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177章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77章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拓跋绍得知人心思变,便拿出了大量布匹绸缎,赏赐给王爵公爵以下的官员,以搏取大家的好感。

    大家全都没有主意,只得先站在拓跋绍一边,只有崔宏父子拒不接受封赏。

    京城发生这么大的事,外出避祸的拓跋嗣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动身往回赶,为躲开拓跋绍的耳目,白天藏在深山里,晚上住在王洛儿家中。

    王洛儿的邻居李道,得知当朝太子就住在自己隔壁,兴奋地大吵大叫,虽然供应拓跋嗣日常用品的功劳不小,但也因此泄露了拓跋嗣的行踪,拓跋绍派人逮捕了李道,逼问拓跋嗣的下落,而此时拓跋嗣早已秘密转移。

    拓跋绍不肯罢休,砍掉李道之后,挂出天价的悬赏,寻找拓跋嗣。

    狩猎助理官叔孙俊,与皇族中人拓跋磨浑,都是拓跋嗣的拥护者,声称他们知道拓跋嗣在什么地方,拓跋绍便派出手下的两个得力武士随他们前往寻找。

    出城之后,叔孙俊和拓跋磨浑立即把两个武士生擒,前往晋见拓跋嗣,并带去了京城的最新消息和所有公开反对拓跋绍的名单。

    拓跋嗣于是让王洛儿充当信差,与名单上的官员取得联系,并在当天晚上通知了安远将军安同等人。

    名单一事其实有些多此一举,因为城中官员在得知拓跋嗣的消息后,几乎全体响应,争着出城迎接,等到拓跋嗣抵达城西的时候,皇宫里的卫士,已经把拓跋绍收押。

    宫廷政变的真相很快大白天下,拓跋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令诛杀拓跋绍和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同时把拓跋绍手下的官属,以及亲信的太监宫女一律处死,参与谋杀拓跋珪的十几人,先砍脑袋,然后剁成肉酱,供百官吞食。

    一场惨剧总算就此结束。

    10月17日,18岁的拓跋嗣登上皇帝宝座,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兴,追尊母亲刘贵人为宣穆皇后,以前被免职不准参与决策的三公部长级官员全都召回朝廷,然后挑选了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山阳侯奚斤、白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拓跋磨浑的父亲)等八人,在皇城止车门设立座位,共同处理朝廷政务,时人称为八公。

    这八人都是国家元老,也都很有才华,八座的设立,为北魏的再度兴盛,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拓跋嗣的英明神武,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做起事来却稳抓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将很好地弥补拓跋珪统治后期的各项缺憾。

    政府行政官燕凤,早年间一直侍奉拓跋什翼犍,是北魏的开国元勋,拓跋嗣让他与全国部族政务总监封懿等人,进宫给皇帝讲解经书,出宫则共议政事,授予极高的权限,既表彰了忠贞,又维护了民心,还能吸引大批有识之士的加盟,可谓下了一步绝佳的好棋。

    同患难的几个好朋友也都获得了相应封赏,任命王洛儿、车路头为散骑侍从官,叔孙俊为首都卫戍司令官,拓跋磨浑为政府行政官,一律封郡级或县级公爵。

    对于其他旧有的臣属,拓跋嗣也没有放弃,询问左右亲信,寻找值得重用的人才,王洛儿推荐了李先,拓跋嗣便召见他,问道:“你有什么才能,有什么功劳,受到先帝的青睐?”

    李先回说:“我既没有才能,又没有功劳,只是我的忠良和正直,为先帝所知。”

    拓跋嗣由此认为李先谦恭有礼,下诏任命他为安东将军,常把他留宿宫中,准备回答皇帝随时提出的问题。

    既有满腔热情,又有恰当的办法,还有一帮值得托付的重臣,拓跋嗣的前途看起来异常光明,北魏的前途似乎也已闪耀起五彩斑斓的夺目光华。

    但拓跋嗣能为国家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有什么样的成就,还要看他的具体行动,接下来十余年的时间,将有明证。

    从一定角度来看,似乎拓跋珪的堕落以及拓跋绍的大逆不道,反而让北魏获得了重生,世事无常,当指于此。

    但对于也不慢的北燕来说,燕帝高云是一定不喜欢这种局面的。

    北魏重生对他而言倒已不再重要,拓跋珪的堕落对他来说则就不怎么愉悦了。

    正是因为拓跋珪在上升期突然陷入停滞,北燕瞬间没了外部压力,终于使内祸日渐突显。

    当然北燕的这一灾祸并非单因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实在立国之初,就已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当年是冯氏家族率先树起了反对慕容家的大旗,但高云意外成了开国皇帝,不论冯跋还是高云,他们其实都很清楚,那样的格局注定是暂时的,只要时机成熟,主客之别终于要得到重申。

    高云原本对此无所谓,可既已坐上皇位,若是被赶下去,可有些难堪,但又了解自己对人民并没有特别的恩德,对建国也没有特别的功劳,所以虽坐在高位上,内心常有一种危险恐惧的感觉,生怕哪天突然间变得一无所有,于是经常选用武士,进行贴身保护。

    在许多亲信里面,最受宠爱的莫过于离班和桃仁了。

    这两人英勇果敢,深受高云的信任,专门负责宫廷和帝王的安全保卫工作。

    工作性质决定了待遇,高云对他们的赏赐也是极其非常特别地丰厚,二人的衣食住行,甚至与帝王有得一拼,可是高云越这样,离班和桃仁反而越发有些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这时冯跋便巧借这一矛盾,对离、桃二人进行挑唆,并许诺偌大的封赏。

    其实他们已得到天大的封赏,但凡有半点理智也知道冯跋不可能给出更好的条件,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两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认定冯跋比高云更靠谱,于是两人开始暗中筹划一项天大的阴谋。

