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433章

苏联英雄-第433章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英占区,英国人一方面肃清那里地德国特务和亲德酋长,一方面支持各部落的分裂活动,以对抗德黑兰地中央政府。

    在红军控制的一边,红军赶走了北方各省的伊朗总督,用倾向自己这边的伊朗人取而代之,将这些地方完全置于自己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控制之下,有点国中之国的味道。林俊和苏联统帅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同时支持由伊朗**展而来的伊朗人民党在北部地区展势力、扩大控制区和影响,为战后夺权、最终夺取政权创造条件。

    到今年初为止,红军在伊朗北部共有第402步兵师、第1山地骑兵师、第23骑兵师和两个摩托化独立团。而在伊朗南部和伊拉克的英印部队则被编为第10军团,并划归中东司令部指挥。

    对苏联而言,这次行动意义重大:这一带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加上苏联和伊朗边境最近处距离巴库油田不到150公里——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现在不仅仅保证了一条国际补给线,还为林俊地中东战略做了第一步实质性行动。

    出于政治原因,礼萨汗保住了性命——为了“暖水”,苏联和林俊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地,更不用说苏联还有笔“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又称吉朗共和国)的老账没和他清算。

    从前两年开始,按照林俊地战略计划,苏联已经在向伊朗西北部的部落地区输送武器弹药,培训那里的倾向苏联的武装人员。这会苏联西部战局激烈,但情报部门也没放松对伊朗的控制和渗透——在伊朗的东阿塞拜疆和库尔德地区,两个苏维埃共和国正在筹划组建之中。

    那两个苏维埃共和国不会并入苏联,而是伊朗的一部分,林俊对领土的**还没那么大;也正是因为如此,只是“组建”而不是“成立”。

    这会英国人实际控制着伊朗整个南部地区,苏联连个波斯湾的出海口都没占到,林俊有点不满意,但暂时也无可奈何!等西线战局进一步明朗后,位于霍尔木兹湾北岸、扼波斯湾出口的阿巴斯港和阿拉伯海上的恰赫巴哈尔港是林俊志在必得的!

    阿巴斯港虽然只能停泊最大不过吨的船舶,恰赫巴哈尔港更小,但都具有极度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价值!而且从短时间看,比想在巴基斯坦获得一两个租借港口做军事基地要现实的多。

    这会苏联同英国人的博弈在伊朗很微妙,这就是政治。至于这会的巴列维王朝,也就是个摆设而已。

    至于将来如何成功的获得“暖水”出海口,林俊不担心:历史上红军在46年撤出伊朗,那是因为美国的威胁——“等老子有原子弹了,哪个家伙敢在我面前唧唧歪歪?!”

    “拳头就是政治的保镖,我就想要两个港口的使用权和保证外高加索同阿拉伯海沿岸铁路物资运输的通过权,又不是要吞了伊朗!”

    林俊的想法“很善良很单纯”,不过显然英美会对此加以阻挠,就看到时候谁的拳头大了——也正因为如此,林俊没让红军部队在去年就直插波斯湾沿岸:对于阿巴丹和木哈马拉(霍拉姆沙赫尔,伊朗西南部的城市,最大的干货港。)林俊暂时不怎么感兴趣,那都是内河港,更远的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拉伯海沿岸地区才是重要目标。

    控制了波斯湾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就等于控制了将来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命脉,林俊的战略非常清晰。现在可不能同英美撕破脸,但等到合适和必须的时候,林俊会毫不犹豫的同英美亮出手里的利剑,干上一仗也在所不惜!当然,最终还是扶植建立一个倾苏的伊朗政府,这就需要在时间合适的时候获得伊朗政权,那就一劳永逸了。

