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亮剑1918 >

第209章

亮剑1918-第209章

小说: 亮剑191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夜,黄柯对着秦岭卡车的相关资料认真研究了一夜。

    资料上标注着秦岭卡车最基本的一些性能。秦岭卡车,自重3800公斤,装有90匹马力、四行程六缸发动机,载重量为4。5吨,最大时速60公里,这种大马力的家伙在适应了当时中国的主要道路行驶,除了可以运载士兵和相关装备外,延伸型号的秦岭卡车还能够拖拽152口径以下的各种火炮。

    第2天,黄柯听取了装备部的专门汇报。一个戴着眼镜的工程师对黄柯直言道:“‘秦岭’卡车虽然更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突破,不过也有一些瓶颈,原因是秦岭卡车不能牵引重型火炮,如果要成批量生产,恐怕不能实现整个部队的快速调度。”

    黄柯皱起眉头打量着这个工程师,他点点头道:“你接着说。”

    年轻的工程师抚了抚眼镜道:“我们装备部给出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是在‘秦岭’的基础上再研制出载重更强的新型卡车,还有一种是现有的‘秦岭’卡车不变,再批量生产一种履带式的牵引车,专门负责牵引重型火炮。”

    黄柯点点头,示意让他继续说下去。工程师得到默许后摊开面前的文件夹说道:“这两种方案各有优劣。第一个是长期性强,一旦研制成功部队的机械化转运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不过缺点是研发周期长,投入经费也较大。再说说第2种就很明显了,研发周期短,可以快速形成战斗力,不过履带式的牵引车速度较慢,难以跟上现有卡车的速度,所以也就会影响到部队整体的投放能力。”

    这个专家说完后,黄柯思索了片刻,片刻之后黄柯问道:“还有没有第三种方案,能不能在先装备一部分‘秦岭’卡车的情况下,再进行下一代‘秦岭’卡车的研制?”

    与会的人员都相互交头低声嘀咕了起来,不料刚才那个说话的工程师却直言道:“这样不是不可以,只是现有的经费不能维系。再者,如果研制成功后,如果贸然装备,会造成现有卡车的浪费,得不偿失。”

    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的工程师很大胆,说话很直接,不过黄柯并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他笑了笑道:“那这样吧,‘秦岭’卡车现在进行试验,争取早日装备部队,其次再开发履带式牵引车。同时,调出来一部分人研制新一代的‘秦岭’卡车,也不要仅限于江南重工嘛,其他的军工厂也可以参与到其中来的。只要是有好的创意和产品,咱们都不要有门户之见。”

    黄柯利索的说完,与会的代表们机械的点头,有人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异议,说到经费的问题,毕竟卡车不是军费的大头,要是这样铺开的研制,手头上估计有点紧。

    黄柯笑了笑道:“经费上你们不用担心,你们装备部就给下面的军工厂下达命令吧。”

    众人都有些不以为然的时候,一个月后事实证明了黄柯的判断。一个月后,中日战争爆发,本来秦岭卡车是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试验之后才能投入量产,不过随着中日战争的爆发,卡车的试验改进工作也加快了步伐,直接上马装备部队。

    “秦岭”卡车在中日战争爆发一周后开始下线生产,首批的500辆大部分调拨滇缅公路使用,后面的就调拨到三大战场后勤,林祚大因为靠近生产基地,所以分到了不少,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部队从西北地区调拨至东北的重要原因。

第026章 在纽约的日子() 
运输部队在战争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黄柯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因为强大的汽车运输力量却让国内很多城市的鸦片再一次泛滥起来。

    在中日战争紧要的关头,监管廉政的杨义兵向黄柯提交了一份关于部门地区警察贪污受贿的情况。看到数字之后黄柯大为吃惊。报告显示,仅南京的一个警务处长就在上海租界、南京等地多达上百处房产,加上贪污的钱款、金条、古玩等东西更是不计其数。

    “怎么会这么多?一个个小小的缉毒处长就能贪污这么多钱?”黄柯眼睛从文件夹上挪开,他不愿意去看这些负面信息太多的东西了。

    不料杨义兵皱起眉头正色道:“其实这还只是九牛一毛,比他贪赃枉法要严重的还大有人在。据廉政处查处,仅南京警察总署就有数十个高级警官涉嫌贪污受贿,其中数额更是惊人!”

    “国难当头,这些人竟然敢顶风作案!一定要严惩不惜。”黄柯厉声道。

    “是!”杨义兵点头出去。还未走到门口,黄柯又喊住了他,他问道:“赵庭辉那边有什么动静?”

    杨义兵心头一愣,不过看黄柯是随便问问,他思索了片刻后说道:“没什么动静,最近收敛了一些。”

    其实他心里想说,这个家伙最近倒是不搞军需物品走私了,而是开始涉嫌到鸦片膏了,不过杨义兵没有说出口,毕竟自己这边没有什么证据,仅凭着一点线索就去猜测是容易让行可对他产生不信任。

    “那就好!”黄柯埋下头继续批阅文件,杨义兵微微欠身出了门。刚出门的时候,杨义兵就差点撞上急匆匆的十四仔,十四仔看了一眼杨义兵道:“是杨处长啊。”

    “好久不见啊!”杨义兵和他娴熟的打着招呼。

    十四仔撇了一眼办公室,又回头向杨义兵低声的问道:“司令办公室里现在没有人了吧?”

