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撼鼎 >

第163章

撼鼎-第163章

小说: 撼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瑞喊道:“司马节!”

    这个老将虽然六十有无,却依旧精神抖擞,丝毫没有颓靡之相。

    他大声答道:“末将在!”

    刘瑞吩咐道:“老将军率领两万大军,南下守旋门。”

    司马节:“诺!”

    刘瑞:“刘牧!”

    刘牧站出来答道:“在!”

    刘瑞:“六万大军供你指挥,兵陈许昌。”

    刘牧:“诺!”

    。。。。。。

    邺城

    “禀王上,汉王来信,请王上兵陈壶关。”柳毅说道。

    陈润看了看书信笑道:“看来,汉王是识破了寡人的心思。来信让我攻打并州,无论如何寡人都腾不出手南下了。”

    “王上不必管他!”狄破说道:“就算汉王给王上来信,可汉王如今也是自身难保,能耐王上何?王上尽管南下,只要拿下了濮阳,王上就算有了南下中原的跳板,汉王的危机也解了,他也无话可说吧!”

    朱止摇了摇头说道:“只怕不行!”

    狄破愣了愣,然后问道:“右相,这怎么就不行了?”

    朱止说道:“汉王此次亲征,只带来了十万兵马,而这十万兵马刨去辅兵和民夫,战兵也就三万兵马左右。

    臣之前对汉国做过调查,以汉的国力,至少能够养得起三十万不事农桑的战兵。就算汉王实行精兵简政,怎么也得二十万战兵吧!

    除了洛阳的三万战兵,剩余的十七万战兵大多在北境驻守。但北境匈奴已经被汉王打散,剩下的都是些散兵游勇罢了。驻守北境并不吃力,最多只需十万战兵再配合辅兵和各地城防军即可。

    汉境内部稳定三十万辅兵足以应付,更何况还有北宫卫在长安。请王上想想,汉国剩下至少七万大军去哪儿了?”

    陈润顿时想到了什么,激动得站了起来,深呼吸了几口气,低声说道:“一半防楚王,一半防寡人!”

    朱止说道:“正是!臣断定现在河内一定有至少三万大军集结,只要王上南下,这三万大军随时可能渡河攻我黎阳,届时邺城危矣!”

    陈润站在御座前,愣了愣神,然后叹着气说道:“刘瑞呀!刘瑞!没想到你居然如此老谋深算,不仅防了敌人,连盟友也一起防了。”

    此时柳毅站出来说道:“王上!如此看来,我赵国短时间内无法南下,不如趁此机会拿下并州。既然无法南下,不如专心发展内政。

    王上只要能把河北四州治理好,便能居高临下,居强凌弱,在天下大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陈润有些不甘心道:“论国力,赵国不弱于汉。论军力,赵国更不惧任何人。寡人想南下中原,可否?”

    柳毅想了想,然后小心的说道:“王上!臣以为短时间内,王上怕是无法南下了,更不用说还要一统中原。”

    陈润问道:“为何?”

    柳毅道:“天下无一心,列国无独强。王上若是南下中原,必定会与汉王起冲突。臣以为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王上仍不得不与汉王结盟。”

    陈润说道:“联弱以抗强,为何我们找盟友要找一个会威胁自己的呢?”

    柳毅说道:“赵国若为弱国,依臣看不妨试试王上的联弱以抗强。然当今天下唯汉、赵二国并强,无论汉也好,赵也罢与弱国结盟定会为弱国所防备,无法真正达成联盟。

    而两国也不可灭掉其他诸侯,因为赵若灭魏,汉比攻赵而援魏。反之亦是如此,汉若东出,臣相信王上也不会听之任之。”

    陈润叹了叹气说道:“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只有并州可选了?”

    柳毅说道:“臣不想泼王上冷水,但就现在的情势而言,只能如此了。”

    陈润也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得到了答案后,他立刻调整好了心态,大声吩咐道:“鲁佳!”

