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294章

苏联英雄-第294章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军人工资、津贴对财政的压力只是小意思(全世界都差不多,当然除了美国大兵地特殊情况。)。

    新兵需要足够的训练才能成为相对合格的军人,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那还得经过战争的考验,把一个光有热血的年轻人训练成合格士兵不是一时一会就能做到的,对此林俊要为兵员的素质而欢呼——多年以来的群众性国防工作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别看“历史上的苏联”在战争一开始完全被动,士兵素质似乎一塌糊涂,但那是当对于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比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别以为苏联人当时文化素质都低,十年级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这还是义务教育!重要的是征召的新兵中大部分可不是什么军事素养都没有的“纯粹老百姓”。

    美国人大学生多,英国人、法国人“素质高”,分化程度高的兵员训练起来又好处,至少掌握技术装备优势明显,但那也是要时间和精力的——英美有时间,可怜的法国佬可没时间,就是新兵都是博士组成也是白搭,因为面对是德军,它不会给你时间。光有文化、没有军事底子的新兵什么都不是,当国家必须要将新兵送上前线,没得选择时(什么,训练完了在上前线?大学生不能当小学生用,太可惜?大材小用?不好意思,那会国家都完蛋了,没必要了。),子弹不会因为你的毕业证绕着弯走。

    苏联就做的很好,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组织对劳动人民进行普及军事训练,比如从1927年开始,苏联就有了一个全国性的“苏联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

    在三十年代末,苏联各级政府(乡以上政府,苏联也有“乡”这个行政级别单位。)就一直在开展“劳卫制”、“伏罗希诺夫射手”和“卫生为国制”等国防证章的考核制度,有具体的标准,基本上是全动。

    在苏德战争爆前,仅“苏联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在全国就有十五万六千多个小组、两万六千六百八十个小队和三千五百个中队。有8000多名不脱产的青年在航空俱乐部受训,三万多人学会了如何驾驶滑翔机。国防委员会在去年还作出了对16至50岁的所有苏联公民实行义务军事训练的决定,而且已经实行了大半年,各国防团体已经为军队先期培训了大量的滑雪兵、射手、狙击手、摩托车手、司机和护士——今年初征召的新兵可不是连枪都没摸过、连基本军事尝试都不懂的“新兵蛋子”。

    实实在在的群众国防工作的开展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为苏联提供了上千万随时都能征召、已经有一定军事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后备兵员,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巨大的战争潜力。

    现在小伙子们离开了工厂,妇女同志已经成为很多厂矿企业的主力,同志们正在忘我的工作,连已经退休、年纪大了不能参加农庄劳动的同志也自的组织起来,在为前线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老太太们把做靴子、袜子和衣服的看家本事拿了出来,而老大爷和妇女同志们们接过了小伙子们驾驶拖拉机、给农田浇水、城市卫生等一切可以代替的工作。

    城市居民、农庄社员都在踊跃向苏维埃捐赠自己的存款和贵重物品,只要是前线需要的,同志们都拿了出来,各级政府办事机构都有接受、统计和转用捐赠物资、钱物的部门——现金、国家公债券、贵重物品、防寒衣物和粮食,什么都有!

    别看捐助的东西五花八门,那能减轻军事后勤生产的压力——虽然现在是夏天,但苏联的夏天不是赤道的酷暑,再说严寒马上就会卷土重来:林俊所知,就一周时间,单单在莫斯科,光皮大衣一项莫斯科人就捐助了10万件以上!

    林俊将家里的东西拿出来捐了——夫妻俩所有的存款,这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个天文数字了,要不是有些东西拿出来没用,他会把收藏的战刀和毕加索的画也捐了。他这会甚至想:我的那些收藏要是在美国多好,都能换成美元或金条,那可是能换一大堆军事物资。

    在全民捐助的氛围下,林俊已经没了那份到处搜集搞收藏的雅兴,“后勤大总管”当得他看送老婆的贵重珠宝还不如一箱肉罐头或一盒子弹来的重要。

    其它所有高层干部都和林俊一样,没哪个藏着掖着——斯大林同志和副统帅都把自己的老家底翻出来了,哪个再小气那就是不折不扣犯错误!像伏罗希诺夫捐的可比林俊多的多,谁让他家底子实呢?

    当然,林俊不会提议老婆把她的手表给捐了,虽然那只伦敦买的百达翡丽都能换辆英国坦克,但也要能换才行,更不用说林俊根本就没打算为战争物资付钱,再说武金斯卡娅一直就戴着那只名表,因为它就是再值钱也就是只计时的手表,难道还要花钱再去买一个?

    林俊没打算付钱,但付一点有时也难免——别认为一堆卢布到了国家手里没用、变不了物资,天文数字捐助的本国现金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转意义重大

    。。。

第三百六十三章 战略撤退() 
几个小时的会议被不断送来的前线战报打断了好几次:情况不容乐观,红军已经整个被赶出了比萨拉比亚地区,摩尔多瓦和敖德萨以西地区乌克兰也将被放弃。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正高向东、向南突进,现在就将德军赶出摩尔多瓦根本不现实。

    战前最高统帅部按照林俊和伏罗希诺夫的预计,最重点的防御(进攻)位置定在了白俄罗斯方向——朱可夫的重兵集团没有辜负最高统帅部的期望,给了德国人迎头痛击!

