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99章

苏联英雄-第99章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文件上显示的情况看,一开始的战斗并不是非常的激烈,对面日军的战斗力并不是非常强。从打死地日军证件和服装的情况看,一开始参与战斗地都是日军的边防警戒部队,而我军地参战部队也都为边防军。说实话。如果双方都只是边防部队参展,那这次冲突的规模就大不了。这激烈程度也就一般。但最新的情况显示日军已经派出它们驻朝鲜的常备军,这就不好说了。我对日本常备部队的情况并不了解,对资料里提到的这个日军第十九师团是基本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是日军的主力部队之一。但我坚信一点,红军是无敌的。”

    “又是用不知道来推,就不为难你们了。”林俊原来还想问兰德斯科奇,可看到哥萨克一脸“我也是这么想”地表情,也就不再为难这几个手下。说实话,苏联的军官中比较了解日军地还真是少。在他们眼里东方是神秘的,而且接触也少。

    “看来你们对眼前的对手了解的太少了。我不怪你们,因为这本就不是你们需要了解的事。我们眼前的日本军队是只非常有意思的军队,从根本上说,它们完全就是为日本不断侵略他国而专门制造的机器。”

    一看手下一脸“您往下说”的样子,林俊有了点“好好给你们好好日军常识”的兴致。

    “知道我们的对手,就是那个日军第19师团是只怎么样'吗?”

    “您说,我们对日军的编制并不了解,只知道日军的师团相当于我们的军,但比我们的军级编制又简单些。在去中国前我们找了些日军的介绍,因为时间紧找到的非常少,而且里面介绍的也不是很详细。”

    “应该说日本人的保密工作做的还不错,外界对于它们的军队更是不了解。就是些研究日本的专家也不了解日军,因为他们不可能亲眼看到日军是怎样作战的。”林俊清楚,现在的西方军事专家对日本陆军的了解不会比自己多,更不用说一般的军官。其实日军也一样不了解现在的苏军,它们还在自大的认为现在苏联红军也就是原来的沙俄军队那个档次。

    “我们对面的那个第十九师团也算是日本陆军的一流作战部队,对于日军师团的编制和装备我就不多说了,这个你们清楚,就说些你们不怎么知道的情况。”

    手下们早就看过日军的编制,但绝不知道能从日军的番号上看出些名堂,这可是那些二战的专家们才了解的,就是日军的对手们也要在真和日军交手后才会知道日军不同部队间的分别。

    “看日本的军队,就先要了解一下日本军队番号后面的含义。要是我没有记错,像日军师团这一级的部队在日本还被分成几等:分别是一等师团和二等师团,而现在它们又在组建新的师团,它们将其归为三等师团。不去说那个什么三等师团,就说这第一和第二等的。一等师团就是它们番号第一至第六的师团,加上它们保卫那个鸟天皇的近卫师团,这七个师团都是日军上个世纪就组建的老牌作战部队;二等师团就是番号第七至二十的师团;现在日军共有17个一等和二等师:就是日本人所说的陆军常备军。”

    林俊看到三个手下都在认真听,就继续往下说:“其实这一等和二等没有多少分别,不能认为一等师团战斗力就一流,二等师团就是二流货色,这17个师团是日军最强的部队。就像我们现在的对手日军第19团,虽然番号排的很靠后,但它们从成立开始就一直在朝鲜和当地的抵抗部队作战,具有一定的实战经验。有一件事你们要注意,就是日本军队的战斗意志来自他们对那个鸟天皇神一般的信仰,而它们的军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冲向高山,让尸骸填满沟壑;走向大海,让浮尸漂满洋面”在现在世界军旅歌曲中,只有小日本的军歌才会这样句句见尸、字字带血,而且日军官兵的口头禅是:让我们到靖国神社再会吧!”

    “它们的军队完全就是由一群野兽组成,在来这路上打下的那家日军侦察机飞行员

    你们就应该明白:日本军人打仗时完全不会把自己的事,因为它们完全就是战争机器。有一点你们可能不知道,日军甚至用战俘和占领区的平民来练习刺杀!”

    林俊顿了一下,看到手下没有表意见的意思,“和我们的军队组成方式不同,日本将当年普鲁士军队的组成模式作为陆军建军的模式,师团制也是仿照德式建立的,就是一个师团一般都是来自同一区域的兵员组成。日军师团的战斗力除了番号,也要注意它们各自组建兵员的地域分别。小日本军部为了克服日本古代割据传统,军队里联队长、就是它们的团长以上和参谋军官频繁轮换,大队长以下官兵一般是同一个地方的同乡。日本各地民风对其战斗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中贫困地区的师团更显得愚顽蛮悍。它们的那个近卫师团是个例外,它是由日本全国挑选的精兵组建,不受地域风气影响,装备最好,待遇也最高,但一般不出国作战,所以战斗力不好估计。在日军的一般士兵中,十八到二十几岁的未婚青年士兵和军官的战斗意志最为顽强,它们完全就是按照标准的战争机器训练出来的产品的思想。我可以遇见,这次冲突我们基本抓不到这个年龄层次的俘虏,甚至可以极端的说就抓不到俘虏,因为那个第19师团完全就:战争机器组成。而那个十九师团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是日本陆军里出名的勇将,这只部队的战斗力不容小视。”

    “但有一项优势完全在我们手中,那就是火力,现在我军的火力配置完全压倒日军!”

