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625章

十国千娇-第625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难波港,果然准备了很多粮食柴禾,并有更多的官吏前来接待。韩通让卢多逊先试探曰本国朝廷的条件……

    最重要的条件,使节一见面就表明了,天皇愿意放弃帝号,降为国主;并称接受大许皇帝册封为国王,岁岁进贡。

    有了君臣之义,开矿、通商等随之便有了名分。

    韩通又提出租借石见国大森地区,直接受大许朝廷管辖。曰本国使臣出乎意料地痛快,当即答应……或许刀架在脖子上,并没有什么条件可讲!

    大伙儿鼓足了劲上来准备撩膀子大干,不料对手这般姿态,诸将一时间没回过神来。

    当夜,中军部署了防御和斥候之后,军府文武便在港口一座院子里商议对策。连差点被曰本军杀死的昝居润也说:“曰本国称臣纳贡,又拱手送出银山,我朝已经没有打下去的理由。我认为应先派人回朝禀奏官家,再作决定。”

    众人纷纷附和……打仗无非就是要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现在曰本国这般姿态,实在不知道为何再打。

    武将们有些唏嘘,有人道:“曰军战船不堪战,冲杀起来却有股狠劲,俺们还以为遇到了一群犟驴,实在没想到他们一下子变得如此恭顺。”

    旁边立刻有人道:“着实有点奇怪,不好明白。”

    于是韩通立刻派轻舟舰,带着奏章回国。

    次日,平安京又来了一个新的官员,拜见韩通等大员之后,密议相商,欲征募民间女子充营妓前来犒军。这让韩通等人大为诧异,他一时间很谨慎,竟不敢答应,以军纪为由拒绝……

    昝居润想起石见堡的恶战,也赞成韩通的决定:“两国方有血仇,谨防有诈。”

    卢多逊却不以为然道:“一帮妇人何惧之有?此乃曰本国官府所为,若敢使诈,必遭报|复!其官府无理由用此等无用下作之计。”

    一众部将武夫听罢恨不得举双手赞成!也有人嘀咕道:“在战场上杀了他们那么多人,那官儿倒也干得出来!”

    韩通冷冷地制止众人的议论,说道:“重任在身,还是慎重求稳的好。而今仍在敌国,若要寻欢作乐,待回东京凭功领赏,便无人管束尔等。”

    “遵命!”“得令……”

    ……

    十月,东京金祥殿书房中,郭绍打开了韩通在遥远的东岛亲笔书写的奏章。他静静地看完,立刻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脸上也因为激动而变得红润起来。

    “召政事堂、内阁诸臣,几个国公到议政殿议事。”郭绍先吩咐了一句。

    宦官曹泰躬身应答,立刻退出书房。

    郭绍在几张大图和御案上的卷宗之间来回踱着步子,有点心急的模样。

    实际不仅曰本国想早点结束战争,郭绍何尝不是?因为他没钱了!

    以现在这样的战胜时机议和,趁机要求最大的利益,是郭绍很愿意看到的事情……他不是为了某种情绪在泄|愤,更不能只考虑东岛一地,因为更多事需要急迫地解决。

    如果战争再这么拖延下去,郭绍也感到十分操|蛋。一方面没钱,另一方面远征军那点人没法杀|光那么多东岛土著,陷入泥潭更会对局势失去控制。

    郭绍走在地图前琢磨了许久。心道:从石见国把银子挖回来,铸成大量的货币,从河西到辽东,整盘棋都活了!

