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风韵 >

第165章

宋时风韵-第165章

小说: 宋时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301章 第301 去留() 
李易脸色有异,落在王柏眼中,但他知李易禀性却未开口相询。

    “回去,召集营指挥之上将官,半个时辰后来议事。”李易面色冷峻语气决然。

    叶开神情肃然,沉声道:“是。”

    当叶开飞马离去,李易把官塘递给王柏,淡然道:“山雨欲来风满楼啊!老十,看看。”

    王柏已经接过官塘时,心情颇为复杂,简单的举动寓意却非同小可,似乎李易很重视他,当他扫了眼官塘脸色大变,抬头望着李易,出奇愤怒地道:“太不像话,如此我等危矣!”

    “子纯,如果有一天,我、我做出并非出自本心。。。。。嗯,暂时的,也不是。”李易犹犹豫豫,似乎吸了口气,沉吟一下,道:“暂时违背本心的举动,你会不会支持我。”

    王柏一怔,不想李易竟说出此话,不禁道:“六哥,形势并非毫无生路。”

    李易知道王柏听明白了,摇头道:“无论我做任何决断,你都会支持我?”

    王柏神色犹豫,迎向李易真挚的目光,心下一动,正色道:“我相信六哥。”

    李易会心一笑,转身向战马走去。

    半个时辰后,拱辰军设在山谷中营寨,中军帅帐内李易端坐上首,神情严肃地环视众人。

    呼延信坐在首左第一,王孝仁、上官平、吴天佑、许杰、尹宗正、成轩、明皓、王柏、苍进、叶开、梅殷、李庆在座,叶知秋虽已投效,却未曾参加军事会议。上官平虽遭贬斥,但在作战中累有战功,成立第十营为指挥。

    众人传看官塘,又通传军向驻泊地开进消息,个个脸色各异,大帐中气氛冷清。

    “各位,不要怀疑,我等处境可以说万分危急,”李易几乎一字一句,字字如戳地沉声道:“今日,刚得到官塘,便请诸位商议。”

    李庆自不必说,他归顺不到半年,对大宋朝廷内部事,无话可说,整个人稳坐钓鱼台,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模样。

    李易有些失望,作为歃血为盟的兄弟,他不奢求彻底支持他,至少态度上要给他鼓舞,除王柏表情淡定外,也就是王孝仁,吴天佑叶开,梅荫脸色激动,其余均是犹犹豫豫。

    呼延信身为都虞候,不得不开口道:“老六,我军依山旁水,外有三座土墙营寨,中有大山小道,内有崇山峻岭,鞑虏即便有十万人,又有何惧?”

    李易不语,呼延信所言乃常识,根本等于没说,他心中有数,你要各处相互声援还行,要是孤军那就洗洗睡吧!

    叶开环顾众人,毅然道:“虏人并不可怕,各位兄弟难道看不出,大安以北我们已成孤军。而我占据地利,虏人再说,一时半会也无可奈何,我等所虑制司是否放弃关外。”

    李易与赵彦呐事,除了李庆外其余众人皆知,不免心下踹踹,各自在想如何是好。

    李易并未阻止叶开,反倒是饶有兴致地观察众人脸色,尤其多看东方白几眼。

    “老六可酌情放弃营寨,率士马南撤。”尹宗正瞥了眼叶开。

    叶开少有的面红耳赤,高声道:“七哥,全军南撤,说的简单,先不说制阃,六哥一旦南下,将会是如何局面。且说虏人迫近,外面近万父老如何行走,总不能把他们抛下。”

    尹宗正翻个白眼,不悦地道:“这些流民,不知消耗我们多少钱粮,大战将起又岂能让他们拖了后腿。”

    李易挥了挥手,止住刚要说话的叶开,沉声道:“时下军情紧急,不是争吵的时候,我现在要听是南下还是留守。”

    原来,利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司发来官塘,曹友闻奉赵彦呐帅令,放弃沔州退保蜀口,曹友闻发官塘令拱辰军即可南下撤入大安。

    李易非常的惋惜,虽对曹友闻能否坚持,隐隐有怀疑,但在既定事实面前,他仍是大为失落。

    历史,终究按照轨迹,慢慢向前发展,从阶州陷落、天水之战,西和州遭遇战,一直到曹友闻撤兵。

    他在几个月里,频繁与蒙古军交战,无不带有影响历史大势意图,却不想竟是此结局,真的让人很失望。

    曹友闻在官塘中,非常隐晦地要他火速南撤,品味再三,知赵彦呐玩的阴谋。

    制置使司传檄利州御前诸军退保大安,却未提到各地厢军、民兵,显然打算孤立他,置他于死地。

    李易不免冷笑,他本不愿南撤,赵彦呐毒计,虽狠辣无比,他却早就有了打算。多日来闭门不出,设想各种条件下,各种方法利弊对大势的影响。

    众人在李易的催逼下,吞吞吐吐地发表意见,大多是赞成立即南下大安。

    李易理解大家心情,曹友闻大军南撤,关外仅剩拱辰军一支独秀,在强横的蒙古军面前,注定要全军覆没,没人愿意打一场毫无希望的仗。

    “我的主张是,拱辰军留在关外,依托山地抗战。”

    李易言毕,众人皆惊,呼延信几乎是惊呼地道:“老六,万万不可,我军兵力单薄,怎可与虏人抗衡。”

    李易神色平静,徐徐地道:“我自有主张。”

    王柏环顾众人,不紧不满地道:“我赞同六哥主张,虏人来犯,守御蜀川必然要在关外。退守大安一马平川,敌众我寡,如何与虏人较量?”

