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开唐烟云 >

第122章

开唐烟云-第122章

小说: 开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逸之诧异道:“为何?”

    谢轩笑道:“金属货币与后世的纸币不同,纸币一旦贬值,就真的只是废纸,比如著名的京布巴韦币,但是金属货币不同,因为它本身就具有价值,总会有一个底限,不可能会一文不值。一旦过多流入市场,政府收回重铸,反而会缓解市场压力。所以,可以肯定,对方一定另有所图,而且不可能无限地投入铜币,一旦对方收手,想要再追查就更难了。”

    王逸之点头道:“好,这方面你比我懂,就交给你处理,我来寻找他们的老巢。”

    半月之后,江淮地区的富商巨贾齐集广陵。事实上,这些人对于谢轩宣召他们的目的非常清楚,若不是慑于其威势,只怕一个人也不会来。

    而对于谢轩来说,这些人却是至关重要,因为他们乃是恶钱的最大持有者和交易的终端,是整个事件的核心。

    这与张九龄治理恶钱的首选方法是迥异的,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想法有着天差地别,如果说张九龄是从市场的散户着手,而谢轩则是直指商品市场的大鳄,通过解决他们,从而间接去影响遍布市场的散户。

    广陵太守府,正堂之内,谢轩看着堂下的江淮地区富商巨贾,笑道:“诸位辛苦,请坐!”

    众人皆拱手道:“不敢,多谢总管。”

    谢轩环视一圈,看向堂下上首的一名中年富商,突然开口道:“万公,自恶钱入市,江淮物价上扬几何啊?”

    被谢轩点名的此人,名叫万像,乃是江淮地区最大的盐商。

    唐代的食盐,施行的是民制官收,开元年间,虽然因财赋紧张,开始收取盐铁税,但依然允许民间合法地进行食盐的贩制。

    江淮地区向来为产盐重镇,万家在江淮地区盐场无数,几乎形成垄断,其家业之大,远非金陵沈家可以比拟,乃是江淮地区一等一的大富商。

    而万像见谢轩一开始就针对自己,不由地心中乱跳,不过仍然拱手道:“已是三倍有余!”

    谢轩点头道:“竟只三倍而已,远未有本官想象的高,好,好,好,看样子诸公平稳物价,抑制恶钱功不可没。”

    众人闻言,都是一头雾水,物价短短几月之中,翻了两番,谢轩竟说不高。还将一顶高帽甩到众人头上,说他们有平稳物价,抑制恶钱之功,这其中定然是有阴谋。

    众人相互对视,谁也不敢出声应和。

    这时候,就听到谢轩道:“我闻万公世代经营食盐,乃江淮地区制贩食盐第一人,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万像对于谢轩紧盯自己,心中腹谤不已,更是紧张万分,大冷的天,身上汗水长流,拱手道:“不敢,聊以糊口而已。”

    谢轩笑道:“万公过谦矣。”顿了一顿,又道,“万公世代制贩食盐,想必对食盐颇为了解,本官手中有一些样品,还请万公掌眼。”

    说完这话,身边的张悦从腰间拔出一个纸包,递到了万像手中。

    万像打开纸包,一层浅浅的颗粒物顿时映入他的眼帘,那些颗粒物通体雪白,饱满均匀,入手滑腻,细若粉尘,万像心中已经是有了一丝猜测:“敢问总管,这是?”

    谢轩道:“这是我稷下书院新近制出的食盐,还请万公品评!”

    万像闻言,伸出右手食指,蘸了一点食盐,放入口中一嘬,顿时满脸震惊地看向谢轩,这食盐入口只有咸香之味,全无半分涩感,较之自己盐场中所产出的食盐,无论是卖相还是品质,高了何止一筹?

    谢轩笑道:“看万公的神色,这食盐似乎品质不错?”

    万像拱手道:“在下不敢欺瞒,此盐品质之高,实为万某平生仅见。”

    谢轩笑道:“得万公亲口称赞,本官方信此盐确为上品也。”

    顿了一顿,他又道:“我听稷下书院匠工言道,如今市面贩卖之盐,色泽黄黑,口味苦涩,多含毒物,若是将这种食盐投放市场,必定风靡,万公以为如何?”

    万像闻言,脸顿时就绿了,倘若这种食盐投放入市,民众都不是傻子,只要价格尚可接受,必然会趋之若鹜,对他这种以贩制食盐为生的商家,必定会造成致命的冲击。

    万像拱手道:“敢问谢公,此盐成本较之普通食盐,高出几何?”

    谢轩笑道:“至多二成。”

    万像又问道:“不知产量如何?”

    谢轩笑道:“差可持平。”

    万像顿时脸色大变,品质如此高的食盐,其生产成本竟然只高出两成,产量又可以得到保证。在初入市场之时,完全可以行薄利多销之策,以平价出售,绝对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传统食盐迫出市场。

    对于以食盐起家的万像来说,这绝对可以说是断了他的命脉。

    万像沉默不语,脸色极其难看,在场的盐商也莫不都是如此,甚至有些人已经控制不住的在瑟瑟发抖。

    这时,谢轩突然笑道:“我稷下书院到底不是商户,只能做一些改良工艺的事情,不可能亲自贩卖食盐。我欲将此专利出售给盐商,效金陵沈氏之故事,万公以为如何?”

