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浴血抗战 >

第856章

浴血抗战-第856章

小说: 浴血抗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缺少坦克,没有轰炸机的苏军,只能是一支守势的军队,根本无法发动进攻。

    苏军在莫斯科城外,修筑了四道弧形防线,这些防线的长度一百六十多英里长,构筑成重重防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沟壑、堡垒、大型母堡、坑道、地下工事、炮台、高射炮台等各种防御力量。在防线的最前面,是一道道深深的壕沟,四处埋设着地雷。壕沟上面是鹿砦、铁丝网等障碍物。后面隐藏着大量的半埋式工事,大型坚固的立体式堡垒,还有各种地下交通体系,以及用来防空的高射炮炮台等。

    在形势危机的时候,斯大林动用了大量的妇女儿童,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修筑出一条莫斯科城外的马奇诺防线。

    每公里的正面上,有十五座大型立体的工事,所有露在地面的大型立体工事,都是用坚固的钢筋水泥建造的,顶部覆盖有3。5米厚的钢筋水泥,水泥层下面还覆盖了一层40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

    这种坚固的建筑物,主要就是用来防御空袭用的。就算是一吨重的炸弹落下来,都很难摧毁这些露在地面的大型堡垒。

    这些立体化的大型母堡,有些是专门的机枪堡,用来对付步兵用的;有的是反坦克炮堡,里面装备反坦克炮和少量机枪,主要用来对付坦克;还有的是高射炮堡垒,装备有高射炮和机枪,可以用来对付坦克,也能对付飞机,对步兵也有很强的杀伤力;还有一种是混合式大型堡垒,最顶部有装甲的高射炮炮塔,中层是机枪火力点,下层是反坦克炮。

    在建筑物前面,有人工断崖,反坦克壕沟,钢筋水泥混泥土鹿砦等,用来防止对方的坦克冲入阵地内;对付步兵的是铁丝网,有些地方还有高压电网。

    大型工事的地下用地下通道连接在一起,地下部分有多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道内铺设有轨道,有专门的轨道车辆执行交通任务。

    除了那些大型的三层立体式母堡之外,在堡垒和堡垒之间,坑道和坑道之间,还星罗棋布着大量的散兵坑、单人地堡、战壕等散兵堡垒。

    前面的是反步兵反坦克和放空堡垒,工事群的后面,是大批的重炮堡垒。

    重炮堡垒是单层结构,和前面的堡垒一样,都是覆盖了厚厚的钢筋水泥和装甲钢板,可以抵挡得住轰炸。在堡垒内,隐藏着各种大口径重炮。

    重炮堡垒之间,还有一些坦克掩体、喀秋莎火箭炮掩体等堡垒,苏军不多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隐藏在那些堡垒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发起反击战。

    在各种重炮堡垒和坦克掩体之间,还星罗棋布着各种高射炮的炮塔,密布着暗堡,用来防止敌人突破了前面的防线之后,威胁到重炮堡垒。

    除了莫斯科城外的工事之外,斯大林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莫斯科城内,各种建筑物都经过了改装,所有不牢固的建筑物全部被推倒,用来加固坚固的建筑物;坚固的建筑物,门窗被堵死,屋顶上和走廊上堆满了沙袋;建筑物的地下室被加大加深,同地下通道相连接,而地下通道又通到地铁线和防空洞里面。各种下水道和地铁线都连接起来,形成了成片的地下工事群。

    而斯大林最坏的打算是,在克里姆林宫的地下,有一座秘密地铁车站,在里面停着一列装甲列车。莫斯科的地铁线路,在东面一处丘陵中钻出地面。那是一条普通市民和普通士兵都不知道的秘密线路,就和中国后来的北京地铁一号线一直往西,有一条秘密线路一样。莫斯科也有这样的秘密线路,让斯大林的专列可以从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开出去,一直开到东面的山中,消失在原始森林中,直开往西伯利亚荒原。