    想要获得波斯湾的石油,那就得先彻底控制伊朗,使其站到自己这一方——浩大而长远的战略,不过这会在火车上的苏联青年代表团团员们还不知道。

    。。。

第五百三十章 圆白菜和斯帕姆() 
漫长的火车旅行总是最无聊的,就算是在条件最好的列车上也一样——这是趟原来专门用来送莫斯科市民到高加索度假的旅游专列,大部分的车厢都是豪华卧铺包厢。

    脚下是地毯,板墙都用木板装饰,那节餐车都像莫斯科的酒店的豪华吸烟室,带着传统的俄罗斯宫殿装饰风格。

    这次送青年代表团前往外高加索,中央还是花了点心思的——不过也有另外一个版本:铁路部门都拿不出车皮来拉这么帮人,还好车库里有这么列对于战争来说中看不中用的旅游列车,正好拿来废物利用。

    不过专列的度并不快,还常常需要让车,对于这点乘客们是没多大意见——在乘客们看来任何一列拉运军事物资的列车都比自己重要,而现在的铁道上上也就只剩军事专列!

    唯一的“不满”就是狙击手们常常看着对向而过的简陋军列会呆:他们宁愿自己这会不是在开往亚洲的豪华专列上,而是希望一路向西北前往战场!

    对于其他团员,瓦西里一伙人对出访的兴趣要小得多,就算是睡觉时都会做梦自己身处前线,常常把同一包厢的伙伴吓一大跳。

    已经没心思下棋,三天多的功夫早就耗光了几人的下棋兴趣,连躲在包厢里奢侈的睡觉也没兴趣。在莫斯科那些天早就睡饱,现在是浑身闲的浑身痒!

    柳德米拉坐在餐车一角的皮沙上擦枪,而另外四位也是各自找地方,怎么舒服怎么躺——既然闲,那就保持战士闲暇时的最佳调整办法。

    列车员都认识餐车里这几位战斗英雄,不过对于这会5位军官的动作有点看不惯——男的没军人的精干精神,而那位漂亮的女中尉一天到晚就板着个脸,就像外面的天气一样冷冰冰!

    所有人都已经是军官,包括巴甫洛夫都已经被授予中尉军衔,原因很有趣:根据那头英国人的习惯。在他们地地盘,来访的友军军官可以携带随身武器,但士兵常常不在此列。而且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军官于士兵、军士之间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界限非常明确。

    既然英美有那样的规矩,莫洛托夫在出前干脆提议将所有出访的军人都晋升为军官。避免某些不必要地麻烦。

    不过。显然狙击手们地狙击步枪和巴甫洛夫同志最喜爱地突击步枪是不能当随身武器使用地。这会冷冰冰地女中尉正在擦拭地是一把崭新地“托卡列夫”。其军人随身配备地也一样。

    柳德米拉这也是无聊。从巴甫洛夫那里借了工具。几分钟时间就把手枪里里外外擦了一次。重新装配起来塞进枪套里。

    “伊万。还要多久才到?”姑娘问躺在边上沙闭目养神地帅哥。

    “啊?”伊万…希多连科显然心不在焉。

    “希多连科同志。我问我们还有多久会到巴库?!”

    “天上地雪花知道。这里。谁知道呢?”希多连科懒洋洋地爬起来。

    “我看你是小说看多了,满脑子诗情画意!”瓦西里在边上调侃长得比他好看的希多连科中尉,“西伯利亚地寒风呀。赶快把这个撒旦的私生子吹到柏林吧!老子快受不了了!”

    这下引来另外两个家伙的一阵大笑:因为希多连科长得太好看了,同志们这会调侃他是撒旦的私生子,不然怎么会长成这样!

    瓦西里和巴甫洛夫两个是标准的“大列巴脸”,一旦说到这外貌,同守巴甫洛夫大楼结下的坚固钢铁同盟必定是联合起来针对希多连科,而卢德维克一般都站在瓦西里这一边。

    “你个死瘸子,当心成独眼龙!”希多连科这是用最恶毒的话诅咒瓦西里,因为那个“大列巴”老是和他过不去!

