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浴血抗战 >

第420章

浴血抗战-第420章

小说: 浴血抗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7师和第89师的官兵们,顶着枪林弹雨,向日军阵地发起一次次猛烈的冲击。后面的轻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和狙击步枪,对进攻的步兵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援助。更后面的战士们,操着步兵炮和平射炮,对日军火力点进行准确点射。

    日军的防御阵型,远不是国军那种简单的u字型阵地所能相比的,日本人采取了多重式防御和纵深火力点相结合的办法,使得中国军队难以对设置在侧翼顶端的重机枪阵地进行攻击,并有足够的反击兵力。

    而李峰对付的办法,是对日军阵地的两端分别发起攻击,先是以少量的步兵进行试探,一点点挖出日军火力点的位置,再以步兵炮和平射炮进行准确点射,随后以迫击炮和轻重机枪掩护步兵发起冲锋,率先攻下两端阵地,稳住阵地之后,把轻重机枪顶上来,再以两端阵地作为攻击发起点,继续向纵深推进。

    事先迂回到日军背后的特种兵部队,从日军的后面发起骚扰袭击,使得日本人不得不分散兵力对付来自背后的威胁。

    被迫换装了38式步枪的新6军官兵们,由于缺少冲锋枪这种犀利的近战自动武器,当战士们冲上日军阵地之后,不得不以血肉之躯同日军进行白刃战。这对于打惯了“冲锋枪加手榴弹金不换”的新6军官兵们来说,攻击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尽管新6军官兵们白刃战水平不低于日军,可是在短兵相接中,也不少战士牺牲。

    最令人头疼的是日军“敢死队”,那些头上绑着旭日白布的日军“敢死队员”向涌上阵地的中国军队发起反冲锋,不断冲入人群中引爆炸药包。

    狙击手击毙了不少日军“敢死队员”,但还是有不少日本人给新6军造成伤亡。

    一批勇敢的战士跳了出来,身上携带着集束手榴弹,对日军“敢死队”发起反冲击。战士们带着集束手榴弹冲入敌群中,导火索“嗞嗞”闪烁着亮光。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之后,大批还来不及“发威”的日军“敢死队员”血肉横飞。

    跟随的机枪手顶了上来之后,这时日军的“敢死队”反冲锋就成为了自杀性行动。

    “哒哒哒”交叉火力横扫了狂叫着反扑的日军“敢死队员”,把这些日本人一片片掀翻在泥地中。在机枪手密集的火力拦截下,日军“敢死队员”全部变成了“送死队员”,再也没有一个日本人能够靠近引爆炸药包。

    新6军战士们堵住了日军的反扑,后继部队跟进上来,继续向纵深推进。

    与此同时,特战队员们趁乱袭击了日军两处炮兵阵地,击毙了大批日军炮手,并用缴获的火炮,向敌阵中心发射了炮弹。

    战士们继续向前推进,前方日军的火力越来越凶猛。

    日本人,在他们的阵地纵深之中,布置了大量暗堡和火力点,形成纵深交叉火力。当攻击部队推进上来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后面的炮兵来不及跟进,从而使得步兵遭到火力打击。但因为突围部队时间不足,李峰也无法从容布置炮兵。

    “报告长官!前方攻击受阻!我们冲锋了四次,都被打回来了!”一名满脸血污,衣衫褴褛的军官回来向李峰汇报。

    李峰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手臂,已经是早晨6时30分了,如果再不抓紧攻击,一旦日军飞机出动,由侦察机引导重炮轰击,再加上轰炸机的轰炸,恐怕突围出南京城的部队就会受到极大的损失,更加严重的是,日军后面的追兵也会迅速压上来,那么自己千辛万苦带出来的弟兄们又会落入日军的包围圈之中!

    “我们的接应部队,距离我们还有多远?”李峰问道。

    “报告长官!距离我们还有十五公里!但那些战车半路损坏的太多,接应部队要赶到这里至少还要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之后天早就亮了!恐怕那时候鬼子飞机都已经到了我们头顶!不行!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冲破鬼子的防线!”李峰下了死命令。

    一名参谋军官恳求道:“长官,不能让我们的人再冲了!我们应该让杂牌军和其他的中央军冲在前头,给我们当炮灰!”

    “炮灰?”李峰脸色一变,“都是中国人!都是我们的弟兄,哪里有什么炮火?打不下来不会想办法?怎么能让兄弟部队的兄弟去白白送死!”

    在李峰的强令之下,负责攻击的第37师官兵组织了敢死队,掩护工兵推进到距离日军火力点大约150米之外。工兵们很快就布置好了飞雷炮,对准150米外的日军火力点进行轰击,摧毁了多处日军工事。接下来,步兵以掷弹筒发射榴弹制造的烟幕掩护,抵近日军阵地,向敌人发射大量榴弹。后面的反坦克枪兵也跟进上来,对准尚未被摧毁的火力点,以反坦克枪进行精确点射,压制了日军重机枪火力。

    狙击手、轻重机枪跟了上来,抬着平射炮的炮手们也顶上来,架起平射炮,向日军阵地发射了炮弹。

    几座日军坚固的堡垒跟前,抱着炸药包的爆破组战士滚到日军堡垒下,对日军的工事进行了爆破。有不少爆破手牺牲在半路上,还有的爆破手为了把炸药包放置在坚固工事薄弱的射击孔之下,和日军的堡垒同归于尽。

