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34章

十国千娇-第34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何其有头脑的人物,一见郭绍这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联系已经出口的半句话,他恐怕用脚趾头都猜得出来郭绍对京娘有意思。

    一时间赵匡胤那张颜色从来不变的黑里透红的脸,表情丰富极了。

    似乎有些难言的恼火,也好像轻松了一口气似的。

    ……赵匡胤立刻毫不犹豫地说道:“我多年前认识过一个叫京娘的人,她却不是道士,玉贞观?我没听说过。”

    郭绍先是愣了愣,又追问道:“那玉贞观的京娘,会不会就是赵将军曾经认识的人,您却不知道她在东京出家了呢?”

    “哈哈……”赵匡胤大笑了一声,但听起来这笑声似乎就不如平时那么爽朗了。他笑罢,又叹气道:“实不相瞒,我认识的京娘已经……唉!都怪我。”

    郭绍忙道:“抱歉,不该提起赵将军的憾事。”

    “都过去了。”赵匡胤道,“那个道观的道姑,就是名字相同罢了,天下取同样名字的人何其之多,本不足怪也。”

    赵匡胤心头真是说不出的滋味。当年和京娘就两个人,一起走了千里的路,别说是人就是一块石头时间久了都捂热了。眼看她要跟别的男人,赵匡胤心头能好受?

    京娘若是回老家嫁人还好,眼不见心不烦!

    偏偏在自己眼皮底下。但心里的纠葛并不能丝毫动摇赵匡胤的决定。为了大事,为了心的抱负,不能为了任何事任何人影响到哪怕一丁点!

    以前那件善事“义举”有不少人知道,现在赵匡胤渐渐走上高位,将会有更多的人对他的事感兴趣。赵匡胤正直、有情有义的作为,如果还有后续岂不是会起反作用!

    许多人都知道京娘跳湖了,赵匡胤偶然听人提起往事,还表示有多般后悔可惜;现在她突然没死,而且过去这么多年了,这些年,他赵匡胤为何不弥补当初拒绝京娘的遗憾可惜,却让京娘苦等多年之后另嫁别人?

    赵匡胤很清楚,京娘死的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最完美的收场;她不能活过来,活过来了也不是原来的京娘……

    郭绍听罢便说道:“原来如此,那是末将弄错了!但先和赵将军打声招呼还是必要的……末将听说您和京娘曾有兄妹之义。既然不是赵将军那位义妹,末将便可以自作主张了?”

    赵匡胤道:“我虽是你的上方,但也管不得下属的家事。”

    郭绍道:“末将明白了!今日拿这等事叨扰赵虞候,实在有罪、有罪。告辞。”

    “等等。”赵匡胤黑着脸,虽然他的脸一直是黑的……“若你要纳道观里叫京娘的女道士,最好让她改个名字。世上总有一些闲着没事干胡乱杜撰的人,无凭无据就要造谣,不可不防备他们乱说。”

    “是。”郭绍忙答道,“绝不能亵渎贞义之妇的美名,来日那女观主若愿还俗,末将便叫她改一个名。”

    等郭绍刚走,赵匡胤忽然听得“咔”地一声,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拿在手里的杯盏不堪握力,出现了裂纹。

    但片刻之后,当他想象到实现抱负的功绩和回报时,一切便都不重要了。大道之路,路上有很多竞相拥挤者,充满了荆棘和迷途岔道,但只有一个目标才是最清楚的!

    纵观成大事者,汉高祖窘迫时连正妻都可以扔下,一个跑江湖又装神弄鬼的妇人,有什么好犹豫的!

    赵匡胤虽有点难受,心下又感到一阵轻松,复杂的情绪松一口气才是最主要的感受;甚至还对郭绍印象很好,这人怎么恰好就出来为我解烦恼了。此事终归是一件好事,堂堂大丈夫,犯不着为了那点小小的心思置闲气。

    ……郭绍不太相信赵匡胤的说法。但自己这样做,已经算是懂规矩了。他赵匡胤不认,与我何干?