    当然,那是斯大林最后的计划。不到万不得已,斯大林是不会离开莫斯科的。

    虽说莫斯科的西面拥有大型的弧形防御工事体系,可是因为图拉的失守,使得莫斯科的南面出现了一个漏洞。

    莫斯科的南面,防御工事不是那么强,因为苏军认为有图拉城挡住德军的进攻,因此在南面的防御工事相对比较弱。

    即便是比较弱的防御系统,也可以说是固若金汤,用地下工事和地道同西面的主要防御工事连接在一起。

    莫斯科北面,因为雅罗斯拉夫尔还在苏军手中,莫斯科北面的防御工事也比较弱。德军是没办法从北面绕过去的,因为北面是美军在进攻,除非德国人肯义务帮助美国人攻下雅罗斯拉夫尔,德军才有可能从北绕行。

    古德里安把攻击的重点放在莫斯科的南面,因为那边的防御相对比较薄弱。而苏军又因为缺少装甲力量,无法发起反击战,德国人可以集中攻击一个弱点,苏军却无法救援,只能一点点的退缩。

    真实历史上,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可以获胜,是因为苏军有很强的装甲反击力量可以用,苏军用大量的坦克伏击德军,造成德军重大损失。加上德军久攻不下,被拖入到冬天,德国人的坦克缺乏燃油,士兵缺少防寒设施,结果被苏军一反击,就遭到惨败。

    现在的历史改变了,就算是苏联人可以把德国人拖入到冬天,有了充分准备的德军,也不会害怕在冬天和苏联人激战。

    大批德军的坦克,步兵,从图拉通过,向莫斯科城外推进。

    沿途过去,苏军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只有零星的苏军给德国人制造了一点麻烦,但是那些苏军很快就被德军消灭。

    德军抵达了莫斯科城南五十公里外,开始挖掘壕沟,布置炮兵阵地,布置指挥部,布置士兵的战壕,做好攻击前的准备工作。

    一辆辆坦克开到前线,一门门大炮被拉了过来,在莫斯科城南的防御工事外围架起大炮。德军的侦察机飞往苏军阵地上空,进行侦察。

    “咚咚咚”苏军的高射炮猛烈开炮,迫使德军侦察机拉起,升入高空,不敢在低空观察苏军的阵地。

    1943年8月2日,德军向莫斯科发起了进攻。

    大批的德军轰炸机排着整齐的队形,向苏军阵地上空飞去。

    这次苏联人并没有示弱,而是出动了最后的战斗机,去拦截德军的轰炸机群。

    蓝天上,德军的飞机同苏军飞机展开激战,击退了苏军战斗机群。此时苏联人已经没有什么空中防护力量了,王牌飞行员大量损失,先进的战斗机几乎损失殆尽,在面对德国空军的猛烈进攻,苏军只好保存实力。

    德军轰炸机群抵达了苏军阵地上空,向地面投下铺天盖地的炸弹。

    地面上,苏军的高射炮拼命开火,一团团烟云在空中炸开,有不少德军的轰炸机中弹,拖着滚滚浓烟,向地面坠毁。

    而德军的轰炸机群因为地面防空火力过于密集,不敢压低高度进行轰炸,只能在高空胡乱投弹,导致命中率极地,苏军的工事群几乎是完好无损。

    下午,德军再次出动轰炸机群,对苏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轰炸。

    这一次,德国人动用了他们的秘密武器:一种四吨重的制导滑翔炸弹。这种炸弹可以在苏军的高射炮火力范围之外投放,离开重型轰炸机之后,制导炸弹可以滑翔十几公里,最后落在苏军的堡垒上。

    这种制导炸弹,采取了摄影机制导的技术。在炸弹上面,装有德国莱卡公司生产的胶片式摄影机,可以拍摄地面图片。而这个年代,图像信号传输,也就是电视技术已经发明,炸弹的制导头拍摄的图像,可以通过无线电,传送到轰炸机的荧光屏上,让轰炸机飞行员遥控引导炸弹,让炸弹准确击中目标。

