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地中海霸主 >

第22章

地中海霸主-第22章

小说: 地中海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蒂尼点头称是,心里暗笑:他的理论全都是盗版来的,不过这个时空倒具有理论优先权!

    两人越聊越投机,越聊越发现共同语言更多,简直要引为知己,期间戈林来喊他:魁首,您是不是再和大家讲讲?

    这请求直接被希特勒拒绝了:“让其他人讲吧,我和齐亚诺先生聊得非常愉快,我感觉有说不完的话。”

    戈林第二次来请时,希特勒干脆扭头对孔蒂尼说:“能不能请阁下给本党同志讲几句,讲一讲您的革命经历,讲一讲意大利革命后的新气象,鼓舞我们的斗志!”

    孔蒂尼尴尬地笑笑:“这恐怕不行,我是代表意大利官方来贵国考察的,如果半公开发表政治言论会被认为对贵国关系的干涉,再加上我父亲和我老师这层关系,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现在这个紧张的关头,这种言辞会让贵国官方找你们的麻烦。”

    “是我忽视了,是我忽视了……”希特勒忽然问,“尊师是哪一位?不知我有没有荣幸去拜见?”

    “现任意大利航空大臣杜黑先生,我跟随他来贵国考察民航事业,过了今夜就回国,下次您来意大利时可以拜访,我为您引荐。”

    希特勒脸色中的兴奋更胜一筹:有个当大臣的老爹,还有个当大臣的老师,这真是令人梦寐以求的社会地位啊,人比人果然气死人。

    “我还有事,不能让老师久等,所以必须先告辞了。”孔蒂尼看时间差不多便准备抽身走人,走之前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我给您留一张名片,上面有我在罗马的地址和电话,那是我开设的报纸——如有什么我能效劳的地方,您直接说,我们是朋友么!您也可以来找我,更欢迎您来罗马访问。”

    “好的,非常感谢,非常感谢!”希特勒很谨慎地把名片收好。

    随即孔蒂尼又掏出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对您、对贵党事业有所帮助,我相信在您领导之下,德国社会革命很快能实现胜利!”

    希特勒连连感谢,支票却没推回去,他确实需要一笔钱,这1万美元大大解了燃眉之急。一个有钱、有社会地位还认同他思想的上流社会公子是他非常渴望结交的。孔蒂尼告辞时他不但亲自送到门口,还招呼戈林帮忙安排马车送齐亚诺回去。

    “这是我党的得力骨干,赫尔曼·戈林。”

    “很高兴认识您!”戈林巴结着上来握手。

    孔蒂尼微微一笑,说道:“这名字我好像听到过,让我想想……”想了几秒钟后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我记起来了,您是德国空军飞行员,还是一位王牌飞行员,对!就是你,前两天我考察了巴伐利亚、道尼尔、容克斯等航空企业,听到过你的事迹!没想到在这里有幸见到你。”

    戈林顿时有点飘飘然,被捧得不知道天南海北,点头应承下来,嘴上却说:“哎,那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希特勒瞪了他一眼,提醒道:“赫尔曼,这位就是我经常和你说起的那位意大利革命理论家齐亚诺先生。”

    戈林恍然大悟,连忙道:“这不就是您口中哪位很能折腾……哦,不对,我不太会说话,抱歉抱歉!”

    孔蒂尼大笑起来:“您没说错,我确实喜欢折腾……欢迎有空来意大利找我。”

    “好的,好的!”

    送走孔蒂尼后,戈林悄声问道:“魁首,您怎么认识他的?”

    “他自己找上门来的!”希特勒把那张1万美元的支票一扬,“看到没有,还捐助了我们1万美元,确切地说,是1万零100美元。”

    “真有钱!不对,真大方!有钱人很多,但这么大方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戈林笑道,“有这样的资助者,我感觉我们的事业大有希望!”

    “这条线要维护好,我和你一起来,其他人不要插手,对外要严格保密。”希特勒交代道,“你要多和他联络感情,多探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把我们的情况及时告诉对方,但不要打扰他的正常生活。”

    “为什么是我,不应该您亲自出面么?”

    “他对你很感兴趣。”

    “就因为我原来是飞行员?”

    “对!”希特勒提点道,“他老师是意大利航空大臣杜黑先生,所以他对航空很感兴趣,你是飞行员,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我明白了,不就是巴结这位少爷么,我可以的!”戈林拍着胸脯道。

    “你错了。”希特勒严肃地说道,“不是巴结,不要让人家误会我们是趋炎附势、攀附权贵的小人,我们是渴望与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向他学习意大利革命的成功经验,这样友谊才能天长地久。论巴结,人家在意大利感受到的难道不够多么?”

    两人挖空心思地想如何与孔蒂尼搞好关系,殊不知后者也在默默盘算究竟怎么样才能与这两人建立密切友好的关系——这可是足以将今后20多年世界历史炸得粉碎的人物!

第三十三章 下大棋(1)() 
圣诞节前夕,出国一个多月的孔蒂尼终于再次回到罗马,老齐亚诺亲自在车站等着接他,一辆黑色的座驾让孔蒂尼眼前一亮——这分明是菲亚特505!

