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宦 >

第83章

明宦-第83章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正想得懊恼,忽然脚下像是绊到了什么东西,唐大人已经一夜未眠,多少有些困乏,顿时禁不住一个踉跄,晃了几下才稳住身形。

    再回头去看绊到自己的东西,原来是几块烧焦了的木头,顺手踢开以后正想离开,忽然又觉得隐约有几分不对劲,再看了几眼,更是禁不住眼前一亮。

    “毕大人。”,唐旭也俯下身去,从灰烬堆里拣起几样东西拿在手上,冲着毕懋康喊道。

    毕懋康回过了身,朝着唐旭手上看了几眼,立刻也就被吸引住了。

    唐旭手上拿着的,并非什么稀罕的东西,而只是几团烧剩下来的煤渣灰,因为没有和煤球一样掺进泥土,所以只用手指轻轻一捏就散碎开来。

    “再找找。”,一时间,毕懋康也顾不得堂堂顺天府丞的形象,和唐旭一起蹲下身来,在灰堆里来回翻看。

    “这些烧掉的煤炭,好似原本是装在大车上的。”,虽然眼前这丛炭堆之前已经被翻拣了一回,又被踩得粉碎,但是唐旭仍然从中拔出一根铁制的轴钉来。既然有轮轴,就应该有车。

    毕懋康也从中寻到一块煤精,虽然只有小指甲盖大小,可是唐旭把早间从孩童手上买下的墨玉拿出来比较,成色倒是相近。

    “只怕这场古怪,约莫就出在这辆车上。”,兴许是因为也熬了个通宵,毕懋康的两眼看起来虽然也有些通红,可是隐隐间却透出几丝严肃。

    “唐大人请看。”,从地上拣出几块略大些的炭木,毕懋康托在手上让唐旭看。唐旭看了几眼,却没瞧出究竟,只能是再抬起眼来看了看毕懋康,且看他如何说。

    “唐大人可曾看见,这些炭木上面,虽然两边都沾了煤灰,可却只有一面的煤灰嵌在了里面。”,见唐旭似乎有些不解,毕懋康也不再继续卖关子。

    唐旭点头,知道嵌入了煤灰的,约莫就是原来接触煤炭的一面,所以燃烧的时候才会胶着到了一起。

    可是若煤炭是装在车里,车底的木板总会有一面是朝着煤炭,唐大人不明白这个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是再转回头去看看毕懋康,见他竟然也是一脸迷惑不解的样子。

第101章 显山露水() 
“据毕某所知。”,毕懋康沉吟片刻,终于还是开了口:“用来制作车辆的木柴,或是杨木,或是栗木,只要能耐得住颠簸皆可。”

    “可唐大人再看。”,毕懋康又把手上拿着的几块木炭拿给唐旭看:“若是毕某没看错的话,这两块木料,一份是杨木,另一份则是辽东所产的促榆木。”

    都烧成了炭块还能看出来?唐旭愕然的张了张嘴,看着毕懋康的眼神里,也禁不住泛出了几点光彩。难怪此人日后能编出一部兵器图说出来,只凭这份功底,就远非常人所能及。

    不过,按照毕懋康所指点的去看,唐旭果然看出两块木炭上有着微小的差别,若不是经毕懋康提醒了仔细去看,还真看不出来。

    制造车辆的木材虽然有诸多选择,可是向来同一辆车上,所用的木料几乎都是同一种。若用四百年后的科学理论来说,就是考虑到了木材遇热遇潮时所产生的伸缩度。如果用不同的木材拼凑,很容易便会散架。这一点,唐旭也是知道的。

    可是若按毕懋康适才的话去说,如今沾了煤灰的木料却有两种,这就似乎有些不符合常理了。

    “兴许有两辆车也未可知。”,唐旭想了一下,想出了一种可能。

    “黄大人。”,毕懋康听了唐旭的话,只是点了点头,也不回答。而是直起了身,向着守在墙外的黄文振招了招手,黄文振立刻受宠若惊一般的奔了过来。

    “你这丁字库里既然存放的都是干草,缘何会有煤炭?”,毕懋康拿脚踢了踢翻出来的煤灰,看数量,竟然还不少。

    “这”,黄文振看着毕懋康脚下的一堆煤灰,顿时也是一阵目瞪口呆:“丁字库里的干草,尽是京城中各营军马的食料,岂会和煤炭混到一起。”

