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宦 >

第42章

明宦-第42章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大人”潘宗舜被唐旭的举动吃了一惊,连忙急步赶上。

    “快,赶快进城。”唐旭一边回头朝身后大声喊着:“鞑子要来了。”

    鞑子要来了?这回不但是潘宗舜,就连郑瓢儿等一干兴武卫里的军士,也是吃了一惊,抬眼朝四周的远处望了几眼,却没有看见有丝毫动静。

    “大人鞑子鞑子在哪?”郑瓢儿虽是疑惑,可仍是一边跟着奔跑,一边喘着粗气在后面问着。

    “在北关,鞑子要取军寨。”唐旭朝城门的方向一路狂奔,头也不回。

第50章 卜卦断敌() 
天启元年三月,公元1621年,女真汗王努尔哈赤率大军攻陷辽,沈。这一段历史虽然还没有发生,但是在脑海里的历史书上,唐旭却可以轻易找到。

    如今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虽然在后世里也留下了赫赫大名,但是唐旭仍然也知道,熊大人毕竟是人,不是神。既然是人,就会有疏忽的地方。

    虽然从前并不知道熊大人有过哪些失误,但是眼下经潘宗舜提醒,唐旭方才发现了沈阳北关这个看似并不起眼的地方。

    从开原铁岭入辽沈,北关则一路在其侧,犹如刺喉之刃。而潘宗舜所说的金台失和白羊骨两座军寨,则是如今北关顶紧要的两处险要之地。

    一年多以后的天启元年,正是因为北关在手,努尔哈赤方才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倾全军而出,先从容的将互为犄角的辽沈两城一分为二,再集重兵围攻沈阳。

    当然,即便知道了如此,唐旭也并没有腹诽熊廷弼的意思。实际上,熊大人已经做的足够好。毕竟前任辽东京列杨镐留给他的,原本就是一个烂摊子。在李怀信领军入城安抚之前,沈阳几乎已经成了一座空城。如果不是因为熊大人,也许辽沈已经失守。

    如今沈阳的关防之紧,不下辽阳。唐旭一行人奔到城下,自然也免不了要被查验。

    再等进了城,一路奔到总兵府前,唐旭渐渐的已经有些冷静了下来。

    自己虽然知道女真军欲取辽沈,可是这种事情,熊廷弼和李怀信当然也知道,这几位大老远的赶到辽东来,可不是来喝茶的。

    而女真要取北关的事情,自己如果和李怀信直说,他却未必肯信。即便信了,定然也是要问自己如何得知的消息。这一点,倒是难住唐大人了,难不成,自己要告诉他是从书上看来的不成?

    寻思一回,一时间却想不出个尽善的法子,只能是微微的叹了口气,决定先进府见过了李怀信再说。

    潘宗舜跟在唐旭身后,也是一路追来。见唐旭原本一脸的焦虑,眼看着就要到总兵府了,却反而犹豫起来,顿时也闹了个糊涂。

    “唐大人如何知道,鞑子眼下便要取军寨?”潘宗舜一路上都是陪在唐旭身边,并非看到唐旭见过什么奇怪的人,或者听到过什么路间的传言。

    如今不好去直接问唐旭,只是转过了身,小声的向着郑瓢儿问道。

    “啊”,可潘宗舜尚且不知道,郑瓢儿又如何会了解,听潘宗舜问到自己,只是茫然的摇了摇头。

    稍等了片刻,忽然又像是想了什么似的,眼前一亮,拉了拉潘宗舜的袖子,凑得略近了些。

    “我记得,唐大人会卜卦。”郑瓢儿把脸凑到潘宗舜耳边,神秘的说道。

    “卜卦?”潘宗舜顿时一阵愕然,紧接着又是一阵哭笑不得。

    虽然这年头的人,对鬼神一事还是颇为相信,但是几天接触下来,潘宗舜并没有在唐大人身上寻到过有丝毫神棍的特征。

    况且,这等军国大事,如果都能用卜卦就能算出来,还要熊廷弼和李怀信这一干军将干什么,只要派唐旭一个人来领军,算上几卦,就能把鞑子给平定了。

    “潘大人莫要不信。”见潘宗舜似乎不信,郑瓢儿倒是不满起来。

    “前几个月里,莫国用大人家里闹出鬼敲门,唐大人只去走了一遭,便就安宁了。之前莫大人曾是请了京里白云观的活神仙,做了一天的法事,也没能消停半点。”

