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逆臣 >

第224章

逆臣-第224章

小说: 逆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却也不得不得暗赞楚灵帝做的聪明虽然他的聪明往往用的不是地方。

    他之所以先行封赏张衍圣,正是为了用张衍圣堵住众文武的嘴。

    而楚灵帝将八贤王的封赏放在最后,恐怕就是想要与众臣讨论八贤王入朝参政的事情了。

    ,公,,,,

    然而,与此同时,那些朝中勋旧豪门的代表们,却是与普通文武大臣的想法,又有不同。

    或许是因为之前张衍圣的封赏,让他们忽略了这一点。

    萧漠成为了卫国侯、封邑真户!!

    世人皆说京中到处皆豪门。但实际上,京城中真正的豪门贵族、或者说豪门中的豪门,被承认的。也只有十一家。这十一家皆是有着三个荐同的特点一国公、万户侯、以及一个名满天下的祖先。

    而萧漠如今已是成为了万户侯,虽然不是国公,却也是卫国侯,仅仅只差一级,而以萧漠的才华功勋、以及楚灵帝对他的宠信,谁知日后会不会真的成为国公?虽然没有名满天下的祖先,但萧漠本身就是名满天下”

    如此种种,是否预示着,萧家即将要成为楚朝第十二家豪门了?

    豪门之间,或许勾心斗角,但更多的。却还是结盟联姻,以互利自保,抗衡新兴的朝臣乃至于皇室!!

    如若萧漠的萧家,会成为第十二家豪门的话”

    “或许,与萧家的关系。应该更近一些了。”

    这是众豪门代表心同的想法,至于王翰,看着萧漠更是目光闪闪。

    “臣领旨,谢主荣恩。”

    然而,萧漠却不离殿内众文武的想法。神色比之张衍圣还要更加平静,拜谢之后,就缓缓向着自己原先所在的位置退去。

    抬头看见,却见楚灵帝正对他露出一个会意的笑容,仿佛是在说:“你想成为一个富贵闲人,衣食无忧,自由自在,俸禄不要太低,责任不要太大,只要能经常与联相处的位置,如今这般安排,你可满意?”

    与此同时,萧漠耳边,再次传来了费三贵的声音:“八贤王接旨!!”

    防:电脑一直有问题,一点“字数统计”就卡住,”也不知这章究竟写了多少字,数了数文档写了十三页,应该在万卓以上。总之该章的情节已结束,就这么发上来吧

    。。。

第四十七章。八王入朝(万字)。() 
“八贤王接旨”

    随着费三贵再次扬声宣旨,已是大概猜到封赏内容的萧漠、张衍圣、张谦三人,皆是神色凝重,思索着即将到来的变化种种以及各自的应对之策,皱眉不已;而隐隐猜到会有变故发生的王翰,此时更是表情专注,认真倾听。

    反倒是大殿内其他的文武百官,尚在各有所思之中,消化着刚才萧漠与张衍圣受封时所带来的种种冲击与震撼,对于楚灵帝赐予八贤王的封赏,却并不在意。

    在他们看来,八贤王虽是最受楚灵帝看重的兄弟,且睿智能干、素有贤名,如今又立下了莫大功勋,但其皇亲的身份,却是他最大的限制。接下来的封赏,恐怕最多也就是卤簿仪仗的升级,且多赏赐一些钱财资产罢了。

    在楚朝,皇帝朝臣们对皇族宗室成员们的防范,并不比对外戚宦官的防范低多少,自太祖当年以乱政谋权的罪名,将自己的三位亲兄弟满门抄斩之后,近两百年来,楚朝的皇亲国戚们已再无入朝掌权的实例。

    事实上,即使是今日的八贤王,虽已是楚朝百余年来最有权势的王爷了,但在大多时候,也仅仅只是作为临时任命的天使,行查探巡视之权,事情结束后马上就会被楚灵帝收回任命。想要进一步获得实权,按照楚朝的惯例,近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一切波涛汹涌,就在这风平浪静中开始。

