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撼鼎 >

第79章

撼鼎-第79章

小说: 撼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瑞一愣,和刘牧对视一眼后说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刘牧上前说道:“哥,陛下出城迎接,你还是先行为好。”

    刘瑞点了点头,说道:“好,你带大军在后,我先行一步。”

    说完便策马快速向长安奔去。

    大约走了三十里,刘瑞看到远处,小皇帝那身影站在最前面,望着自己这边。

    他身后则是李太后,在后面便是百官,甚至张森都来了,刘瑞立刻明白过来,这明显有人想捧杀他。

    他走到距离小皇帝五十步处,下马步行,走到小皇帝面前,单膝跪地抱拳道:“臣参见陛下、太后,恕臣甲胄在身,不能行全礼。”

    小皇帝陈琦看着刘瑞,顿时露出笑脸,不过还是矜持着缓缓走到他面前,将他托起道:“师父快快请起,师父此次立下大功,朕心甚慰。”

    这样老成的话从一个孩童口中说出,让人不禁莞尔,不过在场没有人敢笑,包括刘瑞。

    刘瑞正色道:“不敢,皆将士用命,臣虽有微功,还请陛下莫要忘了浴血沙场的将士若有赏赐,请陛下悉数分发给将士们。”

    李太后在身边听着,心中升起一丝无奈,眼前这个年轻人丝毫没有浮躁之气,年纪轻轻便立下大功,却丝毫没有居功自傲之相,反而将功劳推给了底下的将士。

    李太后和张森等人都知道刘瑞想要什么,他这样做,无非是要收军心,试想如果一个将军不仅能带士卒打胜仗,有赏赐还总想着他们,有几个士卒不会为他拼命呢?

    刘瑞此时又说道:“对了陛下,此次武威太守韩陆有大功,陛下可否让其入朝为官?”

    语气丝毫没有僭越,就如同平常臣子说话,不知道的还真以为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个忠君爱国的臣子,哪里会想到这是个包含了狼子野心的权臣。

    小皇帝没有想到这些,他想想到的是自从自己当上了皇帝,自己师父就再也不敢和自己玩了,所以对于刘瑞的请求他并没有什么不满。

    于是他说道:“既然是师父推举的人,那朕也相信他的能力,执金吾一职现空缺,可以让他担任。”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包括李太后,不过他们看到刘瑞和远方若隐若现的大军,皆不敢说话了。

    刘瑞则大声说道:“臣替韩陆拜谢陛下。”

    这时大军已经到了刘瑞等人面前,在刘牧的带领下单膝跪地大喊道:“末将参见陛下,陛下万年!”

    陈琦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到,连忙躲到自己母亲怀里,而李太后看着眼前的大军,眼神中也是充斥着一丝畏惧,他瞟了一眼刘瑞,心里明白过来,这才是刘瑞准备给他们的下马威。

    刘瑞上前对陈琦温言安慰道:“陛下莫要惊慌,他们都是陛下的将士,快叫他们起来吧!”

    陈琦这才压下心中的恐惧,离开母亲的怀抱,往前走了一步,喊道:“平身。”

    听到陈琦的话,大军齐刷刷的站了起来,站定后,整个军阵中没有发出一丝声音,但是这些士卒身上散发出的杀气,让百官都有些心惊。

    这时刘瑞站出来喊道:“韩太守!”

    韩陆出列,对陈琦和李太后抱拳道:“臣韩陆,参见陛下、太后。”

    陈琦说了一句:“爱卿免礼。”

    这时刘瑞说道:“韩太守,我已经向陛下举荐,由韩太守担任执金吾,陛下已经同意了。”

    韩陆一愣,虽然有所准备,不过当真正知道自己要被软禁的时候,心里还是升起一丝莫名的情绪。

    愣了许久,他终于回过神来,无力的说道:“臣,谢陛下!”

