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浴血抗战 >

第254章

浴血抗战-第254章

小说: 浴血抗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峰对陈嘉庚说:“甲公,公司以及公司下属的矿山、工厂,由您照顾着,我也放心了,我没时间一个个去看过去,我关心的是我的制药厂,还有我的学校、研究所和造船厂。我利用等航班的这段时间去看一看,等下一班回国的船来,我得回去了。”

    “云龙小弟,你尽管去吧!这里有我在呢。”

    李峰向陈嘉庚告辞,便来到自己投资了重金的悉尼大学。

    这座成立于1850年的大学,是澳大利亚第一所大学。因为当年澳大利亚人口稀少,这座大学一开始在世界上名气不大。现在有李峰吸引了人才,又向大学注入资金,使得悉尼大学在世界上的名气越来越大。

第二章 东方集 团() 
李峰在悉尼大学,见到了已经前来澳大利亚教学奥本海默。

    这位学者,被李峰花费重金请到澳大利亚,李峰不仅给他开出高薪,而且还给了他一栋奢华的别墅,别墅内的一切,都按照最高档的装修,大厅安装了黄铜壁炉,铺着大红羊毛地毯,安装了水晶灯,楼梯的扶手是檀木做的,墙壁上挂着名贵油画,所有的家具都是用高档木料制作,所有的灯具,都是最好的。

    “奥本海默先生,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李峰见到奥本海默,开门见山便问。

    奥本海默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里生活不错,而且气候宜人,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李先生您给的待遇也高,我很喜欢这里。”

    “那么,您在核物理方面的科研成果进展如何?”

    “很感谢李先生您投建的实验室,可以说,那是世界上最好的实验室,有这样的实验室,我工作起来也容易得多。”

    李峰微笑着点了点头:“那就好,您就在这里安心搞您的科研和教学吧!”

    告辞了奥本海默,李峰心里暗道:如果这个犹太人决意不肯研制原子弹的话,那到时候把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的暴行拍下来,公布于众,让这位犹太科学家也看一看,恐怕到了那时候,奥本海默就不会反对使用原子弹。

    这时候,爱因斯坦也应李峰的邀请,于一年以前来到澳大利亚。

    原本爱因斯坦不会离开德国,但因为希特勒不喜欢犹太人,而李峰“无私”的支助犹太复国运动,使得爱因斯坦对李峰有了好感。他离开比利时到了美国,就被李峰的公司接走,见证了公司的规模之后,他对李峰的公司有足够的信心。听说一批犹太科学家都去了澳大利亚,于是爱因斯坦也来到澳大利亚。

    李峰见到爱因斯坦,只是简单的聊了几句,便要起身告辞。

    谁知爱因斯坦对李峰的“科研理论”十分感兴趣,拉住他不放。李峰只好硬着头皮,凭借着自己在后世的知识,又一次忽悠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过了大约一个小时,李峰看看手表,时间不早了,他也知道再说下去难免露馅,毕竟自己所知道的只是一个皮毛,从学识方面又如何同这些大科学家相比,于是他站起来:“尊敬的爱因斯坦先生,这次我真的得走了,我已经订好了回国的船票,我必须在开船之前赶到帕斯港。”

    爱因斯坦无奈的说:“既然李先生您已经订好了船票,那我也不挽留了,希望您有空能够常来,我们好好谈谈学识方面的问题。”

    李峰两手一摊,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尊敬的爱因斯坦先生,我这次回国,可能要若干年后才能再来。我的祖国即将面临战争,我必须尽快回去,那里的弟兄们需要我。赶走日本帝国主义,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需要的是旷日持久的战争,等我赶走侵略者,我一定来。”

    随后李峰便来到自己投资建设的悉尼造船厂。

    这座造船厂,由蓝血十杰之一的詹姆斯·朗布莱特管理。时值经济萧条期,可是造船厂在詹姆斯的管理之下,不仅没有亏损,反而还有盈利。

    李峰见到了詹姆斯·朗布莱特,便问:“造船厂现在怎么样了?可以生产多少吨级的船只?有多大的船台,有多少吨的水压机?还有一些配套设备如何了?”

    詹姆斯·朗布莱特回答道:“我们的设备,都是从美国带来的,相信我们美国人的技术,所有的设备都是最好的设备!但目前我们只有两万吨级船台,最多只能生产两万五千吨级的船舶,再大就不行了。至于水压机,我们拥有万吨水压机。技术方面,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缺少相应的钢铁厂,我们美国政府不同意出口炼钢技术。”

    “那我们造船的钢材,只能从美国进口?”

    “是的!我们别无选择。”

    李峰又问:“亲爱的詹姆斯先生,您能不能想办法,从你们国家搞到钢铁技术?如果能够办成这件事,我可以给你奖励。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勉强了,我只能从德国或者是俄国人那边购买炼钢技术和材料技术。”

    “董事长先生,这件事,我一定会尽力去办的!”