    ~~~~~~~~~~~~~~~~~~~~~~~~~~~~~~~~~~~~~~~~~~~

    随着费三贵的扬声宣旨,八贤王垂首出列,让人看不清其此刻的神情,只是默默的跪在楚灵帝面前,沉声说道:“臣弟在。”

    只听费三贵扬声道:“八贤王田徵,睿智英武,素有贤名,多年来屡有功勋于国,如今更于国难之时,扬我国威,杀敌无数,招草原百族归华……特升卤簿为太子仪仗级,金吾一百二十人、兵部仪卫一百八十人、六军三百人【注一】……特赐紫金鱼袋、龙纹如意、宫中行马,赏银钱五万贯。贡布八百匹、皇庄三座,钦赐。”

    (注一:“卤簿”即皇家与百官的仪仗队,级别繁多,规定严格,乃是封建社会官场阶级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金吾”、“兵部仪卫”、“龙墀”、“六军”都是指仪仗队级别,多为掌旗使,但仅只用于皇室仪仗。)

    刚开始,当费三贵宣读着八贤王日后的仪仗种种时,文武百官们还在含笑听着,心中想象着八贤王日后在上朝或祭天时的前后拥护、百般威风,心中虽然羡慕,但并不在意。

    卤簿虽是身份地位的重要象征,让人羡慕惊叹,但说到底只是华而不实的摆设,意义重大,却无实际利益,反而会支出大增——哪怕今日封赏之后,八贤王的仪仗尊贵,已是仅次于楚灵帝。

    然而,当费三贵宣读到“特赐紫金鱼袋、龙纹如意”时,百官们皆是神色大变,相互打量,面面相觑,似乎都在怀疑是否是自己的耳朵出现了问题。

    待看到周围同僚皆是与自己同一表情时,终于确认了各自听力的健康,却又是一阵混乱。

    前文说过,在楚朝,所谓“紫金鱼袋”,地位更高于“银鱼袋”与“金鱼袋”,乃是入朝参政掌权、身为阁老大员的象征。历来拥有“紫金鱼袋”者,身份最低的也是一个受宠信的六部之长。

    而“龙纹如意”的地位,还要更甚于“紫金鱼袋”,拥有“龙纹如意”者不仅可以不宣而觐见君王,更有天使查探之权,堪称全天候与全方位的钦差御史——也就是说,各位阁老大员们的势力范围,无论何事何时,他皆可插上一手。

    如此一来,拥有两者后,八贤王不仅可入朝参政,权力更是无可限制,虽然看似没有具体的实权,然朝中百务,皆会处在他的影响之下,说其是日后“聂政王”也不为过——这无疑极大的侵犯了各个权臣阁老们的权益。

    而如此一来,又如何能让百官平静?

    ~~~~~~~~~~~~~~~~~~~~~~~~~~~~~~~~~~~~~~~~~~

    果然,尚未等八贤王接旨,就已是有大臣出列,神情激动,跪下大声呼道:“陛下不可此旨有违祖制,还请陛下收回旨意”

    众大臣一看,却是知枢密院事、观士、众阁老之一的王之智。

    这位阁老说起来还是丞相张谦的师叔一辈,如今年已七旬,乃是张谦一党的核心成员,入朝以来一向主张遵循祖制、重视传统,又素知张谦对八贤王的顾忌与重视,在这个时候,却是成为了反对楚灵帝旨意的急先锋。

    或是太过激动的关系,萧漠抬头看去,却见王之智畅言之间白须飘飘、身体颤抖,大有楚灵帝但有反驳,就要辩论到底的样子。

    看到自己的旨意刚刚宣出,就有重臣开口反对,楚灵帝眉头不由一皱,刚准备反驳,就见签书枢密院事林尚出列道:“臣附议,八贤王虽然功勋卓著,然当年三位太祖之弟预谋篡位,太祖以雷霆手段诛之,自那以后,一百六十六年来,我朝就再无宗亲皇室入朝参政,多年以来已成惯例,贸然改变,还请陛下三思”

