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司马相如 >

第139章

司马相如-第139章

小说: 司马相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如脸色一沉:“刘太守派汝来的?”

    “是的,大人!”

    文君在旁忽然发话:“窦兴,官场上的事我不管。我只问你,上次官府为难于我,可是你的主意?”

    窦兴吓得匍匐在地,磕头如捣蒜:“夫人,不是在下的主意。但在下没照顾到夫人也是失职。望司马大人恕罪,在下再也不敢了!请大人恕罪!请大人恕罪!”

    相如面色冷竣,背手而立。

    两名随行侍从悄悄瞟着相如那含怒的神情,只等一个手势,或是努努嘴给个暗示,他们就会毫不客气地对窦兴和四名官差点厉害尝尝。

    沉默了片刻,没想到相如竟不愠不火地说了句:“收下!”

    窦兴如遇大赦,连忙揖道:“多谢大人笑纳!”

    文君感到不可思议,难道相如在长安已经变质了!没经住财色的诱惑?难怪他要娶妾!

    文君既惊讶又失望地看着相如,象看着一个从不认识的人一样。

    “既然太守送来了,却之不恭啊,自应收下!不过,我这屋子里盛不下这两担礼物,”相如威严地命令道,“请尔等给我抬到军营中去,逐件登记清楚了,以充军饷!”

    相如这一席话出乎所有人意料,文君惊喜,而窦兴却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可他刚接触到相如威严的眼光,就吓得低下了头:“诺。卑职谨遵钧旨!”

    窦兴等一行抬走礼物后,文君将相如拉进相如琴室,嗔道:“你这人还是那么坏,说半句留半句,吓得我,还以为你进了染缸,就变质了。”

    相如见琴堂之内,不仅自己随身携带的绿绮琴已被文君置于琴几上,而且一挂新的床帐已然悬于一侧,上面的图案正是满月当空,一树海棠开得正盛。

    相如心知文君取的是“好花常开月常圆”之意,不仅原谅了他欲娶妾的荒唐,而且执意与他恩爱如初,心无芥蒂。

    相如紧紧握着文君的手,也不再提过去的事,只道:“不是当年夫人提醒我要发愤,我只怕还在这里纵酒弹琴啊。”

    文君任由相如象当初一样揉捏着自己的手,半天才道:“早知你一去经年,我着实后悔过鼓励你去入仕哩。”

    “当初我过升仙桥入长安,你以三杯酒相送。”相如将文君揽在怀里,“今天,我要为你弹三支曲子,直到把几年的相思相念都弹出来。”

    文君望着相如,深情道:“我还是怀念以前的日子,还是让我们一起弹,好吗?”

    “好!谨遵夫人之命!”

    相如拥着文君坐在绿绮琴前,四指联弹。

    这对琴瑟和谐的佳偶边弹边深情地对望着,他们在或舒缓或激越的乐曲中似乎又回到了那些难忘的岁月,重温安汉浪漫的爱情海,临邛沽酒的患难与共,炽热的爱恋与苦涩的相思……

    二人和了一曲又一曲,三曲弹毕,不觉窗外已是夜色如水。

第171章 不事张扬() 
相如衣锦还乡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临邛。

    凡是惦念文君的,无不欢欣鼓舞,纷纷奔走相告。

    “老爷!老爷!”卓林气喘吁吁地闯进客厅。

    卓王孙斥责道:“何事把你急成这个样子?”

    “启禀老爷,是喜事!天大的喜事!”卓林忙道。

    “什么喜事?”

    “司马先生当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官,秩俸两千石啊!”

    “胡说,王县令才六百石,那些郡王也不过两千石!”

    “真的啊,官拜中郎将啊!如今乘着皇上赐的驷马高车回成都了!”卓林急道,“说是奉皇帝之命出使巴蜀,蜀郡太守以及成都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前往郊迎,齐整整地跪了一地!”

    卓王孙惊讶万分,眼睛瞪得溜圆:“难道真还是真的?”

