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233章

天兵在1917-第1233章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17确实不能完成这些任务,但是这些任务可以由研发中的俯冲轰炸机和双发快速轰炸机去解决。这跟b17项目并不矛盾!”李晓峰瞪了伏罗希洛夫一眼,强调道:“远程航空兵和前线航空兵是空军的两条腿,不能厚此薄彼,缺少任何一条腿,我们的空军就变成跛子了!”(小说《天兵在1917》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ps:鞠躬感谢随风的旅人、hzwangdd和尤文图斯同志!

58 飞机的问题(下)()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天兵在1917》更多支持!李晓峰的慷慨陈词有作用吗?只能说有一定的作用,引进b17的项目暂时是保住了,但是第一批签订的订单被大大裁剪,从最开始的意向一百架订单,削减为50架,至于后面的全套国产化计划,暂时是被搁置了,按照军委会议的决议,究竟是不是国产化,还要看装备b17之后的部队的反映。

    在削减b17采购数量的同时,图波列夫设计的刚刚获得sb…2代号的快速轰炸机却被大量采购,总装备部一次性就下达了300架的订单,而且这还是第一批,后面还有第二批第三批订单,如果不是工业能力有限,伏罗希洛夫都有心一口气来一千架。

    不光是大量采购sb…2,连还在原型机制造阶段的pe…1俯冲轰炸机也一口气被定购了一百架。说实话,李晓峰都觉得这太疯狂了,pe…1性能究竟怎么样谁还不知道,甚至能不能完成试飞都不知道,这就给一百架订单。尼玛,刚才托洛茨基还在哭穷,一转眼就开始败家了。

    那么pe…1究竟是一架什么的样的俯冲轰炸机呢?从机头看,倒是很传统,但是后半截机身瘦得跟电线杆一样,乍一看很像是蜻蜓。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很丑的飞行器。至少李晓峰看到绘图板上的pe…1时,很难相信这是一架俯冲轰炸机,相反他更像是一架传统的单发水平轰炸机。

    从风洞吹风的结果看。pe…1有较快的速度,使用960马力的12ycrs发动机时,最大速度可以达到430千米每小时。不过同时也要看到,pe…1装甲防护有点脆弱,空重“才”2。7吨,最大载弹量也不过是500公斤,而且这还是加强了结构的海军舰载型。陆基型号用某种话来说,单薄得就像一张纸。

    总而言之。这是一架为了提高速度,尽可能减少结构重量的“快速轰炸机”。不得不说,这个年头,加快速度在红色空军上层还是很有市场的。比如说sb…2,比如说这个在绘图板上的pe…1,都是那种速度比当时战斗机都要快的轰炸机。

    大概是红军高层认为,避免轰炸机被击落的最好办法就是飞得比战斗机还快,让敌人追都追不上才好。讲心里话,这种设计思想让李晓峰很是无语,飞得再快但是完不成基本任务有啥用?比如说这个pe…1,速度确实不错,但是俯冲轰炸能力究竟怎么样就很不好说了。反正在李晓峰看来,那单薄的机身在俯冲结束拉起的时候十有*会散架。

    不过当时佩特利亚科夫对他设计中采用的反向螺纹交织最短线机体结构是十分自信的,他认为这种结构轻便且坚固。很适合俯冲轰炸机这一机型。

    当然后来的试飞也证明了这一点,pe…1的机体结构确实没出过什么问题,至少不像某仙人想象中那样会散架。但是,某仙人的预言也被部分实现了,这种速度很快的俯冲轰炸机的俯冲性能确实不太好,进入俯冲后改出比较困难。而且俯冲的速度有点过于快了,对于那些刚刚上手的新手飞行员来说。稍有操作失误就会陷入尾旋,或者改出失败一头撞向地面。

    而且pe…1存在的最大问题还不是俯冲性能不理想(熟手不存在这个问题),而是这货降落的性能很糟糕,他的最小降落速度都高达两百公里以上,而且降落时的滑行角度又比较大,形象的说仿佛是砸在地上一样,驾驶过pe…1的飞行员后来很形象的给pe…1取了一个名字——跳跳蜂。

    也正是这一点宣判了pe…1作为一款海军舰载机的死刑,在起伏不定的甲板上降落本来就很考验人,再加一个弹跳属性,那真心就是玩命。

    海航在航母上试飞了几次pe…1之后,就断然宣布拒绝接受这种降落时爱跳舞的飞机,而是采购了一批sbd…1应急。与此同时,海航也马上将注意力放在了另外一个著名飞机设计师苏霍伊设计的su…1多用途轰炸机上。

    说起这个su…1多用途轰炸机,就不得不提一提之前有提到过的那个跟伊…16竞争的伊…14项目。这个项目就是有苏霍伊全权负责的,当时的代号为ant…31bis。当时苏霍伊就准备搞一款同时具备单翼机的高速性、双翼机的盘旋性以及对地攻击机的超强火力性的全能战斗机。

    不过苏霍伊的设计正应了那句话,什么都会一点儿,什么都不精。伊…14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结果自然是被老谋深算的波利卡波夫杀得丢盔卸甲。

    不过苏霍伊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全能战斗机的设计却引起了李晓峰的注意,倒不是某仙人准备搞一款“战斗轰炸机”,而是他觉得苏霍伊设想中的多用途性还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对于舰载机来说,意义是相当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航母上不管是甲板还是机库空间都是有限的,这就制约了舰载机的最大数量。本来一艘航空母舰的载机量就不大,再因为不同的任务制约,还要装载几个不同的机型。比如说战斗机、鱼雷轰炸机、水平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侦察机。