    鲁佳站出来说道:“末将在!”

    陈润:“你挂帅!”

    鲁佳:“诺!”

    陈润:“文宪(朱止字)”

    朱止:“臣在!”

    陈润说道:“粮草军械皆由你调拨,由你全权处理。”

    朱止:“诺!”

    陈润说道:“拿下并州之后,善待并州将士,不得有任何不敬,这些都是抗击异族的勇士。李复若是愿意投靠寡人,赵国大门敞开。若是不愿,任其自去。”

    鲁佳:“诺!”

    。。。。。。

    楚国,襄阳

    “诸位,汉王发书信于寡人,让寡人攻打孙兴,诸位觉得如何?”孟珏坐在御座之上,对大殿之上的百官问道。

    夏侯卯出列说道:“王上!臣以为这是一个机会。”

    孟珏说道:“丞相,什么机会?”

    夏侯卯说道:“楚国虽与汉结盟,但国力毕竟不如汉,甚至比之北方的魏国也有所不及。而如今楚与汉结盟,我们不能撕毁盟约。但是这样下去,我们早晚会被这个盟友给步步蚕食。

    汉王请王上攻打孙兴,此时正好,我楚国与汉结盟。孙兴攻打汉国,楚国为汉之盟友,攻打孙兴理所应当,更何况这还是汉王主动来信请王上出兵。”

    孟珏点了点头说道:“好,此事已经定下了。现在的问题是,何人领兵?”

    这时一官员站出来说道:“王上!丞相用兵如神,此战本来丞相带兵最为合适。然丞相身为百官之首,不能随意离开,需辅佐王上坐镇襄阳。

    不过丞相胞弟夏侯玄,其用兵之法深得丞相真传,臣推荐夏侯玄领兵,必能大破孙兴。”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时间,大殿上不少官员都站出来附议。夏侯卯当然知道,这些官员大多不得志,想要巴结自己,就来捧杀自己的弟弟。

    这时另一官员站出来说道:“王上!大将军秦琪乃是先王的学生,其兵法韬略深得先王真传。臣以为此战由大将军出战最为合适。”

    “臣附议!”

    “臣附议!”

    。。。。。。。

    顿时又是一群官员站出来符合道,他们大多是秦琪一派的人。孟珏称王之后,虽然封秦琪为大将军,但是很少将兵权交给他,大多是时候都是让夏侯卯这样的心腹领兵。

    看着底下跪了一地的官员,孟珏看相夏侯卯道:“丞相,你觉得呢?”

    (未完待续!)

第279章 白斋挂帅,兵法庐江() 
夏侯卯听到孟珏问自己,连忙说道:“一切由王上决断,臣断无异议!”

    孟珏笑道:“你看看这些同僚,推荐令弟的不少,寡人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夏侯卯说道:“王上!舍弟虽然随臣研习兵法多年,但从未上过战场。舍弟如今之才能便如战国之赵括,稍加磨砺未必不能成器,但现在不可将如此大战,架在他的肩膀上。这是为楚国好,也是为舍弟好。”

    孟珏说道:“那还有些同僚推荐大将军领兵,你觉得呢?”

    夏侯卯眼睛一转,想了想说道:“臣以为,大将军也不宜挂帅。”

    孟珏问道:“为何?大将军乃武将之首,于情于理都是大将军最合适。”

    夏侯卯说道:“王上!如今正是非常时期,楚国仍于汉国结盟。如今他们注意力都在汉王身上,可难保他们不会想起我们。楚国能够快速调动大军者,除了王上便只有大将军了。

    若失诸侯联军攻我,而大将军在庐江。其他将领威望不足,难以调动大军时,楚国危矣!所以臣以为,大将军当坐镇南阳,以防联军异动。”

    孟珏心里乐开了花,花了这么多年时间削弱秦琪在军中的威望。要是此时将兵权交给他,此战若胜,以前做的一切都前功尽弃了。

    至于说孟珏怎么这么肯定能赢,孙兴出动了七万大军讨汉。扬州境内早已空虚不已,守军怕是不到五万。秦琪久经战阵,此战要是赢不了,他真的可以抹脖子了。

    没让秦琪领兵,孟珏心里很高兴,但脸上还是装出一副不快的样子质问道:“有人推荐令弟,你说经验不足不能领兵。有人推荐大将军,你又说大将军需要坐镇南阳。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丞相否定了百官的建议,也该那个人选出来吧?”