    至于曰本国,需要时间和技巧,慢慢进行布局,太过激进很容易造成反噬……后世明朝永乐帝调集几十万大军攻破了交趾首都,操之过急最后还是没立住!郭绍认为武力是基础,但只靠武力不一定能成功。

    郭绍随即来到议政殿,将韩通的奏章传视诸臣。

    他很赞成韩通在奏章中写的议和条件,但欲对和议稍作改变。不仅要租借直辖石见国银山所在之大森地区,还要控制难波港……郭绍看了前方的描述位置,猜测大概就是后来京都门户大|阪港那片地方。

    许军驻军在平安京南部港口,并承诺保护平安京的安全。

    史彦超顿时就一脸疑惑,闷头在那里终于没有开口。但神情已被郭绍看在眼里。

    郭绍知道史彦超的纳闷……不久前郭绍还当众大怒,要夷平平安京,转眼之间一下子态度完全相反,反而要保护平安京?

    郭绍懒得解释,反正大部分文武应该明白,好处实利才是最重要的!他只是不动声色地随口一提,“曰本国主君臣屈服求和,但谋|反(起义)难以预料。”

    如果能与平安京朝廷达成合作,相互依存,便可以一起镇|压东岛国|内叛乱,如此会大大地减少大许朝廷在东岛的军费开支。

    议政殿上商议决策,没有人反对与曰本国议和……大臣们都等着尽快挖金银回来!礼部遂具体准备金册、王命等物,挑选使节前去平安京,正式册封建立君臣之礼。

    郭绍又下旨枢密院派人嘉奖韩通、石见堡指挥张建奎等人,诏令他们部署完东岛之事,便回朝庆功。

第八百二十二章 凋零之樱() 
册封大典在平安京大张旗鼓地进行,无数的人涌上街头围观。曰本朝廷军队和许军水师都派遣了人马设防。

    但是许多难以预料的事很快就开始发生。

    不到一个月,藤原实赖的书案上就堆积了一大堆国司们的书信。诸国多地混乱,有盗贼攻打郡司官府,一些充满仇|恨和愤怒的人趁机劫掠庄官和富户,因为地方庄园里难免有中原的瓷器和铜钱;连郎中家也不能幸免,稍有地位的郎中都会储备中原药材。

    平安京公卿十分震怒,一个参议当众说道:“既有如此大义,当初围攻石见堡尸山血海,他们怎不请缨上战场与敌军拼杀?”

    另一个官员冷笑道:“乱贼甚至也不敢靠近平安京,因平安京附近有战力强悍的许国人马。”

    藤原实赖身边脸上有刀疤的武士头领冷冷道:“真之勇士,已用血肉之躯殒命于石见国战场,而现在作乱那些人,不过是色厉内荏的懦夫!”

    藤原实赖正身跪坐在上位,闭着眼睛久久无言。他在冥想之中,感觉身边的一切如同是凋零飘飞的落樱,不安定的惶然笼罩着身心。

    愤|怒的普通盗贼和武士并不可怕,他最担心的是出现一些有见识的人,趁机敛聚实力,利用现今朝廷软|弱之机,蛊|惑人心威胁平安京朝廷根基。

    藤原实赖睁开眼:“吾等若不改变现状、为曰本国之前程励精图治,必有覆灭之忧!”

    众人纷纷拜服。

    藤原实赖冷静地说道:“许军前后东征,总兵力不过数千;但我举国之力竟无法还手。大许朝之强盛,远超吾等之意料。若敌对自封,难有长进,从今往后,我国应遣使观摩大许国强盛之因,学习其长以为我用。”

    “左大臣目光远大,唯有从长计议方是长远之道……”“昔者我国遣唐使习习唐人,曰本国之衣冠礼仪,原出于中原,再学大许方是正途。”

    官署内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了,大伙儿各抒己见,但主张都是亲和大许,毕竟亲眼所见实在差距悬殊!

    此等基调影响了藤原朝成等官员,藤原朝成大声道:“朝廷国策正当改变之时,下官以为,从习俗到官制,全部仿照大许!”

    马上有人附和:“中原方历乱世,何以强盛?”

    藤原朝成正色:“我觉得本是人种的优劣!大和人不仅要学衣冠礼仪,而且得将血统换成高大的汉儿血统!”