    闻听此言,万像原本黯如死灰的一颗心顿时又活络了起来,拱手道:“在下虽不才,愿耗尽家资购买谢公手中制盐专利,倘若能得谢公玉成,自此后我泗州万家唯谢公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谢轩笑道:“万公此话错了,专利出自稷下书院,乃是国家所有,并非是在我谢某一人手中。万公即便是最后拿到了制盐专利,也应该感念国家之恩,以国家圣人马首是瞻,而并非是谢某。”

    万像拱手道:“谢公教训的是,在下言辞欠妥,还望谢公谅解。”

    谢轩笑道:“无妨。食盐专利虽为国家所有,不过本官临行之前,圣人却也授予本官临机决断,便宜行事之权。食盐专利如何授予,自然也在便宜之列。万公世代经营食盐,为天下有数的大盐商,若是将食盐专利授予万公,倒也说得过去,不过。。。”

    万像等了半天,不见谢轩有下文,拱手道:“在下愚钝,亦不敢胡乱猜测谢公心思,还请谢公明言。”

    谢轩笑道:“食盐专利既为国家所有,凡事自然也要遵循国家法度。万公既要购买食盐专利,所用自然也只能是国家铸制的开元通宝,江淮恶钱,乃为民间盗铸,即便是混杂有一枚,也不可以。”

    闻听此言,在场的富商巨贾皆是心中一凝。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谢轩自进入大堂之后,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提及到江淮恶钱,也没有给众人任何的压力,却终于在此时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万像心中沉思,在临来广陵之前,一众富商巨贾早已约好,为了维护彼此的利益,抱成一团,绝不松口。

    但是,此刻他却是动摇了。

    实际上,不光是他,在场的所有盐商,心理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谢轩此时已经抓住了他们的命脉,倘若在此时不配合,那么待江淮事了,谢轩完全可以将他们完全排除在食盐专利之外。届时,他们损失的可能就不仅仅是如今的这点钱了,而是直接破败。

    果然,万像只沉思了一小会就开口道:“谢公言之有理,此乃理所应当之事。只不过,如今江淮地区官钱匮乏,一时之间难以筹集,可否以黄金充抵?”

    谢轩笑道:“一时难以筹集并不要紧,万公可将手中恶钱上交官府,充抵官钱,若仍不够,可以写下借据,交于官府,来年偿还。”

    谢轩只字未提黄金,等于是将黄金充抵官钱的路径完全堵死。

    万像拱手道:“不知恶钱置换官币,如何充抵?”

    谢轩道:“江淮恶钱,本官也曾见过,以两枚回炉可重铸官钱一枚。既如此,便以二抵一如何?”

    万像原本已经做好了血亏的准备,却不想谢轩的置换方案如此平和,不由微微一愣。这样一来虽然因为物价上扬,他依然是有损失,但是已经比他预料的要好很多。

    这时,谢轩又开口道:“不过,在万公购买专利之前,本官有些条件仍要挑明,万公听后,可自行决断。”

    万像拱手道:“谢公,请说!”

    谢轩道:“万公如若购买了食盐专利,便如同金陵沈氏一般,多了一层身份,乃是官商,凡事皆优先得到官府照拂。既如此,就更应以国家为重,食盐交易皆要以开元通宝结算,若民众以江淮恶钱买盐,则颗盐不卖,否则,官府便有权收回万公手中的专利,到头来,万公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除此之外,食盐买卖既然是以官钱结算,物价便需回归到上扬之前,以平价卖出,万公可详参之!”

    万像此时对于谢轩的手段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绝对是一个比张九龄还难缠的人物,笑里藏刀,绵里藏针,谈笑杀人。

    谢轩既然用如此的方法来对付自己,想必对其他人也早有处置方案,恶钱得到遏制,物价回落只是迟早的问题。与其被逼无奈妥协,还不如尽早表明态度,以他的家业,这些损失虽然不小,但完全是在承受的范围之内。

    念及于此,万像开口道:“凡事皆依谢公之言。”

第127章 凤鸣江淮 二() 
谢轩点头道:“既如此,本官稍后便修书上表,令人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待圣人御批之后,便将食盐专利授予万公。”

    此话一出,自万像以下的江淮大小盐商全都急了。盐为天下利首,百姓不能稍离,倘若传书回长安,交与朝堂议定,还不知道要起多大的波澜。有很大的可能性,他们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直接失去竞逐的资格。

    众人都看向万像,以眼神暗示其阻拦谢轩,直接将食盐专利拿下。

    万像在心中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我江淮地区,自古便有海盐之饶,早在春秋战国,便已开始制贩食盐。本朝以来,天下之盐,我江淮独占其二,且品质之高,绝非市面上普通湖盐、井盐可比。在下记得谢公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之语,以制盐而论,天下绝无再出我江淮右者。还请谢公将专利交与我等手中,无论耗资几何,我等皆无异议。”

    谢轩闻言,看向众盐商道:“诸公皆无异议?”

    众人皆拱手道:“我等愿从谢公之议。”

    谢轩点头道:“善,既如此本官便擅定一回,如若圣人怪责下来,自有本官担待,不过。。。”

    万像哪还能不明白谢轩的意思,立刻拱手道:“十日之内,我等手中恶钱皆会运至广陵,交于官府。大小商铺,自得信起,禁绝恶钱交易。盐商之中,但凡有仍以恶钱交易者,不劳谢公出手,我等直接将其剔除盐商之列,交与官府法办!”

    谢轩点头道:“好,那此事便这样定下了。不过专利售价几何,仍需由圣人决断,可容后再议。”

    顿了一顿,他笑意盈盈地看向下首的一个肥胖老者:“黄公与金陵沈氏合作,可还契合否?”

    听到自己被点名,黄欢脸都绿了,他意识到谢轩又要拿他开刀了。

    事实上,他对于谢轩本来就很有意见。他黄家世代经营布绢,原本在江淮、江南地区,他黄家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而金陵沈家顶多只能算是中上之家。

    但是谢轩将纺织机械的专利授予沈家之后,沈家借助器械之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