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撼鼎 >

第42章

撼鼎-第42章

小说: 撼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藩王或许无法推翻大周,但像楚王这种强大的藩王足以令大周一蹶不振。

    可是,如果推恩令施行,那百年之后,大周朝廷面对的便是长江以南数百个弹丸之地的藩王。数量或许很多,但却是一盘散沙,难成气候。

    陈庆越来越觉得这推恩令不仅仅是那些王子们的福音,更是整个大周的福音。陈庆当场说道:“好!召开朝议,此事要百官公议才行。”

    刘瑞立即高呼道:“陛下圣明!”

第70章 病逝() 
刘瑞回到家中,刚刚进入院内就看见怜儿忙慌慌的走出来。

    刘瑞皱了皱眉问道:“怜儿!出什么事了?”

    怜儿急得快哭了,看到刘瑞才算找到了主心骨:“公子!你终于回来了,快去看看吧,家主他。。。快不行了。”

    这句话仿佛晴天霹雳,自己的父亲虽然身体弱,可是一直都还算健康,怎么会突然病倒?

    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父亲的房间,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映入眼帘的是躺在床上满头白发的老父亲和一直守在旁边的九公。

    九公看见刘瑞进来了,轻声的在刘慎的耳边喊:“主公,主公!公子回来了。”

    只听刘慎用虚弱的声音“嗯”了一声,然后慢慢睁开眼睛,对九公说:“张九,我要和瑞儿谈谈心,你先出去。”

    九公擦了擦眼泪说道:“好,主公保重身体,你会好起来的。”

    九公出去后,刘瑞看看来到床边坐下。轻声的说道:“爹!瑞儿回来了!”

    老爷子听到儿子的声音,使劲的点了点头,虚弱的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刘慎睁开眼睛,看着儿子脸上那悲伤中带着疑惑的表情。笑了笑说道:“没想到吧!你们一直都以为我没事,三年前就发病了!一直硬撑着,没告诉你们。本想等你在历练一段时间,没想到我这身子不争气,撑不住了!”

    听到父亲的化,刘瑞的眼泪不住的在眼眶里打转。最终忍不住,把头别过去,不让父亲看到自己的眼泪流下来。

    刘慎看着别过头的儿子,咧嘴一笑:“从你记事起,我就没见你哭过。从未流过泪的儿子为自己流泪了,这一生过得还不错。”

    刘瑞擦干眼泪,抓着父亲的手说:“好了!爹,别说这种话,你会好起来的。”

    刘慎把手抬起来,轻轻的摆了摆:“憋糊弄我,也别糊弄你自己了。这世上哪有不死之人?你和连璧,我都不担心,只是瑜儿和瑛儿。我欠他们太多了,他们也是你的弟弟妹妹,你要好好照顾他们。”

    刘瑞已经泣不成声,只是使劲的点头。

    刘慎看着哭泣的儿子说:“以后你就是家主了!你年轻,精力旺盛。你也聪明,手段也强。不过有事情多问问九公,有个老人在旁边总是好的。”

    刘瑞哽咽着说:“父亲放心,瑞儿一定会管好刘家,一定不会让父亲蒙羞。”

    这时刘慎看了看案上的茶壶说道:“瑞儿,我渴了,去给我倒杯水。”

    刘瑞赶忙答道:“诶!好,爹你等着;我这就去。”

    其实倒水也就是几秒钟的功夫,刘瑞端着水杯转身。看着自己的父亲已经闭上双眼,就如同睡着了一般。唯一的不同就是胸口停止了起伏。

    刘瑞呆呆的立在那里,手里的茶杯落在地上。

    门外的九公见刘瑞这么久不出来,便见来看。正好看到刘慎已经失去了呼吸,他转过头看着刘瑞。

    只见刘瑞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整个人甚至有些呆滞,脸上挂满了泪水。他慢慢的转过身,一步一步向门外走去。

    九公立即喊他:“长公子!”

