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342章

十国千娇-第342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煜与周宪谈了几句,听出她的几句话里一脸说了几次“没意思”,看她的精神也是了无生趣,这阵子她都这样呆在寝宫里自娱自乐,画画、批阅乐谱。

    李煜有种感觉,这女人不仅对丈夫失去了兴趣,仿佛也不怎么关心国家的存亡。人道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如猫,确实忠心没那么可靠。

    周宪此时百无聊赖、收拾略显邋遢的样子,就好像一枝枯萎了花似的,已经没有什么生机活力了。

第四百三十五章 采石之役(4)() 
采石矶守军已被李处耘轻易消灭。郭绍巡察地形后、与幕府官员及部将商议,认为在控制江面的形势下可以实现架设浮桥,于是王朴被受命调集工匠民壮操办此事。

    一众人再度实地考察长江,乘坐战船游于长江水面。

    王朴身作长袍在船头翘眺望,郭绍从甲板上走过去,也久久观赏着江上的景象。风帆点点,水车的轮子转起来哗哗作响,江面上溅起一阵阵白色的浪花。

    良久之后郭绍道:“江心两片6州,长江在此地是三条水道,最西边那条最窄。王使君监造浮桥时,因考虑西边这条的便捷拆除。”

    王朴想了想说道:“郭将军意下,为了给水师船只让道?”

    郭绍道:“正是。采石渡口被占,我军有大造浮桥,金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坐视不管,先威胁采石的是金陵那边来的南唐援兵……李处耘把水军主力放在北边江面,在那里构筑水寨,他应该也预计到了。

    但南唐军还有大量水师在湖口,谨防他们突破皖口、池州防线。到那时李处耘部水师应穿过浮桥,于南面迎敌;只能拆掉一道浮桥。”

    王朴以为然。

    这时战船到了东岸采石渡口,大伙儿便在江上观察了一番。郭绍要登岸去见李处耘,于是和王朴分别,从采石码头登岸。李处耘的中军行辕就在采石码头。

    起先郭绍等离开和州的行程安排,只是巡视江面。渡江来见李处耘是郭绍临时决定。

    郭绍与李处耘几个月没见面了,但李处耘见到郭绍顾不上嘘寒问暖,径直便问:“一个时辰我派人禀报主公急事,主公可收到了?”

    郭绍道:“没有,估计奏报还在和州。李将军有何要事?”

    “我们到大堂里说。”

    一行人遂入室内,李处耘才道:“细作密报,江宁府近日兵马调动频繁,传言要增援采石!”

    郭绍的神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开口道:“采石至关重要,此战一定不能失手。”

    李处耘道:“南唐军自江宁府南下,最可能的目标是采石渡口,其次是当涂城。如果是采石渡口,我打算以高延俦部及龙捷军步兵守采石锁溪河,正面对敌;龙捷军骑兵埋伏在采石东南面石坡山。锁溪河战场列阵决战时,石坡山伏兵冲出山林,快向敌侧后翼突袭,以动摇其阵营……”

    “目标可能是当涂城?”郭绍沉吟道。

    李处耘的手掌放在下巴的浓密大胡子上,说道:“南唐军进攻采石,意图很明显,想夺回渡口,重建江防。成功了这是对南唐国最有好处的做法。

    但若南唐军主帅认为野战不是我军精锐对手,便有更稳妥的办法:增援当涂城。此法之意图,不在守大江,而在守江宁。”

    郭绍顿时恍然道:“我明白了。”

    李处耘点头道:“只要当涂城有重兵,我大军想从采石向江宁府进,渡口和腹背就时时在当涂城威胁之下。咱们会被逼攻城,而非野战决一胜负。”

    郭绍道:“调战船去西岸,急调虎贲军三个军到采石,以部署采石之战。”

    郭绍留在江东,前期的战术部署是,龙捷军在主力在锁溪河(采石码头)布大阵以逸待劳下;虎贲军第一军骑兵和第二、第三军骑马步兵部署在东南石坡山;高延俦部剑南军在东南二十里外的大黄山扎营。

