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425章

苏联英雄-第425章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产积极大蛀虫!”

    回答地是有点没心没肺地阿廖沙。只不过林俊可是认为不一定。

    不过这会地人。包括斯大林和就在铁托身边地苏联联络员们都不可能想到。那个铁托个人生活将来会有多么夸张。一个难以想象地大玩家!

    如果说历史上有哪个名人地习惯和铁托相似。那就是第三帝国地赫尔曼…戈林——享受生活。嗜好奢侈。喜欢时髦(把这两位归为某些方面地一类人是在有些怪异。但两人确实在生活习惯上有太多地相似之处。)!

    铁托是克罗地亚地扎戈尔耶人。和他地同乡们一样生活是崇尚活泼快乐。喜好玩乐。还好喝酒。擅长唱歌。享受生活——这都没错。天性使然。只不过放在铁托身上就有些特别了:他甚至在战时都表现出对宫殿和豪宅地偏爱。喜欢南斯拉夫王室地宫殿。每当占领一座城镇。铁托就会自己物色、或者由他人物色一座最好地建筑。就像他去年在乌日策做地那样。

    铁托地生活是帝王式地。“凡事有度”与他无关。从来不是普普通通地。甚至在战时。凡是他地东西——他地马、他地马具、他地武器、他地裁缝——都必须是最好地!

    就像苏联联络员们感觉到地那样。铁托总是事事精心保持自己地尊严。守护着属于自己地每一样东西。不论是谁。如果对他地作风产生疑问。或者触犯他地特权(比如用了他地马)。那就要冒触怒他地风险!

    铁托掌握的权力和他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也许使得他相信自己应当接受特殊优待——供他享用的宫殿、庄园、狩猎场、群岛(亚得里亚海上的布里俄尼群岛。铁托的私人隐居所。),高人一等的生活方式,能使别人对他地权力产生深刻的影响。

    铁托堪称一位不折不扣的大玩家:收集权杖,从拜占庭时代到第三帝国的都有;他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不光亲**照,还在暗房里冲洗照片;酷爱打猎,还是高级轿车的爱好者,还是个台球迷、名贵宠物爱好者、古巴烟迷、技术精湛的钳工、美食家、古书及名画收藏家、各国艺术品的收藏者、旅行家。

    他的爱好之多、兴趣之广,估计可说几乎是无人能敌!如果要把铁托的爱好稍微详细地说一圈。那非得话上老半天不可!不过巴尔干人并不认为铁托这样地生活习惯有什么错,因为他是一位打出江山的领导人,和东南欧其它国家不同,南斯拉夫地政权是铁托和他的部队打出来的!

    至于对勋章的喜好,如果有人要同“勋章大王”勃列日涅夫别别风头,那铁托估计能排进前三!除了南斯拉夫的勋章,他还被39个国家授予了60枚勋章!

    就像铁托喜欢宫殿一样,巴尔干人认为这没什么错——巴尔干人认为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而宫殿是权力的所在地。掌握权力的人理应住在宫殿。

    铁托是领袖。他掌握着权力,所以他住进宫殿是理所当然的——二战后过着不错生活的南斯拉夫人都如此认为。

    不过铁托知道。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每个人不过是过眼云烟,渺小如尘土!任何人、任何家族对权势和财富的占有只能是暂时的——他没有将自己的宫殿、庄园和惊人的收藏留给自己的家人,而是在死后由国家接管。

    林俊觉得有些地方自己和铁托有些共同点,就像享受生活,但没像他那样事事不节制:自己是只要够用就成。

    不过这会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将来随着战争的进行,林俊可以认为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无论是希特勒的高山宫殿还是欧洲王室们的古董,在这个问题上只有一个人能干预自己,而恰恰在这方面斯大林对自己是近乎于彻底的放纵、纵容!

    就像这手表,如果自己习惯于顺手牵羊式的收藏,那自己的部下也会看样学样:以前还只是一些“小纪念品“,那将来呢?!胃口会越来越大,到最后也许会出一大片国家的大蛀虫!

    林俊要让部下知道“过眼云烟“的道理,不过对于战争中的那些小动作,他不会去干涉,那是战士们该得的。

    在林俊教育自己随员们这会,一队身着伪装服的人正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向东行进,其中一人心情非常矛盾。

    。。。

第五百二十四章 穿越封锁线2() 
古罗夫同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扎斯洛诺夫领导的“定点清除小组”,进入维戈诺先斯科耶湖湖区一带进行斗争已经一个多月,这次是接到游击总队命令,尽最大可能同东北部的红军部队取得联系。

    从野战电台里得知合围圈中的德军已经投降,游击总队希望这支最靠近己方大军的小分队能同部队直接联系上——电台能够取得联系,但孔德拉特…谢苗诺维奇…梅利尼克将军希望能找到一条危险性最小的地面通道。

    今早游击分队共20人全体开拔,没有带任何牲口:前一周他们在湖区运动时遇到一个难民聚居点,大约100名逃出德军种族灭绝行动的白俄罗斯人自的聚集在那里——原来有近但冬季的严寒和食物、衣物的短缺只活下来100个皮包骨头的“骷髅”!

