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撼鼎 >

第146章

撼鼎-第146章

小说: 撼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诸如此类话语层出不穷,不过他都置若罔闻。

    他一边吃着食物,心里一边想道:“我是为了传播大食的教义,我必须活下去。现在的一切都是忍辱负重,等到大食的教义传遍天下,我一定将他们碎尸万段。”

第249章 破碎的信仰() 
过了一会儿,那名年轻信徒便吃得肚皮滚圆。坐在一旁打着饱嗝,脸上一副满足之像。

    校尉走过来看着他问道:“兄弟,吃饱了?猪肉好吃吗?”

    此时的他才回过神来,心里升起一股负罪感。只是不断的在心里安慰自己道:“忍辱负重,为了传播大食的教义,我不能死。”

    见他不回答,校尉也不生气,说道:“那个叶青在猪圈没人陪着怪孤单的,你去陪他吧?”

    年轻的教徒顿时一愣,等到士卒来拖住他时才反应过来。

    他猛力的挣扎,一边挣扎一边大喊道:“我是大食的信徒,怎么能碰这种肮脏之物。”

    校尉看着一边挣扎一边被拖走的教徒喊道:“你已经吃了肮脏之物了,去喂肮脏之物也无不可。”

    然后转身看着那些依然饥饿的信徒说道:“你们这是何必呢!吃了猪肉又不会死人,命重要还是你们那虚无缥缈的信仰重要?”

    “大食在天上看着我们!”

    “对,我们就是死也不会违反大食的教义。”

    校尉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你们不愿意吃猪肉,我也不勉强你们,不过王上下的命令我也不会违反。

    要么这样,你们仔细找找。要知道在这集中营里,能够吃的东西可不止我们身旁的猪肉和面饼。”

    他指着一旁已经饿晕的一年迈信徒说道:“你们觉得,还有什么是可以吃的?”

    校尉的话并没有引起什么骚乱,但是在场的人都能感觉到,人群中的气氛变了。尤其是几个已经快要饿晕的教徒,目光看向了那个年迈的教徒。其目光就如同饿急的狼,看到了猎物。

    校尉没有再说话,而是直接走上了山坡。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着这些信徒彻底崩溃。

    山坡上

    刘瑞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校尉,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校尉抱拳道:“禀王上,末将王金栋,青州东莱人士。”

    刘瑞疑惑道:“青州人士?为何千里迢迢来关中?”

    王金栋脸色有些黯然,他说道:“逃难来的,王上。”

    刘瑞问道:“父母可健在?”

    王金栋:“死了!”

    刘瑞问道:“怎么死的?”

    王金栋:“饥荒,都饿死了。”

    刘瑞:“家中兄弟?”

    王金栋:“死了!”

    刘瑞皱眉问道:“也是饥荒?”

    王金栋摇了摇头说道:“家兄乃是董昭的亲卫,死于北海之战。”

    刘瑞说道:“家中还有何人?”

    王金栋说道:“回王上,末将家中只剩下末将的幼弟幼妹。”

    刘瑞看着王金栋盯了半天,盯得他背后有些发毛。

    良久之后,刘瑞才开口道:“回长安后,自己去北镇抚司报道吧,卢知恒会安排你。你的幼弟幼妹由朝廷供养,直到他们成年。”

    王金栋顿时感动得无以复加,不过他并没有失去理智。他半跪下道:“王上,末将未立寸功,王上如此厚末将,会不会有些不妥?”

    刘瑞笑了笑说道:“大汉建立未久,需要提拔一批新人,不只你一个。你只要放开手脚,勇夺战功,寡人为你后盾。”

    王金栋这才放下心来说道:“末将多谢王上提携。”

    刘瑞继续说道:“地圆教善后事宜交给你全权负责,若是处理得好,寡人就有理由提拔你了。”

    王金栋大声说道:“末将定不负王上嘱托。”

    。。。。。。。

    此时的集中营里,几个已经饿得发晕的信徒开始缓缓的爬向那个年迈的信徒。

    看到这一目的士卒们都在纷纷议论。

    “你说这是群什么人啊?吃的给他们摆在这儿,他们宁愿吃自己人也不愿吃猪肉。”

    “这就是一群疯子,你看看前些日子受伤的祁县令,就知道这些人有多疯狂了。”

    。。。。。。

    这些士卒在议论的时候并没有压低声音,甚至有意无意的放大声音。这无疑让这些信徒怒火中烧。

    不过看到周围对准他们的弓弩,没有一个人能鼓起勇气冲出去捍卫他们的尊严。

    “我受不了,我要吃东西,我要吃猪肉。”又是一个年轻的信徒喊道。

    这个年轻信徒的反应,让更多年轻的信徒产生了动摇。

    一时间就有近百人开始冲向了木桶,捞出里面的猪肉开始大快朵颐。

    那名阿普看到这样的景象,顿时气得大喊道:“不许去!你们这些伪信徒,你们简直不配信仰大食。”

    不过他的怒吼被那些已经饿得失去理智的年轻信徒们置若罔闻,他们依旧在木桶前狼吞虎咽。

    刘瑞在山坡上看着山下的骚动,感叹道:“这个王金栋,竟然如此毒辣。一步一步瓦解这些信徒的心理,从而让他们变成一盘散沙。真乃大才也!”

    一旁的靳一川说道:“王上,您是不是太过抬举他了?”

    “抬举?”刘瑞摇了摇头说道:“你何时见寡人抬举别人?王金栋当得起寡人这称赞之词。

    等着吧!要不了多久,这些教徒的心理就会彻底崩溃。这里的事我已经不担心了,寡人明日便会长安,这里的一切由你总督,王金栋负责具体事宜。”

    靳一川有些不服气,不过既然刘瑞下令,他也只能抱拳道:“诺!”

