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开唐烟云 >

第70章

开唐烟云-第70章

小说: 开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关于人才选拔的制度和措施,正是谢轩入仕之后,准备进言改革的几件事情之一。

    而随着铨选如火如荼地进行,王逸之放到各地打探消息的谍报人员,也陆陆续续地将消息传递了回来。

    王逸之派到吐蕃的密探,不但见到了巴桑希,而且带回了一个让两人震惊的消息。

    早在大半年前,巴桑希就已经患上了癔症,或状如癫狂,或稚若孩童,或呆若木鸡,国师之位,已由其徒继承。几名密探曾趁巴桑希癔病发作,抽搐昏厥之时,潜入寺庙,对其真身查验,确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没有易容掩藏的痕迹。

    至于巴桑希那位叫作雷克巴的徒弟,几人自进入吐蕃之后,就没有见到过,听闻已于半年前,奉尺带珠丹之命前往天竺研习佛法。几人也曾调查过这个雷克巴的身份,诸方查验之下,其应该是土生土长的吐蕃人无疑。

    这个结果顿时就让王逸之和谢轩疑惑不已。

    如果仔细计算时间的话,巴桑希患上癔症的时间,与谢轩遭遇夜袭的时间,相差无几,很难认为这只是巧合。

    如果以阴谋论来说,从谁得利谁是凶手的角度思考,这个雷克巴无疑是嫌疑最大的。很有可能是巴桑希洞悉了雷克巴的阴谋,斥责之下,反遭其毒手。

    如果事实真是如此的话,那么他们通过柳浮云,认定对方的大本营在南诏的判断,就有了疑问,南诏很有可能只是对方势力的一部分。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世间竟然有人能同时操控南诏和吐蕃两个国家的国政。这样一来的话,很多东西就需要重新计算和评估了。

    另一方面,谢轩准备收为己用的那些个仕子的背景,王逸之业已调查清楚。其中果然有两人的身份是有问题的。

    这主要是得益于谢轩的毛笔版素描,对方选择的替身虽然与原主有七八分相似,这两人的家族和当地官员也已被收买,但是在这种近似于黑白照片一般的画像之下,一切都显得无所遁形,很容易就可以查访出破绽来。这恐怕也是对方想不到的,若是用唐代的那种写意画像,只怕有个神似,当地街坊就会一口咬定是本人无疑。

    至于其他的目标进士,暂时是没有探查出什么问题,不过仍需要密切观察,以对方无孔不入的本事,很难说这些人还有没有对方的钉子。

    而最让谢轩感到意外的是,他最怀疑的李幽彦竟然完全没有问题,确是赵郡李氏的嫡系子孙。

    原本他认为,以李幽彦这样的人品才貌,明显是鹤立鸡群,独领风骚的存在,竟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是现在看来,以赵郡李氏五姓七望的崇高地位,对方想要收买这样的家族,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长歌门这边,对与李林甫夜会之人的追查,至今仍毫无头绪,但是对暗杀名单的追查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此人名叫何方,乃是一市井无赖,土生土长的长安人。此人原本并不在长歌门的那份名单上,而是由大理寺狱中的囚犯供出,待羽林军前去拿人时,已经被隐元会灭口。

    此人之所以会被王子璇关注,乃是因为他父母早亡,无妻无子,又不被街坊邻里待见,平日里只靠厮混度日,没有生活来源,却是挥金如土。

    这样的一个人,又不是隐元会安插到长安的内线,竟然会被隐元会看中,为官员之间传递信息。

    以隐元会的精明,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与其说是让其传递消息,还不如说是拿钱给他挥霍。

    这顿时就引起了王子璇的注意,细查之下,竟发现其与监门卫和金吾卫中不少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人虽然品级不高,甚至很多人都只是普通的士兵,更谈不上涉及到谋反之事,但是依然引起了三人的警觉。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隐元会既然愿意予其重金挥霍,事摆之后,又冒着风险将其灭口,必然是有其原因的。何方的地位越低,越不起眼,其中的问题反而是越大。

    有介于此,谢轩特意又去了一趟羽林狱。

    长安近几个月发生的事情,谢轩已令人尽数写入月报,交给了柳浮云。

    本来他完全可以将隐元会的事情抹去,给柳浮云造成自己大获全胜的假象。

    但他却没有这样做,柳浮云的存在,便如同对方腹心之间的一颗钉子,未必致命,但是用好了,却完全可以让对方痛不欲生。

    这种人,久在江湖混迹,乃是一方枭雄,心智如妖,一旦被对方发现破绽,以后再想从他口中套出任何信息,都是痴心妄想,便只能杀了。这简直就是废自己武功,遂对方心愿,用资敌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而柳浮云对于谢轩,诸事都不对其隐瞒,也是颇感意外。他如今身陷囹圄,外界之事,点滴不知,就只能通过这些月报,来了解外界的信息。若是谢轩刻意隐瞒,他即使是发现,也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谢轩此举顿时便让柳浮云高看一眼,在他看来,谢轩这是不愿隐瞒,也不屑隐瞒。欲成大事者,若没有这样的胸襟气魄,这样的眼界远望,一切都是罔谈。