    如果南唐军从东面纵深绕行当涂城,高延俦部则向东出动阻击,采石附近的周军主力随后增援高延俦。

    ……

    这边郭绍急着调动虎贲军过江,但还是高估南唐军的反应度了。十天之后皇甫继勋才从江宁府出,林仁肇先锋先行,皇甫继勋主力四万余众随后。”

    林仁肇派出大量斥候于南面打探军情,现了采石东南二十里扎营的高延俦部。两天后,林仁肇部前锋万余步骑至锁溪河北二十里停下。

    他骑马亲自返回主力中军,进言主将皇甫继勋:“此战不宜取采石,咱们先去当涂。”

    不料皇甫继勋一脸不可思议,很不客气地说道:“你脑子有病?当涂已成孤城,周军正从采石渡河,咱们不就近拿回采石渡口,千辛万苦跑去当涂喝西北风?”

    林仁肇听得那很不顺耳的口气,强压住恼怒:“我国将士,在水上尚能一战,守城亦有可为,步骑野战必败!今去采石,不能正面击败周军,则功亏一篑。不如退而求其次,大军增援当涂;此城虽是孤城,所幸工事坚固,粮草充足,我军可长期驻守。”

    皇甫继勋冷笑道:“驻守当涂那个死地有个鸟用!现在当涂城也在咱们手里,挡住周军了吗?你去江边瞪大眼瞧瞧,周军照样大摇大摆从采石渡江!”

    林仁肇道:“当涂城不能威胁周军,是因兵力空虚,不敢出城。我部六万大军进驻,情况便全然不同。只要周军主力精锐敢北上攻打都城,我部便可自当涂出击,夺回渡口、切断周军后路。”

    皇甫继勋摇头道:“在江宁时,喊打喊杀急于求战的人是你,大军出动了,要东躲西藏的人也是你。”

    林仁肇大怒:“打得赢谁他、娘愿意这么磨叽,打不赢去送死有什么用?”

    皇甫继勋冷笑道:“既然如此,你干脆去降了。”

    林仁肇道:“你愿意去送死,你去!老子到当涂去了!要怎么说随你,陛下有言在先,我可以不听你的,直接听命朝廷。”

    林仁肇一肚子气回到军营,当着众将士的面大骂了一通主将皇甫继勋。

    这时他又见到了当涂城过来的斥候,了解到姑溪河岸生的野战详细过程,又是怒不可遏。他不顾影响甚坏,又当众大骂道:“杨收纯粹是个草包!这等人怎么成了南唐大将?朝廷不会用人!”

    部将们忙劝说他。上头的很多同僚都和林仁肇不睦,反倒是下层将士很快就与他称兄道弟,因为林仁肇总是和大伙儿一起同甘共苦,更不会克扣军饷赏银,处事也很公平,将士自然喜欢他。

    林仁肇了一通火,总算没有冲动,先在原地按兵不动,等待皇甫继勋的大军到来。

    探报大黄山南有一股周军,蜀国人。淮南之战时,蜀国降兵的战斗力林仁肇有所见识,根本没放在眼里……如果皇甫继勋同意一起去当涂,只要一股兵力拖住蜀国人,南唐军主力就能顺利从东边去当涂。

    但现在林仁肇腾不出手,这帮蜀国人可能反而拖住林仁肇,然后引来采石周军围攻。

    于是林仁肇等待着南唐军主力。等主力去采石与周军作战,林仁肇南下击溃蜀国人马,才不至于被围攻。

    林仁肇按兵不动,皇甫继勋那厮同样稳着不上。几万大军在野地里耗了三四天什么都没干。

    林仁肇正不懂皇甫继勋什么意思,这时朝廷的公…文来了,质问林仁肇身为前锋为何按兵不动!

