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开唐烟云 >

第83章

开唐烟云-第83章

小说: 开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悦气喘吁吁地冲进密室:“盟主,郎君,已有三百余学子冻晕过去了。”

    王逸之看了一眼紧咬嘴唇的谢轩:“再探,令众人准备,记住老子的话,见到有人浑身燥热甚至脱衣服的,哪怕是和禁军起了冲突,也给老子把人给抢回来,按老子的办法救治。”

    张悦虽然不明白王逸之为何反复强调此事,却仍是拱手道:“属下记住了。”

    张悦走后,谢轩突然开口:“我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择手段?”

    王逸之道:“如果现在是春夏秋三季的任何一季,这样做都没有问题,这和我们那个时代的示威游行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现在却是冬季,而且是最冷的时候,真的是在拿人命在拼,确实有那么一点不择手段。不过,若是换了我,同样也会如此,毕竟这是在和时间赛跑。”

    顿了一顿他又道:“你也不用太过担心,禁军和我的人都在那里守着,应该还不至于出现冻死的情况,顶多就是体弱者会留下病根。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这件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那些学子,对于稷下书院,甚至对于大唐都是好事情。要想得到利益,必先付出代价,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第二日一早,学子之中饥寒交迫而晕厥者,已经超过了一半,令世人泪目,唯一值得庆幸的便是无一人冻死。

    然而就在众人庆幸不已之时,玄宗令禁军抓捕学子的事情,却彻底地点燃了朝廷群臣和长安百姓的怒火。

    朝臣自三位宰辅以下,百官尽皆于兴庆宫前静坐,长安百姓亦各自在坊前静坐示威。张九龄更是直言不讳,陛下要战马亦或要天下,一言以决。

    这种情景,不要说是玄宗了,便是始作俑者的谢轩都没有想到。

    兴庆宫内,玄宗亦是一夜未眠,神色疲倦:“火候差不多了,力士你代朕走一趟,下罪己诏,弃买马之议,释放被抓的学子。”

    “是!”

    辰时二刻,兴庆宫的宫门终于打开了,高力士形单影薄,独自一人缓步从城门内走了出来。

    众人皆知其为玄宗近臣,见到他出来,都是精神一震。

    高力士在三位宰相面前站定,自怀中拿出卷好的诏书,也不理众人的询问,直接开口念道:“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上不能全三光之明,下不能遂群生之和,变异频仍,咎证彰灼,民怨不能理,吏黠不能禁,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不听谏言,穷凶极奢,万般过错,在予一人。今朕痛自刻责,岂声利未远而谗谀乘间欤?举措未公而贤否杂进欤?赏罚失当而真伪无别欤?抑牧守非良而狱犴多兴欤?封人弛备而暴客肆志欤?道殣相望而流离无归欤?四方多警而朕不悟,郡黎有苦而朕不知,谪见上帝,象甚著明。永览前戒,悚然兢惧。”

    宣读完诏书后,高力士看向众人道:“陛下深责己过,痛心不已,购马之事,自此永不再议,入狱仕子,即刻释放,诸位散去吧!”

    闻听此言,仕子之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纵使全身饥寒交迫,身心俱疲,却仍难掩脸上的振奋之情。

    这一日,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俱是意义重大,甚至可以影响一生,言传不如身教,今日之事,比一百位名师,千万句教诲,都来得更有用。

    正气尚存,公理尚在,这世间诸事可退,唯独正义公理不可退,往后一步,便是悬崖万丈,便是刀山火海,身虽柔弱,却可以守护道德公理,却可以守卫家国天下。

    谢轩站起身来,亦是难掩笑容,八千仕子,无一人出现意外,这实在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朝臣逐渐退去,但四千仕子,尽管很多人连站立都需要用尽全身的力气,但是却无一人离开。

    谢轩走向众学子,还没有走进人群,众学子就满含热泪地看向谢轩,喊道:“院长!”

    “院长!”

    “院长!”

    。。。。。。

    谢轩如今不过是弱冠之龄,甚至还没有在大学中就读的一些仕子年纪大。

    都是年轻人,肆意张狂,青春热血,又有谁真正佩服过谁,即使是现今你名满天下又如何?千帆竞逐,百舸争流,未到最后,谁也说不准,抟飞九天者,到底是谁!

    然而现在,众人看向谢轩的眼神却都变了,热切,狂烈。这世间之事本就如此,能真正得到人尊重的,永远是你的能力,而非其他。

    谢轩笑道:“陛下已下罪己诏,购马一事也已收回成命,尔等依然久聚不散,是何道理?不怕陛下怪罪吗?”

    离他最近的仕子拱手道:“回禀院长,被禁军带走的同窗还没有放回,我等一起来,便一起走!”

    谢轩笑骂道:“胡闹,陛下金口玉言,既然答应了放人,岂会自食其言?况且那些受寒昏厥的学子,现下只怕连床都下不得,你等要等到什么时候?都散了,尔等也辛苦了,书院放假三日,好好歇息了!”

    以谢轩此刻在学子心中的地位和声望,不说是圣诏,那也差不多了,他这么一说,众学子顿时轰然应诺道:“是,我等先行告退!”

