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宦 >

第24章

明宦-第24章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有了热水,不如再泡一杯茶,多少可以提神。”“”

    “夏日里蚊虫颇多,点一柱艾香,既醒脑又可以驱虫。”“”

    “陈皮既可以醒目,又可以提神,自然要带着。”

    “”

    最后洛雪霁还没有忘记再塞进一盒赶早做出来的糯米蒸糕。

    “吃食只带这个便就够了,蒸糕,蒸糕,相公若是吃了,定是能高中。”

    “又不是乡试会试什么的,哪里有什么高中。”唐旭颇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

    “那可不一样,相公若是过了恩科,日后可就能算是正经读书人了呢。”洛雪霁开心的憧憬着。

    看得出,虽然明知道自家相公兴许功力尚且不足,洛雪霁仍然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好,加油。”看着娘子一脸的期盼,唐旭也禁不住是一阵热血沸腾,大喊一声出来。

    “什么油?”洛雪霁不解的望着相公。

    翰林院的恩考,虽然只是为军户家里所设的,但是几乎所有的程序,都是仿照院试的程序所做出来的。

    虽然之前还对恩考的十取二有些念想,可是望着翰林院前那密密麻麻仿佛蚂蚁搬家一般的人群,唐旭仍是禁不住的心里一阵阵发虚。

    看眼前这架势,前来赴考的起码有近千人之多,十取二的的话,也就是只有两百人左右才能算得上“学有成效”。

    唐哥儿终于发现自己算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说虽然说,虽然说翰林院的恩考中,十有一二能够被选上,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十有八九是要落榜的。唐旭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孙秀才总是对自己说“差不离”三个字了。

    四百年后的公务员考试,也不过是这个架势吧。不过,若是能考上,倒真的也是和成为预备公务员差不多了。

    横竖总归是一刀,今年不考,明年还是要考,就算不是为了给自己搏个前程,唐旭也不喜欢让别人总是把自己的弱点拿在手里。

    况且来应这恩考的,大多都是经卫所里举荐的,其中不乏大把的滥竽充数之辈,想来撞一回大运。大明朝立国时便就有三百二十九卫,此后虽有增减,但在总数上相差也并不太大。即便一个卫所只举荐数人,加一起也有两三千号,所以能考过的概率低些,也并不奇怪。最起码,唐大人自觉还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

    从前唐简总是听说军籍子弟在科举场上没有什么地位,可是如今亲眼见到,似乎并非如此,甚至就连各考房里的监考官,都是翰林学士,况且这还只是个恩考罢了。若是能入得这些翰林学士的法眼,过得了恩考,日后若是能更进一步,其中的各种好处自然不必多说,远非寻常的府试和院试能比。

    想来兴许当年老朱家的初衷,原本是想给这些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子弟些许优待,只是经过百余年的世事变迁,反倒是完全变了模样了。

    “甲字房二十三号,兴武卫唐旭。”翰林院的杂役们,正在通过抽签的方式在给考生们分配座位。一人抽名,一人抽号,凑到一起,便是一位考生的座号。

    “在,在。”唐旭用力的从人群里挤出,接过属于自己的号签,又把包裹衣物都让杂役们检查一番之后,便朝着考场里走去。

    刚走到座前,还没来得及坐下,便总感觉有人在偷窥自己。

    抬眼朝四周望了一下,却发现离自己三四米远的地方,站得不正是钱谦益。

    “愚兄静候贤弟的大作。”钱谦益朝着唐旭咧嘴一笑,露出两排还算是白净的牙齿,引来唐旭的几阵斜眼。

    考生都已经按照自己的号签坐下,各考房里都是一片宁静,气氛陡然间也变得紧张起来。

    虽说恩考不过是和府试一样,即便是考过了,却就连个秀才的功名也没,但是毕竟是这条路上的第一道卡。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会被卡在门外。

    只要能过恩考,就可以算得上是正经的读书人,也才能有资格参加以后的院试,乡试,乃至会试。

    可是相对于这十取二的概率,南北二京的乡试,常年的中举率居然都高达十分之四左右,比恩考还高出了足足一倍,可见难度着实是不小,唐哥儿也并没有太多的底气。

    “相公若是过了恩科,日后可就能算是正经读书人了呢”

    “别忘了你唐家的军籍,始终在这兴武卫里。”

    唐旭也没想到,只是这么一瞬间,自己眼前竟然浮现出这许多曾经的场景。

    “唐近贤,加油。”唐旭咬了咬牙,在心底对自己大喊一声,“我偏不信了,老天把我送到这四百年前,就是来让我来忍气吞声,敷衍度日的。”

    “哐”只听门外一声锣响,考院的大门发出“呲呀呀”的声音,被徐徐关上。

    紧接着,守候在卷房里的数十个杂役,也几乎是同时涌出,分别向着不同的号房走去。

    甲字房里,钱谦益接过杂役送过来的卷题,揭去外面的封漆,慢慢展开。

    一时间,唐旭感觉四周安静的几乎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声音,手心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渗出一层滑腻的汗珠。

    “第一考。”钱谦益的目光在四周扫了一圈以后,落到了唐旭身上。

    “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杂文一篇;以莲花为题,作诗一首。”

