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物语 >

第241章

江山物语-第241章

小说: 江山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维先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后,朝赛冲阿嗕了嗕嘴,赛冲阿心领神会地向前走了几步,对一名正要过来盘问的士兵说道,

    “我家老爷乃是诸罗县知县许维许大人,他有军情大事向杨大人禀报,还请通禀一下。”赛冲阿递给卫兵一个禀帖,卫兵在府城外有大军压境的情形下不敢多有怠慢,立刻转身走入府内。不过一盏茶功夫,那名卫兵便高声喊道,

    “杨大人有请许大人进大堂说话。”

    当许维走入大堂后,便见到一位中年男子正注视着自己。他大概有四十出头,发辨则白了一大半,可想而知定是为了此次台湾府城防卫战而急白了头。丹凤眼,悬胆鼻,瓜子脸,几缕美髯,垂至喉结处。虽然面容疲惫不堪,眼框处有很深的黑眼圈,可依旧阻挡不了他那明亮无比的目光,大有万人皆醉我独醒的味道。被其眼光扫到,许维不由自主地身子微颤了颤,毕竟自己于心有亏,赶紧先避开他的目光大声说道,

    “杨大人,下官乃是诸罗县知县许维是也。今夜前来事关军情大事,故不惜冒杀身之危险潜入府城。”

    杨廷理指了指椅子,说道,

    “许大人先坐吧。歇息片刻再讲不迟。”

    杨廷理还以为许维赶路赶得急了,而心神有点不宁,谁能料到许维那是心内有愧。

    “听说许大人为了一县百姓之安危而把整个诸罗县都给弃守了?”杨廷理对许维这个人也很感兴趣,毕竟弃守城池那可是斩立决的罪,这要有相当的魄力才行,而且撤退时还随带了大量的百姓。

    “杨大人,下官这也是为百姓着想。一旦城破,则贼兵必要屠城。我诸罗县无一兵一卒可防守,故只能先行撤退至兔耳山再图复城。”

    杨廷理哪会有心情追究许维这弃守诸罗的责任。台湾城一旦守不住,上至台湾道永福、台湾总兵柴大纪,下至自己,只要是六品以上的官员都难逃一死。

    永福及柴大纪坐于家中等死,可自己总是心有不甘,才会出面召集人手阻击叛军,但身上的压力却越来越重,不知朝廷援兵几时才能到达。

    既然这许维甘冒风险潜入府城,必是带来了破敌妙策。于是杨廷理话锋一转,直入正题问道,

    “许大人可有良方妙策破城下之贼?”

    “有!破此贼当用内应。”

    “许大人居然布下了内应?真是天佑我大清也!”杨廷理顿时松了一大口气,看来这府城之围可解。

    许维直摆头否定说道,

    “这内应并不是我们的人,还需我们做点思想工作给其一个拨乱反正的机会。”

    “那计当何出?”

    许维自来府城时就已对破敌之策已然成竹在胸,讲起来自然是娓娓道来,

    “杨大人,你们府衙内是否有一个叫孙京文的经历?”

    杨廷理略微想了想,肯定地答道,

    “有这个人。”

    “他与庄大田的得力助手庄锡舍乃是姻亲关系,我们大可用此作一文章。”

    杨廷理面呈喜色地说道,

    “许大人是想让这孙京文作说客?”

    许维一拍大腿,肯定地答道,

    “正是此意。”

    “那庄锡舍能归顺朝廷吗?此等反贼历来都是顽固不化的。”杨廷理又有些不相信了,毕竟解府城之围太容易了些吧!