    “哦。”潘宗舜颇感意外的抬起了头,朝着走在前面的唐旭看了一眼。

    虽然不认识什么活神仙,可是白云观潘宗舜却是多少听说过一些。那是当年嘉靖朝时,由圣上亲自下旨兴修的御观,直到如今,在京城里也颇有些名气。而莫国用也是潘宗舜所认识的人,既然郑瓢儿敢用他来说事,想来不会有假。

    再转头朝四周看一眼,见几个走在附近的军士,正在附耳过来旁听。看到潘宗舜的目光落到他们身上,都是一阵连连点头,仿佛是想要争着做个人证。

    “没想到唐大人还有这等本事?”潘宗舜心里虽没有全信,可见众人都是一脸认真的模样,多少也跟着松动了些。

    潘宗舜知道,行军打战不能当作儿戏,可是无论是从前的诸葛武侯,还是本朝的刘基刘丞相,在传说中莫不都是能掐会算,精通天文地理,八卦玄术之人,所以才能做到料敌先机。难道眼前这位唐大人,也会是其中之一?

    兴许是因为,唐旭是自己亲自从经略大人手里要过来的人。所以听说唐旭已到,李怀信倒也不敢怠慢。只等了片刻,就见有人来请。

    “唐大人何来之迟,如今已经是第四日了。”见唐旭从门外进来,李怀信立刻从座上站起了身,呵呵笑道。

    “如今军中缺马,属下这一路都是步行而来,故而走得慢些。”虽然知道李怀信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可是唐旭仍然免不了要解释一回。

    “哦,此事倒是李某欠虑了,早知如此,在辽阳城里就该备下几副车马,给唐大人用才是。”李怀信点了点头,请唐旭坐下,旁边立刻就有役兵上前,奉上了茶水。

    唐旭从城外一路奔来,都没歇过,正巧是渴了,谢过之后,便端起杯来。只略泯了几口之后,便感觉唇齿之间满溢清香,满身的疲惫顿时也消了一半。

    忍不住道一声好茶,又低下头去看,只见杯中的茶叶,颗颗形似松针,粒粒柔嫩鲜绿,一层若隐若现的白毫,均匀的覆在叶面上边。唐旭虽然不精通茶道,可是大抵也能看出,似乎是湖广一带出产的毛尖。

    如今辽东虽然是兵荒马乱,可这位李总兵,看来却不但会领军,会做人情,倒也还懂得享受。

    “如今鞑虏作乱,朝廷早已下旨绝了关贸。”似乎是看出了唐旭的心思,李怀信也笑了几下,开口解释道:“可仍有些远地的商家,并不知情。如今既出不了边,只能在这辽沈两地兜售,我见货色好,便买了一些。”

    唐旭听了,知道李怀信说的是实情。如今这个年头,交通和信息都远不如四百年后,像李怀信所说的这样,等到了辽东,才知道起了战乱的,也大有人在。

    寻思着回头若有空,不妨也去市集上转转,看看能不能淘到点什么廉价的好货色,让人带回京城里去送个人情也是美事。而对这些不巧走了背运的商家来说,此举不但不是乘火打劫,能把货物卖出去,收回些本钱,就已经是幸事了。

    乘着这个当口,李怀信也没闲着,把总兵府经历一职的职权,与唐旭细说了一遍。

    而唐旭心里只是惦记着北关的事情,虽是一直在点头相应,却只记了大半。

    等李怀信吩咐完了,又待了片刻,却见唐旭仍然是在那里端坐着不动,心里未免有些疑惑。

    “唐大人可还有事?”李怀信虽然对唐旭有些赏识,可是毕竟眼下大敌当前,总兵府里也是杂事繁多,不可能一直在这里只陪着唐旭说话。

    “回总兵大人的话,属下在来沈阳的路上,偶然间听到一则消息,不知当说不当说。”,犹豫了许久,唐旭仍然还是决定把话说出来。李怀信听不听是一回事,可若是自己不说,只怕可能会内疚一辈子。