    天然煤炭这东西,虽然毒性不大,可是却多少带着点刺激性,若是不小心混到马草里被军马吃了,没准便会引起暴躁甚至腹泻。即便如今还是大明朝,可作为草场的管事官吏,这个道理黄文振也是能懂的。

    “那你这辆车上,原本堆放的是什么?”,毕懋康见黄文振不承认,伸出手指来指了指脚下。

    “车?”,黄文振顿时微微一愣,随即也忽得皱起了眉头:“两位大人若问的是车,小的倒是想起一件怪事。”

    “哦。”,唐旭和毕懋康,禁不住对视一眼。

    “昨日下午间,小人正在草场里当值。”,黄文振略微调整一下思绪,方才是开口说道:“可巧见有人载了一车草料来贩卖。”

    说到这里,黄文振又怯怯的笑了一下:“两位大人当是知道,依着向来的规矩,草场里的草料虽然大多自各衙门里转运而来,但是若有京中百姓自行前来贩卖的,若是价钱公道也可收下。”

    唐旭和毕懋康都微微点了点头,卖到草场里的草料,价钱要比在集市上贩卖的低上不少,但是好处是收购的量大,像这样整车的草料,吃下去眼睛也不眨一下,约莫类似于后世里的批发价,所以前来贩卖草料柴薪的百姓也不在少数。

    “小的查验过之后,见草料并无异常,便付了银钱买下,让他送到这丁字库里来。”,说到这里,黄文振似乎也有些纳闷:“古怪的是,那人把草料送到库里之后,说要去解个手。小的便指了茅厕的方向让他去,可去了之后,却再没见回来。”

    “他这一车草料,只不过二三两的银钱,这一辆车却至少要五六两,小的不敢贪他的,便就停在这丁字库里等他来取。”

    “可那辆车,小的当时也曾经见过,并未见到有什么异常,载的也尽是草料,又如何会有煤炭?”

    黄文振虽然也是一脸迷茫,可是却丝毫不像是在说谎话。

    唐旭也不由得一阵沉思,如果黄文振所说的都是实话,那么一车草料是如何变成煤炭的?这个也未免太古怪了些。

    “除非是车底另有夹层”,盯着毕懋康手上看了半晌,唐旭突然开了口。

    “夹层?”,毕懋康也低头朝手上看了几眼,忽得猛一拍脑门,“不错,若是车下有夹层,确实可以藏物,难怪这车上会有两种木料,想来这杨木是用来做夹板的。”

    “在夹层的煤炭里藏上机关暗火,也不似干草一般一点就着,拖上几个时辰不生出烟火来也并非难事,再等发现时,便已经火起了。”

    毕懋康不愧有兵器大家的潜质,虽然手里只有几团木炭和煤灰,便就在脑海里勾勒出来。

    “若果真如此,只怕此事便非只你我二人便能管得了了。”,虽然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在京城里头都有缉拿审捕之责,可是如果可能涉及到辽东,唐旭也不敢把事情只揣在自己手里。

    毕竟此事虽说处理得好,是功劳一件,可若是处理不好,不小心便会担上罪责。还不如多拉上几个衙门,有功劳一起分润,有罪责嘛就互相扯皮好了。

    毕懋康虽说是兼着半个兵器学家,可毕竟也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如今又混到了顺天府丞的位子上,放到四百年后,就是北京市市长,智商绝不算低,更不是什么迂腐之人。所以听了唐旭的话,虽没有点头,可也并不急着反对。

    “你可还记得那来人的模样。”,转过了身,毕懋康向着黄文振又问道。

    “略还记得些。”,黄文振努力的回忆着:“个头约莫和毕大人差不多高”

