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开唐烟云 >

第113章

开唐烟云-第113章

小说: 开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轩点头道:“你如今是戴罪之身,行动多有不便,田地先不忙着去,先随我去见杨国忠,让其赦免了你的罪责,再做计较。”

    太子李瑛案,是由玄宗亲判,杨国忠当然没有权利赦免谢默的所有罪行,不过其现在代领扶风一切事务,有便宜行事之权,暂时让谢默恢复自由之身,却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进得城来,几人来到杨国忠的下榻之处,谢轩将诸事向杨国忠禀明。

    杨国忠闻言后,顿时精神为之一振,太子李瑛案发之时,他还只是一个街头混混。换句话说,就是和他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他关心只是,谢轩说眼前之人,有治理那些怪木的本事。

    扶风诸事,虽然是谢轩首当其冲,但是他如今权领一郡事务,如果处理不好近万农户的生计问题,同样是要受到朝中张、李二党的冲击。

    谢默的出现,对于他来说,便如同是雪中送炭,他又怎么会可能不答应?

第118章 相生相克() 
解除了谢默的罪身之后,计秋水当下就从后堂取来了灌木,只一眼,谢默就开口道:“正是鬼刺!”

    众人闻言,神情都为之一振,这还是茂陵危机爆发以来,头一次有人认出这种神秘灌木的名字。

    自古以来,万事欲治必先知,这是不二的真理,谢默既然能一眼认出这种灌木,想必是有办法治理的。

    杨国忠急不可耐地开口道:“汝可有方法治理?”

    谢默拱手道:“有些想法,不过仍是要去实地看上一番。”

    一行人来到田间地头,谢墨下到田地仔细地勘察了一番,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拿水洗尽,走到众人面前,开口道:“敢问太守,清除的鬼刺可还在?”

    谢轩点头道:“都在,被统一放置在了一起。”

    谢默点头道:“那就好,在下已经有了定计。”

    众人闻言,都是脸露欣喜,没想到谢默这么快就已经有了解决难题的办法。

    杨国忠开口问道:“计将安出?”

    谢默指着农田不远处的圩垸和塘堰开口道:“这些圩垸和塘堰暂时都不可再用了,沿途蓄水的沟渠也都要将水排尽。”

    唐代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水利灌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些圩垸和塘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出现的东西,随着而问世的还有一系列的取水工具,对于农户灌溉农田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

    但如今谢默却说,这些设施全都不能用了,众人当然是会感到奇怪。

    杨国忠开口问道:“这是何意?”

    而此时,谢轩的脑中却是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鬼刺的种子是随着灌溉之水流入农田的。”

    谢默对于谢轩的思维如此敏锐,不由地微有讶异。而谢轩却是在心中暗骂自己迟钝,身为一个学过生物的穿越者,怎会想不到流水正是植物传播种子的一种重要途径?

    但是杨国忠等人却是仍有不解,杨国忠开口道:“农田灌溉,皆由农户亲为,怎会未有发现?”

    杨国忠的话,当然很有道理,唐代的所谓水利灌溉远远还达不到后世的全自动、机械化,最终仍是由农户亲自动手来完成。水面上出现了这么多的鬼刺种子,数千农户,全无一人发现的可能性非常低。

    谢默解释道:“鬼刺长成虽则狰狞可怖,然为种时,却渺如沙砾,色泽黄灰黯淡,在浊水之中,很难分辨得出来,农户们没有发觉,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并不奇怪!”

    顿了一顿,他又道:“鬼刺的生长极为霸道,四季皆可生根,幸好对方投放的时间是在秋收前后,否则情况恐怕会更加严重。”

    众人当然是明白谢墨的意思,倘若对方投放鬼刺种子的时间再早一点,以其霸烈的生长方式,只怕所有的农户都会颗粒无收。

    那么近万人的生存就会直接受到威胁,所引发的乱子只怕会更大。朝不保夕的威胁,民间的恐慌情绪只怕也不是谢轩区区一纸公告就可以平息下去的。

    想到这里,谢轩开口道:“谢兄,这些农田。。。”

    谢默开口道:“鬼刺的生长方式之所以霸道,便在于其生长的环境极其恶劣,掠夺养分,以待极寒之时。是以,其从田地中汲取的养分,小半还积聚在体内。可用火烧之法,将其在田地中焚烧,待其燃为灰烬,引水灌溉农田,使其残质与泥土融合。而后,令众农户下地翻土,恢复肥力!”

    谢轩问道:“这样简单?便可恢复农田的耕种了?”

    谢默摇头道:“未可,土地的肥力,大半都被其消耗在生长之中,大火焚烧,同样亦有损耗,即便是操作得当,明春土地肥力至多也只能恢复十之二三。便是强行耕种,也必定会减产欠收,更何况,这鬼刺还有毒性,庄家根本就无法成苗。”

    谢轩闻言,心中顿时一惊,失声道:“鬼刺有毒?”

    要知道,鬼刺的清除,完全是农户自发的行为,这鬼刺浑身布满尖刺,在清除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农户被刺伤,若是有毒,妈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谢默看出谢轩心中的担忧,开口道:“太守勿忧,鬼刺之毒只针对草木,对人并不影响。”

    闻听此言,谢轩这才放下心来:“既如此,谢兄有何良策解之?”