    “是真的!真的!小人亲眼所见,连县令都背着弓箭为他开路,刘太守跟在他屁股后面大气都不敢出!那场面,就算是活几辈子都难得见一回!”

    卓王孙心中又是激动又是羞愧,绕室徘徊:“想当初自己百般阻拦相如和文君的婚事,害得他们私奔受罪。唉,没想到,没想到他真还有些本事。幸好,幸好我已经认了他们,不然,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搁啊……”

    卓母从屏风后转了出来,喜道:“如何啊老爷,我看你的眼光还远不及女儿和我。”

    “老爷,老爷!”卓林又闯了进来,“启禀老爷和老夫人,刚才窦家托人来说,以前的事,纯属误会。小姐本是卓家的人,改不改嫁,与他们窦家无关……”

    “以前能怪我吗?还不是那该死的窦家!”卓王孙一下子找到了台阶,“说实在话,当初我与相如就有相见恨晚之意,在心底里早就拿他当女婿看了。只是苦于这程家和窦家的胡搅蛮缠。”

    正说在这儿,那程郑也闯了进来,听得卓王孙埋怨自己,也不去追究,只是心里道,你卓翁以前也曾痛恨司马相如,老是骂他拐走了你的女儿呀!

    “程兄何事造访?”卓王孙故作傲慢道,借以掩饰刚才骂他的尴尬,心想,程郑也太不懂礼貌了,未经通报就闯进来,我可是司马大人的岳父!那卓林也太不尽责了,有人来也不通报一声。唉,乱了乱了,今天大家是怎么了?

    “听闻贤婿官拜中郎将,建节使往西南夷,已至成都司马府。”程郑一副讨好相道,“吾临邛诸公欲请卓翁带队,向司马大人敬献牛酒以交欢,不知可否?”

    哈哈哈,女婿升官,程郑之流居然也来巴结他了。

    卓王孙忽然觉得自己长高了一大截,心中虽认为这是很好的主意,但仍装腔作势道:“如此,只怕辱没了各位的身份吧?”

    “没有,没有的事!”程郑忙道,“有卓翁带队,我们的身份一下就高多了。”

    “善!那承蒙各位对贤婿瞧得上,待我卓家稍作准备即出发吧!”嘴上虽说承蒙瞧得起贤婿,言外之意还不是说瞧得上他卓王孙!

    “那我们就在官亭集中,恭候卓翁大驾了。”

    相如对所有来拜访的人一律低调处理,他此番回蜀是有大事要办的。

    为避免打扰,相如在府前立了一个大柱子,柱上一行字十分显眼。

    “此番回蜀,不事张扬,只为定西南夷!”

    柱子上的这几个大字,果然挡回了好些阿谀奉承之徒。

    岳父领队来看到这几个字后,嘴上虽没说什么,但也不敢过于张扬了。

    当然,相如也不好拒绝,不过就在自己热情接待之后,便把这些琐事交给文君和司七、青苇去处理。

    相如与司七、青苇比试了一番,发现他们的武功不退反进,说明平时并没落下,很是高兴。

    “你可愿随我一道去开发西夷?”相如有意荐司七入皇宫当侍卫,便刻意问道。

    “我也可以去?”司七惊喜道,“能像葛云一样,凭勇武报效大汉,是我一直的梦想啊!”

    “那青苇在家吧,司七跟我们一道去。”

    “不行,我也要去!”青苇气呼呼道,“反正你们走哪我就跟到哪,我才不要像你和文君姐,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的。”

    “我们此去,说不定会有危险的,夷人很凶悍!”相如郑重道。

    “天下是不是只有你们男人才会上阵杀敌?”青苇嘴一撇道,“司七还打不过我呢!”

    相如见无法说服青苇,只好道:“那好,你们二人和葛云去练习一下‘拳剑三绝阵’,我有空时再一起排练‘四海归一无敌阵’!”

