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436章

苏联英雄-第436章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了。让同志们要抓紧时间补上七号机库的大窟窿,不然等过两个月下雨就惨了!呵呵。”伊留申科说地很轻松,他的心中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的安危,只想着如何尽快完成所有试飞科目。

    弹射座椅,一个全新的科目,不过这会苏联的研究情况并不怎么顺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战各航空大国就开始为作战飞机的飞行员配备降落伞。但随着飞机度增大,飞行员爬出座舱跳伞日益困难。这会战斗机的时已普遍提高到600公里以上,飞行员跳伞要冒着被强风吹倒或被刮撞到飞机尾翼上的危险。

    在过500公里的时下。人一出机舱就会被往后吹,撞上尾翼那就是九死一生!

    根据情报部门得到地消息,另一边的德国很早就开始了对能把飞行员弹射出机舱的座椅的研究年德国曾试验过橡皮筋动力的弹射座椅,但未达到实用要求。前年春天德国又研制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弹射座椅,不过性能也似乎还不够理想,至少战争中就没见过哪个型号的德国飞机装备有弹射座椅。

    去年年初苏联也根据情报搞过压缩空气弹射座椅的实验,不过结局是毁灭性的——第一次实验就来了个“椅毁人亡”,幸好使用地是假人——座椅爆炸了!压缩空气瓶产生了意想不到地效果,不仅仅座椅四分五裂。假人都给炸成了几大节!

    战争开始后。苏联空军的弹射座椅研究不得不暂停了下来,但随着“幽灵”和伊…20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空军对于弹射座椅地需求变得非常迫切。副统帅在得知曾经的弹射座椅研究后,直接拍板——使用火箭动力,其它一切免谈!

    技术员们度快,把压缩空气换成了自制火箭,不过第一次使用假人的实验同那次“椅毁人亡”事故也差不多!

    他们在机库里进行试验,在地面上接了个牢固的地桩,用一根钢丝绳连着椅子,免的撞上机库顶。然后在座椅上绑了个重80公斤的假人,电子点火——随着电源接通,“嘭“的一声巨响加上火箭点燃后的烟雾腾腾,场面蔚为壮观!最后极短时间内又是一声什么东西被撞坏的巨响!

    等烟雾渐渐散去,所有人现座椅竟然不见了!

    当时设计局二号试飞员图科列夫少校就在现场,看到这一幕后愣愣的转头对身边人说:“打死我也不坐这个危险的炸弹!”

    座椅不是爆炸,而是飞走了:显然副统帅指示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至少座椅能飞起来,不过下边的人把事给办砸了!那条差不多有小拇指粗细、连在地桩上的钢丝绳竟然被崩断,更过分的是高大机库的铁皮屋顶给开了天窗——工作人员在离机库一百多米外的雪地里找到了那个摔得不成样子的座椅和上头的假人!

    火箭点燃初始加度过高,座椅加上假人就像炮弹一样给“射”了出去,巨大的动力连钢丝绳都干净利落崩断,换**在上边会怎么样呢?!

    别想活命!这逃生座椅这会更像断头台,谁敢上去谁玩完!

    “那么猛烈的弹射,要是我在上边,上半身非得变成压缩饼干不可!”图科列夫对自己说的话波利卡尔波夫听得明明白白——研究人员急于求成可不行,得要认认真真来,不能把飞行员当火箭弹打!

    火箭技术要改进,不能用“火箭炮”标准。“火箭弹研究所的技术力量会给我们提供帮助,但你短时间内还用不上弹射座椅。”

    “你的飞机,我信得过。”伊留申科给波利卡尔波夫的回答显得很干脆。

    仪表盘显示一切正常,伊留申科打开点火钮:在两声有些沉闷的爆响中,两台动机成功点火。

    推上座舱盖,松开刹车,左手手掌缓慢往前推油门推杆动机出剧烈咆哮,跑道的水泥地面都在微微震动!在侧后方远处的人员能看到动机喷气口内部短时间内就变成红色,甚至能看到近乎青色的火焰拖出!

    机轮开始转动,飞机缓慢加!当伊留申科将两个油门杆(早期双喷气式飞机的特点之一,不管是轰炸机还是战斗机。)推至“起飞”位置时,飞机越跑越快!

    。。。

第五百三十四章 一次就够了!() 
就在伊——20起飞前10分钟,跑道上那架作为观测空中姿态的双座型米格1已经升空,驾驶飞机的是二号试飞员图科列夫少校,后座观察员为设计师拉维尔、波利卡尔波夫的副手之一。

    前两次试飞都是伊留申科担任试飞员,他已经掌握了这种新动力飞机的起飞特性滑跑加较慢,而起飞度要求又高,起飞特性同螺旋桨战斗机有极大不同。

    在座机过起飞度后,伊留申科拉动了操纵杆,飞机以5度的仰角开始爬升,很快消失在机场人群的视线中。

    波利卡尔波夫这会已经在机场塔台指挥,戴着有通话器的耳机,而指挥室扩音器里清晰传来伊留申科对飞机的各项指数报告。

    “一切正常,正在爬升,高度800。”

    一分钟后,伊留申科就测出了新飞机满负荷状态下在低海拔空域的爬升能力,每分钟其实伊——20这会还不算真正的“满负荷”:在波利卡尔波夫的设计中,它还能在机腹下携带一个500升的可抛弃副油箱以增大航程,或在进行截击任务时在机翼两个动机舱内侧挂载两个1276毫米空对空火箭射巢。

    设计师按照副统帅的指示,并没有为伊——20设计什么炸弹挂架,虽然它的最大负荷能够满足在机腹挂载一枚500公斤航弹——挂载航弹不仅仅会增加启动阻力、大大影响飞机机动性,更重要的是伊——20的机体结构强度根本不能承受俯冲轰炸时巨大的应力。

    如果当战斗轰炸机用就只能进行水平轰炸,进行角度稍大点的俯冲就可能导致飞机空中解体!用伊20进行低空水平轰炸波利卡尔波夫是想都不用想,而高度稍高些,弹着点偏差就可能是以“公里”计算,完全没有实际价值!