    刘瑞没有理他,就径直走出房间,来到庭院内靠墙蹲下。

    九公连忙追了出来,他来到刘瑞面前,小心的问道:“长公子,你没事吧?”

    刘瑞猛的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眼泪,眼神恢复了神采,他看了一眼九公。

    九公担心的问道:“长公子,还撑得住吗?”

    刘瑞点了点头:“我没事,九公!”

    九公说道:“那就好,现在你是主心骨,只要你不乱了方寸,刘家就倒不了。”

    刘瑞依旧点头:“我知道,我知道!九公,你去安排父亲的葬礼。出殡那天,家里所有的要道必须要有人把守。任何环节出了问题就是你的责任。”

    九公点了点头:“我明白,还有什么要吩咐的?”

    刘瑞:“葬礼的时候,父亲的故交座位在灵堂外最前面,之后是朝中各级官员。最后才是各大世家家主或使者。一定不能出差错,不能让人觉得我们刘家眼高于顶,傲气凌人。”

    九公正色道:“长公子放心,我明白。”

    刘瑞闭上眼睛说道:“你去安排吧!”

    九公走后,刘瑞的腿软了,他扶着墙蹲下。眼睛又看向父亲的房间,终于再也忍不住,把头埋下失声痛哭起来。

    。。。。。。

    “江南大儒郑徽先生拜祭,送挽联:天下大事公可属,江南遗民爱不忘。”

    随着话音响起,叫到名字的人都进来烧祭文。以祭奠这位老司空。

    “幽州牧陈皇叔派使者拜祭,送挽联:国事方殷敬逝长者,明德之后必有达人。”

    。。。。。。

    “南阳大儒蔡志遣弟子拜祭,送挽联:谤积秋山,志吞江海;下开百劫,世负斯人。”

    。。。。。。

    “丞相高晟拜祭,送挽联:“忧国如家,二千余年贤圣在;出师未捷,八千里中大星沉。”

    每一个上前拜祭的人都由刘瑞带着林瑶、刘牧等晚辈回礼。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陛下到!”

    在场的人都一惊,急忙跪下喊道:“参见陛下。”

    陈庆眼角含着泪,轻声的说:“诸位爱卿平身吧!朕今日只是来送老师的学生,仅此而已。”

    说完,走到刘慎的灵位前。深深的作揖鞠躬,行了一个大礼。

    起身后,他转身对刘瑞说道:“爱卿啊!老司空一生公忠体国,如今他走了,朕这心里。。。”说着摇了摇头,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刘瑞对陈庆行了一礼:“多谢陛下来送家父一程,也请陛下保重龙体,不要过于悲伤。”

    陈庆点头说道:“爱卿这个样子也没法上朝,朕给爱卿假。此次朝议,爱卿就不必参加了。”

    “陛下!”刘瑞站起来擦了擦眼泪道:“臣无大碍,朝议可以参加。而且,推恩令不能出自陛下之手。”

    陈庆:“朕知道,朕知道。”语气中满是不忍,他不由得对这个他心中引为知己的青年心生怜悯。

    “爱卿放心,各路藩王最快也要下个月才能到齐。这段时间爱卿就好好守着司空。”陈庆温言说道。

    刘瑞:“谢陛下体谅!”说完向他行了一大礼。

第71章 朝议(上)() 
所谓朝议,便是发生大事或者皇帝有大动作时召开的会议。

    朝议需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准备,其中包括通知各路藩王、地方官吏。届时,大周的藩王、以及千石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

    皇城的正门朱雀门缓缓打开,伴随着正门的打开,祈天殿的铜钟声音响了起来,那可是整整九九八十一响啊!