    409年10月13日,就在拓跋珪被杀的当天,高云前往东堂,离班和桃仁也一路随行。坐定之后,二人声称有要事当面报告,等接近高云时,离班突然抽出佩剑,直刺高云,高云惊慌之下举起茶几革挡,桃仁拔剑再从侧面进击,高云当场毙命。

    时任全国各军区总司令长官的冯跋,早已知道事情的发展,登上宫城洪光门,观察变化。

    作战官张泰和李桑对冯跋说:“这两个小人,想闹到什么程度?干脆我们替你砍下他们的人头,免得以后麻烦!”说着抽出佩剑,跳下洪光门。

    冯跋假意拦了一句,便只顾看好戏上演了。

    李桑在西门斩离班,张泰在庭院中斩桃仁,两个天真的汉子不但自毁前程,甚至把性命都丢了,着实遗憾。

    冯跋在国内本就人心所向,现在高云死了,唯一的障碍得以清除,于是文武百官一致拥护冯跋登上宝座。

    冯跋象征性地让给弟弟、范阳公冯素弗,冯素弗果断拒绝了。冯跋于是在昌黎自称天王,大赦天下,下诏说道:“陈家代替姜家,并不更改齐国的国号,所以我们也不更改,仍称燕国。”改年号为太平,称高云的谥号为惠懿皇帝,尊称母亲张氏为太后,封正室孙氏为王后,儿子冯永为太子,任命冯素弗为车骑大将军,主管朝廷机要,孙护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张兴为政府左副行政长官,汲郡公冯弘为政府右副行政长官,广川公冯万泥为幽平二州州长,上谷公冯乳陈为并青二州州长。

    一个既旧且新的时代就此展开。

    (本章完)

第296章 西秦复国() 
北魏国力雄厚,新皇帝才华过人;北燕位置偏僻,老皇帝人心丧尽。所以两国虽都经历弑君夺位的剧变,却并没有因此在国内引发更大规模的动荡。

    特殊的国情决定了特殊的国运,至于关中、河朔及凉州等地,形势则大不相同,根本无需发生宫廷政变,都难以保持平静。

    凉州地势狭长,对外扩张存在很大局限,敌人也不易攻上门,所以这些年来,在当地上演最多的就是内乱的戏码,前后凉时期早已远去,三凉并立的时代更加把这一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

    南凉自从败于胡夏,国力衰退非常严重,行事也变得低调多了,偶尔试探性地向隔壁的北凉挑衅,往往大败而回,东方的敌人就更招惹不起了,后来索性与西凉秘密结成军事联盟,共抗逐渐壮大的沮渠蒙逊。

    西凉的李暠只是一个儒生,强行扮演皇帝的角色,多少有些吃力,教育人倒是挺在行,雄才大略什么的是与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当然也不致沦落为昏庸暴君,在领袖群中,只能算是个平庸的人物。

    反观北凉的沮渠蒙逊,那才是典型的政治家形象,不但扭转了继位以来的各种颓势,甚至还有独霸凉州的架势。

    一味老好人是做不成大事的,只有放下道德包袱,才能修炼成真正有实力的政治家。

    在这方面,沮渠蒙逊就做得很好,从其上位的经历就可瞧出端倪,上位之后在国内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剔除弊病,修缮内政,无论是谁阻挡了国家发展的步子,必定一视同仁地加以惩戒,根本不顾虑半点情份,自家亲戚也不例外,所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使北凉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远比段业时期更加壮大强盛。

    这样的成绩,是李暠和秃发傉檀都难望项背的,南凉的危机至为明显,西凉的平庸也显而易见,狼性十足的沮渠蒙逊,比他们高了不止一两个档次。

    若在沮渠蒙逊夺位之初,南凉和西凉能达成默契,展开夹击,相信定能解除这一隐患,可惜那时后凉尚未覆灭,凉州局势混乱,互相牵制猜忌,根本没可能形成联盟,于是沮渠蒙逊得以在夹缝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等到胡夏立国,南凉已腾不出手对北凉实施致命的打击,西凉深处凉州边缘,又完全没有依托,西域诸国虽名义上归附,并不能起到任何辅助,所以无论是李暠还是秃发傉檀,都对北凉无计可施。

    因为李暠本是汉人,绝望之下,想到派随从沿荒僻的道路,携带奏章,前往东晋称藩,以求取外援。

    然而天高皇帝远,李暠内心深处其实很清楚,东晋的援军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越过重重敌人,深入河西走廊的,此举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罢了,前途如何,终究还要看北凉的态度。

    沮渠蒙逊显然不会放过他,多次发起挑衅,只待西凉稍露破绽,毁灭便在旦夕间。

    所幸李暠虽无大才,但足够小心谨慎,一时不致把基业葬送。

    相比之下,倒是南凉的处境更为凶险,因为他们不只面对北凉,还有后秦和胡夏。

    当然后秦或许也顾不上对外扩张,自身的危机已足够姚兴应付了。

    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后秦国力日益衰退,姚兴也已是强弩之末,未来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胡夏的刘勃勃早就对后秦垂涎三尺,眼看对方渐渐力不从心,岂肯放任机会错失掉,时不时地出兵挑衅。

    委身后秦的乞伏家族也不是省油的灯,姚兴对他们足够宽容也没能俘获其真心,随着后秦的没落,乞伏乾归开始肆意扩充自己的势力,等待机会重新独立。

    想要瞒天过海,似乎并不容易做到,姚兴很快便看出乞伏乾归的阴谋,担心失去控制,于是趁他到京师朝见的机会,不放他回去,留下来担任政府外交部长,而由其世子乞伏炽磐代理西夷保安司令官,统率他的部众。

    此举让乞伏家族更加坚定了叛乱的决心,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