    哪怕是进入三十年代之后,各海军强国已经将水平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和侦察机合为一体,让新研制出的鱼雷机具备上述三种能力,让航母甲板上的飞机运作大大简化了。但是还是必须看到。一艘航母还是得同时运作至少三个机型的飞行器——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

    以一艘航母最大载机量为一百架算,每一种机型都只有三十来架,这也就决定了单艘航母甚至两艘航母的战斗力是很有限的。一次全甲板出击。单艘航母最多也就是投入六七十架用于攻击的飞机,再去掉护航的战斗机,本身为航母编队“打伞”的战斗机几乎就没剩下多少了。而且同时运作三个机型对甲板调度人员以及空勤人员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弄不好就要忙中出错。

    如果能将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功能也合二为一,弄一款全能的海上攻击机,不管是简化后勤,还是优化攻击波次结构都是有利的。实际上海军也有这样的想法。比如英国的梭子鱼和日本的流星改,都是同时具备鱼雷攻击和俯冲轰炸能力的双功能战机。

    按照李晓峰的想法。苏联航母的规模本来就不大,未来可以预计的也就是六艘舰队航母,总载机量撑死了也就是六百架,同时搞几款单一功能的攻击机实在是不合算。发展多功能攻击机就很有必要了。

    那么发展多功能攻击机的难点在哪里呢?很简单,鱼雷轰炸机/水平轰炸机/侦察机要求有优秀的低空性能和较大的航程,而且一般都是三人配置,而俯冲轰炸机则要求有坚固的机体结构和优秀的俯冲性能。

    你想想,让一款战机既要低空性能好,能挂得动差不多接近一吨重的航空鱼雷,还要机体坚固能难受俯冲拉起的高过载,还得有一定的速度不能太慢,最后还得装三个机组人员。要实现这一切。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发动机必须给力!

    从梭子鱼和流星改的经验看,没有一千六七百马力的发动机。想都不要想搞什么多功能战机。那么苏联此时有这么大功率的发动机吗?很明显是没有的,此时苏联国产的m…25跟原版的莱特r…1825都有差距,一度的功率缩水了百来马力。而引进的12y系列才刚刚开始国产化,而且从历史上来看,克里莫夫搞定12y系列是需要时间的,最初的m…100系列液冷发动机也存在可靠性和功率损失的问题。

    也就是说。此时的苏联功率最大的也刊用的发动机就是m…25,而那也就是740马力的样子。跟一千六七百马力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可以说一点儿戏都没有。

    而这也是苏霍伊那个多用途战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所在,没有刊用的发动机,多用途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笑话而已!

    那么李晓峰为什么要凑这个笑话呢?原因很简单,李晓峰觉得发动机的问题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当然,这不是说某人准备从聚宝盆里采购一批大功率发动机作弊,某人没有这个想法。而是他觉得大家伙的思维进入了一个误区,单台功率一千六百马力以上的发动机1935年真心没有,但是一千六百马力完全可以由两台发动机分担嘛!谁说航母上就只能用单发飞机了?

    从美帝舰载机的使用经验看,后来的美国海军更欢迎双发战机,认为双发战机可靠性更高,甚至美帝还搞出过a…2这样三座三发混合动力的怪胎舰载机。

    既然如此,为什么舰载攻击机就一定要守着单发这个坑呢?

    诚然双发攻击机更贵,体积也更大,但是单发的tbd、tbf/tbm和tby翼展机体长度和高度也不小吧,跟当时双发的pe…2比较一下就能发现,tbf/tbm比pe…2小不了多少了。甚至pe…2比tbf/tbm高度还矮不少。

    这也就是说pe…2这样的双发“俯冲轰炸机”完全可以在航母上使用,如果进行优化设计,装两台960马力的12ycrs发动机跟pe…2差不多大小的双发战机完全可以取代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甚至就pe…2来说,还可以客串高空高速战斗机、夜间战斗机)。

    所以在发现佩特利亚科夫的设计一开始就偏离了自己的要求之后,李晓峰只能选择一个替补的方案。那就是让苏霍伊上马一款全金属结构的全能攻击机作为替补。

    不过让李晓峰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举动无心之中促成了三种新型战机的诞生。第一种自然全功能的su…1,第二种就是佩特利亚科夫发现自己的pe…1被抛弃之后。愤而研发的找回场子的真正包打全场的超级万金油pe…2,以及之前提到过的“意大利”设计师罗伯托。巴蒂尼研发的ro…1鱼雷机。

    pe…2暂且不提,先说说罗伯托。巴蒂尼的ro…1鱼雷机,按照最初的设计要求,ro…1应该是单发舰载鱼雷轰炸机。可是在设计过程中,巴蒂尼饱受苏联的发动机之苦,不管是m…22、m…25星型气冷发动机。还是基于12y系列的国产m…100系列液冷发动机都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巴蒂尼通过一番测算,发现如果采用现有发动机。那么研制出来的鱼雷机将变成一只慢吞吞的大笨鸟,最大飞行速度很难超过350公里每小时。而且航程会非常有限(不超过800公里),根本就满足不了海军对于鱼雷/侦察机的需要。总而言之这将是一款性能很平庸甚至是糟糕的飞行器(看看美帝的tbd,那货就是前车之鉴)。

    当时巴蒂尼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减少一个载员(鱼雷机一般有三名成员,飞行员、领航员/投弹手、无线电员/后座机枪手),减少一个“累赘”的无线电员可以节省百来公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