    游击分队也已经没有牧草和粮食喂养那些骡子,古罗夫和扎斯洛诺夫一合计,干脆宰杀了全部牲口,把这个聚居点做为分队的一处营地。

    有了那些骡子肉加上小分队的存量,已经瘦的皮包骨头的难民们能够度过一个难关。等熬过这一段就让难民们向南方转移,只有抵达游击总队驻扎地,难民们才可能彻底摆脱冻饿而死的命运。

    气温零下三十度,大地上的积雪已经过半公尺,如果是一般步行,几乎就是寸步难行!这会同志们都穿着临时制作的雪鞋,分成两队,考前50米距离一个五人小队开道,而古罗夫就是尖兵。

    林中不适合滑雪,滑雪器材全背在身上,臃肿的衣物让中尉觉得有些变扭。手里德军的mp40冲锋枪跨在胸前,自己的狙击步枪让后队的队员背着。

    所有人都是轻装上阵,连电台都交给难民营地里的电子技师了。所有人只带了三天的给养,背上除了必要的装备外就一个小口袋。其它所有东西都留给难民了。

    三天时间,必须穿越封锁线抵达东边。

    “中尉,再往前就要出树林了,是一片集体农场的小麦地。”边上一个30来岁地队员靠过来说,这人上个月就带队试图穿越封锁线,原来是铁路工人。对这一带还算比较熟悉。

    “有多宽,能不能绕过去。”

    古罗夫摘下蒙在脸上地大毛巾。一股子冷气是扑面而来。说话都带着一阵阵白烟。带着厚手套地右手往上一举。示意所有人停下。两名侧翼地游击队员立刻对两侧警戒。后面地人聚集过来。

    “可以绕。不过要从三四公里以外。”这位叫帕维尔地游击队员索性在雪地上用根树枝做地拐杖比划了一下。三四公里地路程就得花一个多小时。还会耗费大量体力。不值得。还不如在林区边缘等待天黑。

    “大概有500米宽。对面是条小河。有条机耕路沿着小河南边走。大概是为了收麦子和灌溉方便修地。麦田一直往南边延伸。北边是农庄地居民点。估计有德国人在那。就贴着到通往米拉维德地公路。他们不会错过这个点。”

    树枝划了几条道道。“河那头是片缓丘陵。没开垦做麦田。都是林地。一直连到涅斯维日附近。大概长度有20公里。地形起伏很小。就一**高。中间连着几条只能过牲口地小路。”

    有一座集体大农庄。30年代地机械化生产和连片地平原加上不错地灌溉条件。在白俄罗斯出现了不少这样使用机械化劳作地农庄。虽然比不上乌克兰大平原上农田麦田地一望无际。但这会也成了杠在小分队面前一个个“开阔地”。

    不过眼前这个一大片农田显然不是“早期苏联集体农庄化”地产物。按照帕维尔地说法。也就是39年解放西白俄罗斯后。在原来地农村基础上在40年扩建改革后形成地。

    这会扎斯洛诺夫也已经到边上。对着雪地上那个当作涅斯维日划出来的点说:“去年春天我到过那,德国人这会一定已经把它当做一个非常坚固的防御要塞。我们就是过了眼前那片开阔地,到了涅斯维日城外还得再小心行动。”

    “那地方很特别?”

    古罗夫问。

    “有拉济维乌家族在十六兴建拥有的一个综合性建筑群,直至三九年。整个建筑群包括城堡、基督圣体陵墓和教堂,周边建筑还有一大群。城堡是个十幢相互连接的建筑群,据说殿和那个基督圣体教堂是整个中欧和我们的建筑展重要的原型。富丽堂皇,非常精美;当然,也很坚固。如果有一个营地步兵部队驻守城堡,不用重炮的话。估计短时间内两个团都很难攻下来。”

    如此一个历史文化建筑要地。德国人显然会好好利用,更不用说边上的城市——红军要夺回这里。不大可能简单的用重炮把整个建筑群轰个稀巴烂,也就是说德国人会在那个点附近部署重兵!

    古罗夫这下隐约记起似乎在儿时教科书里读过关于拉济维乌家族的介绍,那是一个在建筑和艺术上享有很高地位的家族,不过在这会,一切旧制度下的荣耀都如同烟云一般灰飞烟灭,只留下那片会给自己造成麻烦的建筑群。

    看了看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天就黑了,而时间才下午2点刚过。入夜后适于隐蔽,但气温会急剧下降,麻烦更大。

    “最好在入夜前通过前面的开阔地,不然没时间进入林子纵深布置营地。”古罗夫和扎斯洛诺夫一商量后就做了决定,中尉先带人靠前观察。

    就一百多米就是领子边缘,麦田里积雪非常厚,一片平坦而洁白。通过望远镜看不到四周有德军活动地迹象,对面的树林也是一片静悄悄——这个鬼天气,外出那是自己找罪受。

    足足观察了10分钟,没有异常。

    “5分钟内快通过,让大家做好准备。”

    5分钟高难度!休息够了的众人再次检查装备,确定没有哪儿松了、雪鞋也不会出问题。古罗夫取回自己的狙击步枪。把冲锋枪交给那位游击队员。冲锋枪在那样的开阔地万一有情况就是废铁一块,而狙击步枪在手,就是有个十几二十号人现自己,也能让他们变老实!

    看所有人已经准备完毕,“两路纵队,出。”

    就是有雪鞋的帮助。要在雪地里走快点也花力气。如果坡度合适那还是用滑雪板方便,但前面那块开阔地过于平坦积雪又太厚,雪仗会使不上劲,行军还不如雪鞋合用来的快。

    帕维尔打头,古罗夫紧跟其后,快而小心的向东前行,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两道不规则地痕迹。只有冷风吹过地低鸣和雪鞋出的沙沙声,所有人都神经绷紧,注意力高度集中。

    脚下是深达50公分地积雪。今年得到雪水滋润的土地如果播种一定能取得丰收,但开春后这里只会成为战场,可惜了这么好的土地。

    “后面地别掉队。快跟上!”

    游击队员们是卯足了劲往前走,对面的树林距离越来越近,胜利就在眼前。

    在靠近树林差不多100米时,古罗夫停下观察了几秒,狙击手的直觉告诉他前方一切正常,挥挥手急向前。终于,帕维尔第一个跃上机耕路,路面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