    ……

    刘瑞和刘牧来到家门口,发现林瑶挺着肚子再哪里,牵着小刘倬等着自己回来,怜儿自然也在旁边。

    而身边的王漪也出来等着刘牧。

    两兄弟走上前,刘倬最先冲了出来,大声喊道:“父亲!”

    然后冲到刘瑞怀里,刘瑞一把将他抱住说道:“倬儿,来父亲抱抱,重了。”

    说着走到林瑶面前,放下刘倬,帮她拨了拨被风吹乱的头发说道:“你有身孕,以后别一站就是那么久,累坏了吧!”

    林瑶摇了摇头说道:“不累,一看到你我就不累了。”

    刘瑞又看向怜儿,眼中满是温柔说道:“怜儿,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怜儿过来抱着他说道:“怜儿不辛苦。”

    刘瑞没有说话,把林瑶一把揽过来,左拥右抱着走进了家门。

    看到周围没别人,王漪才走上前,看着刘牧说道:“你都瘦了,受了不少苦吧?”

    刘牧抓着她的手说道:“又不是头一回出征打仗,早就不觉得苦了。”

    王漪看了看他身上说道:“受伤了没有?让我看看。”

    刘牧说道:“开什么玩笑,我是将军,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又不是冲锋在前怎么会受伤呢?”

    王漪问道:“真的?”

    刘牧点了点头说道:“真的。”

    王漪犹豫了一下说道:“夫君,我想要个孩子,每次看着大嫂抱着倬儿都好羡慕啊!”

    刘牧愣了愣说道:“好啊!今晚就努力试试。”

    说完不等王漪反应过来,一把将她横抱起来,走进了刘家。

    

    温馨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翌日清晨,刘瑞和刘牧要上早朝。

    今天将决定刘瑞是否能够掌握大权,挟天子以令天下。

    还决定了刘瑞是否能够打败那些世家,从他们那里要来土地,好实行他心中的新政。

    大殿内的气氛有些凝重,显然百官也知道,今天很重要。

    只听小黄门喊道:“陛下到!”

    百官齐齐下跪,大声喊道:“陛下万年!”

    在百官的喊声中,陈琦身穿冕服,做到了御座上,此时又听见小黄门喊道:“起!”

    百官同时呼道:“谢陛下!”

    然后纷纷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

    此时刘瑞站出来说话了:“臣启陛下,臣有本奏。”

    百官都是一惊,他们都知道,刘瑞在朝堂上很少主动发言,今天刘瑞突然站出来,这让他们有些吃惊。

    陈琦看了看刘瑞,又看了看百官,然后说道:“师父但说无妨。”

第133章 大封天下() 
只听刘瑞说道:“启禀陛下,如今国贼已除,当对天下封疆大吏进行封赏,一来其为大周守土治政有功,二来安其心,徐徐图之,以防再出一个夏启。”

    小皇帝刚想答应,张森连忙站出来说道:“太尉,如今朝廷刚刚稳定,一切都应从简,怎可如此大行封赏。”

    刘瑞笑道:“司徒,正是因为朝廷刚刚稳定,更应该大行封赏,以示朝廷威严,国贼初平,必须要向天下彰显朝廷的合法性,否则又会有夏启那样的国贼跳出来,这是司徒想看到的?”

    张森沉吟片刻,又问道:“那依太尉之见,如何封赏方能显示朝廷威严。”

    “此事臣早有准备!”说着他拿出一张帛书,摊开大声念道:“臣请陛下,封幽州牧陈润为大将军,总领河北事务。

    青州刺史董昭升青州牧,总领青州事务。

    原大将军孟坼,虽冒犯先帝发配南阳,然镇守南阳有功,可擢升为荆州牧,总领荆州。

    兖州刺史陈秋可为兖、豫都督,总领二州军政大权。

    还有原并州刺史麾下,奋威校尉李复镇守边关有大功,可擢升为并州牧,以一州之力镇守雁门。

    。。。。。。。”