    许维一副你不知情的神态解释道,

    “庄锡舍乃泉之晋江人,居埤头庄。大田起事,纠漳州人,而锡舍亦集泉人,二者合一,横扫凤山一带。众人推大田为长,锡舍屈意下之。及破凤山城,建功颇多,遂自负起来。而锡舍之亲属孙京文与其久有尺素来往,大田疑之,使人讽锡舍,并互易所部,这也使得锡舍开始担心起自身安危。

    我想只要能在此时让孙京文带去朝廷对他的赦免令,料来他定会与我们合作无间。”

    许维自与那庄锡舍打了个照面后便让人仔细探查他的底细,果真工夫不负有心人,在顺天朝兵围府城时派上用场了。

    杨廷理对于许维的提议,此时也只能报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接受了下来。

    在许维的调度下,孙京文秘密潜入了庄锡舍的大军之中,成功地见到了姻亲庄锡舍,并顺利地带回了庄锡舍同意反戈一击的消息。

    许维并不想在此时此刻把庄大田军彻底消灭于府城之下,适当地放虎归山也是玩弄大势于股掌之间的一种手段。

    许维要做的是,让庄锡舍把围城的通路让出一条,以便一支奇兵能在夜间直达庄大田的中军,对庄大田本部进行奇袭。击溃庄大田部,便等于解了府城之围。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按照既定方针进行准备着。,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19章() 
7

    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晚子时,从府城东门方向杀出一支人数在四千左右的军马,由许维亲自率领。那已是杨廷理在府城所能调集到的所有能战斗的士兵总数,可谓倾巢出动,现在的府城城防形同虚设。若是庄锡舍不守信诺,反而摆下圆桶阵歼灭了这支队伍,那杨廷理也只能在自家宅院内自杀殉国了。

    庄大田前方是庄锡舍的三千人部队,本以为可以安然无恙地渡过一个晚上,令庄大田感到惊讶的是清兵居然非常顺利地通过了庄锡舍营盘且并未遇到任何抵抗,以致哨兵们直到清兵扑至帐前才发出警报声。

    在千支火箭冲击下,整个庄大田营盘陷入一片火海中,熊熊大火照亮了夜空。不少士兵都成了火人冲出营房,不断在地上惨嚎翻滚着。也有不少士兵军衣不整地拿起兵器开始做垂死挣扎。

    让庄大田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后方又出现一支不明来历的兵马,与正前方许维所领的兵马前后夹击起来。这出现在后方的是许维特意调来的天白营,配合着正面的军队对被围困的庄大田部发动猛攻。天白旗的战力远非腐败的绿营兵可比,他们就如一把尖刀般直插入庄大田军的中央心脏部位,见到领头的就砍,劈波斩浪似的把庄大田军给杀得叫苦不迭。

    有心算无心,庄大田部的抵抗只持续了一小会后便宣告结束,不过在许维私心作用下,这绝大部分的人都被从南营口放走,连庄大田也得以脱逃。

    庄大田一败,二王的人马哪有心恋战,趁着天黑迅速择机拔营远离府城,向大里杙逃窜,犹如丧家之犬。

    天亮时,许维与杨廷理一同站在庄大田丢弃的营盘内。

    杨廷理指着遍地的死尸及尚未燃烧完毕的残木,斜插于地的破损战旗,感慨万分地对许维道,

    “许大人,昨夜真是辛苦你了。若不是你亲率精兵出城夜袭庄贼大营,歼灭二千贼兵,岂能解了府城之危!我必向朝廷举奏你的功劳。”

    许维嘻笑着打趣道,

    “那你置我们的柴总兵,永福大人又于何处?功劳都我占,那他们呢?”

    杨廷理眉头一皱,不悦地说道,

    “此二人对府城防务并无一点助力,相反,贼人围城后便各自归家待毙,大失朝廷命官之身份,引得民间议论纷纷,我定密呈一折奏于老佛爷知晓。”

    看来这杨廷理还满直的,不晓得官场之道,难怪为官数十载,还是个海防同知。许维对杨廷理的仗义执言还是颇感到欣慰,这种官在大清朝基本都快绝迹了,好歹也不忍心他受罪,于是说道,

    “杨大人,此密折断不可呈与老佛爷知晓。”