    在造船厂内,李峰又发现,船坞中正在生产四艘小型潜艇。

    “这四艘潜艇,是谁要购买的?”李峰问道。

    詹姆斯·朗布莱特回答说:“是贵国一位名叫王亚樵的将军,他向我们订了订单,要求购买四艘小型潜艇。”

    “王九光?他怎么买潜艇我都不知道?”李峰觉得很奇怪。

    原来,李峰并不知道,王亚樵暗中建立一支蛙人部队,从军队中,精心挑选一批熟悉水性的“水鬼”,组建了蛙人部队。但因为蛙人部队隶属于王亚樵的特工部门,而非属于李峰的作战部门,因此在李峰回国之前,王亚樵还没有向李峰通报。

    这四艘小型潜艇,均是海岸型浅水潜艇,其实也就是近海型潜艇。这种潜艇很小,排水量只有水上254吨/水下303吨,是不折不扣的一种小型潜艇。这种潜艇,动力为两台350马力柴油机,两台180马力电动机,水面最大航速13节,水下最大航速6。9节,武器装备为,三具艇艏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雷六枚,另外有一挺15毫米高射机枪。全艇一共有25名艇员。在不搭载鱼雷的情况下,可以搭载18名蛙人执行特种作战任务。

    了解到潜艇的性能之后,李峰自言自语一句:“好你个王亚樵!偷偷购买了潜艇,也不和我说一声!不行,潜艇必须配属给作战部队,不能给特工部队!”

    离开悉尼造船厂,李峰又前往建立在堪培拉的东方集团公司下属的制药厂。

    亚历山大·弗莱明得知董事长登门,便同霍华德·瓦尔特·弗洛里和恩斯特·鲍利斯·钱恩一起,亲自在制药厂门口迎接李峰的到来。

    从这三名科学家嘴里得知,盘尼西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一些志愿充当试验者的病人,在用了这种新式药物之后,有极好的效果。于是,霍华德·瓦尔特·弗洛里下定决心,准备让盘尼西林生产线开工,正式进入大批量生产。

    “预计在开工之后,我们一个月可以生产多少瓶盘尼西林?”李峰问道。

    亚历山大·弗莱明回答说:“生产线是从美国买来的,我们做了改进,估计在投产之后,一个月可以生产三十万瓶盘尼西林。这种药物的价格,同黄金等价,一瓶盘尼西林,可以卖到两美元完全没问题!”

    “月产量三十万瓶?这产量还是太小了!我们国内马上就要打仗了,战争爆发,需要大量的消炎药,我们国内都不够用啊!”李峰道。

    霍华德·瓦尔特·弗洛里道:“这只是初期规模,我们还将扩大制药厂的规模。”

    随后,李峰带着姚美玲,离开堪培拉,前往帕斯。

    在澳大利亚,李峰的公司除了有陈嘉庚兄弟和来自美国的蓝血十杰帮助打点之外,还有他的亲信特工人员李涯,那孩子就被李峰留在澳大利亚,负责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大学着名教授接触,并让他多了解一些知识。

    李峰在离开之前,曾经告诉过李涯:“你是一名优秀的特工人员,枪法、格斗等技能,你是我亲自带出来的学生,我相信你的能力!在潜伏和伪装方面,九爷是你的老师,你也是很优秀的!但我需要的是,你将来能够进入他国科技领域当一名潜伏在研究所和设计院之类的特工,这需要你掌握科学知识!”

    “义父,我明白!”李涯点了点头。

    两人到帕斯的时候,已经是1936年11月25日了。

    到了帕斯之后,两人得到一个新的消息: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蒋介石答应了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提出的六项协议:

    第一: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第二: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

    第三: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第四: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第五: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第六:其他具体的救国办法。

    虽然蒋介石没有答应签订任何协议书,但张学良相信了这个君子协议。毕竟蒋介石是一国的领袖人物,他答应的话若是出尔反尔,只能毁坏自己的名声。现在盯着南京政府总统位置的人多的是,汪精卫、何应钦、李宗仁、陈济棠,哪个都想当总统,若是蒋介石身败名裂,下面那些本来就不服的人就会趁机发难。

    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去了南京,结果当天张学良就被蒋介石扣留。

    看完了报纸,李峰对目瞪口呆的姚美玲说:“姚姑娘,怎么样,一切都是按照我预言的发展吧?你答应我的,只要全国结成统一抗战联盟,你就嫁给我。”

    姚美玲明白过来,她羞红了脸,伸出一对粉拳,轻轻捶打着李峰:“你,你坏死了!”

    这时候,李峰觉得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两人当天就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李峰回到了阔别了近两年半的祖国,当轮船在上海港停靠的时候,眼前的一切,都觉得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他禁不住发出一声感叹:“我的祖国!我又回来了!这次来了,我不会再走了!”

    王亚樵早就安排了人手,在码头迎接李峰。

第三章 南京决策() 
见到王亚樵,李峰像是见到自己久违的大哥一样,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早有车队在码头迎接,接上李峰,王亚樵下令让车队开往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

    因为历史发生了变化,王亚樵和孙凤鸣没有刺杀蒋介石和汪精卫,所以王亚樵也因此没有受到戴笠的追杀。而且他们得到李峰的经济支助,队伍扩充得比原来更加强悍。虽然王亚樵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新的特工头子,但他并没有因此解散斧头帮,而是留下这个组织,为了今后组织人手投入抗日事业所用。

    在李峰的建议之下,王亚樵还加入了国民党,并获得军人的身份。

    因为王亚樵并没有给戴笠“惹麻烦”,所以对自己老师的到来,戴笠表示欢迎。只是戴笠希望王亚樵加入自己特工组织的时候,却遭到拒绝,王亚樵告诉戴笠,自己只想当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而不想躲在幕后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时候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抗战针线,戴笠也没有为难王亚樵。

    于是,王亚樵找到淞沪警备司令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