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浴血抗战 >

第2章

浴血抗战-第2章

小说: 浴血抗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战士群像,也看到了对历史上真实人物的刻画,宋希濂,张治中,土肥原等一些列历史人物也在小说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些人物的作用,便是交代和烘托整个历史背景,同时交代好烘托了战争整体战略部署的全局,使得作者对于以主人公为代表的具体人物的描写有所依托。

    三抗日是每一个人的抗日

    对于上世纪那场腥风血雨的历史,那段无数中华英雄用生命诠释的历史,我们不应有任何层次的隐瞒。随着历史面纱的逐步揭开,可以说,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是全中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是不分党派和身份的胜利。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当时的各政治派别,各种身份赴热血男儿,都已各种形式作出了贡献。甚至所谓的军阀土匪,在抗日中也付出了鲜血。所以说,抗日是全面的抗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抗日。正是每一个热血的中国人以他们具体的行为,才造就了整部抗日的恢弘历史。

    小说正是抓住了这一观点,从参与抗日的具体人物出发,从无数抗日战场的某些细节出发,来描写整部抗日史实。细致入微,是这部小说的特点,也是使得读者似乎参与到抗日战场的绝妙手法。如果说,描写政局和战争全景的小说,使得读者如同阅读历史的话,这部小说的描写手法,使得读者真正参与了全部情节。这部小说,是一部以近镜头的手法和写实的手法来展示一段历史的小说。

    可以说,小说写的是很精彩的,无论从场景描写还是人物刻画,都是十分成功的。虽然小说尚没有完结,但通过阅读“首战淞沪“这个章节,使得读者对小说的风格有了深刻的了解。

    但有一个问题我想与作者探讨,那便是引子部分的穿越情节。前面我说过,这个布置令读者立刻置身于场景之中,对于读者阅读,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从整部小说的主旨和立意来看,又似乎是多余的。可以说,穿越题材已经被用滥了,已经使读者产生了某种不信任的心态。而这部小说引子部分的穿越情节,无疑给小说挂上了穿越小说的标签。但是,这部小说完全可以摈弃穿越,那样可能会更加精彩。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作者指正。

    痛快淋漓的看完了这部小说,对于小说整体来说,我认为是十分成功的,作者的写作手法也是相当精彩的。应作者之邀,将阅读感想写作书评,请作者和读者指正。

死神之眼再现的精彩书评()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写给《浴血抗战》

    应坦克兵的强烈要求,今天,我来看他的新文《浴血抗战》,其实,并不是因为坦克兵写的不好,我才不来的,恰恰相反,我很喜欢坦克兵的文风,因此,每天只能看一篇的辛苦。。。。大家懂的,尤其是坦克兵注重细节描写,一场战斗,写个四五章是常事,八九章也是有的,十天半个月,就看一场战役,我追文追的好想哭啊,我是准备养肥了看的。今天,我终于决定看了,呜呜呜,坦克兵,你这个坏银,骗取我的眼泪,我都哭了好多回了,眼睛都肿了的说。

    抗战题材的军事小说看了这么多,最喜欢的还是坦克兵的文了。抗日战争可以算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的转折点,过分抬高那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解放军)过分贬低日军的战斗力都是不对的,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他们,战术上重视他们。我现在看过好多的小说,有的小说就是完全不讲事实,把抗战时期的小日本都写得蠢笨如猪,这简直是对中国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的侮辱,也是对把生命奉献给抗日战争的无数英烈的侮辱,这么笨的猪,都花了我们前前后后14年的时间才彻底打败他们,那我们成了什么了,连猪都不如吗?坦克兵的书就杜绝了这种情况,我们聪明,敌人吃了亏,也学着聪明,有时,他们还很阴险,狡诈,卑鄙,利用我们人性的弱点来控制我们,利用我们,消灭我们。在抗日战争期间,东三省的拱手让人,何梅协定,南京大屠杀。。。。。这一切的一些,当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时,是多么的义愤填膺,现在,我们可以跟着坦克兵,在书中发泄我们的不满。保卫上海,夺回东三省,建立中国的重工业基础,尤其是惩治战争罪犯,登陆日本。。。。。我想,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男人都应该有过这种理想,现在,我们就是李峰,李峰就是我们,怀带我们共同的理想,他来到了烽烟四起英雄辈出的抗日战争年代,创立丰功伟业。

    坦克兵的小说里的男主角虽说都是英雄,可是没有流入低俗,虽然有很多女人喜欢他们,却没有变成种马,这点也是我所称赞的。小说的男主人公虽然比普通人强,可是,也是在正常人的范畴内,他的战功,是在一次次生死搏杀,斗智斗勇中拼搏出来的,他的飞机,坦克,大炮,也是自已凭借现代知识一点点赚了钱买来的,或者是自己开军工厂生产出来的,他的兄弟,也是一次次战斗中他凭借现代军事知识打了胜仗,才跟随在他身边的。他的抗日队伍也是一点一点壮大的,在日军的围剿中,也曾损失惨重,在这里,我们看到,其实,英雄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他在抉择中选择的道路与我们不同罢了。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史料,坦克兵在《抗日坦克兵》中曾说,为了那些资料,他都花了十多万了,我很佩服他的这种严谨的精神,同时,从他的文中,我也了解了更多我在正史中没有了解到的历史,知道了更多我不熟悉的英雄们。坦克兵算是业余作家吧,他是有自己的正职的,写小说也是自己的兴趣,可是他却非常的严谨,认真,我至今还记得他在《抗日坦克兵》第八十八章百里海峡中说自己为痔疮的病痛困扰已有一年有余,为了不让追文的读者失望,几乎是每日保持更新,动手术的时间也特意选择在过年期间,观其行,听其言,品其文,坦克兵,一个认真,严谨,负责,有责任心的男人在我的脑中跃然浮起。说完坦克兵的人品,再来聊聊他的文章的可读性吧。

