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398章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398章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处在战争中,但是,他们至少还没有被战火波及。物价确实已经贵得离谱,但是,至少每个人的亲朋好友都还活着,每天早晨起床后,不用去想到底哪位熟悉的人又离开了。

    而且,他们也不用像伦敦那些民众一样,整天挤在狭窄拥挤的防空洞里,在又丑又湿的阴暗环境下度日。这里的人,还有自己的一个家,有自己平常住的房子可以睡觉,可以安身,可以每天早上,在自己熟悉的床上新来。

    “多美的城市啊。。。。。。”这个本来只是寻常城市的地方,让刚刚从战火中脱离的戈特,竟心驰神往!

    昨天夜里,戈特对着自己办公室里的英国地图,看了整整一晚上。那条阻隔他们与敌人的爱尔兰海,在地图上看起来,竟然是那么的短,那么的近。

    比起在伦敦作战的时候,现在的爱尔兰岛上,戈特已经重新编组起了由正规军与国民自卫军混编,也是由大不列颠岛与爱尔兰岛征募军混编的,勉勉强强可以打一轮防御战的27万部队。

    另外,他们还得到了美国人紧急运到爱尔兰岛上的30辆M2轻型坦克。

    对于美国人来说,M2轻型坦克在他们自己的军队里,已经组建退出作战序列,被用于做训练坦克。之所以选择把这种坦克运来给英国人抗德,其实也是美国人实在承受不住大西洋运输线上的损失了。

    邓尼兹的潜艇,已经击沉了至少共计载有300辆美国坦克的美国运输船支了。毫不夸张的说,德国潜艇部队,硬生生的打掉了一个美国援建的英军装甲师!

    于是,美国人也相当肉疼的开始盘算自己的得失了。反正都是卖坦克给英国人,而且英国人也肯定是来者不拒都会选择买下(反正可以预支,就相当于先欠钱拿货)。

    那么,运过去好的坦克,然后被击沉百分之九十,倒不如运过去一大堆次品。

    换句话说,美国人送一批他们自己都不用的落后坦克给英国炮灰们,就算损失了也不会心疼。

    虽然美国人不心疼,可戈特肉疼啊!

    死的都是英国人,是大英帝国的子民与军人,那都是英国的骨血啊!

    就这们全部但炮灰无意义的消耗在了这里,等到战争真的胜利,那也只是美国人或者德国人的最终胜利。留给英国的,不过是一片被战火焚烧后,百孔千疮的废墟罢了。

    这样的胜利,毫无意义。

    更何况,他们即便继续抵抗,也不一定能等到胜利!

    “战争早该结束了。”戈特又望了一眼这座还没有落下炮弹,没有被鲜血染红的城市,许久之后,叹息了一声开口自言自语道:“这该死的战争,真的早就该结束了!”

690三个英国政府() 
    没错,戈特宣布投降了。

    就在美国还打算怂恿爱尔兰与英国联手防御爱尔兰岛,还在用大把大把虚无缥缈的资金与武器援助“好心”帮英国争取爱尔兰盟友的时候,作为大英帝国的现任临时首相,英国公爵,英军总司令,戈特宣布了对同盟国投降的消息。

    可惜,戈特的投降宣言,还悲催的完了十分钟。

    就在十分钟前,在苏格兰北部山区,也就是大不列颠岛上未被同盟国占领的英国地区,身处那里的张伯伦成立了一个新的英国政府,这个政府类似于法国维希政府成立之初的性质,都是希望代表英国政府投降德国,让后争取加入同盟国的大家庭。

    虽然说张伯伦这个政府显得非常尴尬,而且很有卖国嫌疑,不过对于绝大部分英国本土,已经厌倦战争渴望和平的民众来说,这个政府,反倒是值得他们支持和拥护的。毕竟是要英国的名字还在,英国政府还能作为一个国家存在,停战倒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当然,他们总共也就两个选项。张伯伦一开始就选的和平路线,结果被赶下了台。那时候选战争路线上台的丘吉尔,现在却脑子开始不清晰,而且明显不值得支持了。

    于是张伯伦的重新上台,似乎还显得有些顺理成章的味道。

    这还不算完,眼看着张伯伦宣布成立新政府,留在德国的莫斯利坐不住了。

    这位一开始就拿定主意要抱上德国金大腿,成立一个自己的英国政府的男人,几乎是以最短的时间提交了报告,然后紧急取得了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同意,接着马上宣布成立“新英国政府”。

    这个英国政府,与张伯伦的英国政府又不一样了。

    张伯伦的政府,意在大量启用原先自己绥靖派系的老成员,再留用一部分之前投奔丘吉尔派系的政府官员,本质上来说,也算是换汤不换药,还是主要由之前的英国官员来充当主心骨。

    而莫斯利的政府就不一样了,他是打算以自己的亲信为主,在德国人的安排下回到英国后,召集之前他在英国的极右分子党羽做核心,搞一个类似于德国人这种新式的政府。

    当然,除了这些主要为民间成员的极右分子外,莫斯利也会用一部分自己之前认识的政府成员。他毕竟也是英国的前劳工部长,多多少少还是在政府里面有一点人脉。

    至于莫斯利这点人脉,和张伯伦与丘吉尔这种首相级的人脉相比,就完全不够看了。

    不过,莫斯利也有自己的优势,或者说底牌。

    那就是西班牙的领袖弗朗哥为了讨好莱因哈特,把英国的上一任国王乔治五世给软禁,然后送来了柏林。

    乔治五世,也就是温莎公爵,在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面临“顺从或饿死”的选择时,憋屈的低下了他“高贵的头颅”。

