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撼鼎 >

第85章

撼鼎-第85章

小说: 撼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在一切进入正轨后,可鼓励百姓生育,激赏以增加人口。”

    刘瑞再次点了点头,田常说道:“至于百姓的惰性,需要的是严刑峻法的束缚,这些百姓懒惰惯了,相要靠劝说和教育根本无用,只能靠严刑峻法逼着他们勤劳。

    还有,俗语云:穷山恶水出刁民,关中不乏穷山恶水,这些刁民也是需严刑峻法逼迫的。”

    刘瑞点了点头,感叹道:“先生真乃大才也!”

    田常说道:“太尉谬赞,只是这些弊端就算都解决了,还有一弊端。”

    刘瑞疑惑道:“还请先生赐教。”

    田常突然转移话题:“太尉以为自己能长生不死不?”

    刘瑞说道:“人活百年,终是一死,至于神鬼之说,瑞只能说四个字,敬而不畏。”

    田常说道:“太尉既然不能保证长生,那改制便没有意义,等到太尉百年之后,又是人亡政息。”

    刘瑞脸色有些不好看,毕竟当着面就这么说,这让刘瑞有些尴尬,不过刘瑞并未生气,他不知道:“那该如何?”

    田常说道:“太尉到底是臣,一些事情不能做。”

    刘瑞:“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田常说道:“太尉可否再进一步?”

    刘瑞大惊,连忙说道:“先生慎言。”

    田常笑了笑说道:“太尉,此处就你我二人,有什么不好承认的。”

    刘瑞脸色低沉了下来,低声问道:“先生到底想说什么?”

    田常说道:“在下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商鞅变法为何成功了,并且让秦国沿用百年,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却人亡政息?只因为秦国真正的变法人是秦孝公,他是君,他不开口谁敢废除新法?而吴起的真正变法人是吴起,楚王受不了士族施压,自然也就废除了新法。

    如今太尉亦是如此,若要改制,太尉就必须确定自己的定位,若太尉把自己当忠臣,那改制就无法长久。”

    刘瑞叹了叹气,说道:“可目下,我不能做更多,只能当大周的忠臣,否则天下诸侯便会对我群起而攻之。”

    田常说道:“只要太尉自己找到地位就好,万万不能让张森掌权,甚至不能让天子掌权。”

    刘瑞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先生,这些话要换做别人,脑袋可要掉下来好几回了。”

    田常听了这话,不惧反笑道:“那太尉为何放过田某啊?”

    刘瑞说道:“先生很像我的一位故人。”

    田常问道:“不只是哪位故人?”

    刘瑞说道:“我的那位古人叫孟奢,字伯文,先生认识否?”

    田常脸色顿时一僵,故作镇定道:“哦,此人在下游历凉州时倒是听说过。”

    刘瑞笑道:“此人与笑声有七分相似,所以瑞以为,先生与他有什么关系,比如兄弟什么的。”

    说到这里,田常身体又是一僵,不过刘瑞并未追问,而是说道:“既然先生不认识,那我就不问了,本来有些愧疚,想着他到底有没有家人之类的我还想帮忙照顾一下。”

    刘瑞这话一出,田常顿时松了一口气,不过刘瑞在他的眼神里,捕捉到了一丝悲伤。

    刘瑞并没有揭穿,而是转移话题问道:“先生,如今天下之大争,刘瑞以后该如何选择道路,还请先生指教。”

    田常舒了一口气说道:“太尉心中早有规划,在下就不班门弄斧了。”

    刘瑞说道:“取长补短嘛!以先生之才或许能想到刘瑞想不到的事。”

    田常笑了笑说:“也罢,我便为太尉谋划一番。”

    刘瑞顿时眼前一亮,说道:“请先生赐教。”

    田常说道:“如今天下大争,可是中原诸侯因为太尉的一纸诏书根本无暇顾及关中,太尉所需忧虑者只有两点,其一乃是北面的羌人,其二是益州的蜀王。”

