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撼鼎 >

第150章

撼鼎-第150章

小说: 撼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曾在汉国境内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汉王刘瑞亲口说的:九世之仇,犹可报乎?虽百世可也!

    我不敢想象,带着这种思想的军队将是多么的可怕。”

    呼延大臧说道:“大单于放心吧!就算我们匈奴打不过汉,但是匈奴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来去如风。汉人想要追上我们,也是难比登天。

    我们只要远遁大漠,汉人便拿我们没办法。大不了再休养生息几年,回来还可以和汉人接着斗。”

    赫连铁石说道:“话虽如此,但是眼下匈奴好不容易有了统一之势。若是此战败了,恐怕匈奴内部又是分崩离析呀!”

    一旁的铁伐起一直在沉吟思索,身为赫连部落的智者,他比一般的匈奴人更加善于思考。

    他沉吟片刻说道:“大单于,下臣有一计策,或许能奏效。”

    赫连铁石连忙道:“左贤王快说来听听。”

    铁伐起说道:“汉人既然是抱着仇恨来的,我们不妨将仇恨加深。我们部落不少从中原掠夺的奴隶,不如将其全部杀死,仍在汉军北上之路。

    如此汉军必然狂怒,甚至失去理智。倒是我们便可利用草原的纵深,和匈奴人来去如风的特性对付他们。”

    赫连铁石点了点头说道:“是个还计策,左贤王不愧是匈奴人的智者。”

    铁伐起连道不敢。

    赫连铁石说道:“要玩就玩大的!除了左贤王说的那些外,呼延大臧,你率领五万勇士,绕过汉军大军,直扑河西郡。到那时,刘瑞又该如何自处呢?”

    “好计策啊!”底下分分答道

第256章 刘姓部落() 
匈奴原本的单于乃是羌渠,只不过在周垕载四年的时候,匈奴内乱,羌渠被逐,另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被同化的太深了,还是因为被中原王朝打怕了,又或者是根本没有那野心滋生的苦寒。

    匈奴的单于,不管是最开始的羌渠还是后来的须卜骨都侯单于,面对中原王朝的时候都是异常的恭敬。

    而在周明帝时期,中原天下越近混乱,周朝统治力度下降的时候,还能够征召南匈奴数万大军伴随出征。

    当然这只是说的好听,直白讲也就是还能够征召数万匈奴大军当做炮灰,由此可见,南匈奴单于对于中原王朝的敬畏。

    当然在此期间,匈奴的两任单于也不是没有想过反抗周朝,不过羌渠还没有开始,就被自己的属下给逐出匈奴了。就从这个时候起,匈奴分崩离析。

    至于须卜骨,一开始的时候被镇守并州的吕炆给杀的大败,吕炆的飞将军之命,就是通过抵挡匈奴而得来了。

    一直到周平和五年,也就是七年前。匈奴出现了一个传奇人物,那就是匈奴现任单于,赫连铁石。

    他本是须仆骨手下的千骑将,跟随须仆骨征伐其他部落。一步一步爬上了右贤王的位置。

    直到此时,坐上了右贤王位置的赫连铁石才真正有了更进一步的野心。不只是他自己,他更希望带领整个匈奴更进一步。

    因此他赫然发动兵变,将须仆骨驱逐。一如当年须仆骨驱逐羌渠那样。不过赫连铁石和须仆骨不同,他以他那强劲的手段将匈奴整合了起来,虽然如今匈奴依然分裂着,但是已经有了统一之势。

    如今的匈奴主要分为五个部落。

    其中最大的势力便是赫连铁石的赫连部落,他的势力自然顺理成章的占领了狼居胥山。各个部落虽然各自为政,但是也不得不名义上臣服于他。

    再次之下,还有沮渠部落。其首领为沮渠安国,此人仰慕华夏文化,因此给自己取了一个华夏名字。不过姓依然是胡姓。他的势力仅次于赫连部落,位居第二。

    之后是刘姓部落,你没听错,就是刘姓部落。不过这个部落的人并非华夏子民,而是纯正的匈奴人。

    首领名叫刘元,是如今汉王刘瑞的忠实粉丝。刘元第一次听说刘瑞的名号是在刘瑞升太尉灭夏启时。

    之后刘瑞征战无数,名声自然也大振。正好传到了刘元这个奇葩的耳朵里,刘元便把刘瑞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而自己部落的子民,也跟着他一起,开始进行缓慢汉化,取汉名就是第一步。这也是匈奴明明有了赫连铁石这个强有力的单于,却迟迟无法统一的原因之一。

    剩下的还有万诶部落和头曼部落,不过比起前三者而言,这两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之所以能排进五大部落的原因是,除了这五大部落,其他的都是些零零散散的小部落。

    刘姓部落与其说是匈奴人的部落,不如说更像华夏的村落。这些百姓更是在村落里翻起了农田,只不过草原土地根本不适合耕种,所以部落里的人依然是以游牧为生。

    “什么?大汉使臣?”刘元愣了愣然后连忙说道:“快快有情!”

    汉使来到这个刘姓部落,部落里的情景让他有些诧异。

    只见这些牧民虽然还保留着匈奴人游牧的习惯,可是在装饰上都与汉人无异了。至少这些牧民都束发,还都改了汉名。

    汉使来到刘元的大帐内,向他行礼道:“汉使沈炼,见过左贤王。”

    刘元抬了抬手说道:“汉使不必多礼,汉使不远千里来我部族,有何贵干?”

    沈炼说道:“我王听闻,左贤王对我大汉颇为欣赏,鄙臣特来向左贤王表示我大汉友好之意。”

    刘元笑了笑说道:“友好?如何友好?刘元听说,汉王对于我些异族都是欲杀之而后快的,怎会与我友好?”