    这下他总算明白了,皇甫继勋那厮这几天上奏告状去了!林仁肇当然不愿意去采石攻打周军精锐。于是上书辩解,自己去当涂城的好处;林仁肇部增兵当涂城后,城内兵力能达到两万余人,将来对采石渡口和周军腹背能造成极大的威胁。

    不久,李煜来了圣旨,下旨林仁肇若要增援当涂,应尽快动身,不得拖延。

    一番扯皮之后,林仁肇无奈率先绕行东面纵深,然后南下当涂城。约定皇甫继勋,尽快动对采石的进攻,避免周军主力抽出手来。

    一天之后,林仁肇得到探报,大黄山的蜀军向东出动,阻挡在了前方。林仁肇连夜派人去皇甫继勋大营确定情况,得知皇甫继勋部已出动抵达锁溪河附近;虽尚未与周军生冲突,但距离很近,双方已成剑拔弩张之势。

    林仁肇松了一口气,只要采石周军精锐被拖住,这边蜀国人不是一触即溃?

    林仁肇遂下令次日一早开战,列阵进攻高延俦!

    ……

    旁晚时分,南唐军主力已在锁溪河数里地外。据报南唐军大营占地甚广,约有五万之众!

    李煜这回确实下了血本。现在郭绍面临的问题,采石码头大营只有龙捷军右厢一万多人(其中一部分还在池州罗延环手里)。

    正面兵力悬殊有点大!南唐禁军的战斗力可能不如周军精锐,但是有几倍的人数优势。郭绍和李处耘都感觉风险较大。

    那么还有一部预备兵力,采石战场附近石坡山的虎贲军三个军,也有近万人之众……这股机动兵力用于采石战场支援正面?

    “如果虎贲军北上策应,那么南唐军东面那股人马就要去当涂了。这次来的是南唐军禁军精锐,高延俦恐怕是挡不住。”李处耘道。

    郭绍一言不,低头沉思。

    李处耘又道:“去当涂的敌兵意在守势,这边的几万大军确是攻势汹汹,采石更加要紧。郭将军处事谨慎,不如将虎贲军北调,稳住采石局面再说?”

第四百三十六章 采石之役(5)() 
太阳已经下山,山、水、房屋渐渐笼罩在朦胧的光线之中。 。(23)(w)(x)。)不知何处传来了单调的哨子声,是那种草叶子做的简陋哨子,没有旋律可言、声音也很小,沙哑的声音却莫名带着伤感。

    姚二牛已经吃过了晚饭,麦饼就着冷水;他正坐在一颗树下的茅草上,膝盖支起、双手抱着膝盖取暖……虎贲军在石坡山的兵马属于未暴露的伏兵,需要隐蔽性,不准烧火。他望着北面,天幕的边缘有亮光,那是几里地外的南唐军大营点燃了篝火;已经十一月初了,晚上很冷,南唐士卒在烧火取暖。

    而虎贲军将士只能捱着寒冷。

    听说南唐军有五万,东边二十里外还有!这边锁溪河北岸的南唐军已经离得很近,连火光都看得见,估计明天一早就会干仗了。

    周围的几个人都被冻得簌簌发抖,有人已经拿着被子裹在身上,大伙儿一声不吭;远处有人小声说着话,时不时有马发出的如同喷嚏的声音。在山林里隐藏,主要是不能点火升烟,声音倒是不容易传出去。

    就在这时,姚二牛从怀里摸出一只绣花的荷包,在昏暗的光线中瞧着。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离开东京那天的场面,走过巷子的一角,忽然蹿出一个娘们,把这玩意塞在他手里掉头就跑;她在擦肩跑掉的一瞬间,姚二牛看到她的耳朵都红了……那个娘们是他的表妹,就是逃荒的姨娘带过来的女儿。

    或许表妹认为姚二牛很能挣钱的吧,在艰难的岁月里,姚二牛这样的军饷赏钱确实算很不错了。

    姚二牛摩挲了一会儿荷包,又想起走路都要杵木棍的老爹,每天到城门口低价收农夫担进城的蔬菜、然后拿到门口卖菜的老娘,以及别的人……

    他希望明天的战役自己别死掉,更希望能打赢了、打进江宁城分钱。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