    沉重浑厚的声音划破黎明的静谧,向整个洛阳城宣示着大周的威严,皇帝的威严。

    文官武官排成两列,泾渭分明。高晟身为丞相自然走在文官首位,与其并肩的是武将之首,大将军孟坼。其后便是九卿的各大堂官,已经在京的各大武将。

    祈天殿铜钟的九九八十一响结束了,朝臣们该走的路也差不多走完了,刘瑞跟随着大部队来到了大周目前最大的宫殿――太虚殿,也是大朝会召开的场所。

    刘瑞抬头看着眼前这个他第一次来的太虚殿。嗬!好大的气魄,雕龙画凤的,也不知是什么神兽威风凛凛龇牙咧嘴的瘫坐在飞檐之上好像半身不遂一样。

    瞧那奇形怪状的差不多就是传说中真龙的那九只四不像的儿子中的几只。

    三十六节台阶,站在底下看不见上面,站在上面看不见底下,这么高的地势,还有那么高的几根不知道干什么用的杆子杵在那儿杵着,呵呵,这要是不被雷劈就真的奇怪了。

    殿门前,黄门侍郎陈松堂堂正正的站在那儿,扯着嗓子大吼:“朝议开始!诸臣觐见!”

    这声音有别于前世电视剧里的尖细的公鸭嗓,而是中气十足,蓬勃浑厚。若不是那面无白须的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某个将军。

    他这一嗓子过后,朝臣们巨大的队伍开始前进了,太虚殿虽然大,但是绝对容纳不下这两千多人。

    平常的早朝也只有百十来人,这一下子塞进去绝对挤的跟沙丁鱼罐头一样。

    所以为了保证宫殿里面的宽敞和大周的颜面,绝大部分官员只能待在太极殿外面,在料峭的春寒之中瑟瑟发抖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大周礼仪是不需要动不动就双膝下跪的,双膝下跪的情况大体有以下几种。

    祭拜祖宗、神明的祭祀大会上,那个时候连皇帝都要双膝下跪,就别说其他人了。

    亦或是大朝会等正式场合见礼的时候需要下跪。

    还有罪臣,犯了大罪,就是罪人,被剥夺在皇帝面前站着的权利,跪下吧!

    还有就是面对父母的时候,若是触怒了父母,也是需要下跪的。

    另外,贱籍奴籍者,面对高贵的贵族,是要下跪的。

    其他的情况只需鞠躬或者单膝下跪,比如军中需要单膝下跪,那只是军礼,不是一贯的礼仪。

    当然,在皇帝驾临的那一刻,众臣需要起身来到宫殿中央一齐下呼万年。

    所以在陈庆穿着暗红色冕服带着通天冠威风凛凛出场的时候,所有大臣都低着头来到了大殿中央跪下高呼:“陛下万年!”

    陈庆闭着眼睛,身子微微前倾,显示出了无边的高贵气息。而后睁开眼睛,轻声说道:“众卿平身!”

    那声音虽轻,却传到了大殿内每一个官员的耳朵里。犹如一把巨锤,锤在百官的心头。

    待到百官都坐下之后,陈庆开口说道:“众爱卿,此次朝议,乃是要议削藩,大周立国数百年,藩王待遇太厚,百姓负担不起,朝廷也负担不起,朕欲削藩,以增强朝廷之实力,减轻百姓负担,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还请畅所欲言。”

    陈庆此话一出,百官皆大惊,毕竟陈庆削藩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如今突然提出来,百官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此时太常卿李游出列说道:“陛下,正所谓阳关道、独木桥,为何单单要削藩呢?这些藩王又不是故周的分封诸侯,他们依然是我大周的臣子嘛!

    朝廷与藩王争利,不足为论,负担,也不足为论。”

    李游说完了,在场的一些年轻官员眼神中都充满了蔑视,李游已经年过古稀了,只是一个靠着资历和年龄走上九卿之位的老学究,整个朝堂自然没几个人能看上他。

    不过此人倒是有几分学问,在士子中也是祖师爷般的存在,威望之高比之王夕也不遑多让。

    再加上此人虽然自命大儒,却小肚鸡肠,睚眦必究,一点小事就会把你往死里整,所以也没有几个人敢惹他。

    不过不敢惹他的人肯定不包括刘瑞,刘瑞站出来说道:“太常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