    沈炼笑道:“左贤王对我王有误会,我王从未滥杀无辜。鄙臣知道左贤王在说我王所杀的那数万羌人,左贤王可知道那些羌人都是叛乱在先,屠杀汉人不下十万。我王忍无可忍,不得已才忍痛杀之。

    我王对于他族子民,愿意融入我大汉着向来是敞开大门欢迎之。怎会有欲杀之而后快的想法呢?”

    刘元顿时有些意动,他问道:“先生一面之词,如何让刘元相信?”

    沈炼拿出一封书信,递给了刘元。

    刘元接过书信,打开看了起来。

    只见上面写道:

    “吾弟刘元如唔!

    愚兄曾闻,贤弟仰慕汉家之文化,华夏之章服。然苦于匈奴之身而不得,今愚兄愿与贤弟于下月初六,会于汉匈之边界,望贤弟不弃。

    —愚兄刘瑞

    谨拜。”

    刘元拿着这封书信,手止不住的轻微颤抖。他问道:“汉王所言当真?”

    沈炼说道:“白纸黑字,做不得假。此乃我王亲笔书信,字字真诚。”

    刘元问道:“汉王果真愿意见我?”

    沈炼说道:“不止如此,我王还希望刘氏部族所有百姓入汉。”

    刘元说道:“回去转告汉王,刘元愿与汉王相会。”

    沈炼说道:“鄙臣一定带到。鄙臣还要回去复命,就此告辞。”

    。。。。。。

    刘瑞对刘元如此客气并非没有原因的。试想刘元身为一个匈奴人,仅仅只是来过中原几年。就能凭借一人之力将整个部落,十几万匈奴人汉化到这种程度。

    别说刘瑞了,任何一个有点头脑的君王都会不计代价的拉拢。这不仅仅是汉化,更是打击匈奴的好办法。这样好的买卖,刘瑞自然不会放过。

    。。。。。。

    汉匈边境,苍狼城

    刘氏部落虽然汉化,但是在草原上,依然保持着游牧部族的特质,那就是机动性。

    仅仅半月时间,十几万人便赶到了苍狼城。此时就算赫连铁石有所察觉,他也不敢再来了。

    因为他也该想到,苍狼城往南便是汉境。他自然不会傻到跑到汉境追杀刘元,不过这不妨碍他做下一步动作。

    此时的河西郡,已经被阴谋笼罩。

第257章 血战草原() 
河套平原地位于黄河“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

    河套自古以来就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及生活资源,民谚亦讲“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这种河套的地形在世界大江大河里绝无仅有。河套周边地区,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它们环绕着河套地区,正如众星捧月一样,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最高峰。

    同时又把河套文明传播到更广阔的区域之中。

    苍狼城

    周平和十二年十月初六

    刘瑞带三万北宫卫和五万御林军,来到了苍狼城。

    “刘元见过汉王。”刘元刚见到刘瑞,便拜道。

    刘瑞连忙扶起他道:“贤弟快快免礼!贤弟不惜抛弃自己匈奴人的身份,不惜冒着被所有匈奴人追杀的风险也要入我大汉,愚兄绝不会有负贤弟。”

    刘元连忙道:“刘元身份粗鄙,不敢与汉王称兄道弟。”

    刘瑞摇了摇头说道:“贤弟说的哪里话。贤弟入了大汉,便是汉人。大汉有地位尊卑之分,却无人格贵贱之别。

    贤弟若是觉得愚兄在说笑,愚兄现在就可以三牲六畜,与贤弟义结金兰。”

    刘元赶忙道:“王上,你我有兄弟之情便好,何必在意这些虚礼。”

    刘瑞说道:“这怎么能是虚礼呢?这是你我兄弟二人的情谊的见证,怎能与虚礼视之?

    知恒,安排下去。明日辰时,我要与右贤王刘元结拜。”

    “诺!”

    。。。。。。

    “王上为何要与刘元结拜?明明只需要以礼相待即可,为何要搞得如此掉身份?”大帐内,关化问道。

    刘瑞看了看他,说道:“刘元心在汉,不代表整个刘氏部族的牧民心意也在汉。这些牧民是跟随刘元来的,不会真正相信我们。

    我与刘元结拜就是要给他们一个信号,大汉是真的欢迎他们,我刘瑞真的欢迎他们。这样他与我们才不会有芥蒂,汉化也更加容易。”

    关化恍然大悟,说道:“王上圣明,臣不及也!”

    。。。。。。

    河套

    河套平原水美田沃,因此有着大片的草原。大片的青青绿草能够将人淹没,就算是骑在马上也只能稍稍露头。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话不仅仅说的美景,而是说草原的青草如此之高。在这样的草地上奔袭,稍不注意就会被偷袭。

    从远处望去,时间攒动着无数人头。五千骑兵一起在草地上奔袭,可谓是壮观异常。

    这支骑兵由刘倬带领!刘倬正值血气方刚之年华,自然是身先士卒,冲杀在前。

    此举虽然危险,但是也大大提高了士卒的士气。仅仅只是三日不到,刘倬便率领大军到达了河套腹地。

    不过有时候,奔袭速度太快并非是什么好事。

    突然间,地面升起一根绊马索。冲杀在最前面的刘倬躲闪不及,一个跟头栽在地上。

    落地之后,刘倬向侧面一翻,躲过了摔倒的马。

    身后的士卒也是躲闪不及,被绊倒在地。

    大军顿时停止了前进。就在此时,周围出现了大批的匈奴骑兵,将他们团团围住。

    刘倬有一瞬间慌了神,不过马上他就回过神来大喊道:“结阵!”

    所有士卒迅速策马,将刘倬围在中间,结成战阵。

    刘倬再次上马,拔出佩剑对准了眼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