人、小女萧燕燕准备嫁的人,都是有可能做皇帝的人!杨衮十分赞同萧思温在这几个人上的看法。

    耶律贤登基后,对大辽宗室表现出宽容恩德,希望能一改先帝耶律璟时期的内部紧张局面,缓和内乱。如果把齐王之死栽|赃到耶律贤头上,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喜隐肯定会信,还会认为找到了借口和名义:耶律贤对宗室刻薄寡恩!

    如果喜隐果真以这个借口起兵造反,谣言就不需要有人去散|布了,搞大了事,谣言必传遍四方。

    杨衮思量罢,只觉想到利用喜隐这个主意的人十分了得,不仅对辽国内政关系了如指掌,更具有大胆的联想。

    他忍不住问道:“出这个主意的人是谁?”

    汉儿低声道:“大许皇帝亲口|交代。”

    “哦。”杨衮微微点头。他沉吟稍许,又有些痛心疾道,“就算外寇打到家门口了,总有很多人还只顾内斗,这似乎是人的劣性!”

    ……半月之后,大辽王帐行营内,忽然接到快马急报。不是一个消息,而是两个消息。

    “耶律喜隐在祖州率部起兵,与留守上京的越王耶律必摄里应外合,带兵占领上京!”

    “锦州失陷!”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两个消息都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王帐中顿时仿佛像炸开了锅。

    有人在怒骂耶律喜隐,“都什么时候了,他还想在后面捅刀!谁会服他?”

    又有人在骂锦州守将,“锦州坚城,乃我大辽最坚固的城池之一,前后才半个月就被攻陷,为何如此无能……”

    信使鞠躬道:“齐王(耶律罨撒葛)遭史彦斩杀,头颅被悬挂在旗杆上,每日四城示众;许军派人日夜喊叫,援军已被击败,锦州变成孤城。锦州守军士气低落,一些汉儿士卒攻击东城,打开了城门。许军人马冲进城中,锦州遂陷落。”

    另一个人道:“宋王(耶律喜隐)称齐王之死,乃大汗君臣所害,对宗室刻薄寡恩。越王(耶律必摄)听说有人告他勾结齐王造|反,惊吓之下与宋王(喜隐)合谋。”

    众人议论纷纷,“锦州一失,许军大股只要渡过灵河,便可威逼辽阳。东丹国府无险可守矣!”“铁州(营口)与锦州许军会和,海6一体,向东至鸭绿江几无抵抗。许军与高丽军、生女真叛|匪勾连,东西呼应;则东丹国数面受迫,陷入敌寇包围境地。”“最不利的是,咱们现在后方上京生乱,一时难以集中兵力对付外敌。”

    耶律贤虽然平素把大事都交给大臣们谋划,但他已十八岁了,是大辽皇帝,这种时候他也是额头上都冒出汗来,手掌紧紧握着权杖,目光殷切地看着耶律斜轸和萧思温。

    萧思温道:“宋王(喜隐)谋|反之事,可能是被奸人挑|唆,臣请派个人回京联络臣的次女,叫她劝说宋王。”

    “喜隐啥样的人咱们还不知道?”一个宗室贵族顿时说道,“用劝说这种法子,他恐怕还以为咱们怕了他!”

    耶律斜轸不动声色地转头看了一眼杨衮,递了个眼色。

    杨衮从后面走出来,以手按胸鞠躬道:“大汗,高丽国窥视东丹国(渤海国旧地)久矣,我国又与许国结仇。若从长计议,大辽只能稳住一国、对付一国,各个击破之,避免与两国同时开战。

    东丹国女真部落遍布南北,高丽唆|使生女真叛乱,未免更多女真部落反辽,最好是先对付高丽和生女真叛|匪……当此之时,许军最强,与许国议和,化解南面局面,既能极大地解决危急,又能分割许国与高丽国连通一气。”

    耶律贤皱眉问道:“许国人愿意议和?”

    杨衮道:“范忠义下狱后,臣替代其职,整理北院邦交卷宗时,现东京‘大辽驿馆’曾上书,言称许国有议和之意。臣请派使者往锦州,先试探一番。”

    萧思温神情复杂地望着耶律贤,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在对许国的态度上,他显然是力战的主张。但是形势变得太快了,萧思温无法预先筹备应对此时的局面。

    形势如此,若是要主战,不仅要拿出一个解决危险的方略,还要对这个方略的后果负责。萧思温脸色青红交替,一言不。

    此时连耶律贤也显得十分沉默,他脸上有羞愤,也有无奈。或许,耶律贤又想到了萧燕燕罢?

    耶律斜轸趁大伙儿都在琢磨,先拜道:“大汗,臣支持杨衮的主张。”

    一时间人们似乎也渐渐想通了,许多人纷纷附和……此情此景,就好像耶律斜轸能号令满朝文武的迹象;只要他一表态,立刻有大多数的人支持他。

    萧思温等人看在眼里,也明白耶律斜轸这个北院枢密使的位置,渐渐有了枢密使应有的影响力。

    耶律贤观之,拍了两下权杖顶端,说道:“那便依杨衮之计。”

    ……王帐中君臣的主张渐渐明朗。萧思温后来一句话都没说,他感觉自己好像陷进了一个流沙坑里。。。

    便是那种滋味,双腿刚陷进去,并不会马上来不及反应就玩完。但无论怎么挣扎,怎么想法子,就是拔|不出来,而且越陷越深,越来越没办法!

    啥时候腿陷进去的?那便是河东之围的失败,他放弃了北院枢密使之时。

    想当年,耶律贤就是萧思温力主推上皇位!大汗对他言听计从,整个朝廷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而现在,萧思温感觉自己的命运已经逐渐失控,完全被别人左右了。

    他很恐慌,虽然没有轻易开口,脑子里却在绞尽脑汁想办法。眼看大事根本不需要经过他的态度,一件件地决策了……他心里更急,急得满身都是汗!

    千头万绪,何处有路?

    萧思温从乱麻之中拼命地清理头绪……现在要自保,要不被人当作黑锅摆布,先要抱紧耶律斜轸的大腿!因为萧思温直觉到耶律斜轸在朝廷里说话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