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亮剑1918 >

第105章

亮剑1918-第105章

小说: 亮剑191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机开始摇摇晃晃起来,像是一个脱线的风筝一样失去了方向,就像是要掉在地上一样。

    就在飞机快要掉下来的时候,谭寿猛然拉起操纵杆,飞机又开始稳定起来,谭寿知道,飞机已经不能够继续再飞了,他没有赶到出发的跑道,就被迫在不远处的一块水田里降落了。

    看到飞机降落后,地上的人都松了口气,在一边警戒的观察员们赶紧的赶了过去。当他们赶到的时候,那架飞机已经降落好了,飞机在水田里撞的遍体鳞伤,不过好在试飞员没有大碍,救出试飞员之后,马尾厂把这架飞机拉了出去进行检查。

    晚上本来准备的庆功宴变的死气沉沉,巴玉藻和王助等人都没有入席。许绍周看着空着的几个座位对马尾厂的工作人员道:“工程师们怎么不来吃饭?”

    一个马尾厂的负责人道:“许将军,工程师们今天情绪有些低落,他们都在检查飞机的障碍。”

    许绍周放下筷子道:“再工作也不能不吃饭。去,把咱们的工程师们都请过来,大家先等待一会吧,我们等到工程师到了再吃饭也不迟。”

    马尾厂的负责人想要劝阻一下,不过看许绍周的意思坚决,还是去请了几位工程师。不过负责人去了一趟之后,工程师们还是没有过来,许绍周无奈只好亲自前去,这时候几名工程师看到许绍周来了之后,才开始走出车间回到宴请的桌子上。

    “再怎么忙也要吃饭和休息,这一点的道理相信几位比我更清楚吧?”许绍周端起面前的酒杯,面色冷峻的对周围的人说道。

    “唉,我们有些惭愧!”巴玉藻忍不住叹口气,他那件黑色的礼服已经换掉,取代的是一件满是机油的工装服,脸上的神情也显得疲惫许多。

    周围的人和巴玉藻相差无几,他们的情绪都处于一种低落的状态,尽管面前的美味佳肴,但他们却无动于衷。

    这些人的心情可以理解,本来马尾厂在常年混战的军阀中变的无人问津,现在政府投入了大笔的资金和技术,反倒出了这种事情,放在谁心里谁都难受。许绍周自然深知,不过眼下鼓舞士气重新振作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巴先生,王先生,还有诸位工程师,我们今天还是要庆功嘛,来!大家都把面前的酒杯举起来。”许绍周站了起来,举起面前的高脚杯。

    几个工程师都拿着异样的眼光看着他,那样子像是许绍周在侮辱他们。

    马尾厂的负责人这时候有些看不下去了,他略带责怪的语气说道:“许将军,我们知道自己没有做好,但是你”

    “哈哈,我什么?是不是说我也不能这样挖苦你们?”许绍周端起酒杯走下座位道:“老兄啊,我是真的没有在挖苦你们,我是诚心诚意的在祝贺你们。”

    众人听到后,又有些不理解了。

    “今天要来祝贺你们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意思,还是咱们黄柯先生的意思。我在这之前已经将今天所有的情况汇报给了黄柯和蒋先云司令,他们都认为,该就这件事向你们祝贺,等一下我可以把黄柯先生从欧洲发来的贺电给你过目。”

    一看这样,众人才相信了许绍周并不是挖苦他们,反倒是真正向他祝贺。王助有些惭愧的说道:“许将军,我们做的不好,心里有愧啊!”

    许绍周走到他身边道:“先生此言差矣!飞机我们以前没有制造过,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机型并且试飞,这件事本身就是成功。”

    “在飞行的道路上,我们是在探索,以前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所以首次能够起飞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胜利。至于在试飞中出现的问题嘛,黄柯先生也说了,试验飞行就是为了暴露问题。你们都是搞科学技术的,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坦途,但只要勇于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

    许绍周说到慷慨激昂,在座的人听了之后无不热血沸腾。

    “来吧,咱们把这杯酒干了,庆祝今天的成功同时也为下一步的研发找准定位。我希望下一次再来马尾的时候,我们的飞机可以翱翔在蓝天,来!干了这杯酒。”

第015章 西北军() 
从苏联访问后,黄柯对欧洲多国展开了一连串的访问,从英法到意大利等国,但是结果让人有些失望,很多国家对中国还报以警惕和怀疑的态度。

    很多欧洲的政客对黄柯提出的购买工业生产机械和引进生产技术的意见都置若罔闻。尤其是英法等国,他们傲慢的气势让人无法忍受,英国政府甚至只是外交礼貌性的接待了一下黄柯,对于合作的事情只字未提,在提出会见英国首相和外务大臣的时候,对方以首相和外务大臣繁忙为由拒绝了。

    黄柯有一种受到了极大的侮辱的感觉,不过他并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自己所在祖国。弱国无外交不仅体现在外交活动上,在很多地方都能够体现出来,作为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世界大国,却在欧洲遭受到三等国家的待遇,黄柯内心充满了愤慨。

    随行的人员看到这种情况后,心里无不难受,但又无可奈何,有的人私下里甚至打了退堂鼓。

    “到这个鬼地方受洋鬼子的气,还不如回国呢。”“就是就是,这一趟我看没有谈成什么,老毛子那边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欧洲大国基本上没有了,我看还不如趁早回去,也可以省去一笔外交花销。”