    争夺天下,兵可以用奇,谋可以用诡,策可以用诈,但唯独高位者的气魄胸襟与眼界只能以正贯之。

    气魄必须予以壮,有气壮山河之势,吞吐牛斗,横断山河;胸襟必须予以阔,有容人忍辱之量,收纳山川,包容宇宙;眼界必须予以远,有筹谋万世之志,大知闲闲,利涉千古。

    所谓见微知著,也正通过这一件小事,柳浮云第一次在心中认可了谢轩,第一次觉得谢轩有与那人逐鹿天下的资格。

    是以,虽然从得失来说,谢轩这一次算是败在了对方的手里,柳浮云依然答应为其解答一个问题。

    谢轩自然是将猜测的何方身后的那人名字说了出来,得到了柳浮云肯定的回答。

    这顿时就让谢轩惊出了一身冷汗,同时想到了更多的东西。

    转眼间,一个半月的时间过去了,吏部的铨选也落下了帷幕,放出了长榜。

    这些新进入仕的进士,重新授职的待选官员,包括谢轩自己,都将在八月初一的朔朝,第一次走进兴庆殿中,参加朝会。

    经历五子谋逆,京官之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足足变动了三分之一,太子派和李林甫都是损失惨重,其中尤以李林甫为甚,几乎快被架空,唯有杨国忠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几乎占据了朝堂中的大半江山。

    这也就逼着张九龄和李林甫,虽然互相看不对眼,也不得不联合在一起,否则此消彼长之下,双方的政治诉求,恐怕永无达成的可能,政令难行,朝廷就会真正变成杨国忠的一言堂。

    而六品以下的官员,变动就更为剧烈,几乎有一半都换上了新面孔,而且大多是没有任何执政经验的生瓜蛋子。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八品以上的清要之职中,最为明显,这些职位大约有三分之二都换了新人,几乎都是毫无地方执政经验的守选进士。

    这与张九龄在开元三年提出的“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决策产生了根本性的冲突。

    从短期来看,这些进士与朝中势力,牵扯不深,又是新任为官,鼓足干劲,确是可以让朝中气像一新,但从长远来说,这些进士没有地方执政经验,游走于省台,脱离实际,闭门造车,拟定国家策略,必然不会是什么好事情。

    更何况,这些进士除去谢轩和李幽彦之外,都是七品及以下的微官,虽然有很多是清要之职,但是远还没有达到影响国家决策的地步。国家真正的权柄,仍然是掌握在朝中那些五品以上的高官手里。

    不过,这却给谢轩在朝中营建自己的势力,自成一派,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有唐以来,还没有任何一朝,同年之中,会有这么多的进士同时入朝为官。

    这种时候,初入仕途的菜鸟,尤其是中举时间相隔不远的进士,彼此之间,会有很强的认同感。

    而这,便是他的机会。

第79章 一个人的舞台() 
农历八月初一,朔日,大朝。

    兴庆殿中,一片祥和,三派大臣,极有默契地在今日,选择诸事不议,免得破坏了殿中的气氛,惹得玄宗震怒。

    而那些个新进的官员,却是惶恐、兴奋夹杂,忆及十年寒窗,数载守选,心中都有一种一朝跨过龙门,鸟飞鱼跃的感慨。

    高力士按制宣读完诏书,看着脚下的群臣,开口道:“众卿有事奏来。”

    三派大臣闻言,立刻垂目低首,以眼观鼻,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这个结果,高力士早有预料,正想开口说散朝,却看见谢轩不紧不慢地从队伍中间走了出来:“臣有事起奏!”

    这一嗓子,顿时把一个个闭目养神的朝廷大员吓得一个趔趄,差点没有站稳,同时战斗意识迅速地就回归了他们的身体。

    但是当众人看到大殿中央的谢轩时,却都是一愣。这主,如今的立场不明,是三派都在争取的对象,任是谁也想不明白他第一次参加朝会,就要奏事,到底要奏些什么?

    玄宗看到谢轩出列,同样是非常意外:“哦,是幼安呐,卿有何事上奏,只管讲来。”

    谢轩躬身道:“谢陛下,臣闻不登峻岭,何知天高;不履深渊,罔识地厚;不读圣贤,难明事理。读圣经贤传,可使人知廉耻,明是非,辨忠奸,行孝悌。而今我大唐生民八千万,而中央官学,仅有七学三馆,地方州县,官学学子多则八十,少者未足双十之数。百姓读书识字者,百中仅一。臣闻民智则国强,民愚则国弱,今我大唐百姓,十之八九,虽处王治之下,未得圣人教化,臣惟愿陛下,以圣言教化万民,大兴学校,使我大唐民皆鸿儒,人无白丁,创万古之盛世。”

    众人闻言,全都愣了,打死他们也想不到,谢轩会进这样的言。不过转而他们就恍然了,谢轩如今虽然是名满天下,但是到底还只是弱冠之龄,又是新入仕途,在执政上,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菜鸟,也难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不过众人虽然是心中明白,但却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任是谁也不愿意做这出头鸟,让谢轩难堪,得罪这政坛的新贵。

    玄宗心中同样是疑惑不已,开口道:“众卿都不说话,是赞成幼安所议吗?”

    闻听此言,首当其冲的户部尚书章仇兼琼顿时就站不住了。

    此人的一生也算是毁誉参半,在益州为官时,德政颇多,政绩斐然,民念其恩。但是自从和杨国忠搭上以后,立马就黑化了。不过此人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若无此人捐资,后世的人估计就看不到屹立在岷江东岸的乐山大佛了。

    章仇兼琼身为杨国忠的绝对心腹,当然是知道杨国忠对谢轩的态度,但是,眼下玄宗真要是拍板了此事,他户部又不提出反对的意见,只怕就是将整个户部拆了,他也拿不出来这么多钱来。

    正在他踌躇不决之时,突然看到户部侍郎张担的目光与自己触碰到了一起。

    章仇兼琼立时就用转动的眼珠和抽动的嘴角向张担做出了指示。

    张担的心中顿时千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真想狠狠地扇自己一个嘴巴,你没事抬头去看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