    莱因哈特给温莎公爵的选择就一个,他自认为不带任何人生威胁的告诉温莎公爵,德国方面可以很勉强的同意,在战后把他扶上英国王位,但是他就必须接受德国这边提出的要求了。

    首先,作为乔治五世,温莎公爵的首相当然得和爱尔兰岛上那位乔治六世分开算。毫无疑问,顺从而方便控制的莫斯利,是莱因哈特最为中意的人选。

    其次,听话肯定是必须的。你登上王位后,第一个要做的是,就是在莫斯利派出的“警卫保护下”,公开宣扬英德一家亲的思想,好好的把思想工作做到位。

    这两项要求,其实非常耐人寻味。

    而且由于担心温莎公爵万一寻味不出来内涵来,莱因哈特紧接着还给温莎公爵善意的提醒道,对于德国方面开出的要求,他完全可以不答应。

    至于不答应,或者答应以后耍滑头的后果嘛。。。。。。

    不答应的话,这些天你在柏林的吃穿用度就别想在找德国政府要了,自己想办法弄去吧。

    说是这样,莱因哈特还补充道“就算身处柏林的温莎夫妇,沦落到睡大觉的地步,作为东道主,他至少还是会善意的保证温莎夫妇安全问题,随时派党卫军的人手全程跟随再测,防止有人刺杀温莎夫妇。”

    话说到这个程度,就算是傻子都该听懂了。

    只要不合作,莱因哈特这王八蛋就要名正言顺不给你吃的,不给你喝的。而且还派人以保护的名义,全程监视你,不让你有机会逃脱,甚至还有阻挠你考自己的双手去弄到食物。

    基本上可以认定,这些莱因哈特派来的党卫军,会一直监控温莎夫妇,直到他们活活饿死为止。

    温莎公爵就算在想大义凛然,让他带着自己的妻子一起,双双被残忍的饿死在柏林街头。就算他答应,他老婆也不答应。而且,他自己也受不了这种死法。

    至于之后在莫斯利派出的警卫“保护”下,在国内四处宣传英德亲善,这也与莱因哈特派党卫军“保护”是一个意思,反正就算全程监管他。

    但至少,温莎公爵选择服从后,他和他夫人就不会做饿死鬼,而且还能以王室的标准吃好喝好,好好活下去。

    这么看来,莱因哈特对莫斯利还真是不错。虽然他对温莎公爵的手段无耻到了毫无下限的程度,但从结果上而言,他是把乔治五世当做一份大礼送给了“鹰犬”莫斯利。

    这么一来,英国也算是有够热闹了。

    一下子,他们就有了3个政府。

    一个是,戈特领导的,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政府。

    另一个是,张伯伦成立的,苏格兰的爱丁堡政府。

    还有一个是,由德国扶持,莫斯利即将组建的英格兰伦敦政府。

    一个国家三个政府,关键是,这三个政府现在都打算投靠或抱紧德国的金大腿。

    这样一来,莱因哈特就很爽了。感情英国那边的全部政府,全在仰仗自己。至于最后保留哪一个英国政府,那居然可以只看德国政府的心情来选定了。

691 愈发强大的同盟国() 
    英国,诺丁汉。

    黄昏将要来临,诺丁汉军营里的英国官兵们,都如同失去了主心骨一样呆坐在营地四处。

    诺丁汉的士兵们在兵营等着广播响起,颓废像是一杯浓郁的精神毒酒,在人群中无声无息地传递着。

    落日时刻,昏黄的余晖映照在人们的脸上,不少人眼角流露出悲伤的感情,抓枪的手不却只能慢慢松开。四周一片寂静,谁也没流露出要交谈的念头,大家都有着相似的心情,大家都对将要发生的事心照不宣,或许唯有沉默,方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突然间,电流通过的声音,在军营上空格外清晰地响起,接着,广播中戈特司令熟悉的声音出现:

    “……我军在战争中表现了日不落帝国子民坚强勇敢,正直顽强,然而,联合王国的军队虽然骁勇善战,人民虽然勇于牺牲自我为国奉献,但是连续的战争已经给联合王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作战如果继续,大英帝国将面临更残酷的伤亡……”随着戈特的广播,士兵们纷纷地下了头。

    其实在听到最后的结果之前,迁至爱尔兰岛上的政府会选择投降的风声,就早已在人们的耳中流转。

    如今,尘埃终于落定,英国最终也没有逃过命运之神的宣判。

    除了诺丁汉这边的国民自卫军营地,在整个英国北部,还有大大小小无数个小型军营也上演着同样的一幕。

    虽然德军还没有占领英国全部的领土,甚至连占领英国的大部分领土都算不上。可是,世界局势已经本土的战局,让英国的三大政府都一致选择了投靠德国的道路。

    就在三大政府同时宣布投降或投靠德国的同一天,西班牙紧急对英国宣战。

    弗朗哥在这场不光彩的宣战中,颇有些当年墨索里尼对向德军投降的法国宣战那种风范。

    急于在德国与英国签订和平协定前,捞到好处获取既定利益的弗朗哥,紧急调动了7个师的西班牙步兵,在集中了大量炮兵和西班牙轰炸机后,猛攻英属直布罗陀地区。

    直布罗陀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端,本来就是西班牙的囊中之物。之所以这块近邻西班牙的地区会成为英国的飞地,还得源于两百多年前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期间,英军趁着西班牙内部虚弱的契机,一举攻占了直布罗陀。

    两百多年来,西班牙对丢掉直布罗陀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也曾两次发起对直布罗陀的大规模围攻,试图夺回。

    可知道直布罗陀成为英国海军的一个重要基地为止,西班牙的军队也没能夺回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