    “唐大人但说无妨。”李怀信点了点头,松了口气。之前险些担心,这回自己招惹来的是一个不懂事的愣头青。如果确实是有事要报,自然就另当别论了。

    “属下偶然听说,鞑虏这几日里,要取北关。”,唐旭又略想了一下,方才开口说道。

    “北关?”唐旭话音刚落,李怀信果然便猛得抬起头来,面色也一下子变的阴沉,“唐大人是从哪里得知的消息?”

    “属下在途中,曾经遇见过几户南遁的牧民,见我等是官军,特来通报了一回。”,唐旭虽不方便把自己的秘密说出来,可是自从开原、铁岭失陷之后,南逃的百姓,到处都是。随便找几个托辞,并不是难事,事后也无处可查。

    “此事关系重大,须得详加查探一番的才好。”出乎唐旭的预料,李怀信看上去虽然仍是似信非信,却也没有把自己的话丝毫不当一回事。看来熊廷弼用此人为沈阳总兵,以一城之地相托,倒也绝非是随意而为。

    当下吩咐唐旭在旁稍坐,一边立刻命人去斥候营里传令,让营中主将来见。

    只过了约莫半刻钟的时候,便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紧接着,公房里也是忽得一暗。

    怎么起云了?刚才还是晴天呢,这辽东十月间的天气如何也变得这么快。唐旭转过了头,朝门外看去。只看了一眼,便不禁惊讶的张了张嘴,愣了半晌没说出话来。

    只见一位铁塔般的汉子,出现在李怀信的公房的门边。只是一个人站在那里,就堵住了大半部射进来的光线。

第51章 海西叶赫() 
“属下靖东营游击祖天寿,见过总兵大人。”脚下只是迈了两步,大汉便已经像是变戏法一般走到公房当中,扯开了嗓子,向着李怀信屈身行礼。

    “这位是新任的经历唐旭唐大人。”李怀信点了点头,先指了下坐在一边的唐旭。

    “在下唐旭,见过祖将军。”,唐旭虽然还在惊诧中没能完全缓过神来,可是倒还没忘了礼数,连忙站起身来做了一揖。

    眼前这人,虽然自报的名号是“祖天寿”,可是唐旭也知道,这位其实应该就是祖大寿。待到天启帝即位之后,为了避尊者讳,他才会改名为祖大寿。

    只是唐旭从前虽然听说过祖大寿的名号,却从来不知其容貌。眼下见了,方才觉得他后来这个名字实在是改的好,确实是名如其人,再恰当不过。

    祖大寿见唐旭起身行礼,也转过身来回礼,虽然见唐旭面生,可是仍然是咧开嘴憨笑了一下,看得出,多少也是个性情中人。

    “我且问你。”既然祖天寿已经到了,李怀信也不再拖延,“近几日里,建虏军中可侦探到过有什么动静?”

    “回总兵大人的话。”祖天寿略沉思片刻,开口回道:“前日有鞑虏百人过城东,掠人口数十,见了我军游骑方才退去。昨日又有约两百人越龙潭峪”

    “拣大的说。”李怀信微皱了下眉头,让祖天寿略过这些小股侵扰。

    “若要说大的举动。”祖天寿又沉吟片刻:“据潜伏在铁岭的探子回报,昨日里有建州军扈尔汉部约万人出城,却又不是回归巢穴,只往西而去。”

    “如此大事,你如何竟敢不报?”李怀信顿时勃然大怒,“你嫌项上人头太过沉重否?”

    “总兵大人息怒。”见总兵官发怒,祖天寿连忙解释道:“属下并非刻意隐瞒,实在是事出有因。”

    “哦。”李怀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