    “我军留在关外,尚可自主进退,一旦退入大安,我军作为民军必为御前兵马消耗,恐怕到时候。。。。。。”他没有再说下去,大家也都明白下面的话。

    李易与赵彦呐之间,南退大安必被报复,拱辰军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也不是众人愿意见到的。

    他们涉身拱辰军从小到大的发展,目睹拱辰军逐渐壮大,成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劲旅,绝不愿被当成牺牲品消耗,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权力也不会甘心。

    上官平却瞥了眼李易,淡淡地道:“我军成关外孤军,必为虏人窥视,再说曹太尉令我军南撤,如留下等于违抗军令,恐怕被人诟病。”

    稍稍将了李易一军,你不是要求全军严守军法,上峰调令看你如何遵从。

    (本章完)

第302章 清波子() 
李易却摇头,淡淡笑道:“我军虽说从属御前诸军,却非上下隶属关系,曹太尉的官塘仅是建议。”言下之意相当明了,他绝不会盲目服从军令,连曹友闻的命令都这样,就别说再高个层次的制司了,他们能左右他的决策,却不能直接命令他去做不愿做的事情。

    上官平有怨气他是知道的,也不想与其较真,让兄弟之间关系交恶,那可是来之不易的生死之交。

    正当气氛颇为尴尬之际,卫士入帐道:“都监,上清观清波道长求见。”

    “清波子?”李易有些糊涂了,自己并没有和蜀川道门打过交道,道士来找他做什么。

    “清波子道长,乃附近上清观都厨,多日来在外面为流民诊病,医术颇为高明。”许杰掌管辎重营,与外面打交道较多,自然要回答这个问题。

    李易这才记起,原来附近有几家道观,都是些山居道士,平时为流民诊断病患,当即起身道:“今日事先到了这里,无论怎样,都要严加防御。”话尽于此,先期对即将来临的作战进行部署,待众人起身后,才说道:“有请清波子道长。”

    卫士下去后,一名个头瘦高、面目俊朗,,身穿灰色道袍,脚登云履的中年道人,器宇不凡地慢步走入,并与众人稽首招呼。

    “都监,贫道清波子有礼了。”清波子打个稽首。

    李易起身,并没有展示道门身份,当然也没有那个必要,拱手道:“军中简陋未曾有蒲团,望道长见谅。”

    “都监客气。”清波子谢过后,大大方方地坐下。

    李易坐后,试探地问道:“不知道长,来此何事?”

    “贫道前来,却为山外那些生民请命。”

    “请命?”李易神色稍愕,旋即淡淡笑道:“在下洗耳恭听。”

    清波子微微稽首,沉声道:“我观都监在山外营寨,并不能全然护民,流民越聚越多,恐虏人遽然杀到多遭杀戮。”

    李易心念一动,嘴上却道:“不知道长,意欲如何?”

    “山中多有谷地,气候适宜,山珍甚多。如能把生民迁入山中大部,耕耘谷中土地,采集山野草药菜蔬,比在山外来的安全,又能分散人群,都监在山外的营寨,能更好护卫山口。”清波子对地形颇为熟悉。

    “道长高论,我军在此不短,竟不知山中还有仙境。”李易笑了,大战将起,能把流民安置在山内谷地,自然是好。

    不过,山谷安置也有弊端,一旦外围失守,生民将逃无可逃,只能任人宰割。

    清波子淡然一笑,随意地道:“都监着眼于山外,自是看不到山里景色。”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易眉头扬了扬,话锋一转道:“方才听道长说,我营寨不能全然护民,这有怎说?”

    清波子一怔,旋即笑了笑道:“贫道岂敢班门弄斧。”

    “道长,但讲无妨,今虏人正向此杀来,过不多久山外将是一片战场,半点疏漏都将导致遗憾。”

    “竟然如此,嗯,生民聚集,他们岂能不来。”清波子面色如常,缓缓地道:“都监,山外设置三座营寨,保护生民聚集地,若在平时倒事无不可。大战将起,山外营寨仅是做前哨之用,兵马太多反而不利于山口防御。”

    “宜将生民火速迁入山中,把营寨拆除加固山口营寨,在道路两侧险要处购置堡寨,山外仅留下哨卡,山口防御,都监早有布置,贫道唠叨了。”

    虽是一般性军事常理,但从山中道士口中说出,仍令李易意外,道:“道长知兵。”

    清波子一笑,摇了摇头地道:“贫道不过以事论事。”

    “不知道长对蜀川之战,有何高论?”李易有心稍作试探,他知道道门有人才,山居多贤士,这个时代道门还是俊杰奇多,道门人才非儒家子弟可比。

    清波子看了眼李易,却正色道:“贫道山野之人,也就是勉强悬壶济世,国家大事都是读书人做的。”

    李易玩味地看了眼清波子,站起身来莞尔笑道:“事不宜迟,道长与我同出山,劝诫流民入山。”

    清波子起身,稽首道:“理应如此。”

    李易又传令,各营派出士卒和骡马,准备向山内输送流民,并要准备好材料构建民房。

    他与清波子来到了山外,却见一处处的居民点,忙忙碌碌的人群,不禁有些为难,流民已搭建房屋,开垦了土地,让他们入山并非容易事,只能招来卫士,吩咐道:“派背巍军将士分赴各处乡寨,把他们的乡老请来。”

    收容流民之际,为了方便管辖,在各处流民定居的乡寨,任命一些年纪大,较有威望的老人为乡老,向山里迁徙,只要是乡老们同意,一般来说阻力都不太大,宗族的力量很强大。

    “都监,能够派人请各位乡老,足见爱民之心。”清波子对李易投入赞赏的目光,神色温和许多。

    李易撇撇嘴不以为然,虽是非常时期,却不想给流民造成压力,他想为拱辰军维持良好形象。当然,如果军情紧急,必须要做出抉择,他自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保住拱辰军力量。

    “都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