    “小的依稀记得,来人的右脸颊上,似乎有一颗黑痣。”

    “右脸颊上有一颗黑痣?”,毕懋康尚且没有什么反应,唐旭听了却是忽得一惊。

    “此人说话的时候,可是带着几分晋地的口音?”,上前几步,唐旭猛地一把抓住黄文振的肩膀,黄文振也是顿时一惊,几乎瘫软在地上。

    “回唐大人的话,此人确实带着几分山西口音。”,黄文振战战兢兢的抬头看着唐旭,不知道唐大人为何突然如此冲动。

    “王丰裕。”,唐旭眉头紧皱,口中吐出三个字来。

    “王丰裕?”,毕懋康也侧过脑袋,略想了一下,立刻便记了起来:“唐大人所说的,可是前些日子里,向我顺天府里递了状子的人?”

    王丰裕向顺天府里递了状子,状告东城司指挥唐旭勾结私贷强买店铺,这件事情唐旭和毕懋康都是知道的,所以毕懋康也不需要说的太明白。

    “不错。”,唐旭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我曾与他当面见过,正是黄大人所说的这般模样。”

    “他一个山西的商户,为何要在京城里纵火?”,若不是话是从黄文振口中说出来的,毕懋康几乎怀疑唐大人是想要公报私仇了。

    “这就并非唐某所知了。”,唐旭摇了摇头,不知道的事情,绝不会在毕懋康面前乱说:“毕大人当是知道,朝廷早就下了命令,断绝了辽东一地和建州,抚顺的关贸。可京城里头,辽地去年的新参,仍然随处可见,又不尽是从北关叶赫部所来。而建州一地,所用的棉布和食盐等物也不见缺,难道毕大人不觉得奇怪?”

    诚然,去年间,建州女真确实是拿下了开原和铁岭两座重镇,多少也补充了一些物资。但是棉布和食盐这些东西,都是消耗品,开原和铁岭城里也不可能囤积太多。况且建州诸部也有几十万人口,大半年下来,就算是座山,也差不多该坐吃山空了。

    可是偏偏事实就是朝廷虽然已经严禁关贸,建州部落里却仍然是穿有衣,食有盐,丝毫没有要茹兽皮,食淡味的迹象。

    “唐大人的意思,可是说晋商中有人与鞑虏勾结?”,唐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凭毕懋康的智商,还是能听出几分意思。

    “毕大人误会了,唐某可没有说过这句话。”,唐旭抬眼轻笑几声,话语间仍然是滴水不漏:“唐某只是不明白,在草场里纵火,惊扰京师,除了辽东的鞑虏,还会对谁有好处。”

    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唐旭忽得转过身去,对着黄文振问道:“难不成,黄大人在这京城里曾经结过什么仇家?”

    “小的一向安分守己,寻常不与人相争,岂会有什么仇家。”,见事情有了些眉目,黄文振刚刚有些心定,听了唐旭的话,顿时又被吓了一跳,连忙把脑袋摇得和拨浪鼓一般。

    “事出紧急,还请唐大人莫要避嫌,凡事自有毕某和黄大人为唐指挥做个明证。”,草场纵火,原本就已经算得上是死罪,更何况又可能牵扯上了辽东的鞑虏,即便是毕懋康,也不敢再丝毫大意。宁可错拿住再放,也不肯直接放过:

    “此处离唐大人的东城司最近,二位也都是见过那王丰裕的模样,还请描下影像,备好文书,我与唐大人一起传书刑部和锦衣卫,缉拿晋商王丰裕。”

第102章 事无定理() 
王丰裕家的宅院,就在天坛西面,之前因为官司的事情,唐旭早就摸了个清楚。只不过上一回是偷偷的查访,这回却是光明正大的去。

    当然,宅院里是不可能找到王丰裕的踪迹的,就算是唐大人自己,若是纵火烧了京城里的草场也得跑路,更何况唐旭也没指望王大户会蹲在家里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