    相如又一次在蜀郡府召集巴、蜀、广汉、犍为诸郡太守,向他们宣谕皇上的旨意,共商西夷开发大计。

    “各位仁兄,皇上要一鼓作气,在开通南夷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开发西夷!”相如商榷的口气而又不失威严道,“希望大家从我大汉大局着眼,全力支持西夷的开发经营。西夷各族期盼归义,也希望比照南夷的待遇,如今虽从朝廷带来了些礼物,然而还远远不够。希望你们能忍辱负重,在资财上多出些力。”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葛将军早就吩咐过我们了,我们也早已备好了礼金和礼物,如果不够请大人再行吩咐。”蜀郡太守刘泽忙带头表态,其余众太守和县令亦大声附和。

    相如便当场调兵遣将:“吾与三位副使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兵分三路。第一路由王然于率兵卒二万由犍为出发,修筑犍为——沐川——定川;犍为——马湖——南广——定川之大道;之后再由符县南下修通牂牁江之大道。第二路由吕越人率兵卒一万修临邛——严道——灵关山之大道。第三路由壶充国率兵卒一万五修通严道——荣经——汉源——拖乌——勉宁——牦牛羌国之大道。所有兵卒由巴蜀二郡调派。我与葛将军自率京城侍卫五百,三路策应。主要活动在西南夷各蛮国里做‘归义’劝说。”

    “末将遵命!”王然于等人齐声道。

    “诺!”巴蜀等诸太守亦揖道。

    三路大军军纪严明,不取群众一针一线,凡需财物,则与夷民百姓公平交易,等价交换。大军所到,启顽化愚,扶危济困,万民拥戴,欢欣鼓舞。因此,筑路工程进展顺利。

    相如殚精竭虑,终日劳苦奔波,废寝忘食,在百国千邦里斡旋,规劝夷人归汉。

    青衣江宛如一条蓝色丝带由西北峻岭穿出,越过严道县城趄东而去,再逶迤向南。

    两岸花木,葱笼蓊郁。山势陡峭,夹江而立。古木参天,远接云际。

    如此美景,相如却无闲情逸致去欣赏。他不是去拜访这个国王就是去说服那个藩王、土司,或者带从人视察筑路工地。

第172章 定西南夷() 
浩浩荡荡的随行车马来到西夷较大的青衣羌国,国王木良率文武百官跪地迎接:“青衣羌国木良参见大汉天朝中郎将司马大人阁下!”

    “免礼免礼。”相如翻身下马,亲切地将他们一一扶起,双方揖让礼对,回王宫分宾主坐定。

    相如将奇珍异宝、锦帛绸缎展示于王宫,惊羡得满朝文武目瞪口呆,这些礼品是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珍稀礼品,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喜得国王木良直翘山羊胡子。

    “我大汉当今皇上,文韬武略,拥雄兵千万,良将十万。国土广袤,方圆亿亩。北平匈奴,南定四夷,指日可待。”相如举目扫视左右,“吾今奉圣旨,开山筑路,略通西南夷,共享大汉恩泽。倘若汝等愿意归义大汉天朝,吾皇绝不厚此薄彼,且封官赐爵,子孙受荫。不知国王意下如何?”

    言毕,相如双目炯炯,直视国王木良。木良眼里闪射出异样光芒,诚惶诚恐地向相如作揖不止:“司马将军一席话,使敝人受益匪浅。吾国虽较周边国大,但也期盼着能过上安稳的太平日子,早就翘盼着能归义大汉,比南夷即可。”

    相如大喜,诚恳道:“吾见国王忠厚仁义,佩服之至。吾愿与汝结为义兄义弟,一同效命朝廷,可也?”

    “敝人受宠若惊!”木良欣喜若狂,葛云也拍手称快。

    相如心道,说服了木良这一大国,其他小国就好办多了。

    于是,在青衣山上设祭坛,饮血酒,行跪拜之礼。

    围观众官兵感动得五内俱摧,心道,国王和大汉将军结拜为兄弟,天下就太平了,老百姓就可以过安稳日子了。

    见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