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开唐烟云 >

第8章

开唐烟云-第8章

小说: 开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侍立在一旁的奴仆见状,则是拿起食案上的托盘,恭恭敬敬地将其送至李麟的案前。

    这同样也是有着规矩的。此届樊川诗会的主事虽然是宁王李宪,又有当朝的三位宰辅亲临,但是推选诗魁的权力依然是掌握在国子监祭酒李麟的手中,而其他人顶多也只能拥有建议权。

    国子监祭酒推选出诗魁之后,诗魁所作的诗文同样要在楼船上张榜,以子时为限,有自觉诗文胜于诗魁者,可以举卷自荐,若是诗文确实出彩,则诗魁之名便会易于其手。

    但是这种情况,樊川诗会举行了这么多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原因也很简单,唐代虽然诗文鼎盛,才子辈出,但是其中的佼佼者,或多或少,都已经打响了名气,很少有沧海遗珠的事例发生。因此能有资格最终进入爵室的,无一不是有真才实学,文采斐然的才子,诗魁之名自然不太可能会旁落他处。

    而历届樊川诗会的诗卷,最终又都是要封存入库的,其后会有专门的官员对所有的诗作进行核查。以现如今朝堂三足鼎立的局势,无人能够大权独揽,自然也就没有人敢在此事上徇私舞弊。否则,一旦被政敌抓住痛脚,轻则罢官,重则丧命,一世英名附之流水,终究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李麟将面前的黄绢一一打开,观赏完毕,突然长叹一声:“吾今日始信盛名之下无虚士!幼安之才如清风朗月,高山流水,当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自惭形秽,吾不及多矣!”

    众人闻言,知是谢轩又出了佳作。李宪迫不及待道:“拿来让老夫一观。”

    李麟闻言亲离坐席,将手中黄绢送到李宪面前。李宪展开黄绢,迎着烛火展开,心中诵读完毕,同样长叹道:“此世间真有生而知之者邪?”

    两人的表现顿时让众人的心中如猫抓一般,张九龄身为文坛巨匠,就更是心痒难耐:“大王。。。”

    李宪顿时就明白了张九龄的意思,转头对身边的侍者道:“拿去送给张相。”

    张九龄接过黄绢,急切地展开一观,顿时也长叹道:“有此珠玉在前,只怕以后的樊川诗会,这咏月的诗文怕是不好作了。”

    身边的李林甫闻言,急忙将黄绢讨要了过去,又经过杨国忠之手,最终回到了李宪的手中。

    李林甫和杨国忠虽然自己作不出什么像样的诗文,但是好坏却还是分得清楚的。谢轩今日一系列的表现,已经深深将二人折服,心中都不免升起了将其收入麾下的心思。

    这时,李宪对着身边侍立的侍者开口道:“念于众人共赏。”

    侍者接过黄绢,朗声诵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念完,满座寂然。良久,也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爵室之内,顿时喝彩声一片,不时有人复诵其中的佳句。

    盏茶之后,爵室中重归寂静。

    李宪开口道:“老夫以为,可以张榜了,三位相公,李祭酒以为如何?”

    面对此咏月的千古佳作,四人自然不可能会有反对意见,齐声道:“大王此言甚是。”

    几人达成一致,国子监丞立即就去安排张榜事宜。

    不想此举,却顿时让甲板之上的文人仕子一片哗然。只因樊川诗会举行了这么多届,像这一次一刻之内,决出诗魁的还是首次。虽然此时谢轩的诗才已经名满京师,夺取诗魁早已是没有悬念,但是这种速度,依然是让人感到惊讶,难免会产生质疑。

    然而随着谢轩所作诗文的传开,这种质疑瞬间便荡然无存了,众人的心中只剩下了钦佩,同时还是浓浓的羡慕。

    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朝鱼跃龙门。以玄宗对诗文的喜爱,以谢轩的才学,只要不像李白那样肆意张狂,只怕不出几年,朝堂之上,便会多出一位新贵。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子时已过,这一届樊川诗会的诗魁推选总算是尘埃落定。众人送走宁王李宪之后,宴席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却少有人散去,这其中,自然是有不少人是想要留下来,结识谢轩这位未来的新贵的。

    但是,这时建宁王李倓却站了出来。李倓本身就贵为亲王,又是太子的子嗣,他这一出面,便是三位当朝的宰辅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反正也是来日方长,也无须急切在这一时。

    离开楼船,坐在李倓自家的游船之上,李倓一边给谢轩倒酒,一边道:“谢兄本就以诗文誉满京都,今夜更是如潜龙在渊,一飞冲天,夺得诗魁,只怕不久就要被阿翁召见,前途可期,真是可喜可贺。”

    谢轩淡然道:“李兄过誉了,只是侥幸而已。”

    李倓笑道:“何言侥幸?谢兄过谦了!”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噗嗤一声笑出声来,“谢兄可知,那杨奕为何要故意找你的麻烦?”

    谢轩惊讶道:“在下只道其人纨绔而已,然听李兄的意思,竟然并非是如此?”

    李倓笑道:“自然不是,杨奕虽然其蠢如猪,但是幼安你誉满京师,声名在外,若只是看不顺眼,他还不至于当众做出这种蠢事。”

    谢轩奇道:“听李兄的意思,难道是在下无意间得罪了他?”

    李倓道:“说是得罪倒也不算是错,其实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女人争风吃醋罢了。”

    谢轩道:“李兄莫非是在说笑,消遣于我?在下于渔舟之上,呆了半年之久,连潏水都没有离开过,何来争风吃醋之说?”

