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233章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233章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征军此刻的混乱,随时都可能打到他们指挥部的德军装甲部队,渺茫的前途与不堪的处境,令这位戈特勋爵留下来的参谋忘掉了自己的身份。

    亚历山大环视一圈,下属们,都有意无意躲开他的目光。可亚历山大分明看见,这些参谋们的眼中,带着一丝不甘于屈辱。多少年来,大英帝国凭借一面米字旗,纵横全球,建立日不落霸权,打败一切试图挑战的敌人,

    可如今,堂堂大英帝国,用最精锐的士兵配备最优良的装备,居然被打的如此窝囊。20万大军,从比利时北部一路溃逃,躲到敦刻尔克这种港口城市中,堵在拥挤的滩头,挤上冗杂的运输船队。

    这一切,骄傲惯了的英国军官们无法接受!

    看着这些自以为是的下属,亚历山大突然笑了起来,他很想一个耳光抽在眼前这位参谋脸上,告诉他,这是战争,世界大战!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国内为什么使出各种手段,平衡欧洲各国的实力,或孤立或干涉,用尽手段争取并维护一个实力均衡的欧洲大陆。几个世纪以来,为什么英国总是对那些与谋求霸权国家相抗衡的一方提供经济外交支持,支持弱小的一方抵抗强大的一方,充当平衡者。

    就拿这一次对抗德国来说,英国,一个超级大国,为什么还得使尽各种手段逼迫法国比利时和德国拼命;为什么近乎于低声下气的用贸易合同讨好意大利,争取其中立;又为什么只能派出区区20万人的陆军,参加这场世界大战级别的决战?

    原因只有一个——大英帝国,绝对不像人民想象中那么强大。

    不过,亚历山大毕竟不会真的动手。

    给那名参谋一个响亮的耳光,并不能解决问题。况且,身为堂堂远征军中司令,动手扇耳光这种粗鄙之事,他可做不来。

    在这一点上,亚历山大可比德国那名堂堂元首要有自知之明得多了。

    不过,厚重脸皮能不顾身份扇耳光的莱因哈特,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在柏林准备给吕特晏斯和雷德尔授勋,大肆庆祝北海大捷。

    而注重身份,有绅士风度的亚历山大,如今却悲催的被捆在敦刻尔克这块弹丸之地里,一步步看着自己的军队被蚕食,被毁灭。

    苦笑一声,亚历山大松开了握紧的拳头,用力的深呼几口气,令自己勉强平静下来。

    “向南突围汇合法军,如果在戈特勋爵刚刚退守敦刻尔克时,还有可能成功。可现在,德军已经突破了我们全部成规模的防线,即将冲到敦刻尔克滩头。即便我们想走,也没有机会了。”

    亚历山大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而尴尬的微笑:“本来,我们是有机会退守本土,在日后完成更重要使命的。可如今,皇家海军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大错,以至于我们陆军陷入绝境。这不是我的错误,更不是在座各位的无能,这是一场由于海军失利所带来的灾难。这一仗,我们虽然失败了,但并不是因为陆军作战失利的缘故!”

    “我们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一路坚守到最后,一路反抗到敦刻尔克。可等来的,不是国内承诺让我们撤离的发电机行动,而是海军大败,我军孤立无援的一纸电报!”

    亚历山大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引起了大多数军官参谋们的共鸣。没错,他们拼死拼活挣扎道这一步,为的不就是配合发电机行动吗?

    结果呢?就因为一向自命不凡的皇家海军在关键时刻不争气,害的陆军跟着遭殃,殃及到陆军之前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

    他们本来是可以向南突围的,他们本来是不必北上敦刻尔克的。

    可就因为相信海军,相信发电机计划能成功,远征军压上一切,来到这片滩头,顶着德军没日没夜的轰炸,在斯图卡那尖锐的呼啸声中,胆战心惊的坚持到现在。

    我们都拼成这样了,海军怎么就不能在加把劲?!

    就他们金贵,受点挫折就可以撂担子不干吗?

    海军那帮孙子,在决定终止发电机行动的时候,有考虑过还在敦刻尔克滩头挣扎的陆军吗?

    “可惜,国内向来是偏袒海军的。”亚历山大在确认属下们已经被自己成功引导情绪后,摆出一副打抱不平的表情,沉着脸道:“为了海军少损失几艘战舰,他们就能把20万为国家抛撒热血的远征军官兵全部当弃子丢弃在此。将军们,你们真的服气吗!”

    “国内不把我们远征军当自家人,我们又为什么要在这里当炮灰?!”那名最年轻的参谋率先被引导着说出了这番大逆不道的话来。

    有时候有些话,一旦开了头,就再也守不住。。。。。。

    “没错!海军小败一场,就能推辞不战,那我们陆军打了败仗,是不是也能要求停止作战?”另一面参谋也跟着叫嚷道。

    “他们放弃远征军,那我们也没必要为他们拼命!”

    “凭什么我们在前线拼命作战,那些胆小的人却能躲在本土坐享其成?!这种事,我无法接受!”

    “对!我们绝对不能接受!”

    。。。。。。

    听到这里,亚历山大笑了。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圣洁而高尚的笑容:“没错!这样的事实,你们无法接受,我同样不能接受。既然我现在领导着远征军,那我就有必要让远征军官兵的生命,不被毫无意义的牺牲掉。”

    时间到了!亚历山大心里默念道。

    “哪怕下地狱,我也要完成我的使命!我要带着远征军剩下的所有人活下来!如果国内放弃了远征军,那就由我来保住大家的生命!”