    其他大大小小封赏了几十个郡守,无一例外皆是拥兵自重的。

    刘瑞这封赏表一上来,张森等人可谓是心惊肉跳,刘瑞的封赏可以让中原陷入大乱,陈润总领了河北,可是青、并、冀三州绝不会束手就擒。

    就说幽州北方有鲜卑人袭扰,并州背面是匈奴人,陈润就算得到了并州,面对两大游牧部族,必定会有无数掣肘,更别说青州的董昭也是拥兵数万的大军阀了。

    再说兖州刺史陈秋,让他总领兖、豫两州的事物,现任豫州牧简直就是当地世家推举上去的,想要吞下豫州就必须与整个豫州的世家为敌。

    南阳的孟坼更不用说了,楚王一死,陈凌没有将荆州交给其他藩王,所以荆州各大郡守造就拥兵自重了。

    张森听完之后问道:“张森有一问,请太尉解惑。”

    刘瑞看向张森笑道:“司徒大人但说无妨。”

    张森说道:“在太尉的封赏名单里,几乎封赏了大周所有的封疆大吏,可偏偏没有封赏太尉你自己,要知道此次平定夏启,太尉功劳最大。”

    刘瑞笑了笑,然后对着陈琦行礼道:“刘家从大周立国之初起,便食君之禄,自然该忠君之事,臣已是太尉,得此殊荣,为国效力本是应该,不敢再要封赏。”

    张森点了点头,脸上揶揄着说道:“原来如此,太尉果真是务实不务虚呀!”

    刘瑞自然听出了张森的言下之意,不过他的内心并不会因此有任何波动,他的目的除了坐在御座上的小皇帝,其他人都看得出来。

    他笑道:“司徒大人谬赞了!”

    最终在小皇帝发话的情况下,刘瑞的奏疏被批准了,并明发天下。

    ……

    幽州,蓟城!

    陈润接到了封赏的旨意,拿着这份诏书,召集众人商议。

    只听陈润说道:“诸位应该都知道了,说说吧!这道诏书,我等是接,还是不接。”

    “主公。”此时一个人影站了出来,正是徐执,只听他说道:“末将以为,此诏不该接。”

    陈润表情毫无变化,说道:“哦?说来听听!”

    徐执说道:“主公,此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刘瑞的意思,如今他手握天子,主公若是奉召,并不是天子所发。

    主公今日奉召,就等于承认了刘瑞的合法性,今日是一善诏,主公接了也就是了。

    明日再来一恶诏呢?让主公割地、进贡、纳税、送人质,主公接是不接?如若不接,那刘瑞必会借此机会号召天下诸侯对主公群起而攻之,天下诸侯觊觎幽州久矣,自然会欣然奉召。”

    陈润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然后又看了看众人,问道:“诸位与徐执都是一个意思对吧?”

    这时,一个文士看了看众人,出列道:“主公,在下以为,此诏当接。”

    陈润眼前一亮,说道:“柳毅先生,有何高见?”

    此人正是公孙粲死后不知所踪的柳毅,陈润将他藏了起来,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柳毅不需要再躲藏,便让他参与议事。

    柳毅说道:“高见不敢,方才徐将军所说,今日接了诏,明日不接会被天下群起而攻,在下想说,现在不奉召,一样会被天下群起而攻之。”

    徐执听了这话,转身向柳毅抱拳道:“请先生赐教。”

    柳毅回一礼说道:“将军须知,无论善诏恶诏,皆为天子诏书,雷霆雨露,皆为君恩,今日主公不接诏书一样会有人以此为由攻打主公,故主公无论如何只能接诏。”

    徐执点了点头说道:“末将受教。”

    柳毅连道不敢,接着又道:“主公啊!其实接诏并非于我无利。”

    陈润眼前一亮,连忙说道:“先生请讲。”

    柳毅说道:“主公,此诏书说得明明白白,让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