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亮剑1918 >

第195章

亮剑1918-第195章

小说: 亮剑191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逸志看着画着详细的地图笑道:“怪不得你要去战场转转,原来还是有成绩的!”

    薛伯陵指着地图标注出了上午走访来的日军兵力部署,几分钟后,他将一副金县地图摊开指着地图道:“你看,日军在北线、西线布置了重兵,但却进攻次数不多;他们在南、东两线布置了并不算多的兵力,但却进攻犀利,你想想为什么?”

    吴逸志是高级参谋长,他一眼就瞟出来道:“日军是北线是在金县和辽阳之间,辽阳之间驻扎的是十一军,他们正在调集部队,日军自然是重点防范,但却并不给予进攻,西线是同样的道理。”

    薛伯陵点点头:“这就对啦!日军料定我们只有向北或者向西突围,故在这两线布置了重兵。东、南两线的部队就是进攻的主力。”

    “他们的战术很简单,就是围住我们然后两线合围吃掉。再结合黄校长所说,日军要拿我们第一军作为头彩,自然不会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肯定会料到我们向北突围和第十一军汇合,所以这一招不能走,走了就中了冈村宁次的圈套了。”

    吴逸志扶了扶眼镜看着薛伯陵道:“那你的意思是?”

    薛伯陵手指了指地图南方,用力的敲击着说道:“从南线突围,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吴逸志一时间愣住了,南线是旅顺,是日军的大本营和兵力集结点,这样去贸然进攻不是脑子抽风了吗?

    还没等到他反应过来,薛伯陵就喊来传令兵,让他们通知吴之川等人前来指挥部开会。

    日军拼命围攻第一军的战略意图是黄柯想到的,想法很快从情报部门得到了验证。基于这个想法,他电令东北战区调集重兵南下,不必过于在乎时间,要充分集结优势兵力在关东州、辽阳地区和关东军主力决战。

    这一步棋走的很冒险,张学良看后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好歹他还是执行了。他命令东北战区各预备役部队迅速集结,野战部队也向南部集结,就这样他估算自己在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将所有主力部队集结完毕。

    但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别说是半个月的时间,就是一天两天就能决定胜负。不过张学良还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了中央的命令,而作为回应第一军的求援,他还命令十一军做出向南准备进攻的态势,并且给薛伯陵回复了电报,让他固守待援。

    张学良只能赌一把,他赌第一军能够坚持这半个月,坚持到他将东北地区的主力部队集结完毕。

    黄柯在东北战区的这个战术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包括他最为器重的军事参谋部高级参谋白崇禧等人。

    白崇禧等人认为,此时的东北应该稳扎稳打,第一军向北和十一军汇合,在辽阳、沈阳一线构筑防线,防止日军北上或者西进,将关东军对峙在关东州一线。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稳妥的建议,但黄柯绝不采纳,他的战略目标是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谁都知道日本的精锐部队就那么多,打一个少一个,但城市丢了可以再打回来,人却不同,关东军十万大军要是一直在东北,那就一直是个威胁。

    不过白崇禧等人还是保留意见。争执到最后,白崇禧干脆说了句:“薛伯陵部队现在自身难保,能不能坚守到最后兵力集结?战役推演表明第一军被十万大军围困,即使有空军支援,最多也就是坚守一周的时间。”

    黄柯听后,略带深意的看白崇禧一眼,然后笑了笑道:“谁说薛伯陵一定要坚守待援?”

第008章 山东告急() 
众人虽然不明白这句话的深层次意味,但在行动上还都是保持了高度一致——没有向任何人提及此事。

    会议散去之后,国防部前指办公室的送来了山东战场的情况。和其他两处一样,山东战场并不乐观。以第三师团和第五师团为主力的日军从青岛登陆后向济南一线进发,驻守山东的第三集团军节节败退,一度退到了济南。

    黄柯看后大为吃惊,现在整体的环境不容乐观,前线的情况都是一再溃败,日军还有不断增兵的迹象,前景如何他真的不敢多想。

    “山东地区的情况现在如何?怎么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败到济南了?”北伐的时候黄柯曾经率兵从济南向东进攻,和增援的日军第六师团打过不少仗,是拿上万人的鲜血换来的,现在怎么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就拱手送出去了?

    属下们见黄柯动了火,立刻整理了最新的战况递送了上来。一番解释后黄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韩向方。

    山东隶属中部战区,自然是崔武负责。尽管崔武是一员悍将,但在任人上他却是没什么先见之明,甚至说很失败。因为崔武在中部战区中最器重的将领是山东省区司令长官韩向方。

    韩向方,名复榘,祖籍湖北武昌府蒲圻县。早年跟随冯玉祥,后率部投入北伐军中路军崔武麾下。在北伐军中路军进军中打了不少硬仗,获得中路军司令长官崔武的赏识。机械化部队改革之后,山东防线划归中部战区,原东路军所在山东部队改编为第三集团军,最早组建改军的是刘坚。

    后来东北战事变动,刘坚调任东北,第三军司令长官兼山东省主席的职务就落在了韩向方的头上。

    可以说,韩向方在带兵和治理上还有颇有些经验。执政上,他请大师梁漱溟先生为指导,在山东农村推广基础教育,并且大力支持傅瑾的希望学校建设,这一些有目共睹。

    军事上,韩向方也有些成就。第三集团军是山东各部组建,并不属于甲种军。刘坚走时,第三集团军已经基本完成了半机械化改装,全军步兵已经实现了摩托化,已经是一支拥有三万人的混合型武装部队,战斗力不容小觑。