    我是女孩子,对于什么坦克的类型,飞机的性能,枪支的种类,知道的不多,可是我是学文科的,学的还是政史,我就从这一角度说说自己的浅见吧,不要太较真啊,各位大哥们。我在这里说一个观点,所谓的信念不过是人们为了要使自己的过失或者愚蠢的行为正当化,所使用的一种化妆掩饰的借口。妆化得越厚,越是不容易看清底下真正的面貌。而因为信念的理由而杀人,其实比为金钱而杀人更下等。金钱还具有万人共通的价值,但信念的价值则仅限于本人才有用。坏人只能干一些小坏事,因为他们是心虚的。世上的一些大坏事,往往都是由‘高尚’的理想主义者做出来的。一项决策,往往会害死很多人,但做下这个决策的所谓‘高尚’的人士自以为是,问心无愧。而更要命的是,当无知与权力一旦结合时,就是巨大的灾难。

    看过《东京审判》的人,那么一定记得这个场景吧,法官问东条英机,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会不会再一次策划发动侵华战争,东条英机沉默良久,最后很肯定的回答:“是”,全场哗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的原因众说风云,可是,我觉得当时日本的当权者的野心,贪婪是最主要的,民众受其蛊惑加入战争,人性中是有兽性的,如果不用理性加以控制的话,就会变成禽兽,日本民众在政府,天皇(日本人的精神领袖)的洗脑下,盲目的加入军队,盲目的杀人,让自己一点一点变成了野兽,可是,日本的战败,让这些军人,平民一下子失去了信仰(天皇都给麦克阿瑟当孙子了右翼首犯也死了几个),战后的日本,一段时期内还是反战的,埋头搞经济发展了,可是,在经济长足发展(现在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不满足成为经济大国,也想跻身政治大国,同时,日本得到美国(遏制中国)支持,所以才大力发展军事。军事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我们也渐渐看到了繁华背后的阴云,现在的日本军国主义又有复活的倾向,我们要随时警惕,不能让六七十年前的悲剧重演,所以,我觉得坦克兵的书也是有现实意义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虽然是yy的,可是,也是有史有料,同时,我觉得坦克兵的文也有现实意义。

    现在的中国不是没落的清政府,也不是腐败的国民政府,当我们中华民族再一次面临战争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奋起反抗,消灭侵略者,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size】现在的中国准备好了吗,我不禁发出疑问。前些日子日本核泄露,中国的抢盐风波轰轰烈烈,从中,我看到了一些人的无知,从众,可是,更深层次的,我也看到了隐忧,小小的核辐射,就让中国经历了一次动荡,那么,当战争真正来临时呢,我们的大部分人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大家不要觉得战争离我们很远,说句危言耸听的话,我觉得一定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二次大战至今,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国际秩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了,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这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战争是什么,就是洗牌,就是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美国是二次世界大战至今旧秩序的直接受益人,那么,它就一定会拼死扞卫旧秩序,中国的和平崛起,欧盟的建立,苏联的解体,日本经济的长足发展,世界多极化的形成,这些国家就会不满现行的世界体系,就会想打破它,战争就是这对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大家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我们这一代,或者我们的下一代,是一定会看见战争的爆发的,真不知道是幸与不幸。

    那么,在现在这一时期,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战争还没有真正打响,是不需要我们去浴血拼搏,奋勇杀敌。可是,我们要做好战争随时会打响的思想准备,中国在慢慢强大,当敌人无法用文化手段,经济手段,政治手段(和平演变等)。。。。达到削弱中国实力的目的,就一定会动用军事手段,我们不能逃避这个现实与未来。多看看热血的军事小说,虽然里面也有yy,可是,还是有一些军事常识的,在未来的战争中,它们可能会救我们一命。多看看书中的英雄人物,可能,在将来的抉择中,我们就不会选错道路,以致终生后悔。

    最后八卦一下,坦克兵,你的每部小说里的主角都姓李,是不是你也姓李啊,要光宗耀祖来着,嘿嘿嘿,我看出来了。

花生米和土豪劣绅() 
蒋介石对共产党大开杀戒,是不能抹杀的史实。彼时,蒋介石为什么要大开杀戒,亦成为大陆正直史学家研究和关注的话题。

    1923年,国共开始了第一次“合作”。此次“合作”,如14年后的第二次“合作”一样,为中共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广阔空间。1927年4月,挥师北伐到南京的蒋介石决定“清党”,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清党”,不仅是要把共产党从国民党中清除出去,还要斩尽杀绝。从此,也就开始了国共两党长达10年的相互杀伐。国民党的“清党”,原因当然是复杂的。在两党“合作”期间,中共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大力从事社会活动,尤其是北伐开始后,中共在国民革命军经过和占领的地区开展的工农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