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逆臣 >

第229章

逆臣-第229章

小说: 逆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某方面而言,如今此时,“集英殿”内的争吵混乱,对文武两派官员而言,乃是一场信仰、利益交集的圣战

    ~~~~~~~~~~~~~~~~~~~~~~~~~~~~~~~~~~~~~~~~~~~~~~~~~

    终于想明白了文武官员们争吵失态的缘由,萧漠暗暗想道:“怪不得我归京之后,文系官员对我那般热情,而武系官员的态度却颇为冷淡、神情复杂,原来还有这般利益纠葛。想来是他们也是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于我了吧?毕竟将他们接连击溃的草原联军,最终却败在了我的手上,心中必然羞愤,如今更要借我和张衍圣留画题字于‘集英殿’的契机,以重拾利益地位……”

    正在萧漠心中恍然,并若有所思之时,“集英殿”内的混乱,也随之达到了。

    虽说俗语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但那是建立在可以动手的情况下;如若双方不得动手动脚,只能动嘴皮子,这群“将军府”的将军们,又怎能斗得过那些整日里靠脑子和嘴皮子过活的朝中众大臣?自取其辱罢了。

    果不其然,待一位“将军府”的左卫上将军,被一名御史用不同的“圣人之言”、翻来覆去不带脏字的骂了数遍,上至祖先父母,下至后代子孙,短短片刻间皆成了不忠不孝、禽兽不如后,却是出离的愤怒了。

    愤怒之下,这位上将军也当先反应了过来,知道这般和文臣斗嘴皮子只是自取其辱,讨不得好,进而想到了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虽然他如今胯下没有汗血宝马,手中没有仗八长矛,但对于自己的拳脚功夫显然也颇为自信,驱身前去就要与这位御史切磋一下。

    幸好护国公罗裳眼疾手快,将这位上将军拦了下来,否则就要一场全武行就要上演。

    而那位御史虽然吓得小脸惨白,嘴上却依旧不饶人,一边上蹦下跳,一边大呼小叫:“子曰;‘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你来呀本御史又怎能怕你?看你这般残暴,就知你的本性极恶,于国于家,皆是祸害,本御史一定要向陛下弹劾你……”

    看到这一幕,萧漠先是觉得好笑,后又觉得悲凉,最后轻叹一声,缓缓说道:“可悲可叹。”

    张衍圣轻笑道:“是啊,可悲可叹……我朝文臣,刚刚经历过战乱,已是开始想着继续打压武将一系了,眼光浅薄,只知蝇头小利;我朝武将,自身连战连败,如今竟然要厚着脸皮来分你我之功勋,恬不知耻,再无百年前之志气……”

    这话正是萧漠所想,但打击面实在有些广,所以萧漠只是心中想想罢了。而张衍圣却是仿佛自信萧漠与八贤王绝对不会说出去一般,言语间毫无顾忌。

    另一边,八贤王神色间的怒气更甚,但并没有反驳,显然是同意张衍圣的说法了。

    ~~~~~~~~~~~~~~~~~~~~~~~~~~~~~~~~~~~~~~~~~~~~~

    大殿之内,文武斗的闹剧依旧是不断,让人目瞪口呆;萧漠、张衍圣、八贤王三位主角被晾在了一边,正各有所思;另一边,楚灵帝看着眼前这番热闹,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后,已是怒不可赦了。

    “都给朕住口”

    随着楚灵帝一声怒喝,文武两派才发现了各自行为的不妥,或面现愧色、或犹自不服,却纷纷回到了各自的位子站好。

    楚灵帝将尚挂着萧漠画像的杆子交给了身后的张谦,怒气冲冲的回到御座之上。

    很显然,生性淡然的楚灵帝,很少这样生气,更少这样咆哮,刚才那一声,虽然声势颇大,但嗓子已是沙哑。

    费三贵颇有眼色,楚灵帝刚刚落座,已是将一杯御茶奉到了楚灵帝的面前。

    楚灵帝强压着怒火,喝了一口茶水,但看着眼前的文武百官,怒气不仅没有稍稍平息,反而愈炽,最后竟是将茶杯掷于脚下。

    清脆的杯盏碎裂声中,满朝皆惊。

    包括萧漠、张衍圣、八贤王内,满殿上下,文武百官、内臣宦官,皆是连忙跪下,齐声道:“臣知罪,陛下息怒”

    “八弟、子柔、子佳,你们三人站起身来,们什么事?你们三人又有何罪?”

