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第285章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285章

小说: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斌摇头洒笑道:“不敢当老先生如此夸奖,我也就是运气好,生在有钱人家,我外公,我父母,还有我两个哥哥都是赚大钱的,到我这就剩下花钱了,哈哈哈哈。”

    李建木闻言,不由跟着笑道:“总督大人,您也太过谦了,有钱也得舍得为老百姓花啊。”

    这时候,赵家闺女已经端着两大碗茶出来了,农家可没什么茶杯,喝茶的时候基本上是用碗。

    看着她那小心翼翼生怕烫到的样子,张斌和李建木连忙起身双手接过她手中的茶碗,连连道谢。

    赵家闺女含笑回了几句又跑回后面端茶去了,看样子,她这是准备给每个人都来一大碗,就是不知道她家碗够不够用。

    张斌端着茶碗坐下来,认真的看了看碗里的茶叶,又仔细品了几口,这才放下心来。

    茶叶细长,的确是芽茶无疑,茶水略带清香,证明是新茶而不是陈茶,看样子手下人并没有搞鬼,这让他倍感欣慰。

    他跟李建木闲聊了一阵,感觉时间也差不多了,茶水也差不多喝完了,他正准备起身告辞,赵家闺女却突然走过来,小心的问道:“总督大人,我想留定国他们在这里吃个饭,您看行吗?”

    这会儿也快午时了,他回去正是准备赶午饭的,不过听赵家闺女这么一说,他反而不急着走了。

    这灾民吃的怎么样呢,他开玩笑道:“你这就有点厚此薄彼了,留定国他们吃饭,就不能留我们吃饭吗,是不是家里米不够啊?”

    赵家闺女闻言,紧张的道:“不是啊,总督大人,米倒是足够吃的,就是没什么菜,定国他们从小苦惯了倒没什么,您这金枝玉叶的,哪能跟我们一起吃这粗茶淡饭啊!”

    张斌不由想起了在陈盈盈家吃饭的情景,他不由微笑道:“我以前当县令的时候也经常在乡下吃,你要怕菜不够,我让他们去买些来,这附近有卖菜的吗?”

    赵家闺女想了想,为难的道:“这素菜倒不用买,我厚着脸皮去要点,左邻右舍的也不会不给,只是这肉,得有人家杀猪才有的买啊,今天村里好像没见人杀猪,怕是买不到。其他鸡鸭鱼什么的,倒是给点钱去抓就行了,您看,能成吗?”

    张斌含笑点头道:“有鸡鸭鱼就够了,你以为我天天吃山珍海味啊!”

    赵家闺女闻言,激动的道:“那成,我去找邻家赊点来,您稍等啊。”

    说完,她就要招呼厨房里帮忙的李定国等人去抓鸡捞鱼,张斌却是抬手拦住她,随即朗声道:“赵如。”

    赵如,应声而入,拱手道:“大人,有何吩咐?”

    张斌随口问道:“出来的时候小六叔给你银子了吗?”

    赵如连忙往怀里一掏,掏出一把五两的小银锭子,递到张斌跟前道:“给了五十两。”

    张斌大概算了一下人数,随即转头问道:“赵家嫂子,买五只鸡,五只鸭,十斤鱼,大概多少钱?”

    赵家闺女闻言,吃力的算了半天,这才估摸道:“二两多一点吧。”

    张斌点了点头,直接从赵如手里取了个五两的银锭子递给他,交待道:“你看定国他们想吃点什么也一起买点吧,可劲买,别剩下钱啊。”

    赵家闺女颤手接过银子,随即便招呼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三个小家伙一起置办菜去了,至于王尚礼和白文选他们则被她留下来劈柴煮饭,这些小伙子原本就负责给张献忠做饭,这点小事对他们来说倒不算什么。

    李定国他们这一出去,整个村子那叫一个鸡飞狗跳啊,忙活了大约两刻钟,他们终于回来了,好家伙,他们买回来的东西那叫一个多啊。

    赵家闺女是左手一篮子青菜,右手一篮鸡蛋;

    刘文秀是左手五只鸡,右手五只鸭;

    艾能奇则浑身是水,手里又是草鱼又是河蚌,不知道拎了多少;

    李定国更奇葩,他竟然拎来一头小山羊!