    林俊一看自己的既要秘书好像有话要说,“费科奇诺夫,大胆的说。“

    “安德烈同志,我个人认为这次战斗的最佳方式就是以航空兵和炮兵摧毁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和阵地,在步兵起进攻前就摧毁敌人地有生力量。尽量避免生与敌生近距离恶战的情况。”

    林俊点点头,“日军的近距离作战的素质非常好,但它们的远程火力不如我们。到哈巴罗夫斯克市我会向布留赫尔建议出动轰炸机部队摧毁日军的后勤线,并集中飞机和炮兵集群轰炸炮击日军阵地,就是用十吨炸弹换取一个我们地人也值!”

    “日军的火力虽然不如我们,但他的单兵战斗素质不错。特别是精确射击和白刃战是它们的强项,要在起步兵进攻前尽量消灭阵地上的日军。”

    想了想,林俊继续往下说:“其实我刚才说到的那日军的十七个常备师团的战斗力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就像它们地第一师团战斗力就不怎么样,它现在就在日本关东军的编制内虽然这个师团是日本组建地第一个师团,装备在日军中也数一流,而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一枪就是它们打得。不过这个师团地兵员来自日本东京,东京从几百年前开始就是商业都会,民风不不强悍。这个师团名声很大,从去年配调往满洲开始就被当作主力,但没打过大仗恶仗。估计战斗力一般。但有一点,我说的一般是横向比较日军的其它师团得出的结论。要知道日军其它师团都是由野兽组成的。”

    林俊清楚的记得,日军的第一师团虽然战斗力一般。但在1944年被调往菲律宾后,该师团到莱特岛登陆后被美军彻底击溃,投降时只剩800残兵。听着战斗力一般,被美军击溃,但——接近两万人的师团打到最后只有800投降,它地战斗意志是一般国家的主力部队都无法比拟地,这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里是不可想象的结果。

    “最后和你们说说日军最有意思的一个师团,就是日军的第四师团。现在它也在关东军的编制里。万一以后碰上这只部队,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打。不需要有多少顾虑,因为这只部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在日军部队了绝对排名倒数第一,连小日本的军部都把它叫做“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在日俄战争时和我们交过手,当时它就是冲锋在后、撤退在前,它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在日俄战争中是屡战屡败,获得了一个“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因为这个师团的兵员都是是日本的大阪,士兵基本都是菜贩商人,讲的是利益,而不是拼命。而且日本的大阪有它的独特文化: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而诸侯服从于它们的鸟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这就是现在的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刚才还在说日军如何战斗力强悍,没想到还能从长这听到日军有这么一直有意思的军队,三个随从听得更加仔细,“这个大阪和日本的其它地方不一样,它一直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大部分就是商人,对管理它们的叫大名的诸侯并不怎么尊重。相反,因为日本古代对商人的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大阪的商人们是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所以它们的那个鸟天皇在大阪人心里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虽然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日本的那种军国主义的蛊惑,但是这些士兵却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据说出身日本大阪的士兵的座右铭是“能不死还是不死”。看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这都和它们的商人出身有密接的关系。据说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则。”

    “好了,再说下去我就成个聊家长里短的老太太了。都早点休息,明早还要赶路。”

    送走了自己的随从,林俊还是无法入睡,还在思考自己抵达哈巴罗夫斯克该做出怎样的作战部署。而且斯大林也没有给自己仔细分派任务,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任命,搞得好像就是来观战的。要是其它地方林俊到不介意当一个看客,但对手是日本鬼子他就不能只顾着看热闹了。而且历史上苏军在这次冲突中还是遭到一定损失的,希望自己能让红军遭受的损失小一些。但现在自己没个正式的职务任命,不知道能不能从布留赫尔元帅那要点部队来指挥。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加仑将军() 
河认爪痕。”——这是叶剑英元帅于1957年访苏时重游远东时挥笔写的诗篇。

    诗中提到的“加仑”是人名,他是谁?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加伦将军的名字铭刻于史册:1924年,共政策,他是当时苏联来华的席军事顾问,对帮助东征北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加仑将军在三年大革命期间始终担任席军事顾问,并领导着在广东的苏联顾问团。当时,苏联政府担心因援华同西方和日本生冲突,只称顾问是以“退役失业者”个人身份应聘,不愿让人知道其中有地位很高的指挥员。他用的是其妻子姓氏的谐音作为化名——“加伦”,此后便以此名扬中国,中国人民习惯称呼他为“加仑将军”(虽然当时苏联已经取消了将军的军衔):他就是号称“远东军魂”的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元帅!

    在林俊的心里,苏联的早期高级将领中排名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