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174章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174章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年来,我亲自参加了每一艘新战舰的下水仪式,见证了帝国海军从无到有的每一个过程。我为每多一艘战舰而兴奋,我为自己参与其中而自豪。今天的帝国海军,让我回想起了曾经那支无畏的‘大洋舰队’。”

    “所以我害怕,我怕哪一天,因为一着不慎,让帝国苦心经营起来的这一切,又变回20年前的样子。害怕在刚有点希望的时候,又再一次的让光芒变成了虚无。”

    “只要有一线胜机,即便粉身碎骨我也绝不退缩。”

    “我的元首!”雷德尔充满期待的看着莱因哈特,一字一顿道:“您能保证,这次作战,还能像当年彩虹行动那么顺利吗?”

    莱因哈特挑了挑眉毛,陷入思考中。

    若是当初的彩虹行动,他完全可以拍着胸膛说百分之百成功。毕竟一切都是有前车之鉴的,并不是他自作主张。但现在这场挪威海战,就完完全全是经过了20年发展之后,由如今这个莱因哈特的第三帝国,所作出的第一次创举。

    他其实很想显得和以往一样的自信,用自己玩世不恭的语气姿态,轻描淡写的夸夸其谈,说一切尽在意料之中,大家只需要照做就能取得成功。

    可莱因哈特现在却突然发现,当他在第一次面对一场没有任何借鉴的,决定国家命运的选择时,竟然也会如此患得患失。原本他以为自己已经克服了一切,拥有了像那些著名历史人物一样的毅力与果决。但在与雷德尔一番推心置腹后,他似乎也染上了雷德尔的谨慎思维。

    不错,这并不是担心与逃避,这也是从另一个方面为帝国着想。

    没有人可以说谨慎是一种过错。

    直到最后,莱因哈特也没有给予雷德尔期待的那个确定回答。他一脸苦笑,给出了一个既没有明确肯定,也不算否定的回答:“这一仗迟早要打,现在打,我们可以使用丹麦的机场,可以利用挪威的岸防,可以在一个我们想出击的时候出击。东方有句古话,叫做‘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意思也是指时不待我,机会不是每一次都有。我想,如果现在都不乘着地利有助于我们的时候,打上一仗,那将来我们又能在哪找到一个更好的机会?”

    “只管放手去做!胜了,回头我给你庆功。败了,最后被绞死的也不会是你们这些将领。”莱因哈特一狠心,咬着牙道:“但如果我们畏手畏脚的什么也不做,那最后帝国一定会失败。这一切,早就被我们糟糕的地理位置所决定了。”

    “打不赢这场海战,那我们也就失去了打赢未来战争的一切机会。那样的话,那作为帝国的领导者,我会在一个阴暗的地下室里,握着枪,塞进嘴里扣动扳机,用我的这条命来支付失败的代价!”

    “说实话,我是个惜命的人,或者说白了,是一个有些怕死的人。”莱因哈特微微一笑,用很轻但是很坚决的声音道:“所以,我不会让你们失败!”

第二百九十章 欠款的都是大爷() 
一  “过两天,我送一份你喜欢的礼物给你,相信你马上就能用得上。”莱因哈特在临别前,给雷德尔吃了最后一颗定心丸。

    其实,这份礼物早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当初莱因哈特答应给雷德尔补充3艘战列舰,可实际雷德尔到现在为止却只收到了一艘。但另一方面,与苏联合作内容中,莱因哈特收了斯大林大笔的资源和原材料,答应替苏联建造的三艘战列舰中,却只有一艘交付给了苏联海军,而且还是同期建造的漏洞最多的一艘战列舰。

    原定名为“列宁导师号”和“斯大林领袖号”两艘真正集结德国最强科技结晶的战列舰,此时此刻可都还在德国“检验人员”的操控下,“检验”各项性能。

    这种检验,可不等于当初有苏联人一同的那次“彼得大帝号”海试。这次是实打实的由德国海军现役水兵全盘接手,每一个岗位上都安排到位了德国军人。

    至于未来负责交接的苏联海军官兵,到现在连这两艘战列舰的面都没见过。

    “元首!大事不好了。”刚送走雷德尔,莱因哈特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又迎来了急急忙忙的罗斯。

    “什么事搞的你这么慌慌张张。”莱因哈特斜视着满头大汗的罗斯,语重心长的教育道:“成大事的人,都要临危不乱。你好歹也算更了我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没学来我那些优秀的品质?”

    “来来来,喝口水吧。”面对知根知底的罗斯,莱因哈特也明显放松了许多,卸掉了刚刚的压抑与忧虑。他甚至还有心情指导罗斯,一边递去杯水一边提醒罗斯别紧张。

    不同于靠自己能力与资历上位的雷德尔,罗斯除了一腔爱国热情和对莱因哈特的疯狂崇拜与忠臣外,做起事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闪光点。而作为领导盖世太保的具体负责人,罗斯的忠诚又是必要的。

    再加上很多需要盖世太保查缴的间谍与反动派,以及需要他们刺探的重要外国情报,都映在了莱因哈特的脑海里。所以罗斯在能力上的些许不足也就可以被莱因哈特稍微容忍一些。

    当然,提高还是必要的。凭借自己后世的经验,以及提拔大量优秀盖世太保基层成员辅佐罗斯,莱因哈特确信自己已经帮罗斯提高了不少办事效率。

    总之,在罗斯面前,莱因哈特居然还是能勉强充当一个经验丰富的伪内行。

    “谢谢。”罗斯受宠若惊的双手接过了莱因哈特递来的水杯,然后一饮而尽。

    虽然罗斯通过长期的接触后,知道莱因哈特这么做只是朋友间的关怀。但能让元首亲自给下属递水这件事,本事就是做属下的荣幸。所以罗斯仍旧是非常满意并恭敬的接过了水杯。

    “对了,你说的大事不好,是指什么?”莱因哈特端起了桌上的另一杯水,边喝边问道。

    当然,并不是莱因哈特没事吃饱了撑的,平常喜欢在桌上放两杯水。只是刚才雷德尔没有喝给他准备的水,这才多出一杯来。

    如果罗斯知道,莱因哈特递给自己那杯的是别人不喝才留下的。估计也就不会那么受宠若惊了。。。。。。。

    “斯大林亲自发来消息,并指明要元首您本人回复。”罗斯右手放下水杯,接着把左臂夹住的一份文件递到莱因哈特面前。

    斯大林发来的文件?