    这下有得忙活了,一帮人又是杀鸡宰鸭,又是杀羊刨鱼,弄了将近半个时辰厨房里才慢慢传来一阵香气。

    这时候赵老汉也带着他的儿子女婿回来了,一看这满屋子人,满屋子香气,他们都吓了一跳,还好赵老汉都见过张斌几回了,倒也不怎么怕生。

    李建木则趁机拉着赵老汉和他女婿仔细检查了一阵,发现他们真的已经大好了,这才放下心来。

    紧接着,这里的百户听闻总督大人来了,还要留这里吃饭,又送来了一坛米酒和一串熏肉,这饭菜就更丰盛了。

    赵家闺女带着李定国他们八个一直忙活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将饭菜做好,那家伙,鸡鸭鱼肉直接都是用脸盆装的,一盆一盆端上来,连桌子都摆不下,搞的赵老汉不得不去邻居家借来一个桌子这才勉强摆下来。

    这满满两大桌菜,张斌和李建木倒没觉着有什么特别的,赵如和李定国他们差不多也吃习惯了,赵老汉一家人可从来没吃过这么丰盛的饭菜,吃起来那叫一个香啊,差点连舌头都吞下去了!

    吃吃喝喝又是将近一个时辰,酒足饭饱,张斌带着微醺,满意的回去了。

    现在,灾民的病也好了,他们也开始耕地种粮食了,这安置灾民的事情总算是步入正规了。

    接下来将近一个月时间,在李建木的帮助下,后面来的灾民总算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水土不服,十多万灾民都差不多迁移到东番来了,东番战兵数量也因此暴增。

    十五万灾民里面,挑出来的战兵足有三万多,再加上原来的三万多战兵,东番战兵的数量差不多都要超过水师的数量了,戚家军也开始从原来的战兵中选拔精锐,补充人员。

    张斌正在忙活这给战兵配备武器,安排选拔操练呢,福建那边传来消息,李树初终于到建宁上任了,湖广那边也传来消息,蕲州李氏已经准备好迁徙了。

    张斌连忙安排张差带着手下百余亲卫快马加鞭赶去黄州迎接和护送蕲州李氏,又带了李建木直奔建宁府,去欢迎新上任的李树初,同时也检查一下李家新宅和建宁制药厂的建设进度。

    建宁府离东番大约有千余里,走水路乘坐车轮舸差不多一天一夜即可抵达,张斌和李建木等人头天早上卯时出发,第二天一早不到辰时便赶到了建宁府码头。

    此时,码头上已经站满了人,听说总督大人要来,李树初连忙召集知府衙门大小官员来到码头恭候,搞得福建行都司都指挥使赵云程不得不将都司衙门所有官员也全部拉上了码头,其实,他知道,张斌并不看重迎来送往的表面功夫,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但人家知府都动了,他也没办法,只能跟上了。

    张斌倒是被这欢迎场面吓了一跳,好家伙,建宁城里的文武百官基本都来了,搞这么隆重干什么呢?

    他本来是想训斥这些人几句的,结果,上岸之后,赵云程一暗示,他便明白了,原来是李树初不知道他的规矩,冒冒失失的把人全召集过来了。

    所谓不知者无罪,人家不懂规矩,教训他就不好了,再说,他还要拉拢蕲州李氏呢,对蕲州李氏这颗官场独苗自然不好太过严苛,他只是与一众官员寒暄了一阵,随后便带着李建木和李树初父子去参观他给蕲州李氏准备的宅院和造药厂去了。