    刘瑞也露出凝重的表情说道:“还请先生教我。”

    田常说道:“羌人因为夏启的绝户计,数年之内没有精力再南下,太尉暂时不必理会,至于蜀王,太尉可夺下汉中,占据阳平关,如此蜀王的北上之路,绵竹和剑阁变尽入眼底。

    待到关中一切走入正轨,民生恢复,太尉便可领兵,南下取蜀地,以蜀地之物阜民丰来恢复关中之富庶。”

    刘瑞点了点头说道:“英雄所见略同,刘瑞亦是如此想。”

    田常笑了笑,说了一句不敢,然后又说道:“其实要增加关中人口还有一个方法。”

    刘瑞眼前又是一亮,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田常:“如今六月已过,已经临近立秋,立秋过后便是严寒,北面羌人必然忍受饥寒,可是因为绝户之计无法南下,太尉可将他们全掠如入关中,承诺,只要他们愿意当周人,便给予土地,教授耕种,如此关中在顷刻间便能增加数十万人口,再配合改制,关中能够更快恢复昔日之富庶。”

    刘瑞感叹道:“先生之策,瑞叹为观止,此策不仅缓解了关中人口问题,更是解决了边境忧虑,如此数十年之后,大周边境将无忧矣!”

    田常刚想说话,不料开始咳嗽起来,刘瑞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说道:“今日是瑞叨扰了,先生好好休息,瑞告辞,等先生病情好转,我再来请教先生。”

    田常喝了一口水,喘着气说道:“在下就在此恭送太尉了!”

    刘瑞施了一礼,转身离开,走到门口,开门的一瞬间,刘瑞突然转身大喝一声:“孟楚!”

第144章 孟楚() 
田常被吓了一激灵,脱口而出:“诶!”

    话刚出口便后悔了,不过也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愣在那里。

    刘瑞有走了回来,笑着说道:“孟仲武,孟奢的弟弟,来长安意欲何为?为你兄长报仇?”

    田常,不对现在是孟楚,他愣了愣,然后问道:“太尉是怎么认出在下的?”

    刘瑞哈哈一笑:“你真是孟楚啊?”

    孟楚一惊,随即一些后悔,叹道:“太尉手段果然高明。”

    刘瑞笑道:“我并不认识你,只是听你兄长提到过你,再加上你与令兄有几分相似,便诈你一下没想到居然猜中了。”

    孟楚苦笑一声,摊了摊手说道:“那太尉打算如何处置我?杀我以绝后患?”

    刘瑞走到他面前说道:“那你给我一个不杀你的理由,不杀你对我有什么好处?”

    孟楚说道:“在下虽无大才,却也不敢小看自己,凭我之能,太尉不可能不动心。”

    刘瑞点了点头说道:“的确,你的才能的确让我有些心动,不过我放心不下,我杀了你兄长,你就不想报仇?”

    孟楚说道:“大争之世,早有心理准备,说不想报仇是假,却也无能为力。”

    刘瑞说道:“你倒是坦荡,可是你又能为我做什么?”

    孟楚说道:“太尉给我三个月的时间,在下以汉中为进身之资,让太尉不费一兵一卒收汉中于囊中。”

    刘瑞点了点头说道:“好,那我就等三个月,若你能为我取得汉中,我便不杀你,不仅不杀你,还要重用你。”

    孟楚当即说道:“孟楚拜见主公。”

    刘瑞上前将他扶了起来说道:“先生有病在身,不必多礼,先生好好休息,等先生病好了,瑞再于先生把酒言欢。”

    这时陈磐从外面走进来,还端着一碗药,看见刘瑞,险些把碗扔了出去,赶紧把碗放下说道:“见过太尉。”

    来长安数日,陈磐自然知道刘瑞,不过刘瑞没有见过陈磐,指着他说道:“这位是。。。。。?”