    。。。。。。

    事情果然如刘瑞所料,在之后的几天里,这些教徒果然崩溃了。

    大部分教徒都已经放弃了他们所谓的信仰,在木桶边大快朵颐一番后,被扔进了猪圈。

    其他的集中营也是这样的景象,王金栋最终将所有集中营剩下的顽固分子集中起来。这个集中营大概聚集了三千人左右。

    这些没有破戒的信徒也狼狈不堪,因为不愿意吃猪肉,所以都是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人依然面色红润。但是他们都是没有吃猪肉的人,至于他们吃了什么,看看角落里那些骨架,一目了然。

    靳一川看着眼前的三千名信徒,皱着眉头正发愁呢。

    “三千人,全都是顽固分子,该如何解决?”靳一川问道。

    王金栋看着人群沉吟了一会儿,睁开眼睛说道:“那还用说,既然不能臣服,那就不要存其于世。”

    靳一川眼神一凝:“你想做什么?”

    王金栋眼神中出现无尽的杀机,他说道:“全部斩杀!尸体煮熟做成肉汤,给那些喂猪的当口粮。”

第250章 仁善者为同胞() 
处理完了地圆教的事情,刘瑞便准备回到长安了。而靳一川与沈龁则留在安定总领全局,直到朝廷派新任郡守来上任为止。

    “安定的事就有劳你们了!一川,有什么事多和子季商量,别总是用你那副冲劲。”刘瑞一直叮嘱道。

    靳一川撇了撇嘴,又看了看沈龁说道:“王上放心,臣明白!”

    不过看他那样子,心中对于沈龁还是一点都不服气。

    刘瑞也不说破,有些事情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更好,旁人说反而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两人这样的竞争关系,说不定还会有什么意外之喜。

    “好了,该说的寡人都说了。走了。”说完便结果马夫递过来的缰绳。

    正准备翻身上马时,他侧眼看到了那个马夫,顿时停了下来。

    只见此人虽然穿着汉服,但是并没有束发,而是将头发披散开来,俨然一副戎狄之像。

    “为何不束发?”刘瑞问道。

    此人答道:“回王上,小的是羌人。”

    刘瑞笑了笑说道:“羌人已然归汉,如今都是汉人,你想脱离大汉再回到草原上?”

    马夫答道:“回王上,小的不想再去过茹毛饮血的日子。之所以留羌族发式,乃是小的不敢忘本,家母曾教导小的,做人要思源。”

    刘瑞顿时来了兴趣,问道:“羌人也知思源?”

    马夫说道:“回王上,羌人也好,汉人也罢,只要读书便可明理。”

    刘瑞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马夫答:“小的羌名叫冼丹,汉名叫越临城。”

    刘瑞又问道:“你娘还教你什么?”

    越临城回答道:“回王上,家母还教小的要仁善。”

    刘瑞笑道:“羌人也知仁善?”

    越临城不卑不亢的答道:“知道,王上。”

    经过地圆教的事,刘瑞这几日心中一片阴霾。但是今天,看到这个汉化的羌人之后,刘瑞的心情终于好了许多。

    他嘴角泛起笑意,将他扶起来,又替他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说道:“知仁善者,皆是大汉之同胞。你不用在披头散发了,回去之后把头发束好,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汉人。”

    越临城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小的明白,小的回去之后就束发。”

    刘瑞点了点头,然后对身后的士卒说道:“给他一匹马,让他自己骑着走。羌人的习俗丢尽了,但是羌人从小学习的骑术总没忘记吧?”

    越临城说道:“回王上,小的虽久未骑马,但是跟随王上的步伐还是可以的。”

    刘瑞点了点头直接翻身上马,紧接着哈哈大笑,带着亲卫向长安而去。

    刘瑞再也没有了之前看见地圆教徒的愤怒,一路上都是意气风发。

    刘瑞心情如此好的原因,自然就是那个汉化的羌人越临城了。

    以小见大,刘瑞在这个十多岁少年身上,看到了那些同化羌人年轻一代正在向周人,也就是现在的汉人转变。

    这说明年轻一代的羌人,已经多华夏民族和华夏文化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的他们,所需要的不过是华夏民族的承认。

    只需要刘瑞这样的掌权者一句话,他们就能真正的成为汉人,就能够完全的汉化。

    “临城,像你这样的羌人,在你周围多吗?”刘瑞突然问道。

    越临城说道:“王上是问,年轻一代对于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吗?”

    刘瑞点了点头说道:“对,像你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有多少是像你一样,希望自己融入汉人生活的?”

    刘瑞问出这句话,越临城就知道了,他的回答很可能会决定他们这一代羌人的生活。

    他答道:“回王上,不说我们,我们的父母虽是羌人,但是对于汉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排斥感。

    更不用说我们这一代了,我们这一代在王上汉化前大多才三四岁,大一点的也就七八岁。可以说我们是从小说汉化,写汉字长大的。

    只不过汉人对于羌人似乎有隔阂,羌人也不能完全的信任汉人。因此两族始终无法并成一族。”

    刘瑞点了点头,然后看着路边刚刚进过秋的农田感叹道:“如今大汉初立,若汉人与羌人不能和睦共处,不能融为一族,那大汉就会陷入内耗。大争之世,内耗便是取死之道。”

    越临城说道:“王上需要我做什么?”

    刘瑞说道:“羌人现在已经过上了务农的日子,我要你做羌人成为汉人的表率。只要有了带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