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249章

三国之兵锋-第249章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稍待片刻,见其仍闭目沉思,遂出言道:“文优公是否有何不适之感?”

    李开见问,缓缓摇头,喟然道:“自武威起兵以来,主公行事每看似率性而为,实则深谋远虑,立意长远!武关失利之事,主公想必早已接报,然仍取天子入长安,想必定有其道理,只是我等思之不透罢了。。。”言至此,忽直视诸葛亮道:“莫非主公已说服天子,否则岂能出此下策?”

    诸葛亮闻言一怔,继而沉吟不语。

    忽见李开自榻上一跃而起,抚掌道:“定是如此,我等便依主公书信行事便是!”

    诸葛亮见说,皱眉道:“即便如此,亦不可轻易令天子入长安,须知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开闻之,面色一紧,就于榻前缓慢踱步,反复思量。

    (本章完)

第277章 囚张音律法为尊() 
    却说诸葛亮接马超书信,闻知天子不日将至长安,大惊!急往寻李开商议,言称绝不可令天子入关!

    李开思忖良久后,沉声道:“主公多智善谋,岂能见不到此?孔明不必多虑!”言毕,见其仍面带忧容,遂披衣下榻,笑道:“存孝新编之近卫军已然成军,计有五万众,现驻营灞上;可令其调兵两万,替换城防军,再遣五千锐卒护卫皇宫;开再令李阳暂时充任给事黄门郎,如此一来,即便有宵小作祟,亦不过自投罗网耳!”

    诸葛亮闻之,亦觉有理,遂然其言。忽见其竟立于榻前,忙上前扶住,歉声道:“亮之不明,惊扰文优公静养,还乞见谅!”

    李开一愕,继而大笑道:“开偶感风寒,本无大碍,奈何年事已高,故觉终日昏沉,未曾想,被孔明惊出一身冷汗后,竟不药而愈!开谢之尚且不及,岂能见怪?”

    诸葛亮见此,亦大笑,略往潼关方向拱手道:“此乃主公书信之威也!”

    李阳亦喜,忙取衣上前,请其父衣之。

    李开伸手接过,谓之道:“方才为父之言,阳儿可能领会?”

    李阳见问,当即下拜,叩首道:“父亲宽心,孩儿省得,定不负所托!”

    李开令其起身,郑重道:“阳儿切记,待天子入长安后,无论何人求见,绝不可动问,亦不必阻拦,但须遣人查明其名姓、住址、籍贯、宗族、以及平素交往人等,并记录在案,万不可疏忽大意!”言毕,待李阳垂首应下后,便令其前往新兵营,调千余兵卒,依马超信中所言,收整旧日桂宫,以供天子驻跸。

    十余日后,天子驾临长安,李开、诸葛亮引六部众官出城里许相迎。叙礼毕,就移驾桂宫,马超亲自领军护送。

    至桂宫后,天子唤马超近前,密谓之道:“随朕同来长安者众,内里或有魏王耳目,孟起不可不察!”

    马超闻言一怔,木然颔首。

    天子稍作沉吟,接着道:“宦官宫娥自有朕暗加甄别,至于百官人等,孟起酌情处之可矣,朕无不依从!”

    闻此言,马超顿生感激之意,乃后退几步,撩袍下拜,顿首道:“多谢陛下!”

    天子见此,喜形于色,忙上前搀起,附耳道:“能得孟起一拜,朕不虚此行!”言毕,回望众官,朗声道:“朕年近不惑,精力每况愈下,实不堪政事沉冗,幸有唐公马超雄才大略、公忠体国,故朕便将国事尽皆托付之,自即日起,其言即为朕令!”

    话音一落,百官震恐,有数人正欲出列劝谏,但见李开、诸葛亮以及六部众官已然下拜,叩首大呼道:“臣等遵旨!”继而山呼万岁!

    天子微笑挥手,令众官免礼平身后,即回身入桂宫。

    是日,马超就于公府聚众议事,先顾谓百官道:“公等并非雍州人氏,故家小亲眷皆不在此间,致使家中老无所依、幼失其怙,实有违孝悌之道!然天子驻跸西都,为使忠孝得以两全,孤意遣人往接公等家眷,迁居长安,未知意下如何?”