    看到这一幕的李麟,心头感慨万千。他是整件事情的亲历者,了解的远比其他人要更多。

    在李麟看来,这整个事情都是出自谢轩的谋划,举手之间便解决了满朝文武竭尽全力未能办到的事情,还尽得八千学子之心,收获个人声望的同时,还将稷下书院的清名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其如今在学子心中的地位,稷下书院便是被说成是他谢氏书院都不为过。

    年轻人的热血太容易被挑起,喜恶太单纯,也太缺乏敬畏之心,这样的一群人,是最容易被利用的。现如今这群人,无疑已成了谢轩手中最为锋利的一把刀,而且是杀人不见血。

    对于谢轩,除去樊川诗会之外,他接触得很少,一切的事情都只是听说。但这一次,他总算是亲身体会到了这个年轻人高超的手腕,说是一石四鸟,都算委屈他了。

    这样一个年轻人,如果不出意外,几乎确定可以操控相权几十年,也不知道是国家之福还是天下之祸。至少以仕子的性命为赌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点,李麟不敢苟同。

    沈浪赤膊坐在大理寺狱中,前胸后背遍布鞭痕,血肉模糊。狱中虽然寒冷难耐,但是穿上衣服,伤口与布绢接触那种撕割的疼痛,更加让他无法忍受。

    他的家族虽然地位低下,但是身为金陵有数的富商,自小吃喝不愁,何曾受过这样的罪?

    不过沈浪心中也明白,执刑的狱卒已经是手下留情了,伤口虽然看起来可怖,却皆是皮外之伤,无伤筋骨。否则若是全力施为,这百鞭下来,在这寒冬之夜里,又无医师伤药,他哪里还有命在?

    但其余仕子可不知内情,眼看到沈浪的伤势如此严重,均是急得掉下泪来。

    这些仕子虽然各自的出身不同,但是大多都还没有加冠,年少之人,又有几个有多重的心机的?况且众人还有同窗之谊,又为同一件事情被下入大理寺狱,此刻的感情无疑是最真挚的。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以为沈浪这一道关口很难挺过去时,谢轩突然来到了狱门之前:“你们还好吧?”

    众人看到谢轩到来,顿时热泪纵横:“院长,沈浪他!。。。”

    谢轩自然是知道沈浪没有大碍,把脸一沉:“每逢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尔等身为学子代表,寄天下之望,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谢轩这么一说,众人顿时都止住了泪水。

    丘静道:“院长,我等无恙,然沈兄伤势严重,恐难以撑过今夜,还请院长救他出去,我等死而无憾。”

    谢轩道:“君子惜命,不轻言死,无论何时,皆要留取有用之身,以待他日。就在方才,陛下已下罪己诏,承诺购马之事,永不再议,我这是来接你们回去的!”

    闻听此言,众学子顿时爆发出一声惊天的喝彩。

    就在这时,斜对面的监牢,突然传来一声冷哼:“聒噪,无端搅得老夫清梦。”

    众学子正待出言反击,却被谢轩伸手阻止了,看向身边的狱卒:“此是何人?”

    那狱卒道:“此人叫王忠嗣,装疯卖傻为陛下识破,又受太子谋反牵连,被陛下关在了这里。”

    谢轩脑袋“嗡”地一声炸开了,盛唐若论军事才能,此君当属第一。一生之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得吐蕃、契丹、奚等国闻风丧胆,威震天下。

    王忠嗣的军事才能,是谢轩整个计划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包括郭子仪、李光弼、卫易、李晟等人,军事才能虽然都不弱,但是若论战略能力,论对全局的掌控,恐怕都无法与这位盛唐第一战神相比。

    却不想,这位大神,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被玄宗关在了这里。

    谢轩并没有与王忠嗣交谈,而是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王忠嗣人虽憔悴不堪,但一双眸子里,却有星河闪耀,激电雷霆。

    谢轩顿时放下心来,廉颇尚能一战,李广犹能挽弓,为大唐,为万民,请将军保重贵体,韬光养晦,未来尚有将军用武之地。

    谢轩在心中,对着这位战功彪炳的老将,重重一拜!

第91章 班师献捷() 
天宝十年二月,安禄山、高仙芝进京献捷。

    安禄山诱奚、契丹诸部,佯为设宴,饮以毒莨菪酒,待醉后坑杀之,斩首万余,生俘八千。

    高仙芝伪装与石国约和,率兵袭击,俘虏石国王及其所统部众以归,杀其老弱者,回军途中又突袭突骑施,俘虏了移拨可汗,携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等入朝奏功。

    消息传来,举朝皆惊。大唐自武周朝时,失去了据天下之脊,控华夏之防,钜势强形的营州战略要地,契丹、奚、罗等族的侵掠就始终是大唐挥之不去的心病,北部边疆一直都是战事不断。

    安禄山此举杀伤俘虏蛮夷近两万人,可谓是近些年来,北部疆域少有的大胜。

    而高仙芝的所作所为,就更让朝臣惊怒交加。高仙芝的战绩虽然辉煌,然而石国,突骑施,朅师诸国却都是大唐的友邦,与大唐邦交向来不错,皆以为附属。

    说这几个国家会反,满朝大臣,但凡不是草包,都明白其中定有猫腻。最关键的是,昭武九姓同气连枝,高仙芝此举,必然会让原本安定祥和的西域局势不稳,很有可能会酿成大祸。

    由于玄宗的事前安排,两人距离长安虽然远近殊别,却是同一日到达戏水。

    两位战功赫赫的节度使同时进京献捷,朝廷自然是要派重臣出城迎接。然而,身为宰辅的张九龄对于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是心知肚明,高仙芝是功是过,还不好定论,是以便上书称病相辞,而李林甫也不知是何原因,同样称病在家。最后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在了身体健朗的杨国忠身上。

    戏水之畔,杨国忠领文武百官静立等候,满目望去,旌旗招展,冠盖蔽野。

    安禄山与高仙芝各率大军,押解一干俘虏,几乎是同时到达戏水之畔。

    两人翻身下马:“臣安禄山率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将士,奇袭契丹、奚、罗诸部,斩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