    待萧漠三人起身后,迎接文武百官的,则是楚灵帝的怒声训斥。

    “你们……你们好啊……这就是朕的大臣,这就是我大楚的将军看看你们刚才的样子?与那骂街泼妇有何异你们有没有想过,这里是‘集英殿’朕在位二十一年,第一次开启的‘集英殿’你们有没有想过,现在正进行的仪式,对我大楚究竟有着何种意义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是我大楚的将军,你们是我大楚的大臣全天下的百姓都在看着你们你们要让他们看什么?看笑话吗?看我大楚的笑话?看朕的笑话?”

    楚灵帝平日里一向性格温和,很少动怒,但这并不代表楚灵帝没有脾气和威严,帝王心术与帝王之威,他都不缺少,只是他很少运用这些、也不想运用这些罢了。

    帝王一怒,天地皆震。

    众文武显然被吓得不轻,一时间连呼“臣知罪”、“臣万死”、“陛下息怒”、“保重龙体”云云,却丝毫不敢辩解。

    而经过这般宣泄,楚灵帝的怒气终于平息不少,环视众臣一眼后,说道:“下朝之后,你们每个人都去吏部领罪,该怎么惩处由礼部与吏部共同商议现在都先起身,给朕说清楚,刚才究竟是怎么回事”

    众文武起身后,静默了片刻,护国公罗裳当先出列,恭声道:“陛下,事情是这样的,方才陛下您悬挂画像题字之时,臣突然发现情况有所不妥,进而禀报上奏,然而众朝臣却反应过激,打断了臣的话语,并群起而骂之,臣一时不忿,进行了反击,乱了尊卑,还请陛下降罪”

    虽然请罪,但说的却都是众朝臣的不是。

    一众“将军府”武将纷纷迎合称是之间,众朝臣皆是大怒,纷纷反驳。

    只见知枢密院事、观士王之智再次出列,怒声道:“护国公勿要自欺,扭曲事实以误导陛下陛下,事情是这样的,刚才‘画像落语悬壁’之仪式,乃是我朝最为隆重神圣的事情之一,然而护国公罗裳和一众将军府的武将,却突然口出妄语,破坏仪式,实是不敬,臣等心中不忿,才进行怒喝”

    签书枢密院事林尚出列道:“是啊,陛下,臣等本只是阻止他们在如此神圣的仪式上肆意妄为,却没想到竟是遭到他们的辱骂呵斥,从而才失态的。”

    大概是知道众将领的口才大都比不过朝中众大臣,护国公罗裳示意众将领稍安勿躁,再次出列,神色愤怒,道:“胡说,本公只是有要事向陛下禀报,事关重大,耽误不得,又怎样不敬了?又怎么是口出妄语?尔等如若不说清楚,本公必然要向陛下弹劾你们诽谤乱言之罪”

    看来,护国公已是下定决心要以一己之力舌战群臣了。

    太傅林芝仕冷笑出列,缓缓道:“萧翰林与张学士乃是科举出身,学问才华举世皆知,如今又为陛下册封文职,他们两人的画像自应该悬挂于大殿左侧,但护国公您却扭曲是非,贸然上奏,称两人的画像应该悬挂于大殿右侧,真乃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此一来,又如何不是口出妄语、肆意妄为?”