    看儿子目不转睛地看这辆汽车,老齐亚诺笑着介绍起来:“菲亚特公司送我的特制版505S,市场上还买不到,乘坐起来我感觉还可以,速度比马车快,舒适度和马车已比较接近,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噪音比马车大,而且有时候还有股子呛人的汽油味……”

    “车体还可以,密封性差了点,噪音主要是发动机舱带来的,除引擎盖要用吸音材料加以屏蔽外,其他车门、地板乃至顶棚都应该考虑包裹吸音材料……”孔蒂尼仔细查看了车体后最后下了结论,“我们在外形设计上还能与国际潮流同步,但制造工艺需加以改进,如果菲亚特想要推广,必须实现标准化流水线作业。”

    实际上意大利工业的缺陷很明显:在长期作坊制的发展环境中,可以生产比较先进、比较现代化的工业产品,与英、美、法、德同类产品相比并不逊色,但一等到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很容易就因为产量问题败下阵来——要么生产不出足够数量的合格产品,要么勉强有了数量,质量却良莠不齐,好坏差距太大。这个毛病是因为意大利分裂太久、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甚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才统一的历史情况造成的,再加上国内市场分割、地势南北隔断,这个娘胎里的毛病到后世都治不好。

    所以意大利的产品一搞手工版、一搞限量版立即就显得高大上,特有国际水平,一旦大众化、普及化就萎靡的不行——这毛病一直到孔蒂尼穿越的时代都改不过来,阿尔法·罗密欧、法拉利都是世界顶尖的品牌,可产量实在惨不忍睹。和平时期很好,一打仗特别是长期的持续性战争就完蛋。

    意大利工业第二个缺陷是喜欢花拳绣腿、惯于表面文章,不肯扎扎实实下功夫。以汽车工业、航空工业为例,意大利的设计水平都是不错的,甚至领先于国际潮流,但发动机总是造不好,有心脏病,这种与其说是因为积累、研发水平不足,还不如说意大利人喜欢出风头的国民个性导致的。

    就如这辆特制版的505S为例,外形、设计都非常不错了,但噪音、密封这种让人恼火的小问题就是没法根治,菲亚特还算是一流的制造业代表,如果换其他品牌可能更加不堪。

    对儿子的批评,老齐亚诺深以为然,不过菲亚特的事情不是简单就能处理好的,他微微一笑,用赞许的口吻说道:“看来你在德国考察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要沉下去看问题了。先上车吧,你母亲在家里等你。”

    上车后孔蒂尼不再关注汽车,而是悄悄问:“父亲,钱都收到了吧?联合摩托的事进展如何?”

    “一切都非常顺利,我在米兰郊区圈了一块100多公顷的土地,上面本来有部分厂房,我又让人按照产业布局和规划进行了调整,还根据你的要求和工程师们的建议订购了一批新的技术设备,预计明年3月份应该能全部完成并正式开业,领袖也知道这件事,表示会亲自出席开业典礼。”

    “可能还需要修建一批员工宿舍,我从德国带了批人回来。”

    “德国?你挖了谁的墙角?有多少人?”【《铁十字》404后未看到有关内容的读者可关注威信公众号“月影梧桐”获取后续情节】

    “我从宝马买了份摩托车设计图纸,然后又聘请了20多名工程师和有熟练经验的技师,新年以后他们会陆续报到。”

    实际上孔蒂尼挖人行为早在宝马公司预料中,光凭一份图纸没有相关的技术员和工程师是很难尽快吃透的,鉴于孔蒂尼只挖中下层骨干,宝马方面也乐得装糊涂——现在他们人员实在太多,裁员又下不去手,分流一些是可以承受的,只要孔蒂尼不动首席设计师就好!

    “20多人好安排,旁边本来就有一片居民区,多租点房子就是,宿舍慢慢建不着急。”老齐亚诺笑道,“我本来还以为你会在国内挖人,没想到你已提前把主意打到德国去了。”

    “这20多人只是开始,新年以后会越来越多。”孔蒂尼叹气道,“离法、比攻占鲁尔区的时间不远了,德国经济体系很快就要面临崩溃,趁着这个当口我会挖一批工程师过来,如果交通部对铁路、公路、桥梁有建设需求,您也可以从德国聘请,聘请一个德国工程师的价格并不高。”

    老齐亚诺点头称是:儿子的判断再一次得到了验证,距离12月31日这条红线已越来越近,现在德国哪怕想履行义务都来不及了,虽然外交官还在做最后的努力,但给人的感觉是徒劳而挣扎。不过,聘请太多德国技术人员他有点顾虑,现在意大利失业率很高,如果再从外面聘请技术人员,他怕引起舆论非议。

    “对这问题我是思考过的,实际上我也需要很多意大利工程师和熟练技工,但他们的毛病得好好改一改,我引入德国人是想利用德国工业的严谨精神和刻苦作风给意大利人洗洗脑——意大利人既不缺胳膊少腿,也不缺智商,为什么德国人行我们就不行?”孔蒂尼一脸正色,“全国的工作氛围我改变不了,我自己的企业总不能不改吧?”

    “也是!”老齐亚诺笑笑,“工商部到时候可要好好感谢你。”

    回到家后,孔蒂尼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典型贵族妇女的特点,40多岁的年纪,雍容华贵、气场不凡。他有些尴尬地叫了一声:“母亲,我回来了。”后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倒是对方丝毫没察觉诧异,更不知自己心爱的儿子已被掉了包,依然像小时候一样“加莱长加莱短……”把孔蒂尼弄得有些措手不及,最后还是适应了这种氛围并摆正了心态——你都占了人家儿子的躯体,还如此扭捏,真是混蛋。

    再说家里对自己实在没的说,真是鼎力支持了:搞投机要想有本钱,老齐亚诺把产业抵押去贷款;要出门闯有地位,大臣公子整天挂嘴边,办什么事都有人出面;就连在生活上也安排得无比妥帖,房子买了,家具装饰全搞好,连女佣都配了一个,人生至此还有什么好说?孔蒂尼在21世纪奋斗20年都没达到的目标这里2个月不到全实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