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亮剑1918 >

第80章

亮剑1918-第80章

小说: 亮剑191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北伐军进驻上海的十天之后,不光是生活必需品没有人卖了,就连其他物品都少之又少,那些商店和店铺一律都关了门。青年近卫队中一些经常抽烟的一些军官发现,有时候找遍几条街却连一包香烟都买不到,更不要说其他的东西了。

    市场的瘫痪一度让上海的治安变的更加糟糕,人心惶惶,所有人对新来的北伐军充满了怨恨和敌意。

    许绍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这之前,他并没有注意到市场的变化,这段时间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接收管理上海各个大学上面了。这件事是黄柯向他吩咐的,黄柯在打下一个大城市后,就把这里的大学工科方面的技术人才进行统计汇总,因为黄柯知道,这些人在将来的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几天的闲置,他就把市场暂时搁置了一下,没想到当他反过来继续观察的时候,市场秩序已经到了这种糟糕的地步,许绍周没有办法,他直接向黄柯本人进行了汇报。

    黄柯听到汇报后,先是责骂了许绍周一顿。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为什么到不请示不汇报?”

    “报告兴华同志,是我的失职,我这些天都在忙着和大学教授的统计工作了,再加上有一名美国留学的物理专家来,我就把这个给忘记了。”许绍周有些自责,他知道出了这样的事情是他工作的失职。

    “你知道吗?要是死了人,你我都是要上书的,是要受到历来千千万万人指责的”对于饥荒,黄柯有着比别人更加深刻的体会,他在没有穿越的时候专门研究过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因为缺少粮食的饥荒,尤其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饥荒,黄柯认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脱。

    “是!”许绍周在电话这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沉默了片刻之后,黄柯调整了一下语气:“绍周,说一说你的看法?”

    “是!”许绍周其实早就有了看法,如此短时间的发生聚变,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报告兴华同志,我是这样想的:上海是远东第一大城市,在短时间内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是有人背后捣鬼,这一点我已经委托傅国强同志去查了。当下要紧的事情是要稳固局势,不然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北伐和将来将要进行的治理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继续说下去”黄柯很欣慰,许绍周能够有这样的见解。

    “是,兴华同志。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上海的市民吃的上饭,目前我们青年近卫队有一部分储备物资,我们可以拿出来,还有尽快从外地调集物资到上海,冲击高价格”。

    说完之后,许绍周故意停顿了一下,等待黄柯的反应,在黄柯没有反应之后,他才答道:“报告兴华同志,我的想法就是这样,汇报完毕!”

    电话那头的黄柯对他的想法提出了一些赞许,“你的想法比以前有所进步,这样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是妥当的。不过你要记住,要尽早查到那些企图危害经济秩序的人,要杀一批这样黑心的市场垄断者,好好地整顿一下上海的秩序。”

    “是,兴华同志!”挂上电话之后,黄柯那边也开始做这件事情的准备工作。他先是向广州政府汪精卫汇报了这件事,并且从东路军江苏、浙江等地开始调集粮食进入上海市场。

    在广州政府的协调下,东路军多处军备物质开始经济调往上海,随着上海码头冒着黑烟的大货轮拉来的一船船物资,上海的市场逐渐恢复了正常。那些企图用这种方法捞钱的商人们赔的是血本无归,同时,这也让很多人对北伐军和新政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不过这短短一周的时间,因为上海经济的混乱问题就让许绍周瘦了一圈,他知道这个时候需要找一个懂行的人才协助自己才行,要是一直这么蛮干,难免以后不出现这种情况。

    很快,从美国刚刚回国的吴国桢被委任为上海市办公室的秘书,实际上负责上海市的经济工作,成了许绍周得力的助手。

    吴国桢年龄和许绍周相仿,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回国之后他本来是要到武汉工作,黄柯见过他之后,发现这个人虽然年轻,但是在经济上还是有些造诣,这个时候黄柯手上也没有更好的人选,就委派他去了上海,协助许绍周等人的工作。

    在事后,他的表现也着实没有辜负黄柯的期望,上海这个远东老大呈现出经济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恢复上海秩序的同时,傅国强在调查幕后操纵者的事情也有了一些进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傅国强发现,这场抬高价格的行动是受到租界的英法和日本等国家的势力指使的,日本情报机构藤田刚和欧阳慧等人拖不了干系。

    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在黑帮的帮助下,囤积一些重要的生活物资,让老百姓的生活难以保障。

    傅国强已经列出了一些主要商人的名单,并且准备随时将他们抓捕,坐到杀一儆百。只是这些人全都藏匿在租界里,让他们无法下手。在和许绍周商量后,许绍周觉得暂时不宜再做出更大的动静,以免影响到上海的稳定。

    经济的秩序恢复之后,上海的军事管制也开始取消。淞沪警备司令部成立之后,驻扎的部队也开始进入和平时期的驻扎状态,警察、公路、电车司机等各个行业的人开始正常上班,上海滩恢复了以往繁华的容貌。

    军事管制解除后,副队长孙元良也从繁重的军务中解脱了出来,他被任命为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常委之一,主持训练工作。

    军事训练进入常态化,作为副队长的他不再管理这些事情,大把的时间空闲下来之后,孙元良就在傅国强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些上海商界、黑道的各种人马,从黄金荣、杜月笙,再到方平祥。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傅国强也不知道孙元良怎么和这帮人混的这么熟悉?