    说着,林芝仕又向着楚灵帝躬身一礼,扬声道:“陛下,臣弹劾护国公罗裳以及将军府众人大不敬、妖言惑众之罪”

    朝间上奏,也是有规矩的。

    品阶低着,即使有要事,往往也会等待片刻,确认各部门、各派系的上位官员无事可奏后,才会出列禀报。

    所以,反驳护国公罗裳者,正是之前最先反对八贤王入朝的王之智和林尚,以及清流领袖林芝仕三人。

    三派系官员,往日里一直争斗不休,然而近日竟然有了默契,两次共进共退,堪称是数十年来少有之事了。

    另一边,护国公罗裳冷哼一声,道:“陛下,萧漠翰林与张衍圣学士,虽然以文事而闻名,以科举而为官,如今也是我朝文系官员,但其立功,却是因为武事功勋,悬壁留画,自应该悬挂于武将一侧,又怎能悬挂于一众文官那里?”

    然后,又是一番争论。

    楚灵帝是一个聪明之人,看着文武两派的争论,转瞬间已是明白了他们为何如此,眼中闪过沉思之色,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平衡。

    ~~~~~~~~~~~~~~~~~~~~~~~~~~~~~~~~~~~~~~~~~~~~~

    ps:下一章:《舍武立文》(下)

    。。。

第五十章。舍武立文(下)。() 
第五十章。舍武立文(下)。

    所谓帝王心术,御下最重平衡之道。

    而所谓的平衡之道,又体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

    一个方面是权势的平衡。

    譬如楚灵帝御下,如若有丞相张谦当朝主政,就要有枢密使王翰的存在能与之相抗衡。王翰的心机、能力、圣眷、权势,皆不如张谦,但两者相争多年,王翰虽处于劣势,却一直屹立不倒,原因不说即明。

    两年前,在王翰与牛语贤的合力设计之下,楚灵帝错以为庙堂之中已是丞相张谦一党独大,虽然对张谦宠信依旧,视其为老友,却依然果断的打压张谦一党,并加大了对王翰的支持;其后发现王翰权势渐大,又转而开始支持张谦,打压王翰,以此保持两派的平衡。

    而这些日子,楚灵帝之所以有意让八贤王入朝参政,除了八贤王确实功勋卓著之外,也是因为楚灵帝不满王翰在战时的表现,有了贬斥的心思。而一旦王翰倒台,为了防止张谦一党独大,自然要有新的派系出现以制衡——可以说,楚灵帝力主八贤王入朝,绝非只是因为个人感情的影响。抛开感情因素,八贤王其实也只是王翰下野后的替代者。

    …………

    而另一个方面,则是为政决断时赏罚的平衡。

    譬如说,楚朝历代帝王,皆是重文轻武,然而这般倾向,也仅仅只是体现在诸般政策之中。平日里文武相争,赏罚之际,无论是楚太祖还是楚灵帝,都不会明目张胆的表示自己的偏向与支持,而是就事论事,公平公正,且威且信,让人心服口服,朝野归心。

    …………

    也正因为楚灵帝自登基以来,严格遵守着这般平衡之道,并紧抓军权于手,所以他虽然屡屡放权于张谦、王翰,对朝中政务更是多有懈怠,醉心于道家学说、长生之道、文人技艺,但皇位却一直稳固无比,言出法随,无人敢生异心。

    ~~~~~~~~~~~~~~~~~~~~~~~~~~~~~~~~~~~~~~~~~~~

    然而,也是因为楚灵帝为政一向遵守着平衡之道,所以看着眼前文武群起而争论,心中才会犯难。

    从本心上讲,楚灵帝自然是希望萧漠和张衍圣的画像能悬挂于大殿左壁,归于文臣之列,毕竟在楚灵帝眼中,萧漠与张衍圣两人与武将是根本不搭边的。

    然而,护国公罗裳之言,却也有其道理,所以楚灵帝在想明白了文武两派相争的缘由后,并没有妄下决断,只是静静的听着双方继续辩论。

    此时,一名叫做陆祖佑的枢密直学士,正在细细数说着萧漠与张衍圣二人的士身为丞相之孙,自幼已是世人皆知,被认为是我大楚数一数二的青年才子。其诗词、其文章,皆是传扬天下;论及儒学造诣、文人技艺,即使诸多前辈名家,也自称不如;其后以科举入朝,县试、州试皆为头名、殿试也是位列榜眼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