    这回轮到莱因哈特紧张了。怎么?这还没把给他们的战列舰正式交到雷德尔手里,就被惦记上了。

    想想看,这两艘战列舰拖欠的时间似乎也的确久了一点。中途,莱因哈特也几乎把一切能用的借口都用过一遍了。

    要调试,要检测,要改装部分发现的原设计缺陷,要添加新增仪器。。。。。。。。

    还有就是说时间上不凑巧,还没顾上给;最近事情多,不小心忘记了;怎么老是催,苏联朋友是不是不信任我们,本来准备月底交付的,可现在两国友谊被伤害了,我们决定晚点再交付。。。。。。。。

    反正莱因哈特就像一个欠钱的大爷一样,找了各种或专业,或无赖的借口推脱。到现在,连他那比城墙还厚的脸皮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再找借口拖延了。

    左思右想好一会,莱因哈特也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借口可以编,干脆心一横,文件都摆在这里了,先看看再说。要真遇到斯大林在里面提起战列舰的事,就说自己什么也没看见!

    想通这一点,莱因哈特也就不那么紧张了。伸手拿过面前的文件,气定神闲的浏览起来。

    “莱因哈特,我的老朋友,当年转眼一别,我们已经有超过十年没有见面了。时间过去的很快,但我们当初接下的友谊,却在这些年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着。。。。。。。”

    对于这种屁话,莱因哈特是一目十行略过的。以他对斯大林的了解,这种客套话估计也是随便找了一个委员代笔写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写的什么,所以并没多少实际意义。

    在跳过了大段篇幅后,莱因哈特终于在文件的后半部分,找到了重点:“根据你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去年八月份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

    当莱因哈特看见这段斯大林式开场白后,莱因哈特算是松了口气。

    这段话并不像通常外交官的辞令,没有称德国为“贵国”,而是带点傲气的叫“你国”。很显然,就是斯大林一贯的说话方式了,在苏联,也就只有他会这么说话。

    而他提到里宾特洛甫在去年八月份签订的条约,毫无疑问就是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份条约,可和莱因哈特亲手促成的战列舰交易沾不上边。

    “波罗的海三国一直都是欧洲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前哨,苏联对这种状况的容忍也已经到了极限。现在,我们的红军将为了维护祖国的安定而做出新一轮行动。在此过程中,希望你国可以按照条约中所承诺的那样,不对波罗的海三国进行任何形式的援助,不论军事政治。。。。。。。。”

    看完后,莱因哈特彻底放下心来,鄙夷的看着罗斯道:“这就是你说的大事不好?”

    罗斯点了点头,认真的回答道:“对啊,苏联政府或许马上就要兼并波罗的海三国了。一旦他们成功兼并,这对我们的国家防御也会造成威胁。”

    “我们马上就要和英法打起来了,有几个小国帮忙分散苏联的注意力不是好事吗?”莱因哈特摆了摆手说道:“等他们兼并完那几个小国,我们也该收拾完法国了。到时候,苏联不过是多了一个威胁我们的出击阵地,我们少掉的却是整个西面的一个大敌,以及为之需要付出的大量防卫兵力。”

    罗斯有些奇怪的看着莱因哈特。怎么?元首居然认为,帝国彻底打败法国用的时间,会比苏联兼并三个小国的速度还快?!

第二百九十一章 挪威第五师() 
一  “是!我们将立刻进入一级战备!重复,我们将立刻进入一级战备!”在电话里,孙德洛高声向他的真正上司吉斯林汇报道。

    孙德洛上校麾下的挪威第五师,并不是什么精锐部队。如果在平原战场上发生遭遇战,他们或许连一个小时都撑不住,就会被一个团的英军给击退。

    但是,这支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却有另一个优点。那就是勇敢,近乎于鲁莽的勇敢!

    孙德洛甚至有种预感,一旦遭到入侵,即便他亲自下令投降,整个师会服从命令的估计也不到一百人。剩下的人,即便明知道必败无疑,也仍旧会选择以死相抗,誓死捍卫国土。

    有了这一优点,孙德洛至少不必担心部队在强敌面前作鸟兽散。即便战斗力再不靠谱,至少他们还是会按照最初的部署坚守在各自岗位上。至于能坚守多久,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过,对于他们能坚持多久,孙德洛并没有任何寄托。反正他的底牌也不是自己带出来这支弱旅,第五师有多大能耐,他这个做师长的再清楚不过了。指望这群训练从来没有按量完成过的废物守住港口,还不如指望吉斯林私底下告诉他的德国援军能够及时到来。

    一开始,孙德洛其实并不太相信吉斯林所说的全部内容。在他看来,德国人和英国人同样对挪威垂涎三尺。指望德国人能够在英军入侵时无私援助,就如同绵羊指望老虎能在豺狼的爪下保护自己。驱虎吞狼,本来就是一记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