    韩向方接手之后,对装备和训练上并无太多干涉,基本上沿用刘坚在时的一套,这一点证明他还有自知之明。不过在人员上他就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部队的人员无非两种,首先是兵员,再就是军官。韩向方在当时国防军整顿的大环境下也开始了自己的人员改革,他首先淘汰了军中的老弱病残,吸收知识青年加入,其实手段就是提高待遇。

    老实说,这一点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还是很有作用的。不过接下来在军官上韩向方做的就有点过了。韩向方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副军长曹志云。曹志云是山东人,原东路军蒋先云部下,北伐时期战绩一般,此人军事才能一般,但忠诚度很高,战斗时也勇敢。

    就这样一个人,韩向方指使部下举报曹志云贪污受贿、在采购军用产品时吃回扣。当时正是军改的风头,有人在这个时候贪污、吃回扣可以说引起了轩然大波。中部战区组织调查组调查曹志云一案,调查证明,曹志云在主管后勤采购时,的确有收受贿赂。

    不出预料,曹志云被革职查办,押送南京军事法庭审判,落下个十年监禁的牢狱之灾,韩向方也以此将主管后勤的人更换了自己人。

    在这以后,他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将大部分正团级以上的军官全部换成了自己的铁杆,可以说在这个方面他把第三集团军已经变成了自己的私兵。

    韩向方骨子里没有诸多西关青年那样的报国热情,在他这样旧军阀的眼中,只有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日军到来的时候他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

    当日军从青岛等地登陆之后,他立刻调集兵力积极防御。双方在即墨、胶州一带展开了多场战斗,在这些战斗中,第三集团军指挥得当,加上空军支援等优势,第三集团军将士不但防守住了防线,甚至还一度向日军占据的青岛进攻。鉴于此,崔武还上报国防部,嘉奖韩向方。

    不过随着日军兵力的增加,战斗进行的也越发艰难。日军兵力此时已经增加至两个甲种师团和青岛守军六万多人,海军也进行炮火和航空支援。山东方面原先的兵力优势不复存在,逐渐转化为劣势。

    日军随即集中兵力进攻即墨和胶东一线,第三集团军所部组织的防线很快被击溃,部队伤亡惨重。

    本该调集重兵增援的韩向方,却在这个时候出于保护自己实力的原因将部队收缩防线,放弃了胶东、即墨等地,致使日军第三师团和第五师团高唱凯歌,一路向鲁西和鲁南地区开进。

    过了鲁西就到濮阳,在濮阳的中原油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所以原先并不起眼的山东战场因为日军兵进济南、德州引人注目起来。

    尽管黄柯知道此役指挥韩向方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但他还是保持了克制,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他不大相信,一个领着部队跟鬼子拼过命的人,不大可能如同一些历史所说是个彻头彻尾的铁杆汉奸。

    事不宜迟,黄柯立刻组织召开山东战场特别军事会议室。

    与会的高级将领分析了现有的双方情况后得出结论:在山东部队力量严重不足,需增强山东军力,因为在山东地区国防军的主力竟然只有一个半机械化的第三集团军,相反,日军倒是投入了第三和第五两个甲种师团,无论是兵力上还是装备上,都远远胜于第三集团军。

    其次将帅人选问题。韩向方虽然前期抵抗顽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在日军增兵后,他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丢弃大量国土,这一点杀了他也不为过。所以会议通过了第2个决定:撤换山东区域兼第三集团军司令长官韩向方,将其押送到南京进行审判。

    战前换将是兵家大忌,尤其是像第三军这样韩向方经营多年的部队,处置稍有不当有可能激起阵前哗变,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黄柯坚持己见,他坚持要换掉韩向方。

    “换掉韩向方,山东方面由谁来接替指挥?”有人问道。

    黄柯想了想道:“派刘坚去吧,第三军组军改编的时候他当过第三军的代理军长,人头熟,他去最合适。”

    蒋百里等人都没有意见。不过命令如何传达、谁去济南把韩向方带回南京却是一个大问题。很显然,简单的一个工作组是不行的,韩向方不是普通的官员,他是手握重兵的人,曾经也有过割据一方当军阀的历史,派去的人分量不够怕是要被他杀掉。如果他杀掉,带人真的去投靠了日本

    事到临头,谁也不敢大意。黄柯思索了一下道:“派杨义兵去!”

    蒋中正摇摇头:“杨义兵从事预干、廉政工作,派他无异于告诉韩向方要对她动手了。”

    接着是一会沉默,片刻之后蒋百里道:“还是我亲自去吧。第三军组建之时我曾经去视察过,有些威望在里面。再说我和梁漱溟还有一些私人交情,这次听说他也在济南,去时也正好探望一番。”

    蒋百里这样一说,众人都劝阻他,既然韩向方有可能哗变,那么此时去不是虎口送食吗?更何况济南此时已不再是大后方,日军已经兵临城下,此番前去的危险不言而喻。

    不过蒋百里力排众议,他坦然说道:“作为军事参谋部长,考察一线军事实际情况是必须进行。此前我就有过想法,不过当时想去上海一线,现在看来还是先去山东。至于你们所说的危险嘛,韩复榘不敢这个时候对我怎么样,放心好了!”

    黄柯知道蒋百里已经下定决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