    “这又是为何?”杨廷理不解问道。

    “你晓不晓得这柴大纪的后台是谁?”许维问。

    杨廷理是个儒生,哪会去打探他人的底细,摇了摇头。

    “是和大中堂!他可是个权倾朝野之人。你惹上他就不怕丢官罢职吗?听我的,把这件功劳就记在柴总兵及永福大人的头上,这么一来,他们对你我的印象皆会不错,也便于我们日后为政。”

    杨廷理转念一想,许维的提议也很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下来。

    “许大人,府城之围既解,是否可再派兵前往围剿顺天贼寇?”杨廷理有些愚直,认定能打垮庄大田部,必定也能击垮林爽文,他却不知昨晚战斗出死力的不是绿营兵而是许维所领的天白旗。就凭绿营兵的那几下子,去唬弄善良的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还行,若让他们去打林爽文,没走几里路都散个精光。

    许维望着杨廷理很认真地答道,

    “杨大人,您真那么认为我们大清的士兵是勇往直前的吗?我看解解燃眉之急还行,指望他们消灭顺天朝逆匪,真是难于上青天。还是等候朝廷的援兵吧。

    况且就算你愿意出击,我看柴总兵也不愿意。”

    当柴大纪及永福从杨廷理处知晓这击破贼兵的功绩都算在自己头上时,不由喜出望外,对杨廷理那是赞不绝口,另眼相看。夸奖他是台湾百官之楷模,日夜坚守于城墙上,带领义民们防范顺天逆贼的攻击,实是台湾之栋梁。

    杨廷理只是淡淡地称谢,并对许维的妙算感到钦佩。他也为许维请功,柴大纪及永福二人满口答应。

    柴大纪与永福联折上奏朝廷,叙说自己如何率民兵固守府城,顺天逆贼又是如何的屡攻不克。及至最后大破顺天逆贼于府城之下,斩敌六千,缴获军资无数,那场面描绘得天花乱坠。其实这功劳大肆掺进了水份,被击毙的顺天贼人只有两千人,哪有折上所提的六千人。所谓的军资也是从藩库内提了些出来冒充。

    乾隆帝见台湾府城安然无恙,龙颜大悦,哪管虚报的事情。对一干人等皆晋一级官衔,并嘱咐柴大纪务必在援兵登台前守住府城并伺机反攻。

    柴大纪倒并未失信于杨廷理,联名折上重点提及杨廷理及许维二人的功绩。乾隆帝对许维那绝对是念念不忘,思讨着许维也该是时候宽免其罪,重新起用了。这许维是个干才,逢此多事之秋,不重用实在有些可惜,那就等待一个最佳时机重用其出任要职吧!

    许维下榻于杨府之内,这是由于柴大纪从杨廷理处得知许维的能耐后死活不肯放许维出城。这府城还需许维来防备,杨廷理毕竟是个文官,柴大纪不大放心。

    既然被请进了府城,许维报着一副即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在杨府暂住了下来。只不过这闲情还不出三日,鹿仔港的额勒登保便派人送来急信。

    信上提及闽浙总督常青调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从厦门率兵渡台,朝鹿耳门方向前进。陆路提督任承恩则率兵从咁江往鹿仔港方向而来。旋又命副将徐鼎士率兵从闽浙增援。

    常青的意图许维非常明确,他是想让南路黄仕简抵全台咽喉鹿耳门,即以府城为基地,分兵南北两路,以期收复凤山、诸罗、彰化。中路任承恩抵鹿仔港,分兵以图彰化。北路徐鼎士取淡水。约会日期,同时南北并力夹攻。

    现在让许维有些头痛的是,诸罗到底要不要还给官军?这诸罗若还在顺天朝手中,自己则处境尴尬。诸罗城离府城太近,虽说城内都是自己所统辖的军队,可他们都晓得自己是顺天朝的大元帅,一旦走漏风声传到官府耳内,许维实乃顺天朝之大元帅则自己危险矣。若还给官军,把知晓自己的人全部借机除掉那自己就又可以名正言顺地重新主持诸罗政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