    伊——20根本不适合当轰炸机用,也不属于早起的“驱逐机”范畴,机体结构强度加上本身其它特性的限制,它甚至可以说就是一架纯粹的截击机。

    伊留申科在机舱里带着飞行帽都能听到两侧喷气式动机那种特殊的运转声。而基地附近的农庄庄员们更是听到了要剧烈地多的噪音!

    不过那个“曙光农场”的同志们已经习惯了那种近乎恐怖的声音,前几天他们第一次听到犹如雷神威一般的轰鸣时,那反应才叫激烈,特别是正在养殖场里工作的人更是感触颇深——猪场里地猪和养鸡场里的活鸡都开始造反了!

    巨大地轰鸣声让人都心惊胆颤。那些动物更是变得烦躁不安。大概以为是世界末日到了!

    在户外地庄员们看到空中一架飞机呼啸而过。因为距离原因都没怎么看清楚:远处有个空军基地他们知道。因为“曙光农场”地小麦田就连着基地左翼地围墙。这一带除了曙光农场。方圆十多公里都没有其它建筑物。这都是航空需要。

    而农场地同志也都接受过军队地安全教育。对于从机场里飞出来地那些飞机除了望一眼地兴趣外。其它都似乎与他们无关。更不会有多余地好奇心——这点甚至连那些孩子都知道!

    好奇心害死猫。俄罗斯人对这个道理非常清楚。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本分:基地里有什么对庄员们来说就像西伯利亚地雪原一样遥远。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根据估计地高空最大度应该会过每小时850公里。伊留申科以兜圈子地方式。采取高爬升将飞机拉升至800米高度改平。图科列夫驾驶地米格1已经在8500米高度等待。

    “指挥塔。我是02。油料储备大约百分之七十。开始平飞加。”

    “塔台明白,批准加。”

    伊留申科将已经缩回一截的油门推杆向前推,两台动机出最大1850公斤的总推力,飞机度越来越快!

    不仅仅伊留申科在加,那架米格1也在加。尽量跟上伊——20的度。“拉威尔,02度已经高过我们。”

    图科列夫眼前的度表表明时640公里,而那架伊——20仍然在加,两机距离越来越远,用不了几分钟它就会离开自己的视野。

    后座的拉维尔要比图科列夫忙,刚才他一直在记录那架试验机地状态,而这会它显示出来的度特性非常令人兴奋,过设计指标应该不是问题!

    “塔台,度780。姿态平稳,仍在加。”

    伊留申科的报告声清晰传到机场塔台指挥室,不过从雷达上看的加性只能说一般,但在现在的度下它已经是无敌的——在起飞加阶段,它的动作慢得就像是架笨拙的运输机!

    在驾驶舱内的伊留申科感觉噪音开始增大,不过飞机并没有出现最让人担心地颤动,一切正常。“度880,已经达到极限十秒。飞机没有继续加的趋势。五十秒后我将减小度。至度600。”

    “02,塔台明白。”

    一分钟的最大度测试。指挥塔里的所有人心里都捏着把汗,在最高的运转度下,那些叶轮可别出现什么问题!

    一分钟就像一个小时那么漫长,扩音器里再次传来伊留申科的报告:“一切正常,我已回收油门,飞机正在减时进行转弯,然后保持航

    波利卡尔波夫在身前的笔记本上记了几笔,上头是一副简单手绘的试飞航线图,的数字被记录在标高8000公尺地一条直线上。

    “我们造了架世界上飞第二快地飞机,茹科夫的同志们要是知道我们这里地数据,估计会狂欢一次。”波利卡尔波夫和身边人说了一句。

    不过茹科夫的“幽灵”研究所还不会知道这里的数据,这属于最高机密,反而“幽灵”地数据高尔基会知道,因为那个度快得难以想象的“幽灵”算是伊——20的目标之一。

    不过看来飞翼的特性让伊…20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幽灵”的度了,波利卡尔波夫不可能对其只进行小修小补就让伊——2的最大度高上那么一百多公里。

    不过就是最大880公里地时,也比其他国家的螺旋桨战斗机最大时快上至少两百公里。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塔台,02转弯完毕,度降至600。”

    “塔台明白,靶标已经在7号空域等待,高度

    “02明白,七号空域。高度

    7号空域在机场右侧,那是飞机进行射击训练空域,方圆近500平方公里都是无人区。

    担任拖靶任务的彼…2轰炸机已经在预定空域放出绞车连接的带稳定翼面全金属硬质拖靶,飞机时400公里,模拟一般的轰炸机度。如果情况需要,它还将增至500公里,让伊——20进行第二次攻击。

    分钟后,伊留申科已经用肉眼看到那架彼…2;很快,那个飞机后边300米距离上小小的拖靶也清晰可见。

    以10度小俯角。伊留申科将油门向前推了一节,飞机开始加——他要以至少650公里以上的度进入攻击,虽然这会导致与目标之间250公里以上的度差。这样的度差其实并不是理想地攻击度差。伊——2将会很快就冲过目标,但伊——2的特性注定了它不是一种适于缠斗的战斗机,要做地就是这样的高接近,一次攻击后就脱离,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转弯,高进入再进行一次攻击。

    伊——20空战机动性相对较差,加度与横滚率较迟钝,不适合同高机动性的螺旋桨战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