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140章

苏联英雄-第140章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俊需要转移一下注意力,走到办公桌边拿起电话,接通安德卢普夫的办公室:“喂,晚上到我家吃饭。什么?不是城里,回茹科夫。波雷宁回莫斯科了,还有我说过的罗科索夫斯基和马利诺夫斯基也一起到我那。”

    放下电话,“不写了,走,去我家吃饭,大家好好聚聚,我掌勺。”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强大的“苏联”级() 
战友的相聚总是令人愉快的,身处莫斯科的弟兄们都科夫斯基学院,连武金斯卡娅也被从医院里接回家。

    去年在中国共同作战的同志已经有一半多陆续返回苏联,经过实战锻炼的飞行员们目前都已经是各部队重要的种子尖兵,就是当初的僚机现在也起码是中队长——这就是有实战资历的优势,更不用说中国回来的飞行员基本都有战绩在手。

    当夜妻子告诉林俊一个让她有些烦恼的问题:她又怀孕了。

    生孩子就会影响工作,至少前后将有半年的时间武金斯卡娅将无法去医院工作,这对踌躇满志的妻子是个大问题,但林俊却是高兴的一跳三丈高!

    儿子现在已经把空军学院当成了自己的游乐场,有阿尔希波夫这个当院长的爷爷罩着,两周岁的小家伙都把战斗机当成了他的级玩具,每个月“上天游览”的时间和机会远远过身为王牌飞行员的老爹。学院干部家属的孩子不多,自从安德卢普夫的宝贝儿子小卡佳去上学后,林林已经成为全学院的宝贝,那帮干部家属更是对他爱护的不得了,没办法,她们的子女都基本**独立生活,在一帮俄罗斯大婶面前,自己的宝贝儿子就是宝贝中的宝贝。

    由于工作的原因自己和妻子一直没有再要孩子,这在提倡多生多养的苏联是很奇怪的现象。前段时间安德卢普夫和自己闲聊的时候还在抱怨老婆没给他多生几个,38岁地兄弟还想着再有几个儿子,内疚了一段时间:要不是自己老把他拖着离开莫斯科。诺娃可能都已经给兄弟再生两儿子了。

    “生。最好是双胞胎!”林俊搂着妻子说。

    武金斯卡娅正为自己怀孕而头疼,结果丈夫就这么一句就完事了:”那工作怎么办?“

    “生完了再去,什么事也没有比生孩子重要。”

    、、、、、、、

    1938年6月8日还是班里第二名——他打死也不要第一名地“头衔”,不然睡觉都会脸红。

    当天下午他就和奥尔洛夫一同乘坐火车前往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北德文斯克北方造船厂,这次他们两个只是此行的配角,因为这趟列车是斯大林地装甲专列,连加里宁和伏罗希诺夫也在列车上——大后天。也就是610,“苏联”号战列舰经过两年多的船台施工就将下水,斯大林将亲自为之剪彩。

    造船部下属的第一中央特别舰艇设计局的设计已经经过两次小的调整,由于去年林俊在中国的大胆行动,把日军地航母炸沉在了东海,再次用实际表明将来对战舰最大的威胁是来自空中。为此设计师们按照克里姆林宫的和造船工业总部的命令,对尚未下水的战舰火力布局做出调整,为此还付出了工期可能延后3月的代价。

    在林俊看来。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这样“苏联”级将是世界上第一级在建造时就抛弃副炮防御思维地战列舰,取消原定的装备的六座15毫米双联装副炮,将双联装100米高平两用炮增加至座。加上稳定器46…四联装37毫米机关炮和32单管23米机关炮,“苏联”级一旦建成就将是世界上防空火力第一地战列舰。而改进后的设计竟然还节省下50多吨重量。但麻烦也有,舰员比原计划多出200人,舰员编制差不多接近1900名,因为多出地高炮

    以前各国的战列舰设计一般都有副炮,为的是攻击敌方驱逐舰或雷击舰,而美国人特有的127毫米舰炮赋予了他们的战列舰相对合适的高平两用炮,而事实证明美国战列舰只装备127毫米舰炮作为副炮是正确的做法,其他国家那一大堆150米级别的副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作用不大,特别是在防空形式严峻的二战海洋,足够的高炮群才是第一要务。

    苏维埃海军有130米和100米两种高平两用炮,在权衡利弊后,100米舰炮胜出——就是万一有敌方驱逐舰突破己方战列舰编队的外围防御,装备的像刺猬一般又射极高的100炮,也能在短时间内将两三千吨的目标打成废铁一堆,更不用说“苏联”级的火控系统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控系统之一,在恶劣海况下对海面和空中目标都能打得又狠又准

    还好修改设计的时间及时,不然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按照新的设计,防空火力都可以与太平洋战争末期的美军战列舰相比,现在就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将来最多也就是需要再加些轻型高炮就成。

    列车上林俊与奥尔洛夫一直在讨论目前各国新造战列舰的事,最近的情报说日本的吴海军船厂和三菱长崎船厂有两个船坞被巨大的栅栏给遮了起来,由于日本人戒备森严,它们到底在干什么不得而知,日本人的小把戏就是讨论的焦点。

    —

    “我可以打赌小日本正在那两个大栅栏里造它们的级战列舰,这种偷偷摸摸的事日本人最在行。和美国相比,它们不可能有数量接近的海上兵力,只能想着质量优势;和我们相比它们又没有足够隐蔽的造船基地,只能用栅栏来遮盖,欲盖弥彰。”

    “呵呵,安德烈,我们还要感谢日本人,不然那个该死的第二次伦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就会让我们头疼几天。”