    夏侯卯说道:“奋威将军白斋,此人乃平民出身。靠着战功从一名小卒升成现在一名杂号将军。

    此人也是久经战阵,胸有韬略。乃是领兵最合适的人选。”

    孟珏眼前一亮:“哦?此人有如此能力,能当得起丞相如此赞誉?”

    夏侯卯说道:“白斋现在就在殿外,王上不妨召见一试。”

    孟珏指了指夏侯卯,笑着说道:“好你个夏侯卯,在这儿等着寡人呢!就如你所愿,让白斋上殿!”

    孟珏说完,小黄门大声喊道:“宣奋威将军白斋,上殿!”

    白斋走进大殿,缓缓走向孟珏。身上铠甲的声音透着阵阵肃杀之气,可见此人确是久经战阵。

    白斋走到离御座高台不足三十步的地方站住,单膝下跪抱拳道:“臣奋威将军白斋,参见王上。”

    孟珏说道:“将军免礼!”

    白斋:“谢王上!”

    孟珏说道:“白将军!寡人问你,若是让你攻打扬州,你当如何打?”

    白斋看了看夏侯卯,又看了看百官,然后抱拳道:“臣愚钝,且经验不足。今日王上问臣,臣无以作答,只能表个态。王上指向哪里,臣就打向哪里。”

    白斋的回答让百官都窃窃私语,刚才跪下的那些官员见白斋的回答,眼前顿时一亮,都跃跃欲试。

    不过孟珏心里却是一喜,身为王者最喜欢的不是有能力的臣子,而是甘愿做自己手中利刃的小人。

    孟珏嘴角微微翘起说道:“你好滑头啊!放心吧,是丞相向寡人举荐你,让你领兵攻打扬州。召你来可不是要试探你,而是要考较你。”

    白斋说道:“既然如此,臣试言之。若是说得不对,还请王上和各位大人指正。”

    孟珏:“说!”

    白斋说道:“臣以为,汉王请王上攻打扬州,可谓是给了王上扩张机会。楚国若能得扬州,假以时日勤于治理,必定能与汉抗衡。楚国就不会在两国邦交中趋于被动。”

    孟珏见白斋的说法和夏侯卯差不多,又有些不同,便知道此人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而且此人的才能,恐怕不只是在兵战中。

    孟珏说道:“那若是你领兵,该如何谋划?”

    白斋说道:“孙兴主力皆在许昌,庐江却近在眼前。我军急行军至庐江,以最快的速度南下庐江。

    只要拿下庐江,扬州门户便打开。此时还请王上迅速增兵,以巩固庐江防御。再从庐江与江夏两路出兵,逐步蚕食扬州。

    此时就算孙兴反应过来大军归来也晚了,他若强攻庐江,王上可从新野出兵抄其后路。”

    孟珏又问道:“若是你在攻打庐江过程中,孙兴突然杀回,你当如何?”

    白斋道:“若孙兴突然杀回,臣当放弃攻打庐江,走水路往淮泗。淮泗无险,只要占据淮泗就能与楚国成犄角之势,到时候扬州依然是王上囊中之物。”

    孟珏说道:“若你领兵,需要多少人?”

    白斋心里算了算说道:“非十万精锐不能全其功。”

    “什么?”孟珏还没说话,一官员便惊呼道:“简直是大言不惭!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