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逆臣 >

第172章

逆臣-第172章

小说: 逆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被萧漠所救的所有楚人官员贵族、以及名士书生们,此刻一个不落,全部聚齐在这里了。

    微微一愣后。萧漠的神色随即恢复了正常,大步来到大厅之前。

    见到萧漠出现。原本喧哗的大厅顿时变得无比安静,每个人的目光皆是集中在萧漠身上,目的虽然不同,但神色却是一样的狂热。

    大厅之中原本安坐之人,无论其原本是萧漠的前辈,还是官阶比萧漠还高的五品大员。又或者是身份尊贵的子爵伯爵。连忙站起身来,与其他人一同向萧漠躬身行礼,神色恭敬。

    大厅之外,跪拜者,更是无数。

    “多谢萧大人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永生难报,今后下官必然唯大人为首。”

    “萧大家救老朽一命,绝不相忘,今后但凡有事相托,老朽必然无不答应。”

    如此这般,无数感激之言、承诺之言,甚至**裸的投靠之言,喧杂间混杂在一起。齐齐向着萧漠涌来,或真诚,或势利。

    萧漠却面色不变。神色依旧平静,似乎孤傲,但隐隐间却又带着些许谦逊,来到上前处。向着众人躬身还礼,口中说道:“各位大人,各位前辈,各位文友。这些日子受苦了。”

    顿了顿后,向着众人环视一圈后,又接着说道:“各位皆是我朝精英之士,对我大楚重要无比,救各位于苦海本就是本官的本分,感激之言,愧不敢当。今日来到我上元城,再也不用担心其他,多多安心休养,珍惜身体为重。待恢复之后,如今战事未定,本官还要仰仗各位出谋划1策,与本官一同抵抗蛮秋,保家卫国,建立千古功勋。”

    听到萧漠的话后。所有人皆是愣住了。

    对那些官员贵族而言,被草原蛮子俘虏,不仅是他们不堪回首的惨事,更是笼罩在他们前途和富贵上的一片莫大阴影,前文已提过,虽然萧漠将他们救下,但他们的真正麻烦才网网开始。

    而萧漠此时所言,看似只是几句客套,但细细品味,内中的含义,却大为不同。

    如今上元城之战。在萧漠的带领下。不仅坚守近十日时间,更是隐隐占着上风,与很多人一样,在这些官员眼中,只要有萧漠在,这般持续下去,楚军即使无法获胜,也绝不会大败。

    而对如今楚朝的形势而言,不求大胜,只要能坚守,就是最大的胜。

    如果萧漠网才所言为真,让他们参与到将来的战事中,就等于将唾手可得的功勋分给了他们。

    如此一来,功勋在手,之前战败被俘之事,自然可抵消许多,如若再有萧漠为他们开脱。归朝之后,他们无罪复职的可能也是存在的,即使出现罪责惩罚。也绝然达不到抄家贬官为民的程度。

    萧漠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不仅代表着慰问与安心,更是挽救了他们的前途和命运!!

    另一边,沦陷之的的名士与书生们,神色之激动,丝毫不差于那些官员贵族。

    前文已经说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乃是文人终极梦想,他们虽然自问没有萧漠这般的绝世才华,但如若能参与到这般事务之中,对他们而言也是难得的殊荣。随在萧漠左右,助萧漠成就千古功业,更是难得的荣耀。

    最主要的是。时至今日,这些出身于沦陷之地的名士书生们,哪家的族人没有被草原蛮子害死过?斤求的子女没有被草原人所凌辱过般仇恨。在惶惶不可终舌州,却是被掩盖了下来。

    今日此时,当他们终于安全之后,新仇旧恨,不可抑制的涌上心头,然而书生无缚鸡之力,想要报仇,却是有心无力。

    而萧漠此言,无疑等于给了他们报仇的机会,虽然不是亲手报仇,但却也足慰他们之心!!

    “多谢萧大人给下官如此机会,下官在日后必然尽心尽力,辅助大人成就千古功业!”。

    “萧大人,我的这条命令日就卖给你了!!但有命令,哪怕是让鄙人阵前相搏,也绝不退怯!!”

    “必以大人马首是瞻!!”

    “老朽这般老骨头竟然得大人如此看重。日后绝不会让大人失

    林林总总,又是无数感激之言,承诺之言,不少人还言语哽咽,但声音比之初时,却又大了三分。

    如此一幕,众志成城,本是感人,但萧漠的眼神却依旧冷静,哪怕萧漠脸上带上了感动的面具。

    萧漠很清楚,他根本不指望这些官员贵族、名士书安们能帮助自己什么。那些官员贵族如若真有本事,他们所负责的城池也不会连三天时间也坚守不了。至于那些名士书生,做文章或许是一把好手,但对于政务战事,他们不添乱就算是好的了。

    所以。虽然一众官员贵族、名士书生们对萧漠感激无比,颇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但至始至终,萧漠所言只是为了收揽人心,利用他们罢了。

    在这般情况下,萧漠自然不会出现感动的情绪。看着眼前众人,心神反而不自觉间飘远,想到了依然被草原联军所驱使,也依旧绝望削近万楚人百姓。

    另一边,张茂宗也没有丝毫感动的情绪波动,反而看着身前的萧漠,满是惊喜之色。

    这些日子以来,与草原联军谈判之余。张茂宗也在不断思索着交易之后。究竟该施展何般手段,才能让被救的楚人官员贵族、名士书生们能对萧漠死心塌地。

    数日之间,张茂宗确实也想到了不少有用的计谋。

    但张茂宗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此时不过网网与这些人见面,萧漠不过是简简单单的寥寥数言,却是产生了他所有计策加在一起也不能产生的效果。

    张茂宗不得不承认,一旦下定决心之后。萧漠所看到的,远比他长远。也远比他清楚。

    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底线,但在此之上,为达到目标,手段又可以不拘泥于正邪。有这样的主上,又有什么可求的呢?