    百官闻说,面面相觑,尽皆默然以对。

    马超稍待片刻,见仍无人出言,不由暗自哂笑,乃沉声道:“所谓故土难离,孤亦有深切体会!既然公等皆不愿迁居,便请各自回乡,年俸月禄孤定然如数奉上!”

    百官闻之,顿时哗然,但见一人排众而出,拱手道:“我等官爵乃天子亲封,唐公岂能随意褫夺?”

    马超视其人,乃御史大夫张音也,闻其言,也不动怒,谓之道:“若果如公言,将公等逐出长安即可,孤又何必靡费俸禄?”

    张音抗声道:“若我等回乡,却仍食朝廷俸禄,岂非皆为尸位素餐之辈?!”

    马超闻说,大笑道:“公即为御史大夫,当外督刺史郡守,内劾文武百官,查举奸佞、整肃朝纲!然放眼天下,操贼囚陛下于许昌,孙逆逞凶威于荆扬;中原大地士族横行,不法豪强比比皆是;百姓食不果腹,苦不堪言!莫非公尽皆视而不见?否则为何无有片言上奏?眼见公上不能辅佐天子,以安天下;下不能劝课农桑,宽济庶民;因畏惧操贼之势,故潜身缩首以求活命,实乃贪生惧死、苟延残喘之辈!又贪恋名位,抛家弃子,当为不孝不悌、寡廉鲜耻之徒!也敢曲解孤意,妄加指责乎?!”

    一席话落地,张音手足无措、气恨交加,却无言以对,羞愤已极之下,乃照准殿柱,疾奔而去,欲触柱自戕!

    然早被左近甲士执下!马超见此,大怒,喝令推出斩之!

    百官闻之,尽皆失色,然却无一人敢于出言求免。

    李开暗道不妙,急以目视诸葛亮,但见辛毗已然出列,拱手道:“唐公不可!张音虽罪不容恕,然此地并非军营,岂能妄加刀斧?应交付有司明定其罪!”

    马超见说,心下大骂道:“尼玛!张音要真一头撞死在这里,不管什么原因,老子就特么甭想摘干净了!都特么想死是吧?行!老子就成全你们!”思及此,遂切齿道:“张音用心险恶,罪在不赦,佐治公不必再劝!”言毕,喝令行刑!

    诸葛亮忙出列,大呼且慢!继而下拜道:“唐公虽得陛下敕令,总揽军国重事,但诚如佐治公之言,此地并非军营,若唐公执意收斩张音,敢问律法何用?”

    马超闻言猛省,暗忖道:“说得对!老子要是把张音杀了,跟他撞死的结果是一样的,总归是说不清了!嗯。。。还是诸葛亮说话有水平啊!先表明老子权力来自天子,万一我不听劝,硬是把张音杀了,也是合法的,不至于背上跋扈的名声!算了,就按诸葛亮说的办吧,反正张音死定了!”念及此,遂微微颔首,朗声道:“既然有法可依,便依法而行!此案便有劳辛尚书亲自审理,务必公平公正!”

    辛毗领命,拱手入列。

    马超转而目视百官,沉声道:“张音虽涉嫌渎职,但其方才所言亦不无道理,未免诸公声名有损,故愿归乡者,皆视作致仕;然若愿继续报效家国、造福百姓者,可先于吏部录名,再入太学旁听,继而量才委用!诸公可有异议?”

    百官见说,相互对望一眼后,即有数人出列,拱手道:“回禀唐公,我等愿致仕归乡!”