    这会儿给蕲州李氏准备的大宅院倒是建的差不多了,造药厂也修了个大概模样出来了,就等着蕲州李氏一族搬过来,便可以开始研制药丸和散剂了。

    。。。。。。。。。。。

    推荐一本很特别的书,描写明朝匠户的,书名就叫《明匠》,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要错过哦。

第六卷 第二十八章 建宁制药() 
建宁府以北,武夷山脉,江西通往福建的官道上,一个长长的车队正蜿蜒前行。

    这个车队大约有五十余辆各类马车,还有百余骑手在旁护卫。

    马车中有二十余辆是带蓬的,两边的窗帘时不时会被掀起,露出一两个小脑袋,好奇的看着四周;另外三十余辆则是马拉平板车,上面东西很杂乱,有书箱,有衣柜,甚至还有桌椅板凳等家具,一看这队伍就知道,是哪个大户人家在搬家。

    张差打马走在队伍的最前方,时不时手搭凉棚眺望前方,不知过了多久,前面山岭上终于出现一个关口,他立刻兴奋的打马回头,来到第一辆马车的车窗旁,朗声道:“老先生,谷口关就要到了,前面就是建宁府了。”

    窗帘应声而开,须发皆白的李建方露出头来,看着前面的关口欣慰的道:“终于到了,这些天真把我这把老骨头都快颠散架了。过了谷口关还有多远啊?”

    张差安慰道:“老先生,过了谷口关就只有一百多里了,最多三天就能赶到,您要觉着坐马车不舒服,我们到了建宁右卫可以转乘快船,一百里个把时辰就到了。”

    李建方惊奇道:“啊,这么快,前面就是建宁右卫吗?”

    张差摇头道:“不是,建宁右卫还在前面五十多里呢,我们今天下午才能赶到建宁右卫。”

    李建方看了看后面的车队,又考虑了一下,随即问道:“建宁右卫有多少船,能把人和东西全捎上吗?”

    张差闻言,同样回头看了一下,随即便在心里估算起来,李家的人其实不多,男女老少加上家丁、侍女总共也才一百来人,大概三辆车轮舸就能装下,问题,建宁右卫平时就两艘车轮舸在那值守啊。

    他尴尬的道:“人可能得分两趟,东西的话,估计还是只能走陆路。”

    李建方闻言,不由遗憾道:“这样啊,要是没这么多船就算了。”

    张差见他满脸失望的样子,连忙向后面一招手,朗声道:“老六。”

    一个精壮的小伙子应声打马上前拱手道:“差哥,有何吩咐?”

    张差急令道:“你速速快马加鞭赶到建宁右卫,跟大少说一下,李老先生旅途劳累,想坐船赶往建宁府城,看大少能想办法调十来艘车轮舸过来不。”

    那老六拱手道了声遵命,随即策马狂奔,直往建宁右卫奔去。

    李建方一看打马狂奔而去的老六,有点不好意思的道:“诶,不用这么麻烦啊,这一路都辛苦你们了,还让你们这么麻烦,多不好的。”

    张差摇头道:“这有什么,我们操练的时候一连在山里跑半个月都试过,骑马就算骑一个月对我们来说都不算什么,再说了,总督大人可有交待,让我一定要照顾好你们,这点小事都办不好,那还说什么照顾呢。”

    李建方连连感谢了一阵,又和张差闲聊了几句这才放下窗帘,歇息去了。

    这时候,谷口关也差不多到了。

    这谷口关并不是什么大的关口,也就前后两堵不到一里宽的城墙,夹着中间不到两里的一个山腰,感觉就像在骆驼的两个驼峰之间装了个箱子一样。

    原本这谷口关已经上百年没人驻守了,但农民军南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张斌为了保险起见,年前就让张冠从建宁右卫调了一千屯卫驻扎在此,而且还给两边的城墙上各吊装了十门千斤佛郎机,虽说农民军十有八九打不到这里,预防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此时,轮值的千户早已知道张差护送蕲州李氏一族过来了,他也是大金所屯卫出身,自然跟张差他们熟的不行了,大老远他就打马迎上来,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