    为什么会这么布置?因为林俊认为德国人会选择一条进攻莫斯科的最近通道,狂妄的希特勒会认为只要攻占了莫斯科,苏维埃政权就会倒台、至少会屈服。林俊的预测来自历史,当时红军认为德国会将突击重点放在苏联的最重要粮食产区乌克兰,因为第三帝国的战争机器需要乌克兰这个大粮仓来养活,结果基辅特别军区的力量是最强的。

    不说基辅军区的惨败,红军的战略预计就是错误的——德军最强的突击方向根本不是乌克兰,而是白俄罗斯!也是因为这点,后方新组建的几个新式集团军在形成战斗力后先给了朱可夫,而现在的西南方面军至多也就是和西方面军实力持平(当然和“历史上的基辅军区”相比。力量还是加强了的。)。

    可是这次苏联最高统帅部这次又失算了一招——计划跟不上变化。希特勒将要突击方向放在了乌克兰,而这个状况形成地原因只有一个:林俊炸了罗马尼亚的油

    苏联南部的高加索产油区成了让希特勒眼红、心里狂的目标,没有石油他的战争机器将转不了多久,至少要不了多久就得慢下来,这是希特勒不容许出现的情况——第三帝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感觉到高加索油田地重要,对于石油地渴求对第三帝国来说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获得石油,这比占领莫斯科还要重要!

    战略性的失误该责怪林俊吗?不应该。因为林俊和统帅部成员在欢庆轰炸成功那会。就已经估计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出现。但那会想得是如何进攻,加上已经进入北部的军队不可能从原有展开区域整体南调,德军没有给莫斯科足够的时间进行重新部署。

    这两天朱可夫和图哈切夫斯基向莫斯科地汇报中明确的表示:自己的现有力量可以进行全面反击,并突破边界线进入波兰和东普鲁士,但至多在消耗到必须停下前抵达华沙一线,而那样的结果是侧翼整个暴露、暂时没有再次进攻的能力。

    和德国人交锋过后才会明白德军的坚韧。朱可夫和图哈切夫斯基没有被先期的小规模胜利冲昏头脑:战争在一周内的消耗已远远出原来的预计,苏联还是小看了德国这个对手。

    一旦进入敌方领土作战,后勤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更加突出,原来先敌进攻的计划现在看来显然有所托大,德国地战争准备已经到了差不多完美的程度。

    林俊赞同自己“四驾马车”的意见:按照现在情况看,贸然在北部边境动全面反击,很可能会造成贸然突进、进而被合围地危险,因为南方是空的,部队将受到来自两个战略方向上的威胁。

    41年一鼓作气横扫波兰?现在看来有点好高骛远了!

    苏联的战争机器距离潜力全部挖掘、全运转还有一大段距离,那需要时间。最高统帅部需要想出一个合适的方案。

    摩尔多瓦地丧失让斯大林面临一个非常艰难地决定——现在从布列斯特南部的沼泽区到敖德萨一线,乌克兰东部一块差不多有奥地利国土那么大地地区成了标标准准的突出部,大半个西乌克兰和大片东乌克兰西部地区有随时被切割的危险!

    滨海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要在敖德萨、文尼察一线组织一道坚固的防线。大沼泽阻挡了德军的进攻,更横着阻断了朱可夫对西南方面军的支援:布列斯特周围的重兵连派一个机械化师到南边都要花上半个月!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战略性撤退!主动放弃利沃夫、切尔诺维策等重要城市在内的广大地区,放弃东喀尔巴阡山防线,将所有能够撤出的人员、物资全部撤退到文尼察以西。

    撤退比进攻还难,这就像是要将一个奥地利来个整体大搬家。需要付出的代价让加里宁等几位同志都难以接受!不可能做到“老百姓先撤。部队打阻击”,那样只会造成整条防线的混乱和军队的崩溃!为了保证将更多的部队撤出突出部地区。斯大林做出了合格领袖才有魄力做出的决定:炸毁突出部地区一切工业设施,军队成建制撤退!

    为了最后的胜利,苏联只能做出壮士断腕般的决定——将城市、乡村和人民暂时留给法西斯德军奴役,撤出尽可能多的军队和装备!

    这样的决定是无比痛苦的,林俊为之深深的自责,他可以想象那些被自己所抛弃的人民要面对的是怎样的命运!

    “小伙子们,我们的红军同志们!难道你们就这样把我们留给法西斯?!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电影里老大妈对着撤退的红军绝望的呼喊声如同在耳边回绕,任何一名军人面对那样的情景都会无地自容!

    林俊不需要去面对绝望的眼神和人民的喊声,但他能感觉到,这是当权者最大的悲哀!但为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做为统帅只能学会必要的放弃!坚守每一寸国土是每一名战士的责任,但这会为了最后的胜利、为了故土不全部沦丧,你只能放弃眼前的!战争就是这样,有时候逼着你做出违心的事,不然它就不叫战争了!

    斯大林有时候做事是出了名的狠,但现在林俊不会去责怪老爷子:如果这会自己在他的位置,也只能做出一样的决定,因为那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撤退的事交由西南方面具体执行,不能留给德国人任何有战略价值的东西。会议后斯大林看到林俊的脸色很不好看——战争瞬息万变,刚刚还兴高采烈,很快就会让你心情沉重无比。

    林俊留了一会,斯大林想和他私下里聊聊,有些事斯大林不想同其他人商量。

    “雅科夫的部队已经打残了,整个师现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上午我接到过波罗地海方面军的战报,图哈切夫斯基已命令内务部一师接管了残余部队的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