    7时12分,中国军队冲入日军工事群内。

    第37师和第89师的官兵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给后面的兄弟部队杀开一条血路。

    大批手里提着大刀,握着长矛的杂牌军士兵冲了上来,同日军展开白刃战。

    突围部队冲开一个突破口,并撕破了日军三道防线,向前推进了五公里。这时候,接应部队已经出现在日军背后,距离突围部队只有不到两公里的路程。

    随着华克之一声令下,装甲旅和骑兵团的战车从日军背后发起攻击。

    日军封锁退路的第16师团和第18师团,在中国军队前后夹击之下,防线终于土崩瓦解。城内撤出来的守军,和外围前来接应的部队,在7时50分的时候胜利会师,日军的防线被彻底撕开,突围部队涌出包围圈。

    天色已经大亮,冲出包围圈的中国军队,向安徽境内突围。

    空中出现了日军飞机,侦察机在断后部队上空盘旋,引导重炮对第74军和第90师的阵地进行猛烈炮击;日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对正在撤退的守军进行了追炸。

    不少官兵们倒在日军的大规模轰炸之下,但是这时候,日本人已经无法阻挡住守军退回皖南的道路。

第二章 散伙() 
日军镇江司令部。

    “报告!”一名参谋军官走进松井石根的指挥部。

    听到了李峰已经成功撤出南京的消息,松井石根脸色大变:“这李云龙,乃是我帝国的心腹大患!今日被此人脱逃,是放虎归山啊!恐怕日后是后患无穷!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击!”

    中国军队撤出南京之后,向皖南山区行进,负责断后任务的第74军、第90师和部分装甲旅官兵们,层层阻击敌人的追兵,掩护其他兄弟部队,向皖南撤退。

    阻敌的部队,沿着丘陵、小山头和河堤等地形布置防御阵地,且战且退。沿途中,战士们埋设了大量地雷,布置了机关,并以狙击手频频骚扰,打得日军无法安心追击,反而丢下了大批尸体。经过狙击手骚扰,地雷阵阻扰之后的日军,又被中国军队的断后部队挡住去路,经过一场紧接一场激战,日军被打得尸横遍野。

    到了18日晚上的时候,装甲旅和骑兵团所有的坦克和装甲车全部损坏。

    但是这些坦克和装甲车只是行走部分损毁,车上的枪炮还能用,装甲还能挡得住枪弹,因此李峰下令:“传我令下,把损坏的战车埋入土中,充当固定炮台和碉堡使用,配合步兵部队阻拦日军前进。”

    “是!”

    参谋军官正要退下,却被李峰喊住:“等下!告诉装甲兵,完成任务之后,放弃战车,炸掉它们!”

    “这些战车……”郭伟有些惋惜的说。

    李峰笑道:“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这些都是我们泾县土制的武器罢了。”

    “可是这些武器我们带不走了,还是挺可惜的。”

    “装甲兵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武器,已经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了!等以后,我们一定能造出更好的战车!”

    夜幕下,追赶上来的日军遭到密集的交叉火力打击。

    四面八方都是咆哮的机枪声,一道道暗红色的弹痕划破了夜幕,连夜追击的日军,被一片片撂倒。那些半埋在土坡下的坦克,还不时转动炮口,对准日军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喷出了一团团火球。

    日本人发现,到处都是“坚固的炮垒和碉堡”在向他们射击。而那些经过了沙袋和石头加固的“炮垒和碉堡”异常坚固,日军的平射炮和步兵炮,发射的炮弹在击穿了沙袋之后,根本无法击穿那些“工事”。被炮弹命中的“堡垒”仍然喷吐着火舌,一片片收割日军的生命。有的“工事”还发出炮弹,摧毁了日军平射炮和步兵炮。

    原本这些土制的坦克和装甲车,当然挡不住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炮发射的穿甲弹攻击。但是李峰把这些武器半埋在地下,前面用泥土和石板挡住,再前面又堆上沙袋,使得战车变成躲在工事内的炮垒。日本人射来的炮弹,只能把战车外面的障碍物和堡垒摧毁,后面的战车安然无恙,继续向日军泼洒弹雨。因为炮弹击穿了障碍物之后,已经是强弩之末,无法击穿战车的装甲。而日军组织敢死队,向由战车组成的堡垒发起冲锋,企图用炸药包炸毁这些堡垒,却无济于事。由战车组成的堡垒周围,密密麻麻散布着各种单兵地堡、散兵坑、暗堡和沟壑,日军的冲锋,是徒劳的自杀性冲击。

    好容易才跟上来的日军重炮兵,在炮兵观察员引导下,对守军阵地发起了炮击。

    日军的重炮炮弹落下来时,战车堡垒中的装甲兵战士们从后面撤出,躲藏到坑道和战壕中躲避日军的炮击。等到炮击过后,战士们又爬出来,钻入战车内。

    尽管日军的重炮轰击,摧毁了不少被充当成堡垒的坦克和装甲车,但是只要装甲兵存活下来,就是最大的胜利。

    日军再一次进攻,又被中国军队打退了回去。

    接下来,日军再次进行重炮轰击,炮声停息后再次步兵冲锋。如此反复了五次,终于摧毁了全部的堡垒。

    李峰是不会让自己的部队做无谓的牺牲的,在所有堡垒损失殆尽之后,接到电报的他就下令,让断后部队逐步撤退,转移到新的阵地上阻击敌军。

    1月18日深夜23时,日军参谋军官向松井石根汇报:“报告司令官阁下!支那人的断后部队火力凶猛,装备精良!而且他们有坚固的工事,以及利用地形,一层层阻拦我军!我们追击了一天一夜,都无法咬住支那人!”

    松井石根下令道:“准备按两套方案行事!让第十一师团、第十八师团和第九师团继续追击!留下第十六师团进入南京城内,其余部队,准备向泾县发起进攻!一定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朝香宫鸠彦王说道:“松井司令官阁下,这皖南地形,都是复杂的山地,我军若是进入皖南山区作战,是放弃了我军的长项!而李云龙的人,他们善于钻山沟打地洞。进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