    “无所谓了,现在用左眼瞄准。独眼龙看得更清楚,嘿嘿。”瓦西里表现得很无赖——其实他和希多连科的关系绝对铁,这样互相攻击只是因为几天来实在无聊。

    瓦西里前段时间一直在锻炼身体,原本是“标准的瘸子”,不过这会已经好多了,属于基本康复。不过他地右眼视力就像400度近视,想好起来几乎已经不可能——练了半个月的左眼瞄准,射击度慢了三分之一,不过在卢德维克的配合下还是个一流的狙击手。

    巴甫洛夫甚至会无聊的想要是碰上一队德国突击队多好。就能狠狠干德国佬一家伙!可是在高加索这显然只能想想而已,德国佬离这里还远着呢!

    “我们已经过了斯大林格勒州和卡尔梅克共和国,又从达吉斯坦共和国一角绕了个圈子,这里应该离大高加索山不远,没现外边已经有点亚洲的味道?”车窗外铁道两边是一片荒凉的半荒漠,和富饶的伏尔加河下游流域完全不一样,这里距离亚洲已经不远。希多连科索性站了起来,“我去拿点东西,一帮路盲。”

    瓦西里想踹他一脚。单被希多连科身手敏捷的避开。到让车厢头上地列车员吓一大跳,指望这几个“老太爷”别把公家的东西当武器用列车员是一个也得罪不起!

    就两分钟,希多连科捧着本够大的地图册回来,这是他出前从后勤部借来的。往餐桌上一放,边上人都聚集过来。

    “我们已经到了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这车再往前最多几公里就是铁路岔口岔口叫什么?你问我我问谁去?!”没好气的对打断自己“上课”的巴甫洛夫说。

    “往西大约70公里就是格罗兹尼,威胁和可怕、残酷,不过我们不去那,而是继续往东,重新进入达吉斯坦共和国。”威胁和可怕、残酷,那是“格罗兹尼”在俄语和车臣当地语言中的两种意思。

    一看几位不耐烦的表情,希多连科决定不再显摆自己的地理知识,连忙继续说:“过了哈萨维尤尔特就是马哈齐卡拉,达吉斯坦地府,就这。到了那我们就能看到里海了,铁路就沿着里海按边走。”希多连科说地还是有那么一丝洋洋得意:这本世界地图册在其看来还真是带对了,不然靠那几个路痴,到时候在哪都一问三不知,“不知道能不能吃点里海特产,这一块的里海基本不会结冰。”

    “饭桶!”

    在斯大林格勒那会。所有人都还能感觉到冬季地严寒,不过这会车外估计也就零下五六度,要是在往南可能更暖和,这天气变化够快地。

    “鲟鱼、鲱鱼、狗鱼、鲈鱼加上里海海豹,我可爱的鱼子酱想想都嘴馋!”卢德维克想到了可爱的海产品,那些可都是厉害特产,特别是里海鲟鱼鱼子酱世界驰名。

    “做梦吧你,还里海海豹!现在时繁殖期,禁猎!鱼子酱罐头送前线。鲟鱼肉倒还能想想。不过要是想来点鲱鱼最有可能,不过也不会多,前线需要。”

    柳德米拉这是狠狠打击了一下沉浸在美食幻想中的卢德维克。

    “你怎么都知道?”

    “谁叫你没文化!大惊小怪!”这下同志们狠狠鄙视了一下问的有点幼稚的卢德维克——柳德米拉在这里文化最高。基辅国立大学地高材生。当然应该知道这些,至少同志们是这么想的。

    其实柳德米拉到过一次里海,还在学校里那会,搞实践研究,她这个并不是生物系的同学也参加了,所以知道些。

    “上个车站加水下车时我闻到边上的货车有点鱼腥味,装的应该是腌鱼,都往乌克兰战线送,能给我们弄点就不错了。话说回来。这美国罐头都快吃得我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