    林尚虽然未列阁老之中,但却也是朝中重臣,更是枢密使王翰的表亲,如今出列反对,却是怕八贤王入朝之后,会分王翰之权了,朝中实权就这么多,两个人分蛋糕虽然会多有矛盾,但总比三个人分的好。

    本来,王之智、林尚两人,身为张谦、王翰两党的核心人物,向来对张谦、王翰马表意见,也一向是在张谦、王翰示意之下进行的,这次没有经过暗示就当先出列发言,却是在他们看来,张谦、王翰对八贤王入朝主政之事,必然是要反对的,根本没必要进行请示。

    然而,事实上,此时的张谦与王翰,思绪却颇为复杂。

    在楚朝,臣权极大,某些时候已是可以与皇权相抗衡,然而臣子得权,又大多是因为皇帝的宠信——对张谦而言,他本身正是这种矛盾因果的最好体现——他很清楚,只要他一力反对,楚灵帝很有可能会在众臣抗命之下,被迫收回成命;但他同样很清楚,这次的旨意,很有可能是楚灵帝自登基以来最为认真固执的一次,如若反驳,必然会彻底惹恼楚灵帝,让自己在楚灵帝心中宠信受损。所以,即使是精明如张谦,对于是否反对八贤王入朝,以及不同决定后的利益得失,一时间也是算不清楚。

    王翰矛盾犹豫的原因,大致与张谦相同,或许还要更复杂一些,毕竟他如今正处在失宠失权的边缘,更加担心楚灵帝对自己的看法,又有之前萧漠曾说过的“三家结盟”之言——虽然他明白,一旦八贤王入朝,比起地位稳固的张谦,自己的损失必然要更加严重。

    这般思绪之下,不期然间,张谦、王翰两位权臣,皆是默契的保持着沉默。

    然而,两党的其他成员们却不知道他们的想法,看到王之智与林尚反对,还以为是张谦与王翰的意思,于是更是纷纷出列、踊跃发言。

    “臣附议,请陛下三思”

    “臣附议,还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臣附议,请陛下收回成命,另行封赏。”

    不过片刻之间,张谦、王翰两党的成员已是尽数出列,纷纷跪下请命,萧漠抬头一看,却见满朝上下,已是有七八成以上的官员出列了,张谦、王翰两党势力之大,可见一斑。

    冷眼看着眼前的变故种种,萧漠并没有参与其中,赞成或反对。

    他看得出楚灵帝立下这道旨意时的决心之大,无论众大臣如何反对,八贤王入朝已是不可阻挡,所以他并不会反对;但在众人皆在反对时,萧漠也不会贸然赞成,从而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

    看着楚灵帝眉头皱的更紧,眼中有怒色闪过,萧漠暗暗的轻叹一声,摇了摇头:“陛下这次操之过急了,对于这般敏感事情,理应温水煮青蛙一般,在尽量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将权力交予八贤王,让众臣慢慢适应……这般贸然行事,想当然耳,却非成事之道。”

    突然,萧漠看到楚灵帝正欲发言,却是神色一变。

    只见在众臣前列,一名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的老者,此时也是出列跪下,昂首缓缓道:“臣附议,还请陛下三思,切莫开这等先河,以防日后生变。”

    待这位老者说完后,剩下为数不多的官员也大都随之出列请命。

    说起来惭愧,萧漠刚刚以“三元及第”的身份入朝没几日,就已是被贬斥归家,朝野之间声誉全无;起复后第二天就前去上元城监军,更是没有入朝的机会。所以对于朝中官员,竟是大半不认识,看到这名老者发言时竟然能让楚灵帝变色,并影响余下官员的态度,不由心生好奇。

    “难道当今朝中,除了张谦、王翰、八贤王之外,竟还有其他大臣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似乎知道了萧漠的疑惑,身后的张衍圣身体稍稍前倾,对萧漠悄声说道:“这位老者乃是太傅林芝仕,乃是我朝清流的领军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