    在一帮下属越发认同的眼神中,亚历山大说出了埋藏在内心深处那个,足以让他受到国内最高审判的懦弱想法:“我命令!从现在起,英国远征军全体官兵停止作战,准备,向德军投降。”

第三百九十九章 该投降时就投降() 


第四百章 魏刚防线(求投票,求打赏)() 
“看来,我们有必要考虑最坏的情况了。英国人在敦刻尔克不战而降,让德国人得以解放出了一个精锐的装甲军,而这个装甲军,就是曾经用半天时间击破比利时十个主力师的第19装甲军。”

    魏刚在指挥部里沉默了一阵后,由新晋升中将的贝朗特打破了沉静,这位刚刚从马奇诺防线调来部队中接手了一个军指挥权的军长,叹了口气,指着墙边的大比例地图道:“众所周知,德军第19装甲军的指挥官是古德里安。以此人的指挥风格来看,他或许很快就带着部队南下突击。”

    贝朗特拿着伸缩杆,指着地图上的松姆河、瓦兹河及埃纳河一线,对众人道:“大家可以看见,我军当下最后一道可以依托的防线,就只能是魏刚将军定下的这一带。很显然,德军也能发现这点,再加之古德里安这名指挥官向来雷厉风行,擅长奔袭作战,所以他一定会趁我军立足未稳时发起进攻。”

    虽然只是一名中将军长,可贝朗特时贝当将军当年的下属,深得其经验,于是魏刚对于贝朗特的启用,也就比对普通军长要器重得多。现在,贝朗特所分析的局势,其实也都是经过魏刚上将点头示意过的。

    “从敦刻尔克到松姆河、瓦兹河及埃纳河一线,我们拥有的战略纵深并不充足。而考虑到德军装甲部队迅速的奔袭能力,就使得我们更加缺乏准备时间。”贝朗特手中的伸缩杆,在地图上移至敦刻尔克所在标识处。由于只需要在地图上微微移动,所以这个距离显得异常短小。

    贝朗特的伸缩杆,最终停留在了蓝色标识的敦刻尔克处:“这里,我军有近十万军队与在英国远征军的影响下接连投降,导致原先存在的我方北部牵制力量顿时消失。本来,我们的十万人加上近二十万英军,是完全可以阻挡德国第19装甲军的。挡住了北部的德国装甲部队,要对付德军留在我防线正面的几个装甲师也就相对轻松一些。不过如今看来,我们的新防线是必须与全部的德国装甲师正面抗衡了。”

    “司令部的参谋们,已经用沙盘详细推演过。”贝朗特看了一眼魏刚,在得到对方点头示意后,接着道:“德军的装甲部队太多,完全足以支撑他们展开自松姆河向南的多路攻势。说白了,光靠他们的坦克,几乎就能压垮我们辛辛苦苦建立的防线。这条漫长的防线上,有太多地方可能被德军突破。况且,德军的摩托化步兵师也能迅速抵达前线,作为后续兵力支持其攻势。。。。。。”

    贝朗特的话,引起了在座将校们的一片惊呼。虽然司令部那些参谋们作出的推演,他们也都观看过。以法军当下所剩61个装备低劣的三流师,即便加上从马其诺防线抽回的8个二流师,那最多也只能稍微抵挡德军一阵子而已。

    毕竟,无论是留在二线的那些三流驻防军,还是马其诺防线中缺乏机动性武器的二流要塞师,都没有充足的反坦克武器。遇到德军的战车,他们几乎是没有抵抗能力的。

    或许,马其诺防线那8个师依托防线上那些坚固的工事,大口径的要塞炮,还能游刃有余的对抗德军装甲部队。

    可离开了马其诺防线,这就只是8个“纯”步兵师,纯的连装甲车,运输车,大炮,都匮乏稀缺。毕竟,他们原先只是要塞部队,并不需要配备装甲车,运输车一类野战部队的装备。至于大炮,有了固定在防线上的要塞炮,他们还需要配什么野战炮?

    但即便如此,魏刚还是把这8个师抽来了新防线。

    原因很简单,哪怕是这8个要塞师,训练程度与作战能力,也比他手里的那61个三流师要强上不少。魏刚需要这8个师回来,作为新防线的主力与支柱。稳定全局。

    那装备不齐的二流师来当主力用,这听上去实在是有些悲催可怜,不过,这就是法国陆军的现状,是这支一个多月前还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兰西军队,此时此刻所面临的境遇。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当务之急!”贝朗特严肃的高声道:“我们将要面对的敌人,不但不像开战前大家以为的那样,是一支新兴的武装,相反,他们很强,比现在的我们还要强!”

    “不过,我们也不是毫无胜算。”贝朗特皱了皱眉头,然后很快又豁然道:“至少现在,我军是交由经验丰富的魏刚将军指挥,而不是由甘末林那种外行来命令。堂堂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数十万大军,只要指挥得到,依托松姆河、瓦兹河及埃纳河一线的地理优势,想要拦下德军,完全行得通!”

    说起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至今,也算是多灾多难了。

    在它70年以来所经历的历代危机中,从政府倒台至任命有精神病的总统都有。而且,还两次赶上世界大战,而且同样是被德国给暴揍一顿。

    只不过,上一次世界大战,他们凭借英美军队的帮助,才勉强打退了德皇威廉的大军。而这一次,美国隔着大西洋明哲保身,尚未参战。英国在北海已然大败,远征军全面投降。能够帮助法国的盟友,已经不复存在了。

    哦,说漏了一个,还有比利时盟友呢?

    不过他们这次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开战第一天就主力尽失,然后一路划水,直至四天前正式投降。比利时陆军的22个师,几乎全程就没起到任何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