    谢默道:“凡毒蛇出没处,百步之内,必有解毒药草,世间万物相生相克,莫不如此。极北之地,在这鬼刺身畔,长有一种至阳至盛的小草,专解此毒。”

    众人闻言,心中重又升起了希望,减产欠收总比农田中生长不了任何作物要强得多,总归是让众农户心中有个盼头。

    茂陵此次受到波及的农户有近万人,放在茂陵已占半数,但是放到整个京畿地区,乃至全国,只是很小的一个比例,完全可以拿出国库郡仓中的粮食,对其进行补贴,并不是什么不可解决的问题。

    这时,谢默却突然又开口道:“不过这种草在茂陵,只怕是很难存活。”

    谢默这大喘气喘的,不啻于给众人当头浇下一盆冷水。杨国忠心头愤懑,若不是还指望着谢默解决眼前的危机,只怕立时便会下令,将谢默拖出去斩了。

    这时,谢轩疑惑道:“谢兄既说此草乃是至阳至盛之物,以茂陵的气候,何以无法存活?”

    谢默道:“因其生长需要至阴极寒的环境,以茂陵的气候条件,无法中和其至阳之气,只会令其焚烧自燃。”

    谢轩无语道:“这么说来,还是没有办法?”

    谢默笑道:“自然是有的,这天下并非是没有其他的至阳草木,太守想必是知道胡椒的。”

    谢轩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胡椒,这种在后世非常普遍的调味品,在唐代却是一种非常金贵的奢侈品,非大富大贵之家不能用,被称之为黑色黄金,甚至可以被当作是货币来使用。

    后世人们常用“椒房”指代后妃的宫殿,其典故便出自于汉唐时期,皇帝在给嫔妃装修宫殿时,会用胡椒涂抹内墙。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而与胡椒相关的最有名的一个历史人物,首推元载。

    这位唐代宗时期的宰相,入相后,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被代宗赐死后,家里抄出了800石胡椒。

    要知道历朝历代的贪官,收取的贿赂都是当时值钱金贵的东西,比如80年代的彩电,90年代的手机,之后的房产,由此可见,胡椒在唐代是不愧其黑色黄金的名头的。

    而巧合的是,这位胡椒宰相,正在那份前来扶风的仕子名单上,现下正在茂陵学习政务。

    想到这里,谢轩开口道:“谢兄的意思,胡椒可以解鬼刺之毒?”

    谢默点头道:“然也!”

    杨国忠开口问道:“此事可能确定?”

    谢默拱手道:“可以,在北地之时,在下为图省事,曾将混有胡椒的汤水每日都倾倒在鬼刺之上,一月之后,鬼刺直接枯死,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杨国忠点头道:“此事若是可行,汝当计首功。事毕之后,我会奏明圣人,为汝洗脱罪名。”

    谢默虽然对此并不在乎,不过仍是躬身道:“多谢杨公厚恩。”

    杨国忠低声恩了一声,而后看向计秋水道:“计明府,你即刻令人将市面上所有的胡椒全部买来。”而后他又看向谢轩,“幼安,你也令人到扶风各县收购胡椒,记住,有哄抬物价者,以重罪论处。若是有效,本相立时秉明圣人,请朝廷运送胡椒来茂陵。”

    谢轩和计秋水领命,正要离开,却听到谢默道:“太守,明府且慢。”

    谢轩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开口道:“谢兄还有何事吩咐?”

    谢默拱手道:“以如今的情势来看,很难保证鬼刺不会卷土重来。胡椒金贵,况且倾洒入田地后,效用不能持久。若是长期用胡椒防治,不但耗费巨大,而且本身对农作物也有伤害,并非是良策。”

    杨国忠对于谢默这种大喘气一般的说法方式,非常不满,闻言脸色顿时一冷:“本相念在汝乃是幼安举荐,这才法外开恩,破例暂赦汝之罪过,何以三番两次戏弄于本相?”

    谢默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闻言急忙跪倒在地:“在下不敢,只是有更好的方法,要向杨公禀告。”

    杨国忠这才脸色稍缓:“起来说话!”

    谢默站起身来,拱手道:“与其倾洒胡椒成品,耗资千万,又不得长久,不如直接种植胡椒。以胡椒的价格,农户的收入只会增长而不会减少,官府只要承诺待成熟后,会上门收购,我料定农户必然应允。数年之后,只要操持得当,土地的肥力会逐渐恢复,届时田地或种植粮食,或种植胡椒,皆由农户自己决定。”

    杨国忠闻言一愣,沉思之后,顿时觉得此计可行。农户恐慌的原因,便在于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以胡椒在市面上的紧俏程度,根本就不愁卖,农户手中有了钱,自然就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

    这时,谢轩有些疑惑道:“胡椒在茂陵可以种植?”

    谢轩有此一问,自然是因为大脑中对于胡椒的记忆。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即便是在后世,胡椒主要的产地也是在广东、福建这样的热带地区,在关中地区,历史上应该并没有种植的记录。

    因此,他自然就认为种植胡椒对于气温有很好的要求。

    谢默拱手道:“胡椒耐热、耐寒、耐旱,只要做好防风和防涝,在茂陵种植的问题并不大。”

    谢轩知道,谢默在农学方面的知识,远不是自己可以比拟的,他既然说没有问题,那么应该就不会有什么差池。

    这时,杨国忠开口道:“主意倒是不错,只是这么多的胡椒种子,从何而来?”

    谢默笑道:“胡椒原产南洋,现下在西域亦光有种植,可令西域都护府在当地收购胡椒种子,送往茂陵。”

    杨国忠沉思道:“西域之地,数千里之遥,种子送至茂陵恐怕要几月的时间,届时已是春种时节,若是出现问题,岂不是耽搁了时日?”

    谢默道:“胡椒种子,京畿地区虽然不多,但是并非是没有。杨公可令人收集在一起,由在下施种,一试便知!”

    杨国忠疑惑道:“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