    孟楚说道:“这是在下的义弟,陈磐。”

    刘瑞说道:“不错,是块好料子,好好磨练一番,前途不可限量啊!”

    孟楚说道:“太尉谬赞了,他从山村里出来,还没见过世面。”

    刘瑞眼珠一转,不知道在想什么,突然说道:“不如这样,我让沈龁将他带在身边,传授他兵法韬略,如何?”

    孟楚一愣,身子僵了僵,瞬间又恢复说道:“也好,还请主公照顾好吾弟。”

    孟楚知道,如果自己不答应,那刘瑞是无法对自己放心的,到时候他和陈磐都要遭殃。

    而且换个角度讲,陈磐留在沈龁身边,也确实对他有好处。

    不过这件事孟楚答应了,陈磐可不会答应,他说道:“哥,我们为什么要分开啊?我不喜欢他们。”

    孟楚说道:“二弟,太尉要给你找一个老师,叫你学知识,不是让你我们兄弟俩分开,而是大哥过段时间要去办事,没发带着你,你就先跟着太尉给你找的老师学习,我回来可是要考校你的。”

    最终陈磐在孟楚的劝说下,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跟着沈龁学东西,刘瑞与孟楚又寒暄了几句,告辞出来了。

    刘瑞走出招贤馆,顾清迎了上来问道:“主公,如何了?”

    刘瑞说道:“搞定了。”

    顾清连忙说道:“恭贺主公又得一大才。”

    刘瑞摆了摆手说道:“还没有,此人傲骨铮铮,非常人能收服,想要收服他,还要一段时间。”

    顾清说道:“若是能从那个陈磐身上下手,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刘瑞笑了笑说道:“用你提醒?我早就安排好了,陈磐跟着沈龁,学习兵法韬略。”

    顾清想了想,立刻拜道:“主公圣名!”

    刘瑞笑道:“行了,别拍马屁了,走吧,随我看看那些生病的士子,他们可都是我们未来的基石啊!”

    说完便和顾清一起前往那些生病的士子被集体安置的地方,那些士子见刘瑞到来,纷纷想要起身行礼。

    刘瑞连忙抬手道:“都躺下,诸位,都躺下吧,有病在身,就不必行了,此次让诸位游历关中乃我之过也!没有考虑到诸位水土不服。”

    这时一名士子说道:“太尉万不要这么说,我等下郡县之后才知太尉的良苦用心,关中情形与我等想象的都不一样,若是贸然封官,必然误国误民啊!”

    另一名士子也附和道:“正是如此啊!在下取得眉县,距离长安不过五十里,皇城脚下,形式竟如此复杂,可见关中其他地方更是何种模样。”

    刘瑞点了点头说道:“大周朝立国数百年,各地世家早已在此地扎根,而关中却尤为特殊。

    关中没落之后,当地世家并未迁走,而是在此地做起了地头蛇,后来夏启迁都,迁过来的百官以洛阳、荆州、南阳三地世家为主。

    世家离不开土地,三地世家牵进来之后,自然是不遗余力地兼并土地,这就和关中本地世家形成了敌对关系,不过这些都是表象,一旦朝廷打土地的主意,这些世家便会抱成一团,集体反对。

    到那时朝堂三分之二的官员都是,世家子弟,不用做其他的,只要集体罢官便能够让朝政在顷刻之间瘫痪。”

    刘瑞这番话,让在场的士子们冷汗直冒,他们显然没有想到这一点,更别说不论大小,世家都有私兵,把他们逼急了,世家自己直接组成联军,顷刻之间便能拉起十数万大军。

    这些大军就算打不过刘瑞的军队,但是只要他们在关中一搅,关中地区就会彻底瘫痪,至少数十年无法恢复元气,所以刘瑞现在最需要的是稳。

    这时那名士子问道:“敢问太尉,我等到达任上之后,该如何行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