    黄柯知道一些人在私下里的抱怨,最初的时候,他还会训斥几句,后来干脆就把几个喜欢说废话的人赶了回国。之后他就不愿意过分多说什么,抱怨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存在,这一批人可以说是精神上的垃圾制造者,他们经常传播负面情绪,唯一能够制止抱怨的就是将实际成果向他们展现出来。

    这一次,黄柯把目标瞄向了德国。因为一战的缘故,黄柯先访问了一战中协约国的成员,没想到昔日的盟友如今这样对待,无奈之下,黄柯只有前往德国。

    为了访问德国,他还把曾经留学德国的国内政务人员朱家骅调了过来。朱家骅曾经留学德国,对德国的情况比较熟悉,带上他可以帮助黄柯做出选择;同时,朱家骅在德国魏玛政府方面有些人脉关系,这样一来也方便许多。

    黄柯把这个要求发回了广州,因为有着廖仲恺等人的支持,再加上朱家骅本人愿意前往德国,不久之后,朱家骅就和黄柯在法国巴黎见了面。

    朱家骅长相俊秀,穿着呢子黑色的大衣,脖子上系着一条深色的围巾,看上去儒雅气质十足。

    黄柯微笑的请他入座,老实说黄柯已经在这里等他一周了,朱家骅也没有丝毫停顿,他知道乘船太慢,干脆转飞机前来。

    两个人简单寒暄几句后,黄柯就直截了当的说道:“朱兄,今天请你来的目的想必你也清楚,说实话我们此次访问欧洲之行很是失败。现在欧洲大国只剩下德国了,这次访问商谈贸易的重要性不要我多说了,它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近十年的发展。”

    朱家骅点点头:“黄先生,你的意思我都明白,请你放心一点,我既然来了,肯定会竭尽全力促成两国之间的合作,现在需要做什么你就吩咐吧。”

    听到这话,黄柯由衷的笑了:“好,我就不绕弯子了。你是外交方面的专家,又了解德国,你认为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有无可能?”

    问到这里,朱家骅简单思索后道:“在来之前我已经做了一番推断,我的意见是,中德之间的合作完全可行。”

    “具体谈一下。”黄柯认准了自己的选择,找朱家骅来帮助他出访德国的选择没有错。

    “先说在一战之前,德国出于平衡之术的目的,德国曾经和中国有过很多密切的合作,两个也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让这些合作逐渐加深,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德开战给两国的合作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其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就是两国的贸易方面,在这之前,我们从国内的一份统计数据上来看,到一战结束时候,当时在中国有近300个德国商号,但是等到一战结束的时候,却只剩下2个,两国贸易合作可见一斑。”

    “对,现在是寻找德国合作是一个好的时机,我也做过了解,传统的德国统治精英一直寄希望将中国培养为自己在远东的战略盟友。”黄柯插了一句话,他在之前的确做过一些了解。

    朱家骅接过话道:“不光是如此,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是基于利益为基础。欧洲的那场大战让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也有了充分的合作基础。”

    “一战后,德国丧失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这意味着德国丧失了廉价和稳定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市场,破落的国内经济和与其他列强相比极端不平等的贸易地位,这也就促使着德国急需像中国这样,既能为他们提供大量稀缺的各种原材料,同时又有广大国内市场的国家,另外一方面,我们迫切渴望先进技术并且愿意且有能力支付进行易货贸易的贸易伙伴,所以从这些方面,在欧洲德国和中国的共同利益让两个国家具有共同合作的可能。”

    黄柯听后满意的点头:“你说的这些很好,很多观点我们都是一致的。但是现在魏玛政府已经被凡尔赛条约限制了起来,国外的投资已经很难开展了,这方面倒是有点困难。”

    听黄柯这样一说,朱家骅淡然一笑:“凡尔赛条约只是限制德国官方投资,其实民间的资本和贸易还是不少的,再加上现在英法对凡尔赛条约条约实施的监督已经没有那么苛刻,很多时候英法也都是表面上看管罢了。”

    “好,你的想法很好。我看事不宜迟,我们可以启程前往德国了,我相信这一次的访问一定会不会让我们失望。”黄柯站了起来,和朱家骅的手握在一起。

    在黄柯展开访问的时候,王茂才率领西、路军已经展开了新一轮的作战行动。虽然北伐已经将国内局势大定,但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来说却依旧是处于军阀控制区域。

    广州国民政府在东北易帜后决定乘胜追击,发出了进军全国的命令。王茂才的西、路军首当其冲,自然担负了进军新疆的任务。

    在此之前,西、路军一直都是三路大军中作战任务最为轻松的一支,因为四川的军阀消灭后,西路军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大,兵力扩充到近十个军将近三十万人。

    那段时间王茂才也露出了一些享乐主义的情绪,直到后来黄柯命令军队进军陕西他们才开始动起来。

    陕西虽然也是军阀林立,但势力最大的还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再加上马家军的部分队伍,让这里油盐不进。

    不过在王茂才眼里,这些都是不足为惧,他麾下有三十万训练有素的大军,靠着土地改革的宣传和吸引,战斗力远远高于西北军。

    很快,西路军避开潼关天险,从四川直入陕南,三十万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很快席卷陕南,北上进逼关中平原,兵临西安城下。

    在这时候,黄柯因为在济南对日冲突被撤,新换上的总司令虽然是蒋先云,但中央政府仍旧对军队拥有绝对的领导权。

    不出多久,中央军事委员会以轮换部队锻炼为由,将西路军的两个军调入中路军,紧接着又将三路大军的部队建制打乱不少,王茂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