    傅国强只是知道,自己的叔父方平祥送给了孙元良一辆美国造的奥斯汀轿车,孙元良经常开着那辆奥斯汀轿车去十里洋场,有时候就去舞厅里唱歌跳舞,有时候甚至一样不回来。

    不久之后,又有一个商人送给他一套在租界里的洋房,孙元良就从办公地搬了出去,直接住到了房子里,使唤着好几个佣人,每天都有不同的女人来伺候。

    许绍周几次也要过问,不过孙元良虽然是他的副职,但论资历和行政上,他都不属于许绍周管辖,因此许绍周也不好直接向他下达命令。

    再加上两人的政治观点向来不同,几次争吵之后,两个人几乎算是公然对立了。

第029章 霓虹灯下的哨兵(2)() 
孙元良要见的就是欧阳慧,两天前通过方平祥一干人向孙元良发起了邀请,孙元良就去了,并且是毫不犹豫。

    十里洋场的一家洋餐厅里,孙元良和欧阳慧相对坐下,旁边坐着的是方平祥还有其他几个人。服务员上来了一瓶红酒,轻轻的打开后,红酒慢慢倒入高脚杯中。

    从国民党的工作离开后,欧阳慧在租界里风生水起。现在的她俨然一副大上海交际花:一身精致的绸缎旗袍把她的身体紧紧包裹,白皙的大腿和挺拔的胸部在旗袍下暴露无遗,一条白色的披肩显示出独特的雍容华贵。

    孙元良看后喉咙不禁动了一下,不过这个举动并未被其他人发现。

    欧阳慧举起酒杯,冲着孙元良的酒杯略带挑逗性的碰了一下。无疑,孙元良从外貌上的确是一表人才,不仅身材挺拔、仪表堂堂,棱角分明的脸上略带一丝书生气,不错,孙元良北伐军中为数不多文化素质较高的军官,同时也是外貌条件不错的人。

    先总理在西关校阅三军的时候,黄柯就把他选为仪仗队队员之一,足以可见此人的确不同凡响。

    “孙将军,久闻大名,今天在这里得以见面真是幸会”欧阳慧轻轻端起酒杯,礼貌性的问候了几句。

    孙元良也举起了手中的酒杯,笑呵呵的说,“欧阳小姐说笑了,孙某现在是一介武夫,哪里称得上是将军?不过,在下能够认识欧阳小姐这样的人,那才是我的荣幸”。

    “像孙将军这样20多岁就担任淞沪警备区要职的人,我还是头一次见。不瞒您说,没见面之前我以为将军定是一个赳赳武夫?没想到今天见面,不但威武挺拔,还带着一些读书人才有的秀气,一看将军定是一位儒将”。

    欧阳慧话音刚落,旁边的方平祥和几个人穿着西装的商人就连连点头,满桌子一时间都是恭维的话。

    “欧阳小姐眼光果然独到,咱们孙将军的确是诗书世家出身,孙将军令尊便是前清举人,孙将军自幼便受到家中熏陶饱读诗书,自然也是受到影响”。

    “喔?看来我的眼光不错”欧阳慧乐呵呵的调侃一句。

    孙元良放下酒杯,表情变得凝重一些:“家父虽然早亡,但我却不敢忘祖训,始终以家国为重”。

    气氛似乎被孙元良的话一下带到了凝重的一边,方平祥把手里的雪茄烟放在嘴里叼着,然后鼓掌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将军如此能够这般成就,也和早年经历有关啊”。

    孙元良摇摇头:“诸位就不要再称呼我什么将军了。既然都是自己人,何不如直呼姓名?干脆几位都称呼我元良好了。”

    方平祥将手里的雪茄烟夹在手上,然后端起面前的高脚杯:“既然孙将军这般亲民,我等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元良兄,来!方某敬你一杯”。

    “来,诸位一起举杯”孙元良端起酒杯提议道。

    “cheers!”欧阳慧用那双纤细、戴着薄纱小手套的手指拿起酒杯,轻轻的触碰了一下孙元良的酒杯,然后一口喝光那杯红的似血的葡萄酒。

    这次的见面让孙元良和欧阳慧彻底认识,两人的关系正在逐步发展的时候,傅国强在这个时候忙碌着和另外一个人处好关系。

    国防部预备干部处上海站的办公室里,傅国强正在和国立东南大学物理学教授叶企孙通电话。

    “叶教授,您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南方政府国防部预备干部处上海站的傅国强,请问您是否方便通话?”

    电话这头,傅国强颇具礼貌的询问,在这之前,他已经和国立东南大学的校长打过了招呼,事先将准备成立“物理研究会”的事情告知了叶企孙。

    “傅先生,我已经听说了。不过不巧的很啊,北京的清华学校要创立大学部,前不久我刚刚接到邀请,并且已经同意,我现在已经和校方说好,准备前往那里任教。”

    叶企孙说话之中带着一些惋惜之意,不过态度却是异常坚决。

    傅国强知道,叶企孙早年就是毕业于清华学校,现在母校对他伸出了手,他自然会向那里去。

    叶企孙心里也正是这样想的,他早年从清华学校毕业后就前往美国深造。因为对物理学的专注,不久之后,他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这个时候,渴望回国建设的叶企孙回到了国内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现在听说自己的母校要增加大学部,接到邀请后,虽然刚刚扩建的条件有些差强人意,但他依旧对那里充满了向往和激情。

    傅国强知道,如果叶企孙一旦北上,很有可能会被北洋政府控制,到时候想要挽回恐怕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