    也正是因为当年的电子设备还不发达,不要说集成电路,连晶体管都没有,炸弹上的设备都是用电子管,因此这种制导炸弹的体积非常大。

    制导炸弹的数量不多,重量又大,只有少数德军重型轰炸机配备有制导炸弹,大部分的德军轰炸机携带的还是普通炸弹。

    德军轰炸机群抵达了苏军阵地上方,大批普通的轰炸机冒着苏军密集的防空火力进行突防,钻入苏军工事内,投下炸弹。

    携带着制导炸弹的德军重型轰炸机,躲在轰炸机群后面,利用别的轰炸机为掩护,向地面投下制导炸弹。

第七十章 莫斯科城外() 
四吨重的制导炸弹落下,准确的击中了那些上面覆盖有钢筋水泥,还有装甲钢板防护的坚固大型工事。如此大的炸弹,具有极其强大的动能,虽说当年还没有钻地炸弹,但这种重磅炸弹落下,被击中的工事,大部分不是被炸塌,就是被凿开一个洞。

    这种新式炸弹具有极高的命中率和摧毁概率,德军投下了120枚制导炸弹,摧毁了87座坚固的大型母堡,达到了惊人的效果!

    要知道,当年摧毁一座这样的坚固工事,往往需要上百枚的炸弹,而且还要付出损失飞机的代价。但是德国人却做到了三枚炸弹摧毁两座工事,而且自己几乎没有损失的奇迹!

    只可惜因为这种炸弹造价极其昂贵,当年的电子技术很落后,使用的镜头又十分昂贵,电子设备是电子管,有复杂的无线电设备,因此一枚炸弹的造价都超过一辆虎式坦克了,而且制导炸弹很难制造,德国人的数量也不多。

    投下了120枚炸弹,已经把这种新式武器用掉一大半了,德国人一共才200枚。

    因此,要摧毁密布的苏军大型工事,德军又使用了另外两种超级武器。

    轰炸的同时,德军的重型攻城大炮也发挥了作用。

    “呜——”四台蒸汽机车牵引着一台巨大的超级大炮,抵达莫斯科城外。

    多拉大炮,口径800毫米,可以发射4。8吨重的超级炮弹,射程比苏军的双联装305毫米炮台要远,可以在苏军炮兵射程之外发射炮弹。

    空中,德军的侦察机盘旋着,为炮兵提供了坐标。

    多拉大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炮弹呼啸着,飞向那些拥有装甲的苏军大型工事堡垒。每一发炮弹落地,整个大地都剧烈的颤抖起来。平均四到六发炮弹,就能把苏军的一座大型堡垒炸得变成了一堆废墟。

    这种炮的炮弹可以摧毁100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和7000毫米厚的混泥土层。苏军的工事是3500毫米厚的混泥土加上300毫米厚的钢板,根本就经受不住这种大炮的轰击。

    炮弹落在苏军工事上,那些坚固的大型工事,就像是被石头砸中的鸡蛋壳一样,一下就从顶部凿开一个破洞。

    4。8吨重的炮弹撕开了工事的混泥土层和装甲,钻入工事内部。虽然炮弹里面只有250公斤的炸药,但是在工事内的爆炸,却能把工事炸成一片废墟。

    剧烈的爆炸声响起,被凿开天窗的工事内,喷出了猩红色的火球,里面的机枪、大炮全部变成了废钢烂铁。

    而多拉大炮这种武器,其实也十分昂贵,炮弹虽然便宜,但是炮管的寿命短,一根炮管只能发射150发炮弹,而且这种巨炮的射速过于缓慢,面对星罗棋布的苏军工事群,不知道要轰击到什么时候,才能全部摧毁。

    因此,德国人还有一种武器:卡尔臼炮。

    不过卡尔臼炮的射程近,只有三到四公里的射程。这种炮若是进入射击阵地,必然会遭到苏军的重炮反击,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