    藤原朝成道:“衣冠礼仪本是一脉,吾等以曰本国土,并入大许,成为许人有何不妥……”

    大伙儿一听哗然,“如此太过啦!”“大和人应有羞耻之心……”

    摄关大臣藤原实赖听到这等言论,眉头也皱了起来,当下之乱局,简直什么人什么想法都冒出来了。像藤原朝成还是公卿,居然也如此无知。

    藤原朝成已无话可说,只沉声道:“知耻方能后勇。”

    ……大森城寨,一座破落的小城,但方圆百里也只有这里有商铺和集市。

    一队许军将士正推着独轮车搬运粮食,从土路上经过。官府的人没有找他们的麻烦,因为两国已经停止了战争;大伙儿一面走,一面警觉地注意着周围……曰本国盗贼确实很多,不过还好,披坚执锐的许军将士没有遇到袭击。

    他们搬运的粮食也不是抢的,是拿钱购买,没有上头的军令,大伙儿并未袭扰平民。在异国他乡已经觉得够不安全了,将士们也不愿意自找麻烦;许军一向军纪较好,很少有乱兵劫掠的习惯。

    四下的东岛百姓都敬畏而好奇地观看着这些与众不同的人。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惊喜地喊道:“俞将军!”

    十将俞良循声望去,竟然在这里遇到了熟人:美子。他顿时也是一喜,经过了那段艰苦的九死一生日子,在这异国他乡遇到任何一个活的熟人,都感觉更加亲切!

    俞良忙走了过去,抱拳道:“美子,别来无恙?”

    美子个子比较矮,看俞良要仰着头,当下又左右看了看,说道:“进来说话,被人瞧见了不好。”

    俞良也没多想,径直就走进去。美子急忙把门关上了。

    俞良寒暄道:“这边打了几个月仗,美子过得怎样?”

    美子端着一只粗碗过来,用不太流畅的汉话道:“总算是结束了……我们这等草民,一点也不愿意看到两国交战,早点言和的好。之前那些来打仗的武士,到处劫掠,又有一些骗子浑水摸鱼。”

    俞良听罢心道:那些武士与我们是敌人,可不管怎样,却也是为了曰本国流血作战。

    但俞良读诗书明交际,显然不会在一个曰本国女子面前说这等话,平白让人尴尬。

    美子又道:“我为了自保,已经出嫁了,这房子就是夫君家……他是一个武士。”

    “哦!”俞良听完屁|股往上一抬,有种坐不住的感觉,这他|娘|的要是被那武士撞破,还不干起来?孤男寡女和他妻子呆在一个屋里,还关着门!

    不过他马上又沉住气了,因为想起自己人刚刚战胜,这片土地已经属于许军管辖!

    俞良抱拳道:“恭喜美子大喜。”

    美子却撇了一下嘴,“没甚恭喜的。”

    “你不满意?”俞良不禁问道。

    美子低声道:“看到现在这个夫君,我忍不住会想起张寅恩公……汉儿知书达理,身材高大,又勤快努力、爱干净,对人很有诚信,一颗赤子之心,忠孝仁义信全有;性情温和,可在危急时却分外勇敢,张先生临死还让我先走。可现在这些男人,邋遢粗鲁,什么信义忠勇全挂嘴边,盗贼横行,遇事欺软怕硬,只知欺负良善毫无担当。”

    她越说越伤心,还撩起袖子给俞良看伤,后来忍不住说道,“我一介小女子顾不上国家大义,只愿周围的人能好一点。难道曰本国人生来就是这样?”

    俞良答不上来,唯有好言不痛不痒地宽慰几句,因为他没法说,毕竟美子也是曰本国人,她可以骂,俞良作为她的好友要是连东岛人一起骂,就有点侮|辱人了。

    他完全不关心曰本国人如何,在这地方,他只对美子还有点兴趣。当下便随口安慰道:“两国虽曾有芥蒂,不过想来东岛人亦能自强罢。”

    俞良虽在石见堡被围攻丢了半条命,但并不仇恨曰本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