    这时郭绍也立刻长吁了一口气,感觉一阵轻松,这烦恼事三下五除二总算有了眉目。此时此刻,他只觉得身上轻飘飘的,身上虽披着有点重的甲胄,但心里仿佛有一块大石头落地了。

    他又寻思:京娘那里可以先放一放,等她冷静一下,想通了再说……相信她能想通。

    此时郭绍放下了火烧眉毛的忧虑,这才想起早上宣德门外的见闻,那帮民众聚集闹事。瞧着风向,周朝又在厉兵秣马准备开战了?

    如果开战,这回的战争对手很可能就是(后)蜀国。

    ……

    ……

    ps:(纵横网的鬼节小游戏,打鬼得月票得ipad。规则见网站首页公告。)

    昨夜西风紧梦游,至一道观,上书玉贞,遂恍惚入观,见一众女道,正在祈福,曰:“感谢王母,感谢天,感谢善人:岷山(1612445339)、兔不眨眼、klmvy、wundo等等狠揍鬼王,愿大家百事顺利,好运常来……”

    ……

    如果想打赏支持西风的,现在比平时更好哈,作者读者双方都能得到可观的额外好处;有时间限制不是天天都有。我得到了大家的捧场支持,就会更加卖力更新了。

    那个鬼王血有2000点,看能不能在今天(10号)集打掉一个。这个关键是参与人要多,一人出点力就可能打掉,能支持得都支持下吧,几块钱不影响生活的……万一打不掉就算了,这个小游戏付出的钱算给西风的打赏,还可以抽月票。

    西风紧谢谢大家。

第四十五章 心腹大患() 
“官家决定要对蜀国开战了。”一个头发花白的瘦宦官轻轻说了一句。

    符氏听到这里,拿着眉笔的玉手停滞,然后轻轻放了下来,向铜镜里看了一眼,看身后的宦官曹泰。

    铜镜表面打磨得很光洁,但里面照到的东西不太清晰,只能看到宦官的一团模糊影。倒是符氏自己的脸,因为隔得近要看得比较清楚。镜面上反射着灯架上的点点烛星,泛着铜器的黄色金属光泽,给里面那张美丽的脸也镀上了鹅黄的颜色。

    就好像面前有一副精致的画儿,模糊的边缘、朦胧的背|景反而给人颜料一样的错觉,间的人像却是精雕细作美到了极致。符氏自己看着,都觉得这“画儿”太美了。

    但画里总是只有一个人。符氏心里还是觉得有些空落落的。

    难道真如“麻衣道人”所说,还是这张脸的问题,自己的下巴略尖,不够天圆地方?所以结局下场不太好?

    多年以前,符家王府来了一个麻衣道人,很会看面相,看了之后便说下巴没生好,结果她的父亲符彦卿还不太高兴;但出嫁到河李守贞府上后,又遇到一个上府看相的,那道长比较夸张,一看就跪拜说有皇后之相。这种事总之有点玄。

    后面的曹泰沉默了好一阵,但皇后没有开口。他不敢乱说话的。

    他犹豫了一会儿,想起刚才皇后听到第一句话,眉笔凝滞、然后立刻搁下的动作。当下便开口继续说道:“下午老奴遇到了宰相王溥,他刚从枢密院出来。他们商议了一件要紧的事,官家也在。”

    曹泰说话细声细气的,但口齿很清楚,每一个字都很清晰;声音半男不女不那么好听,但因为吐字清楚听着倒不讨厌。

    “今天这事儿,老奴觉得还要从高平之战刚结束时说起,王扑王伯,在高平之战后立刻就进言官家,提出一统天下的大略,即‘先北后南、重在契丹’方略。王扑断言,契丹辽国必成我朝国今后至少百年的心腹大患!将契丹驱逐出幽州,赶至燕山长城以北,势必泽被亿兆国之民,功在千秋万代,影响之深远关乎国运,可使后世有识之士奉官家为千古一帝、绝世明君!值得官家及我**民不计代价!

