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诗酒趁年华 >

第422章

诗酒趁年华-第422章

小说: 诗酒趁年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肃之见他祖宗走了,才拎过六郎来上政治课,中心思想就是:有时候,女人的话,听过就算了,男人么,外形不是那么重要的。当然,也不要太胖了,会不灵活。如果想做个坏事,爬个墙头、钻个狗洞什么的——尤其是后者——会相当地不方便!

    六郎听得脑门儿一抽一抽的。颜肃之小时候亲爹不管他,他特别渴望父爱。轮到自己当爹的时候,就将自己小时候的愿望统统实现。比如亲自教功课(这样挺好)、比如教导一些为人处事(这也很好),又比如自己偷偷梦过的父子可以玩笑、说一些心里话啊、说一些不着调的话啊,讲一讲自己犯过的二啊(……)

    六郎对这个亲爹,实在是颇为无奈的。

    还好颜肃之念叨完了,又开始跟他讲程妙源的事情了。六郎就开始认真听了,听完了,还眼巴巴看着颜肃之。总觉得……他爹要不再说一点裂三观的总结语,他居然有点不太习惯了。没想到颜肃之也傻乎乎地看着他,仿佛在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在颜肃之将这个话问出来之前,六郎嘴角一抽,心说,虽然没有说傻话,不过这个样子也是一种正确的打开姿势呢。笑一笑,发现自己这样有点不太恭敬,马上又恢复了标准样儿。

    颜肃之翻了个白眼。

    六郎心说,对了,就是这个样子!然后自己也不小心翻了一个白眼。

    颜肃之:……怎么觉得这个小子这么欠揍呢?

    这边父子俩对翻白眼,互相觉得对方挺傻。那边颜神佑到了楚氏这里,正遇到一群女人在聊天儿。不但楚歆在,姜氏也是,颜氏也在,都在一处说话呢。

    见颜神佑来了,姜氏便问:“你今天得闲了?”

    颜神佑道:“方才有事来禀告阿爹,阿爹命我来向阿婆问安。”

    楚氏最近已经收拾好了心情,听颜神佑这么说,还嗔道:“你们本来就忙,那些糟心的事情还收拾不完,又来为我费心了。”她并不经常情绪外露,然而一开口,子孙无不遵命,是将她的话放到了心上,这无疑让她的心情好了很多。整个人也越发地柔和了起来。

    颜神佑笑道:“我也没怎么样,就是看看屯田什么的。”那些事儿,主打是山璞,也是给他找点事情做。

    楚氏失笑,显然是明白她话中之意,遥指着她道:“看你这得意的样儿。我看山侯都被你带坏了!”

    颜神佑也不觉得难为情,居然大大方方地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跟我凑到一处,可见是气味相投的。”

    颜氏便笑道:“你又促狭了,这里的人,哪个不是与你凑作一处的?”

    弄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颜神佑一面笑,一面想,得什么时候把程家孩子录过来好呢?

    姜氏堂叔一家殉难的消息就是在这个时候由颜肃之命人传递过来的。

    大家都有点懵。

    ————————————————————————————————

    颜神佑小的时候,因为爹不靠谱,天下也还没乱,做不到乱中出头。姜氏为了女儿,十分操心,硬压着背了好些个人物表。不能说倒背如流、如数家珍,也是举一反三,对这些关系门儿清。只是后来颜肃之正常了,越混越好,也越混越正经了,这些东西,就不是特别重要了。

    各路义军起事,门阀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京城变乱之后,原本的门阀世家死的死、散的散,这些谱牒什么的,背了也白背啊!好比你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完全是硬着头皮学的,就为了应付个高考,轮到你要高考了。咔吧一声,天下掉下个雷来,告诉你,今年高考改革了,不考英语了(……)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世家如今在人心里还是颇有声望的,但是在颜家这里,就成了鸡肋了。颜神佑这几年事情又多,已经挺久没有复习这些知识了,是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还怔了一阵儿,想,这是哪位啊?

    她的脑子还是有点转不大过来弯的,因为这会儿,她正在琢磨着怎么把程妙源家的子侄拉过来呢。

    直到对面姜氏落下泪来,颜神佑才反应过来:哦!原来是他!

    这一位,是姜氏的一位堂叔父,在外地做官的,娶的妻子也是名门之后,还是唐仪家的亲戚。

    她对姜家的这些亲戚的感观其实没那么好,舅家很照顾她们母女,其他人的眼神就复杂得多了。这一位,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好像姜家办喜事儿,那家与她年纪相仿的小娘子们还给过她两个白眼?时间太长,记不太清了。她现在的仇人多了去了,各个都比这些个事儿严重得多了。

    再说了,大浪淘沙,门阀死伤惨重,再计较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会儿突然听说他们全家都死了,颜神佑也是十分意外的。天下大乱,音信不通,实在是太正常的一件事情了。便是颜家现在的势力,想知道北方的具体情况,也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探子没少派,可能传回多少消息,全看运气。也有陆续南奔的人,再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一些消息。

    只是南奔之人,许多都受到了些搓磨惊吓,回忆出来难免就会带一些艺术加工。如甘铭父子那般比较实在的人,不是没有,却也不多。这事儿,跟个人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

    是以姜氏堂叔一直在敌后坚持斗争的事情,昂州这里,还真是不怎么知道的。颜氏见姜氏落泪,忙去安慰,颜神佑便问:“消息是如何传来的?为何我先前不知?来人是否可信?”