    接下来的三日间,实是萧漠来到上元城之后,最为忙绿的日子里。

    每日清晨之际,萧漠就要来到城头,带领楚军与草原蛮子苦战,虽然草原联军军势已疲,但毕竟依然是草原战士,实力远远强于楚军见识,不可小觑。

    事实上。在接下来的三日中,虽然明显可感觉到草原联军在保存实力,不知目的为何,但依旧为上元城和萧漠带来了无数麻烦,城头防线,前后出现了三次险境,惊出所有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那般“脱离军户。的承诺依旧激励着他们,使万将用命,上元城早已沦陷。

    此外,傍晚之后,萧漠在安排明日战事防务之余,还要应付那些明显热情的过了头的官员贵族、名士书生们。

    人有自知之明本是好事,但无奈的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三日之间,几乎每个。被萧漠所救之人,都向萧漠提出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建议”。

    开城门,举大军堂堂要正的以军阵迎战,这般建议虽然无知,但相比较之下还算是好的。

    夜间偷袭(通过萧漠,他们知道草原联军不善夜间是因为夜盲症,却根本没想到大部分楚军将士也有夜盲症)、扰敌于后里应外合(在得知鲜卑与萧漠达成协议之后,很多人大为振奋,显然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鲜卑接应的话,那么三万楚军出城。脱离草原联军的包围,是不可能被敌人发现的),,如此种种建议,也算是正常。

    但那些提议以儒家大义感化草原蛮夷。让他们主动休战投降的提议,萧漠就不知这算是天真,还是算愚蠢了。

    正如萧漠最初所预料的这般,北地真正有才华的人才,不是战死,就是提前发现危机后逃向了南方,而自己救下的这些人,不给萧漠添乱,就算是好的了。

    虽然有些失望,但萧漠并不在意,毕竟他最初想要的,只是日后为自己摇旗呐喊的拥从罢了。

    唯一的麻烦在于,每日大战之后,萧漠还要拖着疲惫之躯,将这些人所提出的种种“良策”逐一反驳,还耍小心的不要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却是感觉比指挥一场大战还要累。

    唯一让萧漠欣慰的是,毅亲王和其他三位郡王,或许是习惯了身份尊荣却手无实权的日子,所以对于萧漠的指挥。并没有指手画脚,他们唯一做的,就是在细细听取了萧漠的计划后,露出赞叹之色而已。

    此外。当日萧漠之言,虽然制造了极佳的效果,但为了将这些官员贵族、名士书生们彻底收为己用,死心塌地,萧漠按照张茂宗的计划,三日间但有姿闲,就会与他们频繁接触。

    面对那些贵族官员们,萧漠明言,他们虽然战败被俘,但原因却百联诗他们指挥不力,懈干指责,只是草原联军势楚荤比“低下而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他们从根本上而言并无罪过。这番言辞,让这些官员贵族们大为感动,颇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萧大人”的感慨。

    而在这些官员贵族们接连或明或暗的请求之下小也终于向他们保证,日后归朝后。必然亲自向楚灵帝求情,而众官员也知趣的向萧漠承诺,如此恩情,必不相忘,日后唯萧大人马首是瞻云云。

    期间,萧漠虽然表现的颇为亲近,但却是至始至终都主导着众人间的话语权。而众官员贵族对此,却也没有任何不满,显然已是有了日后以萧漠为首心理准备。

    而在与一众名士书生交流接触之时,萧漠亲切随和之余,却又变成了一个良好的倾听者。无论这些人是交流学术、还是对战事提出建议。当然最多的还是对萧漠的敬仰之言,萧漠皆只是仿佛他们的至交好友一般,只是平等的交流着看法,毫无大楚第一才子、皇帝近臣应有的骄傲,却让一众名士书生们对他更增好感。

    不过,在有些时候,萧漠也会满脸慎重的向这些名士书生们提出,往日国泰民安,我等安心在家中研究学问自无不可,但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像各位这般饱读诗书之士,却应该投于朝廷,担任官职,与志同道合之士一起。合力于一处,振兴大楚,挽大厦于将倾之时。

    当然,萧漠当然是与他们志同道合的人,而他们入朝为官之后,只要以萧漠为主,自然可产生更大的力量这般话语萧漠虽然没有明说,但对众人而言,却是心知肚明,并且认为理所当然。

    事实上,对于这些志大才疏的名士书生而言,没有什么话语比“振兴大楚,挽大厦于将倾之时”更有盅惑之能了小所以每次萧漠说出如此之言后,绝大部分名士书生们都向萧漠保证,待战事结束之后,必然想办法入朝为官。辅佐萧大人重振朝纲云云。

    在毅亲王等几位王爷面前,萧漠又是不同的面孔与表现。

    畅谈天下大事、交流学问诗书,这就是每日萧漠与毅亲王等人做的。

    谦逊却才华横溢,淡雅却自有乾坤,这就是萧漠给四位王爷留下的印象。

    对于这些王爷而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没有什么野心和抱负,利益之言、盅惑之言、大义之言,对他们根本不起作用,所以趁着这四人依然记挂着萧漠的救命之恩,加深他们对萧漠的好感小使他们在日后朝堂之上多有支持,方为上策。

    总之,这些日子里,萧漠极尽收拢知心之能事。虽然成果显著,手下独属于自己的朝野势力,更已是渐渐成型,正如张茂宗所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