    “呼”一时间,唐旭感觉自己有种近乎昏厥的感觉。

    “狗日的,老子终于要把自己的户口本拿回到自己手上了。”,唐旭两眼充血,几乎就要喊出声来。

    对于到底是先抄文,还是先抄诗的问题,唐哥儿是很慎重的考虑了一段时间的。

    之所以要用这个“抄”字,因为实际上情况确实如此。而在旁人看来,唐哥儿是正在为要作的文章和诗词冥思苦想。

    可是望见钱谦益在自己身后探头探脑望了几次之后,唐哥儿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先抄文。

    不过即使是先抄文,也不能抄得太快。一次的恩考其实又分三四次小考,每次小考一个时辰,如果自己抄的太快,只怕十来分钟里就能解决问题,那剩下的一个多小时,就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好了。

    先从包裹里掏出一片娘子做的糯米蒸糕,撕下一片之后放进嘴里嚼着,倒不是饿了,纯粹就是消磨时间。

    眼看着时间已经过了小半个时辰,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已经开始动了笔,唐哥儿仍然是在两眼望着屋顶。钱谦益也跟着朝屋顶看了几眼,自然是除了房梁什么都没有看到。

    半个时辰以后,唐哥儿终于开始动笔了,先写的果然是杂文。钱谦益又来绕了一圈,失望的走了。

    时间还剩下半刻钟,唐旭终于磨磨蹭蹭的“抄”完了杂文,开始拿起了另一张纸。

    随后,唐旭也不再磨蹭,提起笔来,就是在纸上一阵笔走游龙,几乎是片刻之间一蹴而就。紧接着拿起考卷,向着钱谦益塞了过去。

    钱谦益早就急不可待,伸手接过,立刻展开了看。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钱谦益的两手微微颤抖着,几乎要念出声来,终于不亏自己站在这里等了足足一个时辰。

    “第二考: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做杂文一篇。”

    “帖经:尚书大诰篇。”

    这一次,钱谦益整整一个时辰都坐在椅子没挪动一下脚步。

    “第三考:以柳树为题作诗一首;以词牌名浣溪沙为律,作词赋一首。”

    钱谦益又想走动,可是看着唐旭恭恭敬敬的点了一柱艾香之后,犹豫了一下暂且又忍住坐了回去。

    秋柳: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

    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

    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日又斜。”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岂料刚等钱谦益坐下身来,便看见唐旭开始奋笔疾书,几乎又是片刻之间,一诗一词已然是跃然纸上。

    “钱兄再会。”写完之后,唐旭也无心在留,直接交了考卷,朝着钱谦益低语一声,收拾了包袱就朝门外走去。

    钱谦益则是手里拿着唐旭留下的两片纸,早已是沉浸其中。

    “钱大人。”门外有杂役轻呼,钱谦益抬起了头。

    “丁字房的林大人,想借二十三号考卷一观。”

    “这不合规矩,容后再议。”钱谦益目光落在纸上,头也不抬,只是大手一挥,断然拒绝,“本官要为考生负责。”

第29章 事出非常() 
相比起今日里早晨出门的时候,走出翰林院的唐哥儿,心情格外轻松。

    伸手从包袱里摸出吃剩下的蒸糕,撕下几片丢进口中,几乎要哼出小曲来。

    翰林院,是在内城的东南面,离崇文门并不算远。

    唐旭提着包袱一路走街串巷,朝着南边走去,眼看着已经是到了于公祠,再走上一程便就是崇文门,出了崇文门,离花市街也就不远了。

    正走的得意,忽然发现路前一人,似乎看起来有几分眼熟,再想仔细看,却恰好那人也转过了目光过来看着唐旭。

    “汪先生。”“唐大人。”两人几乎同时喊出声来。

    “汪先生为何会在这里?”唐旭看见的,正是上个月里曾经见过的汪文言。

    “小生在这京城的寓居之地,就在这于公祠外。”汪文言见了唐旭,也是惊喜,“唐大人又为何独自在此巡视?”

    唐旭是五城兵马司东城司的把总,整个崇文门内外,都是东城司所管辖的范围。所以唐旭出现在这里,汪文言倒是不觉得很奇怪。只是看唐旭如今既未穿官服,也没带士卒,只是提着一个粗布包裹,多少有些不解。

    “汪先生可是忘了。”唐旭提醒汪文言,“今日乃是八月初十,正是翰林院里恩考的日子。”

    “原来如此。”汪文言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原来唐大人果然去赴了恩考了。”

    “呵呵。”唐旭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看唐大人红光满面。”汪文言见唐旭兴致颇高,心下多少也猜到了些,“汪某料定唐大人此科必过。”

    “五六成把握而已。”唐旭自然不可能告诉汪文言,自己早就知道了卷题。

    “唐大人未免谦虚了。”汪文言也呵呵笑道,“所谓相见便是缘,唐大人若是无事,不如去小生家中小酌几杯如何?”

    “这”唐旭虽然并太想和汪文言多打交道,但是也不想得罪此人,略思量片刻,方才是点了点头,“那唐某可就不客气了。”

    “你我一见如故,唐大人何必见外。”见唐旭答应了,汪文言便在前头引路。穿过几条小巷,停在一停两进两出的宅院前。

    “这里便是小生在京城中的寓所,唐大人若是得闲,不妨常来坐坐。”汪文言抬手在门上轻扣了几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