    来人道:“正是老府君使人送来的消息,过扬州时被大将军截获,大将军已验其真伪。随身携的书信,正是府君亲笔。”嗯,姜氏这个堂叔,之前是做郡守来的。

    颜神佑这才细问经过。

    原来,自从史九、金井栏开始,后有五王逆反,朝廷压不住了,就下令各地士绅自保。姜老郡守倒是有一点本领,本人又有些背景,所辖之地倒是被他硬保下了。套句政治课本的词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同理,即便从大面儿上看来,这次变乱席卷了大半个国家,但是在他们“席卷”的范围之内,还是有许多像姜老郡守,又或者是各家坞堡那样的独立王国。

    便是广、昂、荆、扬等地,也不是没有这样的经济组织的。只是昂州、广州被颜氏父女扫荡得厉害,只剩些宗族聚居的村落,不似其他的地方,那是真的修了坞堡抵抗的。这其中,又是扬州的钉子户最多。

    哪家打天下的时候,天下也都是这么个德行。

    反正,姜老郡守是在强敌包围之中顽强地扛了过来了,又历尽辛苦,跟京城取得了联系,还得到了当时朝廷的表彰,只可惜,这表扬信也没能寄到他手里,还在半道被截了。

    但是姜老郡守始终觉得能扛得到援军的那一天,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叛军。阮梅坑到了京城,在吃了个闷亏之后,居然不死扛了,与南面的朝廷媾和之后,又跟济阳王达成了谅解。他调转了矛头,开始清理自己内占领地里的钉子户了。

    姜郡守这就开始倒霉了。

    阮梅这个家伙,能下面跟郁陶这样的老将僵持,颜神佑要坑他,还是靠着开挂。收拾姜郡守这么一个半路出家守城的人,还是比较方便的。只可惜阮梅因为这一路中二得厉害,黑历史太多,士人都不信他,百姓也有点防备他。姜老郡守一点也不肯松气,死守不降。

    陆桥使人劝降,告诉姜老郡守,京城已经被他们拿下了,还将抄来的许多大印拓了一份给姜郡守,以证所言不虚。告诉姜老郡守:大势已去,虞家已经没了国运了,投降吧,你原来的老上级统统都降了,现在我家阮老板才是正主儿。你别死撑着什么忠义了,难道不怕天命吗?

    姜老郡守倒也硬气,更生生回他一个字——“呸!”更鼓励守城士卒“阮贼谋逆,先叛朝廷,再叛其主,天下岂会为这等反复小人所得?逆贼有何可畏?又有何可敬?若朝堂诸公不肯尽忠,我辈当为天下先。”

    可是吧,有的时候,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光有骨气是不行的。城破,姜老郡守自家自缢,堂上鲜血淋漓四个大字——毋伤吾民。

    姜老郡守竟不派子孙出城送信,只托于忠仆,以全家并不苟活。后来的事情,这仆人就不知道了,后续的消息,还是郁陶逮到人后辗转打听得来的。

    ————————————————————————————————

    颜神佑心道,哪个阶级哪个阶层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以前她的一些看法,也是有失偏颇了。与士人以姓氏论尊卑,好像也开明不到哪里去。却又忽对这个国家生出了希望来,这世上,终究还是正派人多的。她现在只恨己方势单力薄,需要休养生息,不能即时提兵北上,好让这样的正人君子少损失一些。

    正在咬牙切齿间,忽听咕咚一声,姜氏栽倒了。

    姜氏原本只是难过,这会儿一听后续描述,整个人瞬间就厥过去了。

    颜神佑也慌了,扑过去扶起她来,一叠声地叫:“阿娘。”

    楚氏稳了稳神,道:“别慌,这是急怒攻心了,”又命唤郎中来,且说,“掐掐人中试试。还有,你外婆那里,先与你舅舅他们商议,再告诉她。”蒋氏上了年纪了,更连闻噩耗,怕她经受不住连续的打击。现在的世家,死人太多,渐渐地开始死不起人了。

    颜神佑都答应了下来。

    不一时,姜氏被救醒,第一句话就是跟颜神佑说:“可不能跟你外婆说。”

    颜神佑道:“放心,我已经编好了。先跟她说,被围城了,再说情况不妙,最后再说死了。嗯,我得跟朝廷磨牙去,好歹,死后哀荣也是要有的。我手里倒是有不少俘获阮贼的士卒,拿他们换尸首。”

    姜氏忍痛道:“人已死了……他们要辱尸,也早已经辱了。放了这些逆贼回去,又不知道要死伤多少精兵,不划算的。我于军国大事并不知晓,却知道对阵不可以失了锐气,与逆贼讲条件,就是自己给自己泄气了,你可以记着了。”说完,以帕覆面,躺在榻上再不吭声了。

    颜神佑心道,我娘都知道的道理,只可恨朝廷里的大臣一个个的听说拿俘虏换太监,都没一个反对的,真是一群王八蛋!早晚让他们卷铺盖滚蛋回家吃自己去!

    发完了狠,又轻声道:“阿娘且宽心,我去见舅舅,这事儿,不好叫外婆知道得太急,还得跟他通个气儿。您放心,总有一天,我亲手砍了那个疯子的脑袋。”

    说完,便将姜氏托付给了颜氏母女,自己往前面去跟颜肃之商议事情去了。

    颜肃之那里,已经在开会了,见到颜神佑来,点点头,示意她坐下:“都知道了?”

    颜神佑道:“是。”

    颜肃之道:“如何?”

    颜神佑道:“可见阮贼之后方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克复有望。士人或许未必是心系朝廷,却肯定不是心向逆贼的。”

    颜肃之道:“你这与军师说到一处去了。还有呢?”

    颜神佑道:“请朝廷追赠、予谥,这是必得有的。还有,我在想,既然能换宦官,何不用来换忠烈之遗骸?只是阿娘并不愿意。”

    颜肃之心头一动,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