    马超闻之,并不为难,即令丁禄遣人将其等护送至虎牢关,并赠予银钱若干,便于其等回乡用度。

    余者众官见此,皆觉难以置信,遂俱各思忖得失,一时堂下落针可闻。

    (本章完)

第278章 返长安再议征伐() 
    建安二十年秋,九月,天子驾幸长安,就令马超总揽军国重事!马超遂于公府大聚文武,商议跟随天子之百官去留。御史大夫张音心下不甘,故言语无状,被马超驳斥后,羞愤之下竟欲触柱自戕,因此触怒马超,就喝斩其人,却为辛毗、诸葛亮劝止,改为收监。马超有问及其余众官,不愿留者,皆遣返原籍。众官心有所疑,尽皆默然,一时间,堂下鸦雀无声。

    忽一人出列,拱手道:“敢问唐公,若在下愿留于长安,未知唐公授予何职?”

    马超见问,哑然失笑道:“若公果真政才绝世,即可为政务省主官;若公军略无双,便是就任大将军之职又有何难?”

    那人闻言,再问道:“却不知唐公如何评判?”

    马超大笑,起身道:“孤治下众官,无论何职,年末皆须考评,文官有吏部核查,军将有军务省考校,再有御史及监察院监督,上评者擢升,中评者留用,下评者降职;似公等皆为文士,则须先入太学,考核优良者,方可为官。”

    那人见说,愤然道:“我等熟读经史,皆为饱学之士!唐公竟令我等再入太学,辱之太甚矣!”

    马超暗哼一声,扬声道:“公等既自恃才学,不知比之管幼安、邴根矩若何?”

    那人语塞,继而满面羞惭,垂首入列。

    百官素闻马超宽仁之名,且信义素著,更兼并未为难此人,遂尽皆放下心来,相互商议片刻后,即有近百人愿留于长安,请求致仕者却不足二十人。

    马超便令吏部录名,将愿留者转入太学,再令户部落实其等家族籍贯,以便遣人往取其等家眷,致仕者并不为难,令丁禄一并送往虎牢关。

    待百官散去后,马超神色转肃,顾谓众人道:“此番武关大战,虽重创魏、吴两军,然我军折损大半,却未竟全功!如今关内军兵固然不足三万,但周瑜已领军退回襄阳,于禁、文聘所部亦只余数万残兵,且曹操暂无余力增援南阳!是故,孤以为,全取中原之时机已至矣!诸位可有异议?”

    话音一落,兵部尚书王达率先出列,拱手道:“禀主公,兵部大营兵员充足,发往司州之六万新兵已然成军,军务省核定增援武关之十万大军亦可于两月之内发出!”

    吏部尚书姜叙紧随其后,进言道:“吏部已储备各级基层干吏千余人,可随时调用!”

    户部尚书杜畿见此,亦出列,苦笑道:“畿自主事户部以来,粮草从无短缺,每日反忧心陈粮如何处理,比之诸公,畿何其清闲也!”

    众官闻说,尽皆大笑!

    马超亦觉开怀,笑道:“既如此,着令军务省作速拟定出兵序列!”

    李开应下,即拱手请辞。众官见此,亦出列施礼,鱼贯辞出。马超随即转入后堂。

    杨氏等早已恭候多时,见马超至,马祺快步抢上,便如乳燕投怀,拥住其父,泫然欲泣,马超恰待安慰时,马祺忽又急退几步,下拜叩首道:“女儿见过父亲!”

    马超见此,忙上前搀起,继而手抚其额,愕然道:“祺儿何多礼邪?”

    马祺回望其母一眼,噘嘴道:“母亲令祺儿修学《女戒》,故祺儿不敢失礼!”

    杨氏面露浅笑,亦引众女上前施礼。

    马超挥手令免礼,却顾谓姜蓉道:“为夫乃琪儿生身之父,若过于拘礼,天伦何在?”言毕,伸手揽过马祺,微笑道:“祺儿乃为父掌上明珠,若《女戒》等迂腐之学,不读也罢!”

    马祺大喜,雀跃不已!

    姜蓉气急,嗔怒道:“祺儿年近及笄,夫君仍如此娇惯,异日如何嫁作人妇?”

    马超不以为意,撇嘴道:“祺儿即便及笄,年亦只十三而已,不过孩童罢了,奈何约束之?至于诸多礼仪,待其长成,自然知晓,又何须诵读《女戒》之类杂文?”

    姜蓉大怒,先喝退马祺,继而上前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