    李倓道:“何用离开潏水?幼安诗文遍传京师,妇孺皆知。有一位小娘子平日里对杨奕不假颜色,却对幼安的诗文赞不绝口,那杨奕得知之后,自然是心中不是滋味,要找你的晦气。”

    谢轩闻言,顿时苦笑道:“这可真是无妄之灾,以他的家世,何等样的女子娶不回家中,何必要将怨气撒在我的身上?”

    李倓嗤笑道:“幼安此言差矣,若是寻常女子倒也罢了,但以那女子的才情容貌,杨奕确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至于家世,嘿嘿,只怕他杨奕给别人提鞋都不配。”

    谢轩闻言顿时动容,以杨国忠当朝宰辅的家世,竟还得到了李倓如此的评价,那么此女子,到底是何等之家世?

    “莫非此女是出自五姓七望?”

    所谓的五姓七望,指的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七家士族豪门。

    谢轩有此猜测,自然是有原因的。

    高宗朝时,宰相薛元超曾言平生有三大憾事,一没有进士及第,二未能娶五姓女,三不能修国史。问题是此人的夫人乃是太宗的亲侄女,是货真价实的郡主,可是在他的心中,与皇帝结亲竟然不如与五姓结亲来得尊贵。

    后世的唐文宗为太子李永向宰相荥阳郑覃求婚,可郑覃宁愿将孙女嫁给九品卫佐的崔氏,也不愿让女儿成为太子妃。

    唐文宗激愤之下言道:“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由此可见,五姓七望在唐代的地位。

    李倓闻言笑道:“非也,然虽不中亦不远矣。”

    谢轩顿时灵机突至:“莫非是旧时王、谢不成?”

    纵观中国之历史,能在家世上稳压五姓七望一头的,也只能是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的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了。

    李倓对于谢轩的思维敏锐也是略感惊讶:“然也!”

    谢轩皱眉道:“王、谢两家鼎盛的时期,是在三百年前的魏晋之时,如今不是早已家道中落了吗?竟然还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李倓深深地看了谢轩一眼道:“陈郡谢氏这数百年来,的确是人才凋零,难复当年之盛况。不过琅琊王氏,仍是时有才俊出世,虽然较于其鼎盛时期,相去甚远,但是底蕴倒是尚未耗尽。兼且这一代又出了这样一个妖孽的女娃娃,七岁入京,在京师的这十来年里,做出了好些让我等男子汗颜的事情。世人皆言,若其为男儿之身,琅琊王氏便是由此中兴,再现当年之盛况,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谢轩顿时就被勾起了兴趣:“还请李兄赐教。”

    李倓哈哈一笑:“幼安莫怪,此事还容小弟先卖个关子,日后幼安侨居曲江池之后,自会知道得一清二楚。”

    李倓既然都如此说了,谢轩自然也不会去刨根问底。两人一路说笑,饮酒作乐,不多时,便来到了渔舟停歇的榆树阴下。两人分手道别,谢轩上船之后,发现老人业已睡下,也没有将之吵醒,躺在一旁的角落,也没有脱掉衣服,就直接合衣入睡。

第10章 第二个穿越者() 
第二天一早,宁王府的内府长史柳观便驾船来访,自然是受李宪之命,前来迎接谢轩,去曲江池接收别院的。

    此时的渔家老人,早已从过往船只的艄公口中得知了谢轩夺得诗魁的事情,心中既为谢轩感到高兴,却也为即将要到来的离别而感到伤感。

    谢轩走到老人的面前,轻声道:“阿翁可愿意随我一同到曲江池居住?”

    老人闻言顿时猛地抬起了头,半晌却又摆手道:“不成的,不成的,少郎君,一跃龙门,前途无量,阿奴鄙贱之身,又不懂规矩,安能拖累于你?”

    谢轩道:“阿翁此言差矣。一饭之情,千金酬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况救命之德乎?半载以来,轩早已视阿翁为至亲,安有拖累之说?”

    柳观闻言不由暗自点头,同时也将谢轩滴水之恩的说法牢记于心,开口道:“别院虽然奴仆俱备,然谢郎身边终究是缺了一个体己的人,依在下看,老丈若是能随谢郎同往,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老人原本就不舍得与谢轩分别,听得柳观此言,顿时也就不再坚持。

    谢轩也是对着柳观遥遥一拜,柳观既然如此说了,等于是将最麻烦的户籍问题给揽了过去。

    渔民在唐代乃是贱民,户籍向来单列,世代不能脱籍,更不能轻易更改行业,谢渊将老人带至曲江池别院,户籍的问题自然是需要有人去处理。

    两人当下就收拾家当,渔舟生活,一贫如洗,实是也没有什么可以收拾的东西。须臾二人便收拾停当,上了柳观的快船,顺着潏水,朝着曲江池所在的长安城东南角驶去。

    据史书记载,唐代一般的殷实之家,人均居住面积,换算成后世的单位,至少都在百平米以上。因此谢轩在来这曲江池别院之前,可说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尽管如此,当他看到李宪所赠的这一座曲江池别院时,仍是被惊住了。

    这处别院的占地面积,一眼望去,竟然足有后世的两个足球场大。其间,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池馆水榭,曲折萦回,花卉环周,烟水明媚,菰蒲葱翠,柳荫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

    谢轩顿时就被李宪这大手笔给震晕了,实际上,他这是少见多怪而已。

    在此,也仅举一例。据史料记载,白居易分司东都时,宅院“地方十七亩,居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