    现在契丹正值内乱,军政不振;反观我国,明君当国,兵强马壮,起高平之战、晋阳之役余威,内修仁政、外伐不义,光复故土正当难得机遇。当此之时,若不趁势建立大功业,今后机遇不存,悔之晚矣。故王扑提出,我国国力以击败辽国光复故土为要……”

    符氏听罢也微微动容,“王扑是可遇不可求的大才。”

    曹泰又道:“这些都是今天的王溥告诉奴家的事。

    但当今天下,裂土分疆拥兵自立的国家很多,大小诸国唯利是图、不顾大义,南唐诸国甚至以勾结契丹牵制我朝为国策;北汉甚至与契丹公然结盟,自称侄……重在契丹,必防腹背受敌。

    实力最强、威胁我朝者,最主要的有三处,北汉、蜀国、南唐。今北汉精兵大损,晋阳险破,已无力南望;蜀国占秦、凤等地,势力进关,对我朝存有威胁;南唐更是国家最富、地盘最宽,兵多将广,常以北进原为大志。剩下两处须先攻其要害之地,守要害之所,然后无后顾之忧,才可以举全国之力击败契丹、收复河北以成不世之功。”

    曹泰接着说:“王扑等人进言官家,可先从蜀国动手。秦凤等数州本属国,蜀国趁国改朝换代之时窃取;今我朝可以收复故地为借口,发兵西征,将蜀国人彻底赶出关,再派兵守秦岭要害,可保蜀国不敢乱动。此战若胜,再取南唐江淮之地,杜绝他们进攻的可能。

    王伯(王扑)进言,先打蜀、唐,志在速战速决,解决后顾之忧,并不急着举国之力攻灭一国;而最优先解决的应该是北方契丹,故曰‘先北后南’,以契丹为先为重。今天官家在枢密院议事,已经赞同了王扑的建议;此乃军机,故与《平边策》有些许出入……老奴认为,朝廷对蜀国用兵已着手准备了。”

    符氏的注意力转移到国事上,沉吟道:“难怪晋阳之役时,北汉就剩一座孤城了,官家和诸大臣也舍得决断及时抽身,不愿投入举国之力。”

    “皇后娘娘高见。”曹泰忙道。

    就在这时,只见有一个年宫妇在寝宫门外徘徊,好像是来见皇后的。曹泰便知趣地说道:“天色已晚,奴家不好留得太久,这便告退。”

    符氏一拂宽袖,轻轻一挥,曹泰便弯着腰倒退着出去了,安安静静的连一点声音都没弄出来。

    曹泰刚走,年宫妇便转头说道:“快进来。”只见一个漂亮的宫女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跟着年宫妇进了寝宫。俩人进来后,那宫妇又把殿门给掩了一下。

    符氏见状,也不动声色地起身,掀开珠帘进暖阁,走进了紫幔低垂的床帐。偌大的寝宫,除了她自己和刚进来的两个妇人,没有一个宫女宦官,曹泰进来之前就被屏退了。

    妇人带着宫女跟着进了符氏就寝的地方,在寝宫深处。她们这样,比打听军国机密还要谨慎,简直有点偷偷摸摸的嫌疑了。

    符氏不得不谨慎,此事她冒了很大的风险,简直是冒死办事。

    但是她又实在是忍不住了……官家在当着人的面很宠爱自己,而且一回来就封皇后;却在宫不搭理她,回京已有一段日了,他连碰都不碰。但是据宦官曹泰留心注意,官家这阵每天都有召嫔妃侍寝。

    符氏很想弄清楚,官家召嫔妃侍寝究竟只是陪着入睡、做做样,还是确实临幸了。她觉得自己长得又不丑,而且自信艳|绝后宫,比那些嫔妃美貌多了,为什么不被临幸?她必须要明白,是官家的心不在,还是身体有恙。

    安排卧底在柴荣身边,打听他的私事,这种事确实可以很严重的,被知道了轻则也会怪罪皇后算计他。符氏尽量悄悄的,只让三两个心腹参与。

    那个年纪较大的年妇人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