    杨义兵点头道:“没人了。”

    “司令的心情怎么样?”十四仔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杨义兵自然知道十四仔肯定是要汇报什么错误,他笑着拍了十四仔的肩膀道:“心情不错,早饭多喝了一碗小米粥!”

    “那就好,我先进去了。”两人顾不上寒暄,十四仔就匆匆走了进去。

    看到十四仔进来,黄柯抬头问道:“什么事情啊?这么匆匆忙忙的。”

    十四仔上前道:“司令,小姐在美国遇到了点麻烦。”

    黄柯手里的笔停了下来,他皱起皱起眉头抬头问道:“怎么回事?”

    十四仔将事情的前后经过娓娓道来;黄柯听着眉头紧皱,他不由的为黄英担心起来。

    黄英在抵达美国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黄柯的一些关照,她顺利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进行学习。在这个世界高等学府里学习法律,在这所常春藤名校学习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美国的很多名人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包括现任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曾经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但在这里学习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之前学习基础很差的外国女孩来说。黄英在哥大前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可以说是不尽如人意,在学期结束之后她差点被学校退学。

    他的老师约翰虽然不知道黄英的真实身份,但隐约能够猜测出来她的家境,他对黄英不客气的说道:“文(黄英化名文璇),哥伦比亚大学可以培养出成功的人士,但却很难培养出成功人士的孩子!”

    黄英自然明白约翰老师话里的意思,她知道凭借着他父亲的权力和影响,重新在美国给她找一所大学就读不是什么难事,但能不能毕业就难说了。

    黄英回到宿舍之后痛哭了一夜。

    在那之后下定决心,一定要读完哥大!

    第二天早早的就起床了,从此校园里的巴特勒图书馆和罗氏图书馆就成了她最常光顾的地方。哥大的图书馆每天23小时开放,黄英每天在图书馆会待到12个小时以上,剩下的时间除去1个小时的健身跑步,再去掉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很短。

    不过这样的付出也让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第二学期的考试中,她的成绩虽然不算很好,但有了很大的进步,除此之外,黄英还辅修了阿拉伯语和俄语。

    一切都很顺利的进展,在获悉这些消息的时候,他总是很欣慰。在黄英在哥大的学习步入正轨的时候,国内的中日战争已经爆发。两个东方国家的战争并没有引起大洋彼岸学生们的过多注意,只是有人会一些政治类的选修课上或者是课外一些讨论活动时,偶然会谈起这些而已。

    黄英自然会参加到这些讨论之中,她还经常在校园里谈论起对战争的看法,谴责对日本侵略行径。而这些也遭到了在哥大留学的日本学生的反驳,不过黄英经常能够用事实的证据将对方驳斥的哑口无言。

    黄英的反驳不像是普通人那样简单的用言语去反驳,她是哥大法学院的高材生,自然明白证据的重要性,所以每次反驳的时候,她都会拿出相应的证据。

    她通过和国内的人联系,将很多战场上的照片作为证据,有的是上海抗战时候日军轰炸平民区的照片,其中虹口有一个几岁的儿童坐在废墟的家门口大哭的照片震撼了很多人,还有的是中日战场上双方的对战,中国军人那些刚毅坚定的眼神让人对中国胜利充满信心大学向来都是思想的前沿阵地,黄英和很多中国留学生发起的一系列运动在哥大乃至纽约都有了不小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关注到这场东方的战争。

    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让日本人注意到了她,不久之前有人对她实行了袭扰,不是扎自行车胎就是砸玻璃,很显然这些都只是简单的警告,但黄英并没有在意,依旧如故,毕竟她相信在自由的美国日本人不敢怎么样?

    不过她低估了日本人在美的实力,就在美国时间的昨天晚上,黄英在一个朋友间的舞会上她差点被人绑架

    听完十四仔的叙述,黄柯沉思了片刻,他踱着步子问道:“确定是日本人吗?”

    “是的。进去的人乔装成修水管的工人。我已经联系驻美大使馆的人查过了,和黑手党没有关系。”

    说完,十四仔又低声解释说道:“当天的舞会只允许有邀请函的人进入,所以暗中安排保护的姑娘没有能够进去。这才司令,您看需不需要增派一些警卫力量,或者让小姐直接回国?”

    黄柯气不打一处来,不过是虚惊一场他倒是安定了一些。他挥了挥手道:“不用!按照情况来看,日本人并不知道英儿是我的女儿,他们主要的目的是针对他经常发表对日作战的言论罢了。”

    “不用大惊小怪,英儿是个成年人了,她有自己的选择,我相信她会选择在哥大继续完自己的学业的。不过还是要加强一下对英儿的保护,多派些好手过去,不过要注意保密。”

    “我已经联系驻美大使馆和中央日报纽约分社了,他们已经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小姐的安全暂时没有问题。”十四仔道。

    黄柯转过头:“光是这些还是不够的,英儿在那边没有什么表面上的熟人依靠是不行的,这样吧,你去联系一下胡适,看看他在那边有没有熟悉的人推荐。还有,正忠在英国那边也要多加留意一些,这件事给我们警惕了。”

    “是!司令。”黄柯快速的布置完这些,十四仔详细记录,然后重复了一遍黄柯的话,在确定没有错误之后,他就着手去布置这些工作了。

    十四仔走出门之后,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啊!现在的自己的三个孩子一个在美国差点遇险,一个儿子在上海前线不知道怎么样?还有一个儿子在英国,恐怕不久之后英德之战就要开始了。想到这里,黄柯却怎么也不能静下心来去继续批阅文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