    1936年8,苏联曾经英国达成双边海军协定,表示愿意遵守月的第二次伦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关于战列舰排水量不过吨,主炮口径不406毫米的限定。不过几大海军强国中只有太平洋上的日本未批准第二次伦敦条约。因此苏联完全有理由为太平洋舰队建406主炮的条约型战列舰,以对抗日本可能展的级战列舰。

    “可笑的协定,用一张纸片来约束战争,只有鬼才会去信。”林俊对于这点说话可不客气:老子造什么还要你管?!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

    苏维埃从没有去加入那份第一次伦敦条约,所以几年前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展自己的海军建设计划,而太平演那个岛国的举动又让第二份条约也基本成为废纸,但只是基本而已——“德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倒是遵守了,而英国人好像也在按照这份条约在办事。”奥尔诺夫说的是实话。

    “希特勒那是没办法,免得过度刺激英国人。上个月他们的“格奈森瑙”已经完工,估计着今年就能形成战斗力,而他们的新式战列舰也已经在36年开工,估算着也该要下水,英国佬的脑袋有的可;:了。”

    只要是关于各国海军的建设情况,红海军司令员理所当然是第一批从情报部门知道的人之一,但林俊有亚历山大,他的消息一点也不会比奥尔洛夫落伍,对于两人都知道的情况再聊也多大意思。

    “列宁格勒的大炮怎么样了?”

    要知道历史上这主炮制造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是困扰“苏联”级的一大麻烦,虽然在去年奥尔洛夫向自己介绍过主炮的研制情况,他林俊还是想问问。

    “第一批九门量产主炮已经运402,装备“红色乌克兰”号的主炮也已经完工5,估计再过三个月就能全部交付。31节航,9米主炮,想想都来劲!”

    “苏联”级使用的主机是瑞士技术的仿制品,动力性能能比预计的好,三台主机最大能产生过23万马力的强劲动力,能够保量65000的“苏联”级30节的最大航,甚至能达到更高的航,当然这一切都只是预计,到底怎么样还要到竣工试航之后才能知道。

    最初的设计只是要求它具有1里的续航能力,但按照实际开工时的设计,这个数值将达到12000海里,第一中央特别舰艇设计局的设计师萨科夫和贝琴斯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安德烈,有件事我还要谢谢你。”

    “什么事?”

    “原本新造战列舰要使用的是瑞士厄利孔公司技术仿制的20米高炮,但那个被你逼着改进机炮设计的塔乌比纳同志把它的23米机炮重新设计后,我们觉得那款机炮更适合,而且装舰需要的改动也不大。”

    “这样也好,第一批新式战斗机将使用原有的20毫米机米航炮估计要等新的攻击机和战斗机改型出来才装备空军,不然会影响装备的时间,红海军的同志需要正好,还能保证生产线的运转。”这可是当初林俊没想到的结果。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摧毁它!消灭它!!碾碎它!!!() 
安德烈,告诉你个秘密,我们的“苏联”级还有一项武器。“

    海军司令弄的神神秘秘:“苏联“级该有的都有了,那还能装备点什么?唯一的解释就是雷达!

    “特种电子研究所的雷达研制已经基本成熟,陆用型号应该今年就可以交付使用,希望我们的战列舰完工时能装备上新的舰载型号。”他回答的很干脆。

    作为装备部新式武器的主管人,林俊自然会知道苏维埃的那些秘密,只不过他猜的比较准而已。

    历史上大家一贯认为苏联雷达技术在很长时间里都是落后的,其实并不是完全是这样,要知道第一种装备飞机的使用雷达就是1941年苏联的产品,而且最初的雷达构思还是沙俄时期由俄国科学家**夫提出来的,那还是在1897年,只是以前苏联没视。

    英国人在36年就建造了实用的雷达站,亚历山大因为林直在关注国外这项技术的展,虽然不可能想后世以色列那样从英国“偷”一台回来(想偷也偷不了,那玩样也实在太大了点。),但至少能知道英国人已经走在前面,这间接的刺激了苏维埃雷达的研制。

    实用的陆用雷达已经快建成,但能装上军舰的实用雷达起码还得等上个一到两年,那可是几十吨重的大家伙,目前也只有战列舰这样的庞然大物不在乎这点多出的重量。

    对于这个安德烈永远出人意料地分析预见力,奥尔洛夫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识。所以当林俊一口说出秘密武器时也不奇怪。

    “舾装阶段已经给雷达预留了空间。希望电子研究所地同志赶得上。”

    “赶不上就先预留位置,一但成品出来就进船厂改装。这雷达可以说是军队的眼睛,有和没有的战斗力完全就是天与地地分别。这就和明眼人和瞎子打架一样不公平。我已经给特种电子研究所下达过指令,要他们加紧研制,确保雷达的可靠性,应该能赶在明年下半年前拿出合格的产品。”

    其实林俊早已经去关心过舰用大功率雷达的研制,装备雷达的战列舰就是另敌人惧怕的钢铁怪兽,目前各主要强国都在加紧雷达地研制。虽然无法得知进展情况,但历史告诉林俊没有雷达作为眼睛,那部队在很大程度上就如同没有自己的眼睛,而空军对于这一点更是敏感。

    英国人瓦特和他手下的技术工程师能造出实用雷达,那苏维埃的科学家就能造出性能更好的,林俊对于这点非常肯定。

    列车抵达莫斯科北面280公里的雅罗斯拉夫尔市火车站时,斯诺尔尼克通知林俊斯大林要见他。

    “安德烈,有同志提议在明后年两年再开工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